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光明丨月色下的华不注


本文发表于《济南日报》2011.1.26

华不注,现名华山,是济南城区东北郊“不连丘陵以自高”的孤峰,素有“济南山水之冠”“历下绝美”之美称。

我家住华不注山的东麓,晨练的时候经常来这里登山,晚饭散步的时候也经常信步于它的脚下,但夜色中从来没有爬到过山顶。在一个少月多星、微风拂煦的夜晚,百无聊赖的我突然产生了登山的向往。于是,我换上运动装,穿上运动鞋,独步于登山的路上。

月色中,我沿着一条在石头上凿出的山路,一步一个台阶地信步走在陡峭的山路上。寂静的孤山,“翠发”的“青崖”被月光映照的越发孤秀耸翠,除了微风吹打着“桀立”的“虎牙”发出的“嘶嘶”叫声,别无他声,只有我孤单的身影。不知不觉中,山势陡峭,上升的坡度越来越大。我仰起头来朝路边观望,一条巨蟒的“蛇头”突然耸立在黑黢黢的夜色灌木丛中,原来是一块巨大的裂岩断成了上薄下厚的两层,上层的收缩与下层的断开构成了三角“巨蟒”的蛇嘴,而顶部那凹陷的地方,更似蛇的眼睛,可谓鬼斧神工,活灵活现。

峰回路转,景随步移。爬到半山腰,我收起脚步,拐进了“仙迹于焉”的文昌阁,道家主管功名利禄的文昌大仙居住在这里。他的房子虽然建的似琼楼如玉阁,但与山下主管春、夏、秋、冬的四季神仙相比可就寒碜的多了,人家那房子面阔四间、进深三间,而他的房子则是“因陋就简”,是人家房子建完之后的“集腋成裘”,这是不是也体现了孟子那“民为贵,君为轻”的仁政思想?我不得而知。


出了文昌阁,山路变得更加的陡峭、更加的崎岖。路的两侧,奇岩怪石似蛇如龙,似虎如犬,那历经风吹雨打的巨石沙岩,“怒之如奔马,错之如犬牙;横之如折带,乱之如披麻。”个个剥落的“或高或抗,或抑或坠,或如几案,或如矛戟”,惟妙惟肖。

“由鸟道而上”,“蹊径鞠塞”,“三息而跻其巅”,不曾想山顶已有了早来人,在真武庙前的石阶上,已经坐上了早来的一对年轻的情侣,他们深情地依偎在一起,挡住了我前行的小路。我惟恐惊醒这对热恋中年轻人的浪漫,便在不远的地方停住了脚步,这对年轻人似乎发现了我的到来,于是松开了紧偎在一起的身躯,而我也快步走过了真武庙的断壁残垣。

一钩弯弯的明月悬挂在星星点缀的夜空,寂静的山顶涌动着美丽的夜景,和煦的微风荡漾着年轻人的卿卿我我,时隐时现的星光似乎璀璨着华不注当年的历史斑点。

我极目西望,夜色中鹊山只露出暗暗的轮廓,似青灰色的薄烟随风翩跹;北眺黄河,黄河如白练起舞,逶迤而飘逸地东流;驻足东望,平畴的原野,呈现出了一片舒展的、丝绒般的黛色。远处的高楼,灯光闪烁、明如白昼,近处的民居,星火点点,不远不近的荷花路上,奔驰的晚归的车放射出的明亮灯光,似两道水流在不急不慢地缓缓流淌……

我分不清是天上的群星点燃了地下的群灯,还是地下的群灯映亮了天上的群星,只知道天上的群星与地下的群灯交相辉映,给了我一种另类的美丽,另类的韵致,另类的风情,另类的愉悦和享受。眼前的景色让我想起了赵孟頫,想起了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假如赵老先生转世今天的话,我想将会又有一幅绝世无双的《鹊华秋色图》跃然于纸上。

远处的灯光渐渐稀疏,山风也不再温柔,真武庙前台阶上的那对年轻情侣也早已离我而去。我踩着真武庙遗址的石头,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山顶,一个在民间飘荡了上百年的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在很久很久以前,山高路陡的山顶住进了一个道士,人们经常能看到他下山,可有一天突然发现,他好久没有背粮买菜。于是,山民们结伴上了山,打开了他的房门发现,屋子里只有一堆白骨,还有一只死去已久的野狼。人们推测,一只饥饿的野狼躲进了他的房间,道士一不留神,与饥饿的野狼共眠……从而有了“死了道士饿死了狼”的传说。

脑海里滑过的传说故事让我不禁有些毛骨悚然,夜风的吹拂让我出了一身的冷汗。我夺路而逃,匆忙间脚下的野草牵连缭绕,状似螺旋,原来逃到了“回车涧”。蓦然间,我的思绪突然飞到两千六百多年前,我仿佛又听到了当年战鼓的雷鸣,将士的呐喊,仿佛看到当年的刀光剑影,旌旗招展。


在那个群雄并起、诸侯称霸的春秋时期,一场因为外交失礼而引发的不必要的战争就是在这里结束的,也就是“鞍之战”的最后战场。公元前的592年春天,诸候国的晋、鲁、卫、曹派出外交官出使到了齐国,齐国的国君不知是无知还是年轻,为了寻开心,他找了一个瞎了一只眼的陪着同样瞎了一只眼的晋国公使,找了一个跛子陪着同样是跛子的鲁国公使……就这样,瞎眼的陪瞎眼的、跛子陪跛子、秃子陪秃子、驼子陪驼子羞辱着这些代表一个国家的使臣,也正是因为这次的接待埋下了割地求和的祸恨。在公元前的589年,晋国率领着鲁、卫、曹联军一同报仇攻齐,迎战中那个趾高气昂的齐顷公坐在战车上要“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曾想一战而溃,逃到华不注山下,被晋国联军追逐了三圈,若不是与忠勇的护卫逢丑父换了服装,化做下车取水的兵士,难逃束手被擒的命运。

逝者如斯夫,曾经车马纵横的战场早已淹没在了“湖阔数十里,湖光摇碧山”的秀泽水乡之中。唐宋时期,在济南府“若游华不注”,需要“自历下亭登舟,乱大明湖,经汇波楼下,出水门,入废漕渠(今小清河)……扶掖登舟,相与华阳道观”。直到雍正年间,游览华不注才不需要乘船楫篙,只需向“罗学使竹园借骑”……

钓月渐渐落下,夜露浸湿了碎石小径,我踩着路边柔软的小草带着满足、满怀着憧憬,走在了回家的路上,但华不注那厚重的文化底蕴,刚柔相济的内涵,在我的心中掀起了层层波澜。


作 者 简 介

郭光明,男,山东济南人,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协全委会委员、济南市历城区作协副主席。著有《心灵隽语》、《一窖浓郁的陈年美酒》、《郭光明散文选》等作品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郭光明原创丨古人笔下的华阳宫
月色隐隐,婉约着夜的企盼
济南华山:齐国国君用生命证明了不要歧视残疾人
郭剑华的“ 痛风舒方”
登华不注山(原创)
【解文识字】……清华简《系年》第12-14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