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沐浴水库修建实录

1957年冬,全国上下掀起了以兴修水利为核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运动,各地形成了势如破竹的水利建设高潮。

莱阳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党的号召,1958年初,初拟了全县水利建设规划:富水河段建水口水库;清水河中游建大明水库;白龙河上游建小平水库;蚬河中游建沐浴水库。因当时人力、物力、财力不足,最后县委、县政府决定先修沐浴水库和小平水库,另两座水库暂缓。

沐浴水库作为大型(一)水库,被列入莱阳专区重点建设工程。这里披露的是沐浴水库修建前后,一些鲜为人知的经历。

勘测选址

1957年冬,县委、县政府组织人员对莱阳境内的几条大河流进行重点勘测。当时由分管副县长谢忠池带领县水利局的工程人员到蚬河流域勘测,沐浴水库坝址最后选定在河道最窄的沐浴村东北。

经测量后,工程设计为:坝底宽96米,坝高44.8米,控制上游流域面积455平方公里,总库容1.87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074亿立方米,计划总投资1277万元,用工550万个。效益预期:汛期可削减洪峰流量80%,控制灌溉面积19万亩以上,可养鱼面积8500平方米。建成后,将是一项具有防洪、灌溉、养鱼、发电以及保障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的综合水利工程。暂定名称为:“共青团号水库”。

施工前的准备

县委、县政府决定沐浴水库工程开工时间为1958年5月10日,同时成立了工程指挥部,时任县委副书记滕世思任工程指挥兼政委,副县长谢忠池任副指挥,团县委副书记盖学林任副政委。指挥部设政工、财务、工程、宣传、治安等组织。计划调集一万民工参战。

根据指挥部安排,5月1日各项前期筹备工作正式开始,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测量、定线、打桩、钻探;后勤保障人员到现场安排一万民工的食宿;工程负责人员到现场进行施工部署。经过9个昼夜奋战,到5月9日深夜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万人大会战

5月10日,全县一万民工从四面八方赶往工地。施工分成两大工地,一是坝址清基,投入3000人;二是开挖河道疏流,投入7000人。因当时还没有抽水机,原河道的水,只能用原始的挖河引流的办法。要从坝址一直挖到朱耩村东,总长10华里。

坝址清基时,使用的是从南海盐滩调来的龙骨水车、人工水斗等原始提水工具。向外运土都是肩挑背扛,后来民工们还改制了一种运土车。幸好40天未降大雨,按计划完成了清基任务。

1960年《烟台日报》登载的图片新闻

清基至岩石层,又在岩石上下凿50厘米深的石槽,两边砌墙,中间浇注1.5米高的混凝土水泥齿墙。随后,又用了40天完成了基础回填。进入筑坝、开挖溢洪道和渠道时,民工减少了一半。

1958年11月,莱阳、莱西两县合并称莱阳县,与沐浴水库同时开工的莱西产芝水库,因大坝较长,正处工程关键阶段,而沐浴水库大坝高度已达到13米。这时莱阳县委、县政府决定沐浴水库暂停施工,除1000人留守护堤外,其他民工调往产芝水库工地,直到1960年3月。可以说,今天的莱西产芝水库包含着莱阳人民很多汗水。

抢险加固

为防护大坝,溢洪道下游开挖了消力池,再用8号铁丝编成一些大铁笼子,装入大石块,从坝顶到坝坡,再到消力池全部垒起来。工程完成后,请来省水利专家进行模拟测试。测试结果是:300立方米/秒流量,能抵挡8小时;每秒钟500立方米/秒流量,最多能抵挡3小时。

汛期到来,出现了意外险情。虽然第一次洪峰不足300立方米/秒流量,但不到2小时,大坝西侧下端被冲出一个两米左右的大坑。经过紧急抢修,得以除险。

又因大坝东侧放水洞施工时,使用的是石料,而不是钢材,造成抵抗内压能力下降。省水利专家发现后,指导拆除了放水洞重建。由于拆除放水洞所有石料都堆放在大坝内坡,造成很大的透水层。再加上大坝在未达到一定高度时,就盲目强行合龙。第二次洪峰达到了500立方米/秒流量时,水位快速上升,不到3小时大坝又被冲开一个大口子。

紧急情况,只能在开口处打木桩、板桩挡住泥沙,下游加速清筑基坝,中间向外排水,不让水穿过黏土墙。在打木桩、板桩时,由于水流湍急,根本无法施工。这时在党员干部带领下,大批民工跳入湍急的开口,手挽手形成人墙,一道人墙不行,又来一道,场面既动人又惊险。两道人墙挡住水流,其他人抢清下游坝基,再快速回填。大坝筑到一定高度后,集中力量将冲开的口子填平。1959年12月底,完成了大坝第二次合龙。

1960年3月,溢洪道、卧管放水洞开始垒筑,大量民工从产芝水库调回沐浴水库工地。6月底,大坝高度达到了37米,民工逐渐减少到3000人左右。9月底,施工任务基本完成。水库名称由原来的“共青团号水库”,正式更名为“沐浴水库”。

库区大移民

沐浴水库移民从1958年下半年开始,先后三个批次,迁出21个自然村,移民2042户,计9692人。

第一批,搬迁省外。当时国家没有库区移民具体政策,县委、县政府动员了西留、河洛、榆科顶三个公社的250多户库区村民,搬迁到辽宁省辽阳县刘二堡公社。当时由于受交通条件限制,搬迁时只能带走一些相对贵重物品,其他大部分东西都无法带走。为此,县委、县政府给每个搬迁户发了一些被褥、衣服等。这些移民刚安顿下不久,当地就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雨,辽河大堤决口,洪水淹没了村庄,无奈之下,这些移民有的投亲靠友迁往外地,有的返回了莱阳,最后在当地定居的有48户。

第二批,低处搬往高处。水库施工期间,主要由大队组织社员边拆旧房边建新房。为了加快搬迁进度,工地上组织民工利用晚上时间,帮助大队拆旧建新。上游搬迁移民涉及到4个公社21个大队,共1600多户、8000多人。具体情况是:

另外河北大队安置在下游赵家埠子大队39户、258人;还有分散到各地40户、200人。

第三批,县内异地搬迁。水库蓄水以后,水库两边村庄原有土地,很多成了插花地,即北岸村在南岸有地,南岸村在北岸有地。村民耕地种田,经常要乘船跨水。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地少村的部分村民安置到穴坊公社部分村庄。具体:霞留村15户、西上庄村31户移至吕家滩村;南院村19户移至东蒲村;北院村10户移至西贤友村。

随后的这些年,国家及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移民扶持政策。

点右上角关注,阅读更多原创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偶遇怀旧老妪
烟台街·往事如昨 | 我送夫君上大坝
移民申请
葛岙水库,大坝大部结顶,移民拆迁仍未完成
枣庄岩马水库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雪野水库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