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国勇/天竺牡丹,怒放在太白顶上

一株天竺牡丹正在天王殿前的花圃中怒放。
如堆金积玉般,天竺牡丹的花瓣层层叠叠,那种雍容华贵的艳丽流光溢彩;太阳升起来了,整座天王殿映照在金色的晨曦中,露珠却不忍离去,依然恋守在天竺牡丹的花蕊,如镶嵌在皇冠上的珍珠,更如佛祖的眼睛,发出温润而慈悲的光芒。
沐浴在天竺牡丹温润而慈悲的光芒中,突然之间,这株天竺牡丹幻化成了释妙稳师父,正笑盈盈地站在天王殿前迎接着我的到来。时光倒转,那一切达到了忘我的状态,尽管我知道释妙稳师父已经在三年前圆寂,但是,他的笑容却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慈祥,不由得我双手合十跪倒在地行佛礼嗑拜……
对桐柏山太白顶,我心中有着深深的膜拜,耸立在太白顶上的云台禅寺更是多次出现在我的梦中。释妙稳师父圆寂前曾经多次告诉我说,淮阳县遇佛寺嗣法于佛教禅宗支脉临济宗白云系,桐柏山太白顶云台禅寺则是临济宗白云系的祖庭。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发心一定到云台禅寺拜佛朝祖,却因为红尘俗世中的琐事缠身,一直未能成行。今年国庆节假期,儿女们各自有了自己的事儿去做,家里剩下我和夫人,想到早年朝拜太白顶的愿心一直没有实现,就驱车三百多公里来到了太白顶云台禅寺。没想到,还没有待我走进大雄宝殿朝拜佛祖,天王殿前却有一株慈祥的天竺牡丹相迎,更有瞬间的时光转换,天竺牡丹幻化成了释妙稳师父,我亦如归家的游子站在了家门前,旅途的劳累,打拼在红尘俗世间的身心疲惫,还有攀爬太白顶十八拐时怦怦乱跳的心,突然之间消弭得无影无踪。那种轻松,那种温馨,如享受慈母关爱的幸福一齐涌上心来,人生所有的包袱再也不是包袱,所有艰难险阻不过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眼耳鼻舌身意,所有可以感触的,都是澄澈清静的愉悦。
站在云台禅寺的天王殿前,屏息凝视着这株怒放的天竺牡丹,心中虔诚地发问,不知道我的这次云台禅寺之行能不能得到祖师的指点?能不能参得菩提大道?
天竺牡丹无语。
风从遥远的山谷刮了过来,掀起了我单薄的衣裳。

临济宗白云系肇始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这年冬天,西昌市紫薇山宗林寺端德大和尚朝拜五台山回川途中,看到桐柏山太白顶不仅云蒸霞蔚,林木葱茏,而且还时不时地有佛光显现,普照山河大地。端德大和尚明白这是佛祖的开示,让他在此开山梵刹,弘扬佛法。那个时候的桐柏山太白顶,正有四位道长把一座拱形的石洞辟为道观修行,知道端德大和尚为佛家弟子后,他们就拒绝端德大和尚进入道观内寄宿。当夜,太白顶风雪交加,滴水成冰,可谓是奇寒无比。天明后,四位道人见到端德大和尚盘腿坐在地上,身上热气蒸腾,霞光万丈,地上不仅没有一粒的雪,而且干燥无水。四位道长明白端德大和尚是得道的高僧,立即迎入观内,拜为师父,从此皈依佛门,成为了佛家弟子。端德大和尚为其四弟子分别取法名为圆明、圆真、圆智、圆法,变道观为禅宗的丛林道场,才有了“临济宗白云系”子孙繁衍。历经200多年后,到如今临济宗白云系已经传灯弘法十六代。嗣演名号各32字,其中名派为“端圆常寂,了极融通,直传海印,妙演心空,性观普照,道显祖风,真智本觉,达法明宗”;号派为“华慧海云,德法普浩,直知性体,清净妙道,心含宝月,朗然洁皎,灵山一脉,古今光耀”。
如今,端德大和尚收四位道人为徒的拱形道观还在。当人们走过云台禅寺大雄宝来到殿后时,就会看到两座普普通通如民居样的青石券门拱屋。上首的一间石屋门两侧写着“山高踞寺庙寺踞高山、云祥隐佛祖佛隐祥云”的繁体字对联,不知道哪位高人写得如此的对联,却是说尽了云台禅寺的妙处。本来,想着这石屋里面供奉的应该是开刹的祖师,趁着从外面照进来的隐隐约约的余光发现,居中的主位上坐的却是三位菩萨,一个个正襟危坐,神情极其庄重;倒是右侧石屋内没有如此的繁琐,居中金身卧佛的左侧供了三位金身的神仙,居中一位应该是长者,光头,披着袈裟,坐在那儿两目炯炯有神地察看着前方,两侧的人物皆是道冠道服,一副侍者表情,或叉手而立,或手捧书卷,皆是非常虔诚。游人们皆去了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内燃香敬佛,这两间小石屋非常安静,听我讲了当年端德大和尚渡四位道人为徒的故事,夫人忙净了手去燃香,感谢端德大和尚传下这临济宗白云系,让我这个顽劣的性情有了皈依,成为了她的模范丈夫。
