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0股新锐力量上榜,看医疗科技如何踏出康庄大道 | 重磅榜单


在供需失衡、政策鼓励、技术进步、资本推动等因素影响下,医疗科技行业全面迸发。平安好医生打响互联网医疗上市第一枪;医疗信息化开启重塑之路;云计算、AI、大数据等技术渗透遍及诊断、治疗、康复以及健康管理全流程;医药研发、临床试验、销售管理以及流通领域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医疗科技已然翻开新的篇章。


指导 | 张扬 李喆

撰写 | 晴空


医疗是典型的慢行业,事关生命健康,技术试错的空间为零。纵然如此,在政策和需求两方驱动下,大数据、AI等新兴技术依然从不同的层面持续渗透。


政策层面,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鼓励技术在医疗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层面的应用。


需求方面,数百家三甲医院已试用AI影像辅助诊断产品,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医院精细管理类产品实现商业化落地,互联网医院医保支付相继在四川、银川等地试点,贵州、海南等地卫健委陆续建成省级健康数据平台。


这一轮技术对医疗行业的渗透和变革,最终目标直指个性化医疗、精准医疗。纵然征途漫漫,一众参与者依然在前进的道路上,从诊前、诊断、诊后全方位升级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


围绕着这个目标,在医疗科技这条赛道上,医疗信息化、诊断治疗应用、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等大有八仙过海之势,并且得到资本市场充分认可。


背靠平安集团的资源支持,平安好医生成立仅三年就以585亿港元完成IPO。卫宁健康从医疗信息化完美转型健康服务,今年市值已经翻番。在医药B2B和B2C领域市占率均为第一的阿里健康,今年市值一路狂飙至630亿人民币。


当前,医疗科技领域百亿公司还不足10家,只有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微医、联影、卫宁健康以及碳云智能等,相比于整个大健康市场,可谓零星点点。


探索多年的互联网医疗最终会如何实现医疗服务闭环?市场高度分散的医疗信息化领域还存在哪些机会?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医药/器材等细分赛道,谁会率先跑出独角兽?


医疗科技行业犹如技术升级下诞生的一颗新星,在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之际,爱分析基于一年多调研和研究,推出医疗科技50强榜单。


  

本次榜单包括10个细分领域,包括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基因检测、医疗信息平台、信息化、医疗设备、医疗大数据、治疗/康复、诊断、医药/器材,合计50家上榜公司,总估值2752亿元。


 

互联网医疗在政策加持下继续前行

 

兴起于2014年的互联网医疗,已经从开始的线上挂号、导诊、问诊转型医疗服务提供商,意在贯穿诊前、诊疗、用药、愈后的全过程。


今年4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大力扶持互联网医疗。对互联网医疗相配套的医保支付、医生多点执业等政策的及时制定提出明确要求。


历经数年发展的微医、好大夫在线等互联网医疗企业,仍处于盈利模式的探索期,这种大力度的政策加持,为行业增添一缕亮光。

 

平安好医生领跑互联网医疗

 

在互联网医疗这条细分赛道上,平安好医生无疑是标杆,以500亿估值高居医疗科技榜单榜首。


平安好医生继承了平安系闭环生态打法,家庭医生、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以及健康管理四大业务覆盖了诊疗、医药、健康管理三部分,后续将打通保险、支付环节,真正形成医疗服务的闭环。


其中,家庭医生服务背后是888名自有医生团体,以及AI全科医生,未来理想的模式是AI全科医生能解决大部分常见病的问诊,机器与医生配合能够覆盖更大的用户群体。


同时,用药和健康管理数据也进入平安好医生的平台,形成真正的医疗、健康数据闭环,进一步强化AI全科医生诊疗能力。


闭环的医疗服务生态、健康管理干预渠道以及天然的保险基因,使医疗和保险的结合也有了想象空间,再加上平安好医生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龙头地位,爱分析给予其500亿估值。


平安好医生在线下拥有平安万家医疗。丁香园、春雨医生、杏仁医生也都通过自建或合作的方式进入线下诊所,延伸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触角。

 

