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位置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城郊北部,与市区紧密相连,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0°06′-100°54′,北纬38°32′-39°24′。区划面积6.2万亩,东至昆仑大道,西至312国道新河桥段及黑河东岸,南至城区北一环路,北至兰新铁路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开工仪式

折叠 编辑本段 优越条件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河冲积扇形成的三角洲之上,长期以来一直流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传着诸如"甘州不干水池塘"、"半城芦苇半城庙(塔)"、"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以及"四面芦苇三面水"、"水六庙三一居处"等许多民谚俗语,有"金张掖"、"塞上江南"之称。张掖南通青海,北接内蒙,东至兰州,西达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312、227国道和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张掖军民机场和兰青枢纽铁路运输线即将开通,交通快捷,区位优势突出,人流、物流、信息流密集,规划区周边有亚洲第一室内卧佛-张掖大佛寺、中国最美七大丹霞之一的祁连彩色丹霞、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的祁连山草原、西北名胜马蹄寺石窟群等旅游景点,同时,与周边的武威、敦煌、青海湖、阿右旗、额济纳旗等旅游景区对接便利,具有较好的竞争潜力。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地理

折叠 地形地貌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处于黑河中游祁连山洪积扇前缘和黑河古河道及泛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滥平原的潜水溢出地带,是由河流、草本沼泽、湿草甸等天然湿地,以及人工湖、池塘、沟渠等人工湿地为主体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类型多样,原生态特征突出。有文字记载,张掖城北郊自古即有"甘州城北水云乡"之称,自城区至北郊湖泊遍布,百泉喷涌,形成了3万多亩伴城而生的湿地系统。

规划区南高北低,自然落差20米(1467-1445),除了黑河河道及径流新河补充水源外,地下水渗出是其主要水源,北郊湿地内有天然泉眼12202个、渠道3条、人工引水排阴沟17条,湿地植物密布,形成一片"水乡泽国"的胜景。规划区湿地植被丰富,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湿生植物、盐生植物与陆生乔灌林木、草原植被、荒漠植被镶嵌分布,形成的西部绿洲生态系统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具有典型性,世界范围内也具有独特性,具有特殊的保护价值。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折叠 气候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区气候属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显著特点是:降水稀少而集中,年降雨量仅129毫米,在时间分布上,多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总量的71.9%,春季降水仅占14%,年内降水分布很不均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匀,年际变化较大;蒸发强烈,全区年平均蒸发量2047毫米,干旱指数高达10.3。日照充足,温差大,太阳年辐射总量147.99千卡/平方米,年日照时数为3085小时;多年平均气温为7℃,历年最高气温为37.4℃,最低气温为 -28℃,无霜期153天。全年盛行西北风,年均风速2米/秒,最大风速36米/秒,年均大风日数14.9天,最多天数40天,最少3天,年均沙尘暴日数 20.3天,最多33天,最少14天。灾害性天气有大风、沙尘暴、干热风、干旱、霜冻、初春低温等。

折叠 水文

按照水系分布,湿地区自东向西主要由东泉渠系、阿薛渠系、庚名渠系、黑河(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滩)水等四大水系构成,天然河道、引水渠道、排阴沟、排污渠纵横交错,有机井71眼,泉眼(泉域)12202处。除黑河滩无污水排放、庚名干渠泉水与污水可以分流外,其它渠道均为河水、泉水和污水混流。受南部潜水侧向径流和深层承压水的越流补给,地下水自南东向西北运动,水位埋深大部分在1米以内。规划区水资源总量为1.37亿立方米,其中泉水溢出量1.18立方亿米, 城市污水排放量0.19亿立方米。因牵涉到周边1.28万亩农田灌溉,目前的水资源量尚缺2385万立方米,需考虑补水。

折叠 土壤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总面积61622亩,其中,湿地面积25995亩,水浇耕地17761亩(水田10722亩,开荒地6834亩,新开荒地205亩),林地3518亩,建筑可用地12580亩,道路用地1356亩,未利用地256亩,其它用地156亩。规划区土壤类型主要有草甸土、潮土、溪淤土、草甸盐土、沼泽土。大部分为湖积堆积物、系黄褐色、灰绿色的淤泥质土,表层零星分布黄粘土或富含腐殖质的淤泥层。土壤中水分充足,好氧性微生物活动受阻,不利于有机物的矿化,影响成土的方向和进程,形成了以草甸土为主的自然土壤和以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潮土为主的耕作土壤。