端德大和尚渡四位道人为僧后,留下一偈曰:“法从心体生诸法,离诸心体法无生;无生心体法真法,心体无生真法真。”说的皆是临济宗法的心印之道。后来,留下圆明在太白顶弘法、圆真到山下桃花洞开基筑山,端德大和尚则带着圆智、圆法两位高徒回了紫薇山宗林寺。
圆明法师是湖北枣阳人,乾隆二年生,曾经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做过当阳县令。后来,因为仰慕长生之术才弃官为道,游遍了三山五岳,访仙求道。他在太白顶拱形石洞内开道观习道,门下徒弟不计其数。得端德大和尚心印后,圆明法师舍道为僧,苦心经营,在太白顶建成了云台禅寺,这是临济宗白云系的第一座寺院。经历代祖师发扬光大,太白顶云台禅寺兴盛时期有僧尼六百多人。到清朝同治年间时,太白顶云台禅寺住持师父寂安禅师奉诏入宫说法,深得同治皇帝和两宫太后赏识,获钦赐金缕千佛袈游裟一袭,金钩玉环一对,成为了太白顶云台禅寺的镇寺之玉。自此之后,临济宗白云系作为天下禅宗名门正派,河南、湖北以及安徽、四川等地占很大一部分的禅宗丛林道场皆是临济宗白云系的法脉。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临济宗白云系的香火遍及中国京、渝、沪、穗等诸地大都市,白马寺、少林寺、九华山、普陀山等古刹佛山皆有临济宗白云系的弟子弘法传道,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东南亚各地以及日、美、欧洲各国都有临济宗白云系的弟子弘扬佛法,续佛慧命。

未进云台禅寺,首先被山门前的一副对联所吸引,“太白云顶接佛天、淮源龙泉归法海”,横额则是“普度众生”。此联非常形象地说出了太白顶的绝胜景观以及云台禅寺自开梵刹几百年来的功德无量。上联看似说的太白顶胜景,真实表达的正是佛家的潇洒和自在,居于太白顶上犹如居于西方净土,可以更多地感受佛家的清静之心,豁达之意;下联既形象地说出了淮源之水终归大海的意境,更有占领佛界高地俯瞰红尘众生之意,无论是什么样的修为和努力,最终都要归于佛国净土,这不仅是人生的意义,更是万法归于一宗的要旨。
作为桐柏山的最高峰,即使是如今现代化的年代,走进云台禅寺也要费一番工夫。开车沿着盘山公路而行,有若干个“之”字形的陡弯儿出现,一侧是狼牙突兀的怪石,似乎稍一碰撞就可以掉下来,另一侧有不高的树木做的护栏。待停下车探出身来向下看时,只见下面白云团团,静止不动。透过白云再向下望去,黑压压的深不见底儿。胆战心惊地开着车到了山峰最高处,停下车再往上爬时却一步险似一步,到最后已经没有道路,全是多年来云台禅寺的师父们上山时在悬崖峭壁上留下的脚印,两侧全是深渊。这个时候若起了大风,我们这些朝拜的信徒定是如纸鸢样不知道飞落到别处。想到此处,腿便打起颤一来,索性趴在那儿,手脚并用,一步一口长出气,一阶一次庆幸和解脱。短短的不足二百米的山道却不知道用了多长时间,就这样“连滚带爬”地到了太白顶云台禅寺。
坐在石板凳上歇息的时候,我在想一个问题:当年,偌大的桐柏山难道选择不出比太白顶更好的开刹之地吗?圆明法师为什么偏偏要选择在太白顶建云台禅寺?这么险的山道,建筑工匠们运送建筑材料的辛苦,朝拜云台禅寺的信徒们又要遇到什么样的风险?这一切,我们这些后人无法预料更无法回答。如今,所能看到的只有云台禅寺香客如织,梵香袅袅,还有这些如我一样不辞辛苦远道而来的信徒,以及恩泽天下的临济宗白云系法脉。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后人思索的问题。
