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明春丨梆子水


八十年代以前,乡村的夏天,经常看到水井旁的树上会有一个用绳子拴住的木梆子,常常提溜在树杈或钉子上。梆子是用木头做的,上面挖一个盛水的长方体木槽,做工笨重,便于沉入水中,两头各有一个孔,分别用绳子系住。梆子的长宽高约30*10*10cm,可盛小半碗水。

村民们从庄稼地里回来,总是先到井边,从树上取下梆子绳,往井里一续就可以打水上来喝了。有的人喝一梆子,有的要喝两三梆子才解渴。从炙热的庄稼地里刚回来,总是渴得嗓子直冒烟,梆子水就成了庄稼人降温的好饮品。清凉的深井水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加油站,为乡民们补充水分,让他们重新振作精神,再回到地里继续劳作。

我曾问大人们:为啥不用桶打水?他们说:因为桶太重不方便,再说用桶打出来的水不久就会变温,喝着不过瘾;最后打得多了喝不完会造成浪费。

梆子挂在井边的树杈上,几乎全村的人都用过,甚至还有其他村的过路人走路渴了也会自己打一梆子水上来喝,以消除旅途的口渴和劳顿。一个村里的井边挂一个或几个梆子,说明村民的热情好客,无论什么人,只要需要喝水都可以随时喝上一饮子。梆子成了一个村庄好客的标志。

一个村里几百口人,共用一两个梆子喝水,但大家从来没有人被传染上疾病。一口水井养育了一村的乡民,一泓清泉滋养了老百姓健康的身体。

小时候清澈的井水总是吸引我们的视线,我们常常趴到井沿上,看井里的水,对井水充满好奇。井水平静时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脸及头部,偶尔我们还会投石块到里面,看那一层层一圈圈翻滚的水波,但大人们常常呵斥我们,不要我们趴到井沿上,以防掉到井里。有时我们也试着用绑子打水喝,但往往打不上来, 打水也是需要一点技巧的。

农忙时,老人们看到村里的劳力从地里回来了,就赶紧来到井边,给他们用梆子打水,也算是对农忙的支持吧!长大一些后,我们也学着给从地里回来的劳动力打水。

长大了我们成了劳动力,干完农活回来第一站也总是先到水井边,喝两梆子水,解渴又解乏。井水下肚,一身的热气一下子从头顶凉到了脚底,那才叫真的爽歪歪!

井水上的梆子二十年前就消失了,怀念当时的梆子水,在那炎热的夏季一饮子凉丝丝的梆子水,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凉意和快感。我多想再看看当年的梆子,当年的水井,然而现在却成了一种奢望。即使有,现在一个梆子也不会用遍全村了,没有人敢再用别人用过的饮具了。


作 者 简 介

周明春,七零前,河南人,漂泊一族,资深农民工。业余文学中年,偶尔喜欢文学,偶尔发表作品(三百余篇),自娱自乐,娱乐社会大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井水苦 井水甜
葡萄井边
消失的故乡的井
扬华时光│心头那口井
故乡的老井
挑 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