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藏推荐】聚焦艺术名家作品展——宫浩钦

宫浩钦艺术简介

宫浩钦, 1973年出生于湖北随州,200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设计系执教,现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工业设计系,副教授。2006年1月~2017年2月,曾在美国瑞德福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出版设计专著:《家·国·天下——清代宫廷室内陈设研究》、《产品设计表达》,《工业设计概论》。

10多年来,设计工作之余,专心致力于航空绘画艺术创作,已成为中国当代颇具影响力的航空绘画画家。已出版《仰望星空:宫浩钦绘画作品》、《徜徉的笔触:北航校园风景绘画·宫浩钦作品》、《学院派精英·宫浩钦》、《画布上的中国航空:宫浩钦绘画作品》、《飞虎凌霄:宫浩钦航空绘画作品》等作品集。并在国内外多次办展。

航空器虽是冰冷无生命的,但航空绘画艺术则恰恰要以最大的限度展现人文情怀,把无生命的飞行器付以生命的情思和韵律。因为航空飞行给人一种向上、超越、速度的视觉冲击。而这种视觉冲击的背后蕴含了人类勇敢、不屈的意志,顽强忘我、奋发向上的雄心。尤以战机的残骸,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家国情怀,一种对人类战争与生命的反思、一种悲天悯人的慈悲……只有这样的航空绘画作品才能真正走进观者的内心,触碰到观者柔软复杂的情感精神世界。这样的航空绘画才会具有别样的审美精神魅力。宫浩钦恰是这样一位有悲悯、情怀的航空绘画画家。

宫浩钦画航空绘画也并非偶然, 2007年,他获得了清华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设计系执教。他的设计专业自然涉及到了大量的交通工具设计,所以飞机及其他交通工具对他毫不陌生,当然这时交通工具的绘制。只停留于效果图的绘制层面,这并不是航空绘画艺术(效果图注重的是产品设计的空间立体表达,不是绘画艺术)。但设计专业立体造型严谨的结构训练为他日后的航空绘画审美和造型打下来坚实的基础。常人眼里飞机是冰冷的机器,而在设计师眼里它是有生命、有性格的产品。艺术家必须有敏锐的审美直觉,而这些直觉源自艺术家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机缘。

非常巧合的是2007年被分到了北航工作,宫浩钦非常清晰地讲述了他开始画航空绘画机缘,刚到北航的那年,他恰逢大学航空馆改建,飞机被临时停放在教学楼下的空地上,让他获得了太多和飞机亲密接触的机会。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雪,使他目睹了晴空丽日之下这些钢铁精灵的惊艳瞬间——残破的机翼机身,锈迹斑斑的蒙皮,被白雪衬得圣洁、庄严而又神秘。岁月的痕迹从每一处残损的肌体,每一块锈迹上显现出来。它们一个个倔强地高昂着头,巨大的螺旋浆顽强地伸向天空,一股阳刚之美扑面而来。这些飞机像饱经风霜、个性十足的生灵,述说着生命的尊严与苍凉。是这一切深深地打动了他,于是他很激动地画了一组《冬天里的童话》,尝试着从生命的角度来解读这种生命的苍凉之美。从此,他开始了航空绘画的创作历程。

本次我们介绍宫浩钦历时五年完成的《飞虎凌霄》主题系列绘画作品,此系列共计30幅作品,是纪念二战飞虎队援华作战的历史绘画专题。每幅画面都有着真实的历史故事。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主题的航空绘画巨作他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约计20不图书、资料,和大量的问下档案,文字不下200万字。如《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埸影像》、《抗战飞行日记》、《陈纳德回忆录:我在中国的那些年》、《驼峰航线:抗战中国的一条生命通道》、《飞虎队的老头子陈纳德》、《飞虎队在桂林》、《飞虎将军陈纳德》、《二战时期美国援华空军》,等等,他已被他翻得烂熟。在建川博物馆、昆明飞虎队纪念馆等处收集资料,还得到了陈应明、黄树年、李裕等老先生的帮助和指导。

为了画好这批画儿,他尝试了各种材料和手法,最后选择了用棕色炭精捧以素描那种写实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画。画面看上去带着历史照片的影子,因为这批画是根据史实照片绘制的,他希望观众看到画儿的同时能够想到那个真实发生的历史故事。同时,他还巧妙选择平实而微小的点滴来表现那些历史真实的情感。所以一块飞机残骸,一朵路边的小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简单抽烟“借火”……,这些真实、亲切,非常打动人,令人难忘。