折叠 编辑本段 规划定位

湿地公园是对具有独特性的湿地区域进行保护的一种措施,也是以湿地资源为基础,融合当地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对公众进行生态教育、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生态旅游的一种利用模式。一流的国家湿地公园,就是地方形象的金字招牌。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是甘肃省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也是内陆河流域上的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无疑是提升张掖形象的"金字招牌",它的规划、定位、建设与发展前景,也是当前黑河湿地保护工程中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规划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城郊北部,与市区紧密相连。区划东至昆仑大道,西至312国道新河桥段及黑河东岸,南至城区北一环路,北至兰新铁路,总面积6.2万亩,其中湿地面积2.6万亩。规划区南高北低,自然落差20米,除了黑河河道及径流新河补充水源外,地下水渗出是其主要水源,湿地植物密布,形成一片"水乡泽国"的胜景。

折叠 编辑本段 旅游资源

以黑河水和广袤湿地为代表性的生态资源,是张掖生存发展的生态屏障,也成就了旧时张掖 "塞上江南"的美誉。旧地方志称:"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民间流传着 "甘州不干水池塘"的谚语。据志书记载,旧时张掖城内外举步见塘,抬头见苇,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特别是城区北郊的沼泽湖滩,旧称"北湖",芦苇蒲草成片相连,山泉湖水碧波荡漾,水鸟云集,鱼翔浅底,草木繁茂,荡舟水草之中,尽赏四时美景。"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便是古城张掖美丽景色的真实写照。同时,可以把张掖湿地、祁连山风光、峡谷、草原、森林、冰川以及周边自然景观,以及大佛寺、马蹄寺及丝绸之路古道、古城、古村、古堡、古人类活动遗迹等人文景观,进行整体组团营销,也可以与青海湖、内蒙阿右旗联合开发荒漠绿洲高原环线旅游线路,这一旅游产品具有旅游的差异性,在世界范围内相当独特。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在人类与黑河湿地长达数千年融合中,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形成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底蕴。《山海经》中记述黑河是西王母的领地,春秋时期的《禹贡》、《周礼》等文献上曾将黑河至居延泽的大片湖泊列为著名湖泊,称为"西海"。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张掖以地处丝绸之路中段的优越地理位置,成为中西文化交汇的重镇,这片沃土上留下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迹,皇家寺院大佛寺、千古城池黑水国、隋代木塔、唐代钟楼、明代粮仓、清代总兵府等名胜古迹,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禹导弱水于合黎"、"老子骑青牛入于流沙"、"周穆王西巡"、 "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西征"、"隋炀帝召开万

黑河湿地国博览会"、 "马可·波罗旅居甘州"等历史事件,更赋予这片土地神奇的魅力。

源于湿地之上的张掖,农耕文化同样历史悠久。从汉代开始,张掖绿洲农业一直处于发展的前沿,这历代王朝所器重。唐朝武则天时代,甘州刺史李汉通就奉命在甘州屯田引种水稻,城北乌江的大米因光照充足,生长周期长,味道格外醇香,曾一度成为贡米,沿着丝绸之路远运长安,张掖有了"天下称富庶者无出陇右"的赞誉。明朝诗人郭绅有诗云:"甘州城北水云乡,每至秋深一望黄。穗老连畴多秀色,实繁隔陇有余香。"足见张掖农耕文化的深厚渊源。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条件

张掖地处欧亚大路桥的战略要地、国家重点开发建设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部位,位于著名丝绸之路旅游带, 陇海兰新铁路、连霍高速公路穿越东西全境,312国道、227国道在张掖交会,兰新铁路第二复线、张掖民用机场、兰西客运专线等重大项目即将开工建设,这个项目建成后,贯穿张掖境内的铁路将达到六条。随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和张掖至兰州城际铁路的建设完工,张掖必将成为西部交通网的一个铁路中心枢纽城市,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区。其将凸显金张掖东出西进、南来北往,沟通青海、内蒙古等省际交通的地理优势,成为聚集地气、人气、商气的西部旅游城市。

折叠 编辑本段 发展规划

折叠 规划理念

根据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我们在总体规划始终融入"承文化底蕴,建生态张掖,活湿地资源,聚人脉商脉"的理念,不论是功能区的划分、建设项目的设置、专项规划,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好、旅游规划等,都要以生态为本、文化为魂,使其处处见湖光水色,处处有文化气息。

折叠 指导思想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的指导思想为"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生态优先,即保护黑河湿地的自然遗产、地域景观、生物多样性,防止湿地功能衰退。科学修复,即在保护、利用和提高过程中,注重各个开发建设环节中的科技含量,科学保护湿地。适度开发,即利用综合利用天然秉赋的湿地资源及周边自然、人文资源,进行文化与绿色组团,提升城市品位,展现城市形象,形成与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历史文化名城"、"西部生态之城"、"高原湿地之城" 相一致的建设。合理利用,即在保护湿地自然生态特征的前提下,注重挖掘、展示、利用源于湿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建设项目,让公众在领略湿地自然风光、认识湿地的同时,享受湿地文化,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折叠 规划原则

