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波士顿攻略:创新可不是规划出来的!

波士顿是那种第一眼看见就会爱上的城市,这种“爱”不需要理由,也许是因为那些精致的建筑,也许是因为街头青春洋溢的少年,也许就因为海鸥飞过,也许就因为街头听到的一首歌,怦然心动。


 

来到波士顿的第一站我们去看那里最大的城市更新案例SeaPort。这是一个中国开发商喜欢的城市更新类型,是一个填海区老码头地区的重建,除了有意保留的仓库作为创新空间,大部分是新建,有公寓、办公和配套商业。事实上这个地区也是由三家大开发商分片开发。有来自上海的朋友惊呼:这不就是世茂滨江吗?水岸豪宅啊!

 


有趣的是,事实上这里的豪宅卖的并不好。从MIT离职创业的杨晓文老师告诉我们美国当下正在发生的这样一种情形:当代表老钱的“婴儿潮”一代逐步开始进入退休年纪,以“千禧一代”为代表的新一代对房产的认知有自己另外的选择,美国很多地区的房产就开始出现断崖式的下跌(房价跌掉三分之二),特别是老钱已经炒的很高的地方。即使是在波士顿这样学生人口能占市区人口四分之一的“青春城市”,这样的故事仍然在上演。不过,因为波士顿有MIT和哈佛,已经成为全球的生物医药的创新之源,相关的办公需求旺盛,在SeaPort最先吸收消化的就是办公面积,甚至有人开始把这里称为波士顿的创新示范区


 

当我们把这个称号告诉波士顿规划局,向他们请教在这样的新区规划中是如何做到产业集群规划,并通过政策来做创新引导的,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们却是极力反对这样的提法,并不需要这样的“功劳”。他们说他们所做的不过是按照一以贯之的原则,做了一个保持多样性的总体规划,最后生长成什么样完全是市场自由的选择,这里既吸引了代表新经济的创新企业入驻,也有像GE、锐步那样的传统大企业,这里甚至会有意保留工业用地,他们认为这个地方还远远没有定型,非要说是什么“创新示范区”,他们不接受。

 


SeaPort我们偶遇一个特别的空间,就是艺术展览中心旁边,有一个不大的共享办公空间“波士顿创新中心”。这里有食堂,有咖啡,有大大小小的会议室。在寒冷的冬日,整个新区街上看不见什么人,在这里却满满的都是人。人们或者在讨论问题,或者自己在那里抱着电脑工作,没人会担心别人打扰,会议室里正在做路演,所有人都在忙碌着。SeaPort所贴上的创新标签,就在这么一个小小空间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真相到底是什么?等我们随后前往当地著名的设计事务所GENSLER做交流时,他们关于联合办公为什么会在美国率先兴起的一番解释才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在美国的办公租赁传统里,一般是要签十年以上的长租约,租金需要年付,而且要交很大一笔押金,押金多少要看企业规模,越大的公司可以押的越少,初创型公司根本就不可能在传统写字楼里租到合适的办公室。联合办公的出现提供了“即插即用”的办公选择,不挑企业,不限时间,自由灵活。除此之外联合办公还带来了两大好处:社交与合作,这就给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比如波士顿最强的创新产业生物医药,策源地却并不在拥有最好的医学院的哈佛,而在具有系统工程学优势的MIT是跨界的协作才激发了创新

 

GENSLER告诉我们在如今的北美,联合办公早已成为写字楼里的标配,无论是自用还是招租,业主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增加更多的公共交流空间,楼层上下要打通,而且要做更多的生活场景化配套(比如瑜伽、禅修甚至拳击空间),现在的人们需要的是“工作生活化和生活工作化”,他们需要尽可能在集中的空间中实现24小时的生活场景。有观测数据表明,这样的空间不仅整体租金可以有效提升,而且招租速度也明显快于其他。



他们给我们举了两个就发生在SeaPort的真实案例来说明这一点。一个就是GE,这个让全球粉丝大跌眼镜的没落贵族企业,专门跑到波士顿来开设自己的创新中心,而且特地把一楼开发成创新孵化器,只要是有想法的学生都可以来免费使用,这样GE不仅能够近距离吸引人才,也让自己在传统的阵地之外找一个一块可以给自己带来希望的创新源泉。另外就是锐步,这个老牌制鞋企业在这里租了一整层来做研发中心,有趣的是这里不设任何固定工位,每个人都要随时与别人产生交流,他们还和大楼开发商一起做了一个开放的拳击中心,不仅自己的员工可以随时来发泄一下,大楼里的其他租户(当然也是开发商精心挑选的创新类企业)也可以来使用,不仅变成了很好的品牌展示舞台,还创造与其他企业产生的关联的机会。

 


作为一个标准的乙方,GENSLER还告诉我们一个现在已经成为常态的现象:越来越多的项目已经变成了双甲方甚至多甲方,开发商之外还会有锚定的主力租户一起加入开发环节的讨论过程,设计就变成了定制化设计,他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客户需求,也就可以做出更加符合功能需求的创新场景。在他们的观察中,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吸引人才的必备,也自然成为企业必备的核心竞争力。

 


在波士顿的街头漫步,看着街边那些熟悉却又新鲜的小店,我忽然意识到为什么会如此喜爱这个城市。不为创新而创新,不为规划而规划,正因为敬畏,才水到渠成,正因为谦卑,才修成正果。这是我和这个城市的文化认同,心香一瓣,怎不戚戚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际城市观察】国外为何流行把高新技术企业“搬回市区”
换一种方式集聚创新
走进Gensler:如何让设计激活办公空间生命力?
波士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对苏州的三个启发
麻省拾萃 - 篇七:从波士顿海鲜到缅因州的龙虾池
斯坦福、麻省理工伯克利和CMU在计算机方面的研究方向有什么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