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乱弹:戏曲中的活化石

乱弹源起地方

乱弹是我国“地方剧种”之一。始于明末,是一个很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因起源于邢台市威县而得名,历史久远、声腔独特、剧目丰富、表演粗犷,被称为戏曲研究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2008年,收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威县的乱弹腔

威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历史上地处 “燕南赵北”之地,与山东临清相毗邻。其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孕育出了带有“燕赵慷慨悲歌”之风的古老独特剧种威县乱弹。

乱弹腔在河北威县一带广为传播,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燕赵民俗和北方弦索声腔、梆子腔声腔的影响,其风格渐而趋向高亢激越,浑朴粗犷。主要唱腔仍保持着原来的基本调式,伴奏沿用唢呐、笛子和弦索。由于保留了南曲以檀板司节奏的习惯,渐而取消了梆子击节,逐渐形成唱腔悠然以长,伴奏音繁节促的特点。清嘉庆、道光年间,业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随着京徽的合流,威县乱弹便脱颖而出,自立门户了。

1930年代时,是威县一带乱弹高度发展的时代,在冀南活动着许多乱弹班社,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威县就有39个乱弹班“社伙班”。著名的东路乱弹班社有“孟家班”,掌班孟宪坤;“凤义班”,掌班宋长岑;“黄金庄班”,掌班李久娥;“高村乱弹班”,掌班麻义群;“冠县乱弹班”,掌班盛利。1937年后,由于日军侵略进入冀南,乱弹艺术也遭到空前浩劫,班社解体,艺人失业,许多名艺人也被迫改行。到威县解放后,威县乱弹才得到恢复,以风义班、孟家班、小老王班三个乱弹的基础上,成立了威县乱弹剧团。涌现出宋长岑、王书梅、王金海、宋小来、史桂枝一大批著名乱弹演员。

乱弹的特色

威县乱弹音乐极具特色。唱腔以板腔体为主,有些剧目还保存着“曲牌连套体”诸腔杂陈等元曲和诸宫调的特色。其声腔包括:乱弹腔、昆腔、扬州乱弹、高腔、罗罗唢呐二黄和杂腔小调。板式以“二鼓头”和“慢板”(亦称慢乱弹或慢流水)、流水板、一鼓头等为板式为主。

威县乱弹唱词为上下句结构,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基本句式。昆腔词格为长短句。唱腔为本音咬字假声拖腔。

威县乱弹伴奏曲牌非常丰富,流传至今的有100多支。其中,混牌子主要来源于昆腔,一般都有唱词和锣经,如山坡羊、粉蝶儿、大泣颜回、朝阳歌、一江风等。清牌子分大唢呐曲牌、笛子曲牌、海笛曲牌3部分,常用的有大开门、小开门、扬州开门、二板揣、老调揣、开门序、唢呐皮、步步娇、四上鲜等。乱弹锣鼓经“开台锣鼓”和身段锣鼓极具特色。伴奏主要采用唢呐、笛子和笙等管乐器。在音乐的用律上,采用“纯律”。唱腔与伴奏采用“支声复调”的多声部音乐表现形式,每个声部在整体制约下独自进行,形成独特而微妙的色彩性对比效果。

威县乱弹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若干小行。乱弹原有末行,归到生行和净行中。其表演古老浑朴,粗犷热烈,注重唱、做、念、打。老生、胡子生的重头戏为多,为生行之首。表演特技有:飞锥穿叉、滚绳卷帘、叼碗捉提、簸粮下高、上吊荡人、吊辫子等。

乱弹的传人

建国后,威县乱弹得到空前发展。1954年,威县乱弹剧团成立,先后排演了《满江红》、《铁冠图》、《临潼山》等传统剧目。1963年后,排演了现代戏《紧握手中枪》、《八一风暴》、《红湖赤卫队》等剧目。1977年,威县又恢复乱弹剧团。1980年,威县乱弹剧团编排的大型古装戏《王怀女》,由河北电视台录制,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多次播放。

