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字化时代,档案编研工作遇到哪些挑战?
传统档案编研依赖大量人力来阅读、抄写、校对、编排,费时费力,而且因客观条件所限要做到面面俱到,包罗万象也非常困难。档案数字化推广后,通过数据库自动分类、关键词生成、自动检索等方式,就可以很轻松的做到这点,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数字化时代的档案编研工作形式或更加灵活多样。较之实体档案,数字化档案资源无论在查找、整理、利用、传播等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档案利用的重要环节,编研工作在形式上也将更加灵活高效。

然而,数字化下的档案编研工作也同样存在着挑战:


1、编研材料的处理

理想状态下,借助数据检索,可用于编研工作的档案材料在数量上将有大幅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编研工作的难度降低,相反,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分析、二次帅选、消化吸收仍是档案编研工作者需要做的工作。

而在拥有海量档案数据的提前下,对材料的理解和认识也成为新的挑战。档案编研是带有一定个人主观色彩和思想创造性的工作,也是人和档案材料不断交流的过程。数字时代的档案编研,人更多的时候并非面对档案实体,而是由计算程序帅选、整理、加工过的二次信息,这对整体理解、深入把握档案内容、编研主题其实并非有利。

2、成果的呈现形式受制于新环境

档案编研是基于档案文献较深度的信息加工过程,最终成果将体现档案材料的实证性、完整性和全面性。而数字时代,简单化、扁平化的内容形式因其简洁明了、易于传播的特点而在网络世界大行其道,对信息加工的简单粗暴甚至断章取义也非常普遍,片面的内容、缺乏论证的观点、不恰当的结论比比皆是。

3、档案安全面临挑战

开展数字时代的档案编研工作,对于档案安全也有不小的挑战。在开展编研工作的前后两个阶段,档案安全问题都值得我们重视。

首先是编研过程中,存储于计算机硬盘或其他数字存储介质中的数据,面临失窃或损毁的风险。与实体档案不同,数字形式的档案材料存储于计算机硬盘等介质中,若要窃取这些数据,需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操作过程中也很容易留下痕迹。但这并非无懈可击,技术上的壁垒一旦被突破,随之而来的数据损失就会非常巨大。

其次是数字编研成果本身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如档案编研人员将未经仔细校对审核、带有错误信息的编研成果发布到网络上,可能会被快速传播,迅速放大,甚至造成广大网民、社会公众的误解或误读。因此,要求档案编研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4、工作人员要求提升

数字时代的档案编研工作,对档案编研人员本身的业务能力、专业素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借助数字技术,如今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已较从前便捷,工作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

如何更好的发挥数字时代技术优势,使其为档案编研这项传统工作提供更多助力,应是我们未来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内容节选自王良镭《档案编研工作在数字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数字化时代,档案编研工作虽然面临种种风险和挑战,但档案编研尊重事实、从档案本身出发,服务于社会,有利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始终不会改变,厘清数字化时代档案编研工作的际遇与挑战,无疑能更好的推动档案编研工作向前发展。 

编辑:SA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业务交流】档案编研工作在数字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DA/T89—2022《实物档案数字化规范》
对文物数字化相关问题的初步思考
继续做好“存量数字化”,推动各级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提高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率,加快推进对重要档案数字化成果进行文字识别和语音识别
大数据时代档案工作蠡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