为了深入刻画好这些图片,他通过学习、走访老兵加深理解时代、史实,虽依据实时照片但必须进行大量的艺术处理才能玩成为画作,因为照片永远是无法鲜活的充分表现情节的,这项工作的艰辛也是只有画家才能理解的。一幅画中他常用的手法是同时承现多个场景来烘托主题,采用蒙太奇手法多视角、多时空的集中呈现事件情节,不仅增加了更多的细节,也使画面更耐看。还有的为增添绘画的趣味性,画前他在素描纸上用棕色水彩做了浅浅的肌理,斑驳的纹络使画面更具历史的沧桑感,这个办法效果非常好。这种水色淋沥的绘画味道是一个特别值得认真研究的艺术语言,形体在混与清、虚与实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

借火

在刚刚收复的腾冲街头,一个美国大兵向一个中国农民借火。

收复腾冲是中国军队取得完胜的战役,中国远征军,整建制的消灭日军的一个经典战例。

1944年7月24日清晨,腾冲城南日军据守的来凤山,一阵沉闷的飞机轰鸣声从天空传来。第十四航空队的飞机来了,P-61飞机把日本飞机击落,B-29轰炸机把那些炮弹一束一束扔下来,扔到了来凤山的山顶上。8月20日,远征军四个师的兵力,从三个方向突破腾冲城全歼日本守军。

航空器虽是冰冷无生命的,但航空绘画艺术则恰恰要以最大的限度展现人文情怀,把无生命的飞行器付以生命的情思和韵律。因为航空飞行给人一种向上、超越、速度的视觉冲击。而这种视觉冲击的背后蕴含了人类勇敢、不屈的意志,顽强忘我、奋发向上的雄心。尤以战机的残骸,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家国情怀,一种对人类战争与生命的反思、一种悲天悯人的慈悲……只有这样的航空绘画作品才能真正走进观者的内心,触碰到观者柔软复杂的情感精神世界。这样的航空绘画才会具有别样的审美精神魅力。宫浩钦恰是这样一位有悲悯、情怀的航空绘画画家。

宫浩钦画航空绘画也并非偶然, 2007年,他获得了清华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设计系执教。他的设计专业自然涉及到了大量的交通工具设计,所以飞机及其他交通工具对他毫不陌生,当然这时交通工具的绘制。只停留于效果图的绘制层面,这并不是航空绘画艺术(效果图注重的是产品设计的空间立体表达,不是绘画艺术)。但设计专业立体造型严谨的结构训练为他日后的航空绘画审美和造型打下来坚实的基础。常人眼里飞机是冰冷的机器,而在设计师眼里它是有生命、有性格的产品。艺术家必须有敏锐的审美直觉,而这些直觉源自艺术家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机缘。

非常巧合的是2007年被分到了北航工作,宫浩钦非常清晰地讲述了他开始画航空绘画机缘,刚到北航的那年,他恰逢大学航空馆改建,飞机被临时停放在教学楼下的空地上,让他获得了太多和飞机亲密接触的机会。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雪,使他目睹了晴空丽日之下这些钢铁精灵的惊艳瞬间——残破的机翼机身,锈迹斑斑的蒙皮,被白雪衬得圣洁、庄严而又神秘。岁月的痕迹从每一处残损的肌体,每一块锈迹上显现出来。它们一个个倔强地高昂着头,巨大的螺旋浆顽强地伸向天空,一股阳刚之美扑面而来。这些飞机像饱经风霜、个性十足的生灵,述说着生命的尊严与苍凉。是这一切深深地打动了他,于是他很激动地画了一组《冬天里的童话》,尝试着从生命的角度来解读这种生命的苍凉之美。从此,他开始了航空绘画的创作历程。