根据指导思想,在规划中坚持以下原则:全面规划,分期实施。根据湿地公园资源状况、保护利用,对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全面规划,并根据资金投入、轻重缓急和现有条件分期建设。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突出生态主题,最大限度地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发挥湿地改善生态环境、湿地休闲和科普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旅游活动、近期建设与远期利用的矛盾,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间的关系,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和适度建设。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充分利用湿地公园建设范围内现有的地形、地貌和区位场地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项目的规划布局,减少项目建设工程量。注重文化,突出特色。注重湿地原生态景观的利用和修复,突出地域景观特色,利用湿地公园潜在的景观、环境及地方历史、民俗文化等资源,进行功能布局,充分利用和体现项目区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及资源特色,突出个性,创出新意。

折叠 公园定位

主打"生态保护、科普宣教、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的品牌,体现"戈壁水乡"、"湿地之城"和农耕湿地文化为特征,展示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湿地的独特风光。据此,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定位是:张掖形象的名片、黑河风情的窗口、科普教育的课堂、生态旅游的亮点。

折叠 编辑本段 功能区划

根据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功能,规划为6个功能区:

折叠 管理服务区

该区是整个景区的入口处,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滨河新区控制性规划和旅游线路走向,应设置在毗邻滨河新区的312国道、新河桥边为宜。区域内现有农田、水域、草甸地等,地势平坦,视野开阔,连接科普展示区。主要建设项目有:标志牌与大门、停车场、广场、湿地生境区、纪念品商店、游客服务中心、湿地公园管理中心、过路天桥及观景台。

折叠 科普宣教区

该区是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也是湿地生态功能最完善、景观最丰富的部分,南北范围大致为管理服务区至张靖公路,东西为河西学院农学区、二中农场至乌江镇元丰村新河沿岸,区域内主要是湿地,也有部分农田。要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向公众展示湿地的生态功能、宣教功能、湿地文化功能和休闲游憩功能,通过实物展示、参与体验和实地感受,以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并为大众旅游休憩和观光提供良好场所。可以划分为四个亚区:湿地净化水质展示区、湿地原生态生境展示区、湿地植物展示区、科普宣教中心。重点建设项目有:观景栈道、非机动车道、生态过滤池、水文水质监测站、水文化展示馆、水上运动项目、垂

湿地公园钓园、、鸟类栖息场所(鸟岛)、野生动物驯养展示中心、芦苇迷宫、水生植物园、乔灌木植物园、水生蔬菜园、亲水平台、湿地科普馆、观景塔、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站、野生动物救护站等。

折叠 农耕文化区

黑河流域农耕文化有2000多年的历史,一直在北方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张掖又是全国商品粮基地、高原优质夏菜基地,城北郊乌江素有"渔米之乡"之称。规划本区可使生态建设与资源经营融为一体,逐步构筑起湿地保护与农业种植相融合的格局,使湿地产业区划逐步趋向合理。本区位于乌江元丰村和三闸村,主要以湿地和农田交错的景观为主,规划设计中,分为两大主题:一是基本农田区保留原有属性,不作改动和利用,仅修缮田间道路,作为游客延伸旅游线路,体验农耕湿地、参与农事活动的基础条件;二是打通连接湿地公园与村社的线路,引导农民集中合理种植果园、菜园、稻田等,建设集餐饮、娱乐、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农家乐园,赋予一定的科普、游赏元素,引导游客走进农家感受农耕文化。主要建设项目:黑河风情、农田风光体验、民俗文化苑、农家乐园、设施农业基地。

折叠 湿地恢复区

本区以恢复退化湿地和封育保护濒临退化的湿地为主要功能,区划以东至昆仑大道两侧、西至张靖公路、北至兰新铁路、南至流泉村。以湿地保护为主,为湿地公园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可保留原生态,不进行人工建设。恢复保育措施为:对张靖公路以北湿地上游水系进行疏理,增设灌溉渠道,保证水系畅通,满足引水入城后集中流量和时段输水要求,解决湿地、林地补水问题。同时,补植芦苇、沙枣红柳,胡杨,保护物种多样性。