威县乱弹剧目丰富,约有300多出。乱主要代表剧目有:《临潼关》、《广武山》、《煤山》、《两狼山》、《石佛寺》、《全忠孝》、《白逼宫》、《王莽篡朝》、《大上吊》、《调寇》、《金钱豹》、《顶灯》等。

王金海,艺名“小老王”。1922年出生于威县郭村。出生后就被遗弃,靠母亲给人家当佣人生活,六七岁时开始和母亲一起吹柴、喂猪,受尽了欺凌。九岁时乱弹艺人李德元见他生活困难,收他进入乱弹戏班。

在戏班中,王金海练功刻苦,虚心求艺。天不亮就起床吊嗓子,晚上散戏后还要继续练功压腿,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后来舅父陈克昌介绍拜郭树岭(外号气死王四)为师。因他学艺刻苦,人又勤快非常受人喜欢,因他个子小,舅父又在戏班,大家给他起了个艺名叫“小老王”。

王金海对老艺人十分尊敬,为此老艺人都很喜欢他,把他当成自己的徒弟,先后得了著名乱弹演员孟宪坤、孟宪东(大眼明)、吴青山(吴六)等人教导。十二岁时登台演出崭露头角,轰动一时。王金海为了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他拜宋长岑为师。自1936年常年跟“凤义班”在冀南和鲁西北一带演出,得到许多名演员的指教。

后来,王金海成立了小老王班,到解放时,以孟宪坤的“孟家班”、宋长岑的“风义班和王金海的“小老王班”,成为三个职业乱弹班。

1952年,王金海与孟宪坤、王书梅等合作,由王金海任副团长,成立了河北威县乱弹剧团。王金海的唱功堪称一绝,嗓音嘹亮,吐字清晰,唱腔、道白都讲究喷口,唱腔粗狂醇厚,古朴大方,寓情于声,声情并茂。表演时注重人物的内心感情。其唱法博采众长,有所创造。声腔慷慨激昂、苍劲悲凉,催人泪下。他尊重老艺人,提携后人,口碑甚好,成为乱弹艺界有口皆碑的演员。

孟凡真,邢台威县人,威县乱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957年孟凡真进入威县乱弹剧团并拜孟宪东为师,专攻花脸行当,基本功扎实。声腔与表演具有浑朴粗犷的特点。他的声腔高亢激越,节奏明快,吐字清晰,拖腔流畅,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各种声腔均运用自如。他的表演细腻,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能演出多个乱弹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先后学习排演了《临潼山》、《满江红》、《杨金花夺印》、《王怀女》、《宝莲灯》、《红灯照》等剧目,分别扮演了杨广、狄青、孟良、霹雳大仙、裕禄等重要角色。他演出的代表性剧目有《王怀女》、《杨金花多帅》、《红灯照》、《八一风暴》等。

1959年他演出的《杨金花夺印》获邯郸专区汇演一等奖。1968年参加了在山西太原、大寨的慰问演出。1980年演出的《王怀女》在河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放。1986年乱弹剧团解体,在威县企业局工作。2002年退休回原籍从事乱弹演出至今,曾任威县乱弹剧团业务团长。

赵合增,师承著名乱弹艺人“小老王”王金海、杨寿福。工老生、小生,擅长演出的剧目有《高平关》《杨金花夺印》《汴梁图》等。曾获得2006年河北省创建文明生态村文艺表演活动优秀表演奖、2014年“我要上春晚”邢台赛区十优节目奖等奖项。是威县乱弹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现就职于威县冯庄乱弹艺术团,河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邢台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黎城落子
记一九五六年河南省豫剧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黑头名演员韦玉庆
5分钟搞懂闽剧,有人说它唱腔醉人 演技精湛?它到底有何魅力!
赣东北地区戏曲发展现状田野调查报告
戏曲
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