本次我们介绍宫浩钦历时五年完成的《飞虎凌霄》主题系列绘画作品,此系列共计30幅作品,是纪念二战飞虎队援华作战的历史绘画专题。每幅画面都有着真实的历史故事。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主题的航空绘画巨作他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约计20不图书、资料,和大量的问下档案,文字不下200万字。如《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埸影像》、《抗战飞行日记》、《陈纳德回忆录:我在中国的那些年》、《驼峰航线:抗战中国的一条生命通道》、《飞虎队的老头子陈纳德》、《飞虎队在桂林》、《飞虎将军陈纳德》、《二战时期美国援华空军》,等等,他已被他翻得烂熟。在建川博物馆、昆明飞虎队纪念馆等处收集资料,还得到了陈应明、黄树年、李裕等老先生的帮助和指导。

为了画好这批画儿,他尝试了各种材料和手法,最后选择了用棕色炭精捧以素描那种写实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画。画面看上去带着历史照片的影子,因为这批画是根据史实照片绘制的,他希望观众看到画儿的同时能够想到那个真实发生的历史故事。同时,他还巧妙选择平实而微小的点滴来表现那些历史真实的情感。所以一块飞机残骸,一朵路边的小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简单抽烟“借火”……,这些真实、亲切,非常打动人,令人难忘。

为了深入刻画好这些图片,他通过学习、走访老兵加深理解时代、史实,虽依据实时照片但必须进行大量的艺术处理才能玩成为画作,因为照片永远是无法鲜活的充分表现情节的,这项工作的艰辛也是只有画家才能理解的。一幅画中他常用的手法是同时承现多个场景来烘托主题,采用蒙太奇手法多视角、多时空的集中呈现事件情节,不仅增加了更多的细节,也使画面更耐看。还有的为增添绘画的趣味性,画前他在素描纸上用棕色水彩做了浅浅的肌理,斑驳的纹络使画面更具历史的沧桑感,这个办法效果非常好。这种水色淋沥的绘画味道是一个特别值得认真研究的艺术语言,形体在混与清、虚与实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

陈纳德的印记

无论是中国空军,还是早期的美国志愿航空队,以及后来的美国第10航空队驻华空军特遣队、陆军第14航空队,都和陈纳德的名字分不开。

早在1937年5月,陈纳德就来到中国,并一直坚持1945年抗战胜利。抗战时期几乎中国发生的几乎所有空中作战行动都与陈纳德有关。陈纳德,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瞩望蓝天的女人

她是一个会晕机的女人;她与陈纳德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不遗余力地支持陈纳德所做的一切;她利用其特殊的身份,对空军的人事、采购甚至训练、作战施加实质性的影响;她总是将“我的空军”挂在嘴边;她一生最喜爱的胸前别针是空军军徽。她叫宋美龄。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苦力”

飞虎队员艾伦·拉森在《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一书中写道:我原来认为他们是贫弱无力的一群人,但最后我却意识到,他们强大、能干、在艰难的条件下长时间地工作,还冒着生命危险。因为飞机降落时不时会滑出跑道,撞到在一旁工作的他们。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学会了感激……。

春天来了

在布谷的叫声里,在飞机的轰鸣声中,昆明巫家坝的农人迎来了1942年的春天。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飞虎队的到来,让在残酷抗战中咬牙坚持的中国人,看到了一丝希望。

7号机

著名二战电影《东京上空30秒》,是根据杜立特中队7号机机长泰德·劳逊自传体小说拍摄的。

7号机完成轰炸任务后,迫降在浙江三门县鹤浦镇,飞机严重受损,4名机组人员严重受伤,机长劳逊腿部开放性骨折,所幸他们得到中国游击队的救助,陈慎言医生为他手术之后,脱离危险。当时,宁波、绍兴已经被占领,为了保证伤员们的安全,又将他们迅速转移到重庆继续治疗。

1945年3月,美国国务院邀请陈慎言到美国加尼福尼亚大学读书,陈医生在美国观看了的电影《东京上空30秒》。

宫浩钦作品展览

宫浩钦作品展览

宫浩钦作品展览

宫浩钦作品展览

宫浩钦作品展览

宫浩钦作品展览

宫浩钦作品展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油画素描】走进航空画家宫浩钦的绘画艺术
飞虎队[七绝]
美国飞虎队在云南
援华飞虎队轶事:美国飞行员用口香糖补机身弹孔,七个月击落299架日机
二战伙食篇47:美国飞虎队的饮食生活,一餐标准顶五个国军士兵
为什么不能忘记美军“飞虎队”,看看这些细节,我们眼中含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