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子沟通中的金钥匙——同理心

晓晓说:

· 各位家长知道什么是同理心吗?如何在和孩子的沟通中巧妙地运用同理心?

·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邀请到濮文菁老师——上海12355心理咨询师、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解读关于同理心的问题。本文是濮老师系列音频课程中的第一节,快来听~

· 明晚(11月2日),濮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堂直播课《孩子好情绪,收获好成绩》,不仅有45分钟的干货,还有长达25分钟的现场答疑。

· 微信搜索,关注“点亮好习惯”公众号,就能收看本次公益直播讲座,明晚7:00开始,精彩别错过。还能免费获得濮老师全套音频课,更多精品课程等你来哦~

1、如何区分同理心、同情心?
晓周刊
00:0006:38

|本文共2000字,阅读约需4分钟| 

 什么是同理心? 

要聊同理心,首先,我们要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以及它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孩子哭丧着脸回到家,说自己考试考砸了。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回应呢?

是压抑不住怒火,把孩子骂一顿?还是轻声安慰孩子“没事,你下次一定可以!”

当孩子比赛失利,轻声嘟囔着“我很遗憾”,一旁的爸爸妈妈是该任其发展,还是要扮演啦啦队长给他打气?

以上这些情况,相信大部分家长都很难表现得十分优雅。

有人说,比起幸福,人类生来就对不幸有更强烈的反应。

但是,当孩子向你诉说自己的悲伤、难过时,各位家长们的考验就来了:

你是否真的能够和孩子建立情感上的连接?

我们到底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想要和孩子建立起情感上的连接,我们不得不使用沟通中的金钥匙——同理心。

同理心,简单来说就是感同身受,换位思考。

感同身受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

打个比方来说,当你的朋友向你诉苦,穿着磨脚的新鞋子走了半小时,实在太累了。

想要做到感同身受,那就是穿着对方的鞋子走半小时,体会鞋子到底有多磨脚。

当试着感受对方的感受,并在这个基础上理解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这样才能和对方建立情感联系,拉近距离,真正做到有效沟通。

 同理心≠同情心 

那么,很多人会问,我们通常说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一样吗?

当然是不一样的,我们先举个例子!

就拿前面说的,小明哭丧着脸回到家,憋了半天,小脸通红,挤出一句话:“我考砸了!”

一种回应的方式是:“宝宝怎么这么难过!好可怜啊!”然后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那我们喝点橙汁?”

这种方式是不是听起来很不错了?

爸妈能理解孩子难过的感受 ,还试着用橙汁安抚孩子,已经是相当优秀的爸妈了,对吗?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同情心。

这种有同情心的父母,比那种劈头盖脑把孩子骂一顿的,真的好太多了,因为父母关心孩子的情绪、感受。

不过,同情心只是让父母站在自己的角度说话,给出孩子建议。

在前面的分析中,父母觉得孩子好可怜,这就是一种站在父母角度,那孩子是不是真的觉得自己可怜呢?

未必!也许孩子只是觉得自己很委屈、很受伤,努力也没有考出好成绩。被父母一提醒,原本没觉得可怜,现在反而觉得自己这样可怜,是受了委屈的。

那如果用同理心的方式,该怎样回应呢?

同理心,是让家长真正了解、体会孩子的感受。

爸妈可以说:“宝贝,我以前也有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知道那种感受,但你并不孤单,来,我们聊一聊吧。”

在这种回应方式中,父母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主动去了解、体会孩子的感受,引导和孩子之间对话的开展,并给予回应,但不以自己的立场给出建议或者评价。

同理心和同情心有很大区别。

我们很容易产生同情心,即使对方经历对你而言完全陌生甚至无法想象,但你要知道同情很难让人热泪盈眶。

当你看到一个人脚被门夹到的视频,或者图片时,只要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大脑中的回忆就会被激活。

你会感觉好痛,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痛苦共享着相同的神经回路,这就是同理心。

在托儿所里,一个孩子的大哭,会引起“传染性”大哭,是因为同情吗?不是,是因为他们理解这种感受。

小朋友们在还没有能够产生同情的心智能力时,就已经展现出同理心了。

这是因为,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学会读懂身边人的表情并加以模仿,以使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理解与回应。

因此,同理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领,这些早期的经历塑造了我们共情的能力。

人类作为群居物种,拥有同理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他人的感受,这种与他人共情的能力可以提升我们对整个集体的责任感。无论在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如此。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期待你们能掌握这项技能,理解孩子,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同理心,是能够同时惠及给予者和接受者双方的罕见技能之一。

但并非所有人的同理心都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接下来,我将告诉大家,如何提升自己的同理心技能,帮助各位家长和孩子更好地建立情感上的连接。本期执行编辑:Nic

联系方式:xiaozhoukan@xiaoheiban.cn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9%的父母不懂和孩子交流,只因用错“同情心”和“同理心”
当下用心:同理心,不见世间过
第一讲 倾听(上)
《零零后》孩子拒跟父母沟通:把同情心当同理心,沟通只能等于零
别再把同情心当善良,父母不妨将其转化为同理心,培养孩子高情商
孩子自私孤僻难相处?避免孩子“爱无能”,家长要培养“同理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