就这样我带着重重的思考,走进了云台禅寺。如文前所说的那样,迎面看到了那一株天竺牡丹。天竺牡丹也叫大丽花、地瓜花、西番莲和洋菊等等。尽管是菊科植物,却和菊花有着质的区别。菊花傲霜怒放,总给人桀骜不驯的感觉,让人感觉到其标新立异的态度。而天竺牡丹却不然,从春天开始,天竺牡丹就开始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一茬又一茬的花儿败了,一茬又一茬的花儿又开了,从春天到秋天不停地开放,似乎有着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如同佛法在中国,虽然历经劫难,从“三武灭佛”到后来其他的人间非难,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挫折,却从来没有意志消沉,其结果总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我从天竺牡丹想到了临济宗白云系,又从临济宗白云系想到了释妙稳师父,还有释演慧师父。在中国的佛教文化传承中,太白顶临济宗白云系以吃苦耐劳而著称,他们的弟子从不恋都市生活,总是在偏僻的农村或是人烟罕至的地方传承佛法。释妙稳师父圆寂后,因为羡慕都市禅堂的兴盛和繁华,我曾经劝遇佛寺年轻的住持师父释演慧到省会郑州开禅堂。演慧师父对我说,老和尚在时曾经多次告诉他不要离开遇佛寺,因为临济宗白云系的弟子要在需要佛法的地方传播佛法,而不能迎合世俗的需要,成为世俗的座上客。
如这株天王殿前的天竺牡丹,尽管生长在高海拔的桐柏山太白顶。土地贫瘠,气候严寒,这些都不利于天竺牡丹的生长。但是,若有一颗信仰不移的心,所有的艰难困苦不过是前来云台禅寺时的那一阶阶陡峭,恰恰可以坚定信念不为俗世间的灯红酒绿所迷惑,最终都会开放出人世间最鲜艳的花朵。

走进太白顶云台禅寺,迎面就可看到一道竖立在石梯旁的“太白顶简介”铭碑,上面写道:“太白顶1140米,位于桐柏山脉中段,是桐柏山的最高峰,有云海、日出、佛光三绝奇观,其中,'火复横云’为桐柏八景之一,相传张良曾在峰顶修炼,刘邦八访于此,发出'天下为云蒙形胜’之感慨,清乾隆帝称峰顶东侧石井是为'淮渎真源也已’,太白顶自古以来为佛道胜地,清康熙四十九年后,为佛教临济宗白云系祖庭,峰顶云台禅寺有清同治皇帝御赐的千佛袈裟和金钩玉环,为镇寺之宝,太白顶也是豫南著名革命纪念地,主要景点有云台禅寺、张良洞、淮井、太白顶革命纪念碑、东西塔林等”。
作为一个文化旅游景点,太白顶上不仅仅有云台禅寺,还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单单站在太白顶上极目远眺,所有映入眼帘的皆是无比之胜景,让人目不暇接。其实,所有的胜景不过是海市蜃楼一般,瞬间生起瞬间失去,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一个谁也没有办法解脱的怪圈,如同六道轮回之理,无论是商贾贵族或是王侯将相,总归不过是昙花一现的过客,这红尘俗世也成了你唱罢来我登场的大舞台。如太白顶之云台禅寺,传承下来的岂止是几尊泥巴塑成的佛爷?不是,是佛教文化中慈悲思想的光芒,般若智慧的启迪。年轻的时候曾听到“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的俗言,心中总是不解:这世间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儿,盖起的高楼怎么会瞬时间塌了?后来年龄大了,读了一些书,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沧海桑田不过是弹指之间,何况一座高楼的寿命?在大自然面前,哪里会有永远的荣华富贵?哪里会有万世不倒的基业?
明白了这些道理,来到太白顶后就不会被这样和那样的名胜古迹所诱惑。倒不如寻一个安静的时刻,燃一炷佛香,闻两声法鼓,放下心中惦念的或者推脱不掉的红尘俗事儿,站在云台禅寺天王殿的花圃前,细细地参一下这株天竺牡丹,或许,真的能参出些人生的道理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13)南阳桐柏佛道圣地云台禅寺
桐柏山白云禅系,开山仅235年,为何能在海内外有如此大影响?
老马虎 ▏“白云法系” 之中国佛教特有的文化现象
历代禅师禅诗100首。
潮 汕 工 夫 茶(301)—— 择 水
登桐柏山太白顶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