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点铜”又称道口锡器
“点铜”又称道口锡器。
在我国近代史上,道口镇的锡器手工制造业在国内影响比较大。近300年来,制作道口锡器的工匠除了一部分本地锡器艺人外,大多是邻近的长垣县人及外省人。他们以道口镇为根据地,有的经营店铺,有的挑着担子游走四方,使道口锡器声名远扬。在过去的地理教科书中,道口锡器曾被列为河南省名贵特产。
道口锡器,又名“点铜”,源于清,是道口传统的手工业名牌产品。据传,清朝乾隆年间,山西省洪洞县一位姓刘的老艺人来到道口开设“同太”号锡店,生意日盛。为进一步扩大营业规模,他便收徒传艺,先是传给了同乡人杨某、曹某和李某,继而传给道口人马老体、张尚义,最后又传给道口人李祥琛、李发彦、李宝春、张万同、张天才、杜天荣和齐成名等。这些徒弟学成后,或留原店当技师,或另开新店营业,当时的道口镇北街和南街(即现在的顺北街和顺南街)因此非常繁华。随着道口锡器店日益增多,制作道口锡器的艺人也约定俗成:凡是质量达到七成锡以上的均要在锡器上打上“点铜”二字。为何打上“点铜”二字呢?这或许和【在锡器的口部、底部容易碰伤的部位镶嵌上红铜或黄铜加以装饰和保护】有关。      道口锡器的制作是很讲究的,锡器主要以广锡为原料,但它并不纯粹是锡,还掺有一定比例的铅和铜。古朴大方,明亮如银……《滑台春秋》中这样记述:道口锡器制作精巧玲珑、美观耐用……使用日久,声仍洪亮如铜……1933的《河南政治月刊》三卷八期的《豫北道上》一文中也说:“最地道而又最为远近知名的道口锡器,以官秤论价,有花的每斤一元六角,无花的每斤一元四角六分,凡来道口的游人,吃烧鸡,买锡器,殆多不肯交臂失之。地方人士,又多以此二者为外出馈送之资。”     滑县广播电视局职工尚勋策,也是一位古玩收藏家。在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方面,他一直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道口锡器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并率先建立了家庭锡器收藏馆,在当地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认为道口锡器是我国地方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酒文化、茶文化一样,锡器文化正成为是新时期的一种文化形式。他收藏的道口锡器种类颇为丰富,有茶器(茶壶、茶碗、茶盘)、酒器(酒壶、酒盅)、祭器(香炉、烛台)、生活用具(灯、碗、调羹)、装饰品(花瓶、刨花缸)等,数量有百余件。这些锡器有的刻花,有的无花;有的錾花,有的嵌铜,制作十分精巧。由于年代久远,这些锡器虽然失去了当年的光泽,但它们的造型却十分端庄古朴,制作也十分精巧雅雅致。
道口曾是商埠码头,有“小天津”之称。上个世纪初期,这里商贾云集,贸易繁盛,有粮行、花行、煤场、银行、百杂店、澡堂、饭铺、茶馆、酒店、酱菜铺、糕点铺、烧鸡铺、这些商贾为道口的锡器业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加上当时锡器制作高手世代传承,道口锡器的制作技术已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道口锡器采用高纯度精锡,经过严格的配料、熔化、压片、裁料、造型、捶打、刮光、焊接、擦亮、錾花、雕刻、嵌铜装饰等十数道工序细心制作而成,它是我国民间手工业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世传道口锡器制作的核心技艺是用料配方比例、焊接工艺和熔炼冷却处理,以及切削捶打技巧的综合掌握和运用】。
在当地,老人们至今还记得流传下来的那些关于锡器的故事他们说,由于道口锡器闻名于世,道口锡器曾与当时的贵州茅台酒一起作为中国的珍贵特产,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博览会,即现在所说的世博会。展览会上,道口锡器中的兴恒牺形辛彝锡水碗、子贽父癸锡水碗、季副锡水碗等深受各国客商的青睐。
20世纪30年代,在道口有名的锡器店20多家,有同泰、义聚、聚盛、义盛、万聚、合聚、合记、聚盛和、仲记、广兴隆、祥盛、裕盛、兴盛、广盛、松盛、兴盛公、义兴、卫郡、万盛隆、聚盛兴、宫南居等,其中的店铺又有新号与老号之分,制作工匠数百人,年产锡器达到10万公斤,制锡业盛况空前。仅镇上的北街就有锡器店9家,艺人有130余人。在北街,当时规模较大的锡器店有“聚盛锡店”、“兴盛锡店”和“同兴锡店”等,大的锡器店年产锡器约2500公斤,小的锡器店年产量也达到了1500公斤,国内其他城镇的锡器制作的工艺和产量均无法与之比肩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道口锡器却没有像当年同获殊荣的茅台酒一样流传久远。卫河断流、航道中断,日军侵华,天灾人祸等都使道口锡器的规模化生产遭受重创。新中国成立后,道口锡器得到了更大发展。1953年,道口镇几家锡器店组成合作组,走上了合作生产的道路。1956年,道口锡器艺人与道口的金、银、铜、铁几种传统手工业者成立了合作社。1957年,李祥琛代表道口锡器艺人去北京参加了全国美术代表大会,受到了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1967年,道口锡器的生产归入县五金厂后,又开始兴旺发达,每年都为省外贸局、广州宾馆等一些单位制作近3000公斤锡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锡器日用品逐渐被淘汰,加上锡器制品年久会发黑,外观上不美观,不能吸引消费者购买、保存的兴趣,现在能够保留下来的道口锡器制品已不多见。
我于2013年2月15日以170元价格收藏的这把提梁锡壶,尽管没有铭款,但是从美观的器型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老旧程度来看,应该是民国时期道口“点铜”的典型代表。遗憾的是壶盖已经遗失。
下图锡质杯子应该算是我于3月31日以100元高价收藏的道口“兴盛公”的完美品了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道口锡器文化节开幕,多样珍贵藏品被曝光
道口锡器曾获巴拿马金奖,巴拿马博览会的主办方为啥是美国人?
锡制花口茶仓
茶托(十)
锡器是怎样炼成的
“小天津”——道口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