阿里健康踏上从医药电商到医疗服务的征程

 

在医药流通领域,阿里健康是医药保健品销售领导者。


得益于健康产品业务的快速上涨,2018年阿里健康营收增速达414.2%。我国医药电商市场渗透率3%,远低于整体电商20%的渗透率水平,未来医药电商增长空间巨大。


医药电商出身的阿里健康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也有布局,与多家大型医院达成合作,通过导诊方式为用户提供医疗一站式服务。


同时阿里健康将医院网络延伸至至县、村等基层医疗机构,对接三甲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大线上流量。


阿里健康这种本身具备医药电商基因,又通过与医院合作补齐医疗服务的模式,也成为互联网医疗领域的独特打法。

 

医疗信息化面临重塑升级

 

医院信息化是医疗科技行业的基础设施,当前院内系统面临升级,院间协同系统开始崛起。


院内系统方面,新一轮的信息化以患者诊疗数据为核心,打通了全院数据,更加重视方便患者就医的服务系统,以及协助医院管理的智慧医院平台。


比如,趣医网通过掌上医院和第三方开放平台,实现了医院和患者以及支付、医保等第三方机构的连接;医通健康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医院体检预约管理,已累计服务5000多家医疗机构。


院间协同方面,远程医疗、医联体建设逐渐提上日程,医院信息化建设从梳理业务流程转变到梳理数据的层面,系统建设的重点从电子化转到以诊疗流程为核心。


心医国际、卓健科技等厂商重点发力医联体建设,乘着国家明确提出医联体进展目标的政策东风,开始在各自辐射的地域推进医联体建设与运营。


在远程医疗方面,心医国际布局已颇见成效,目前已有50多家三甲医院加入心医国际远程医疗网络,接入基层医院与医疗机构数千家。


虽然市场试水情绪高涨,但当前医联体相关的权责划分、利益分配等配套政策尚未到位,医联体、远程诊疗以及互联网医疗层面的医保支付处于定点试验阶段,院间协同持续健康运营还需政策制定方、院方、第三方服务公司齐心协力。

 

从信息化到健康服务的延伸

 

医疗信息化另一个趋势是向健康服务领域延伸。


健康160从信息化建设切入,现已将业务延伸至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提供体检、健康保险、母婴健康、运动健身、基因检测、国际医疗等多元健康服务。


信息化到健康服务的升级是一盘大棋,从信息化厂商、设备服务商到医疗大数据服务商,都希望这条路早日走通。


卫宁健康、北大医信、京颐股份等信息化厂商,从原本的HIS厂商转型智慧医院以及健康服务提供商,不仅仅涉足区域卫生信息化以及智慧医院建设,更是积极布局“互联网医院”,直接为患者提供服务。


继腾讯联合东华软件之后,上个月阿里也入股卫宁健康。拥有流量和用户的BAT们,不仅染指医疗服务市场,也试图在底层信息化重塑过程中分得一杯羹。


除了直接为患者提供服务,信息化厂商通过叠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也在为诊疗过程提升技术含量。


比如,东软医疗在多年临床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涉足智能影像诊断,立足于医院数据资源和天然的PACS基因,进入医疗科技上层应用领域。


从竞争格局看,医院信息化由于需要进行部署并提供业务梳理等方面的服务,多年来市场集中度极低。


在信息化重塑的过程中,占有客户资源优势的老牌信息化厂商依然将独占鳌头。相比较而言,辅助诊断、治疗等应用层市场才刚刚起步,目前以新兴创业公司为主。

 

辅助诊断如火如荼,距离大规模临床应用尚有距离

 