折叠 湿地保护区

本区处于滨河新区外围黑河东岸至乌江元丰村黑河岸,主要以黑河滩涂的湿地、围堰堵坝形成的水域和湿地为主,采取封闭式恢复,限制游客进入,减弱游客对湿地的干扰,使湿地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同时为湿地公园进行生态补水。可沿 312国道的水域驳岸设计多重绿化带,形成绿色通道,并适当造景,形成公园外围美好环境。主要建设项目有:绿化景观带;亲水平台;珍禽养殖场;冬季滑冰场。

折叠 休闲娱乐区

本区以建成的城市湿地公园为主体,侧重于休闲娱乐为主题,可从流泉五、六社村道贯通与国家湿地公园的连接线路,设计可供游客放松身心的旅游活动,主要建设的旅游项目:以保健为主题的项目;以运动休闲为主题的项目;以文化休闲为主题的项目;以饮食休闲为主题的项目。

折叠 编辑本段 营销战略

旅游营销是开拓客源市场、树立旅游品牌的关键环节。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要成为国内一流的国家湿地公园,必须突出自身特色,与周边景区进行组团促销。

折叠 特色旅游线路

要进一步寻找张掖与周边地区旅游产品的差异性,发掘本地旅游资源中的闪光点,更新旅游观念,打破常规旅游的思路,整合全市旅游资源,以当前正在兴起的生态休闲游、历史文化游、越野探险游等开辟新格局,引导新的旅游消费群体。精心包装设计旅游线路,做好旅游线路各关节点服务工作,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导本地旅行社、汽车运动组织、越野俱乐部参与特色旅游线路开发。以特色旅游整体打包推介,提升黑河湿地风光的宣传。

折叠 找准兴奋点

除常规的报纸、电视、网络宣传之外,围绕特色旅游线路和外界旅游者关注的亮点,做好深度报道;借助著名学者、作家、摄影家、书画家,宣传推介张掖旅游及黑河湿地特色。全市各县区要形成旅游文化一盘棋的思想,全面向外界宣传推介张掖特色旅游景点和资讯。

折叠 形成冲击力

黑河湿地及特色旅游宣传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精心策划带动力强的宣传推介活动,如举办全国汽车拉力赛、全国观鸟周活动、西部湿地学术论坛、黑河湿地摄影展等。

折叠 借势宣传

张掖周边具有丰富而旺盛的旅游市场,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青海湖、阿右旗巴丹吉林世界沙漠公园、额济纳旗胡杨林、祁连山草原、彩色丹霞等,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而张掖正处在这些区域的中间地带,距嘉峪关 300公里,敦煌600公里,青海湖约400公里,内蒙阿右旗130公里,额济纳旗500多公里,在交通便捷的今天,这些距离仅仅二至四小时的车程,对于以张掖湿地公园为主打品牌的张掖旅游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可借助周边旅游市场,广泛吸纳客源。

折叠 编辑本段 发展愿景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是前人留给后世的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对其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在保护好湿地资源的基础上,慎重、适度进行开发建设,做到既不仓促上马、全面开花,也不建设无力、跟不上发展

发展研讨的形势。初步设想的规划建设期限为10年,即2009年至2018年。一期工程,即2009年至2011年,共计3年;优先安排生态保护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给排水、电网、路网、绿化、通讯等畅通,形成湿地公园管理、运营框架及景观雏形,完成公园要具备一定范围开放的能力,逐步开放科普教育、湿地观光旅游等,初步形成具有西部高原内陆河流域特色的、主题突出的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工程,即2012年至2016年,共计5年。进一步建设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体系、科研监测体系、科普宣教体系,全面建设湿地公园的旅游服务设施以及管理服务设施,并构建起湿地公园水系的基本框架,加大公园内湿地的恢复以及修复能力,营造覆盖整个湿地公园的湿地景观及湿地环境。三期工程,即2017年至2018年,共计2年。以"面向世界,追求一流品牌"为目标,进行管理体系、科研监测体系、科普宣教体系、旅游服务设施的精细化修复,扩大外宣力度,建设生态湿地旅游精品。

在建设中,应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和全社会办湿地公园的方针,政府资金主要用于湿地保护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体现公益性;盈利性的项目主要靠社会融资,由此加快景点开发建设,挖掘内涵,提升品位,形成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基础、以招商为手段,以多元化为目标的旅游开发模式。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将会在珍惜天然禀赋湿地资源的同时,以保护湿地景观为基础,以挖掘湿地文化为底蕴,以带动生态旅游为特色,彰显城市个性,深化城市文化记忆,使之成为张掖形象的金字招牌,为张掖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掖黑河湿地“自然教育学校”开课啦
六安市首家淠河湿地正式获封“国家湿地公园”
地市谈甘肃篇:张掖有什么,张掖缺什么,张掖将往哪里去
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湿地四部曲(散文)
日志
甘州区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