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付伦丨渐行渐远的乡村手艺人


乡村常见的手艺人中有货郎,他们一声声悠远绵长的“找头发换针”,足以搅动整个小山村。于是乎,那些大姑娘、小媳妇儿们便鱼贯而出,她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货架,精挑细选着自己心爱的胭脂水粉、针头线脑,更不忘扯上二尺红头绳儿;挂在货架上成串的“米花团儿”是孩子们的最爱,没有钱,就到自家的鸡窝里拿上两个鸡蛋兑换;那时,一只破旧的胶鞋底子也能换取几颗诱人解馋的糖豆儿。

卖打糖的来了,不用吆喝,光是那诱人的糖味儿就能招揽到成群的孩子,打上五分或一角的打糖,迅速地塞进嘴里,瞬间满口的甜香丝滑是难以言表的。每当此时,我们就会一边舔着手指头一边唱起那首顺口溜:“打糖,打糖,打给老爷尝尝。粘着老爷的牙,给老爷倒口茶;粘着老爷的嘴,给老爷倒口水。”卖打糖的就会佯装恼怒,我们便做着鬼脸嬉笑着一哄而散。

这些乡村手艺人中还有磨剪子戗菜刀的,只要听到长长的、拖着尾音且响亮非凡的“磨剪子戗菜刀嘞”的叫喊声,谁家的剪子菜刀不锋利了,就会奔出来。记得那时经常见到的是一位老人,慈眉善目,一个长条凳子上绑着一块磨刀石。嚯嚯作响的磨刀石上水花四溅,他时不时地会把菜刀或剪子的锋口在自己的虎口上荡来荡去,试验刀口或是剪口的锋利程度。望着他佝偻弯曲的脊背,心中油然生出一种感恩和敬意。


钉缸锢炉锅的手艺人最让人记忆犹新,他们皮肤黝黑,身强体壮。干活的家当就摆放在村口的老榆树下,一住就是几天。钉缸比较简单,只需在缸的裂缝处打上补丁,然后加以修饰即可;锢炉锅的工艺就相当复杂,先把生铁块在特制的炉灶里经高温融化,然后再把通红的铁水和着铁锅的裂口一起慢慢融合,直至坚固无比便算大功告成了。

最赚人气的手艺当属白天“耍把戏”和晚上“说评书”的。

每当耍把戏的到来,只需一通锣鼓,全村的男女老少便蜂拥而至,待人们围成一个大圈圈,把戏便上演了。有滚钢针的,有“卸”膀子的,有吞火吞钢球的。看得人心惊肉跳,也许耍把戏的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散场的时候,挨家挨户收粮食时,说不定你的心一柔软便给他们送上一碗大米外加一碗小麦。

说评书的在晚上。晚上人闲,坐得持久,听得认真。吃罢晚饭,人们便三五成群,拎着小马扎,坐在墙根处或是井沿边,一边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一边欣赏倾听着这来自最原始最真实的传统小调。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传统文化也有着兴与衰的历程,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日益完善的今天,那些行走在乡村的手艺人注定要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里,成为我们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念想……


作 者 简 介

张付伦,男,80年代生,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人,文字爱好者。作品散见《南阳日报》、《南都晨报》、《老人春秋》、《淮源金晖》等报纸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日渐消失的手艺人,那叫卖声湿了谁的眼?
荐读||【手艺人系列之磨菜刀】◆于华
有声读物丨乡间,那些渐行渐远的手艺人
张桂婷:消失的吆喝声
【重点作者申请】施训洋|乡村手艺人
磨剪子嘞…戗菜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