在医疗应用层,新兴技术从诊断、治疗、康复等环节切入,以提升诊疗效率、提高诊疗精准度为目标。


其中,诊断方向根据数据类型不同,有以推想科技、深睿医疗、汇医慧影等为代表的影像诊断企业,以及医渡云、零氪科技等为代表的医疗文本数据诊断企业。


当前来看,影像诊断方向技术、产品均已成熟,尤其大部分企业均涉及的肺结节识别、乳腺癌筛查、骨龄识别等产品已进入医院试用。


其中也不乏以某些类型影像为特点的企业,比如雅森科技重点发力神经影像诊断,Airdoc聚焦眼底30多种疾病筛查。


然而,影像辅助诊断产品全面商业化落地尚需通过CFDA三类认证,主攻国内市场的头部企业已经在申请队列。


图玛深维、体素科技、视见科技等有海外或香港背景的企业主攻FDA认证,由于在数据方面就与海内外医院合作,产品推广落地层面也兼顾海外市场。


除了认证的门槛,医院方面表示单一疾病筛查产品难以满足影像科需求,单一诊断场景也难以对临床产生较大价值。


所以,能够同时筛查一张影像所能反映出的各类病变,以及能够延伸至临床诊断的产品,将会是影像诊断公司的发展方向。


CFDA认证和医院对于多病种识别的要求,是影像辅助诊断实现大规模商业落地面临的两大挑战,革命尚未成功,企业仍需前进。

 

医疗大数据当前应用场景多落地药企

 

医疗大数据企业当前应用场景主要是科室精细化管理以及药企销售分析,未来有望扩展至保险控费、险种设计等方面。


零氪科技、溪流数据等专病种钻研企业,基于对特定种类疾病的病历结构化和数据分析为医院提供管理、临床工作辅助、科研等方面的服务,同时也为药企提供数据分析服务。


还有一类厂商从医疗大数据治理的角度切入医院,最终数据应用场景也以医院管理、病种库搭建、医药研发数据支撑等方向为主。


其中,以思派网络、医鸣技术、森亿智能等为代表的企业,通过积累病种数据库,在医药研发、精准治疗领域寻求突破。


而以医渡云为代表的企业,则致力于搜集全面的医疗数据,应用场景贯穿从科室管理到治疗辅助决策的全过程。


综合来看,医疗大数据服务商要实现商业模式落地,最大的付费方是药企和保险公司,药企端的需求已初见端倪,保险方面的疾病管控、险种设计等落地还处于行业探索期。

 

技术加码,精准治疗将迎来商业化落地

 

不同于辅助诊断和医疗大数据仍处于商业模式探索阶段,治疗环节的商业模式更加顺畅。


聚焦于肿瘤精准放疗的连心医疗,通过AI靶区勾勒和剂量计算,以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助力放疗科肿瘤治疗。


国内肿瘤治疗还多以手术和化疗为主,治疗效果更好的放疗采用率远低于美国,连心医疗提供的精准肿瘤放疗对准医院放疗科,能够明显提高医院放疗操作效率以及准确性,故而医院放疗科的采购意愿很强。


对标国外市场,同时随着放疗准确率一级效率的提升,我国放疗采用率也有望进一步攀升,精准放疗将大有用武之地。


华科精准研发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为临床提供微创和精准的手术方式,能够使得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患者创伤做到最小。


由于国外类似产品价格高昂,目前国内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市场尚未被国际供应商占领,而神经外科临床领域对于高精度手术机器人的需求很迫切,华科精准将填补这一空白。


当前产品已在多家医院试用,即将完成CFDA认证临床试验,预计明年开始商业化落地。

 

创新企业以数字化解决方案赋能医药研发、试验、销售全流程

 

在医药临床试验和销售管理领域,太美医疗和云势软件分别是国内新锐代表性企业,用数字化梳理医药临床试验管理和销售管理流程。


其中,云势软件以医药销售管理起家,现已向前延伸至AI药物研发、临床试验管理领域。


在国家鼓励创新药研发、药监局加快审批的大环境下,药企在药物研发临床试验管理方面的投入将日益增加,太美医疗作为国内临床试验管理领域的领头羊,发展潜力自然不可小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亿多网民仅3000万使用互联网医疗,未来3年将迎来转型升级,西南地区机会多
6000万大单开局,医疗IT重拾光辉?【2023CHINC】
从双十一医药健康的消费情况,看大健康行业发展趋势
微医CEO廖杰远:整合四大业务平台,未来将加码布局智能医疗
三医联动联而不动 互联网医疗打破僵局
巨头入局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发展新纪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