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国勇/大师姑兴国寺,天地循环周而复(散文)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秋天,洛阳举子吕蒙赶赴东京汴梁参加科举考试。这是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登基以来的恩科,参加人数之多、录取的进士之多名列中国科举史榜首。其公正公平不可置疑,让出身寒窑的吕蒙正脱颖而出成为状元。行至河阴县界,吕蒙正借宿在索河南岸的大师姑开元寺。这座开刹于唐朝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的寺院历经兵燹匪患,到如今殿宇坍塌,佛像蒙尘,荒草横生,野兔筑巢,麦秸搭建的庵棚内,一盏青灯明明暗暗,老和尚智深正在佛像前念着经文,梵贝喃喃如索河水一样悄悄地流淌。
少年的吕蒙正因为家庭变故而屈身在寒窑生活,曾经靠捡柴火,打零工才能勉强维持生计,可以说饱受人间疾苦。在赶考的路上,却遇到了执着的智深和尚守着破败的开元寺念经诵佛,顿时让吕蒙正感慨万千。就这样,匆忙行走的历史因缘俱会在开元寺停下了脚步,发生了一次光照千秋的被后人称之为“吕智对”的僧俗对话。
吕蒙正:何为自然之道?
智深和尚: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吕蒙正:何为生命之道?
智深和尚: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吕蒙正:何为天命之道?
智深和尚: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在此之前,关于天地、自然、人生问题,确实有着众多先贤大家的论述,也给出了纷纭杂沓的答案。身居寒窑的吕蒙正、身居破败寺院的智深和尚,两位贤者切身体会人生的不易,更能体味出坚韧的人生道理。所以,发生在大师姑开元寺的“吕智对”让后来人膜拜不已,因为他们的对话皆是人生的至理真言,其劝诫世人不甘于被命运左右才能成为人生的赢家的观点,一直激荡着人们逆境中奋起。明白了自然之道,生命之道,天命之道,即使是屡战屡败,也从不气馁。研究吕蒙正以及吕蒙正撰写的《寒窑赋》专家认为,正是这次大师姑开元寺的对话,给吕蒙正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让他明白所谓的寒窑生活不过是砥砺人生的经历,无论是贫穷和富贵,最终都会“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一壶浊酒喜相逢,一杯禅茶心相交,正是因为有了这次的僧俗相逢,有了彪炳千秋的“吕智对”,才有了传承千年永不退潮的《寒窑赋》滚滚而来,让逆境中的人们有了精神的依托,有了奋斗的目标。

2023年秋天,我沿着索河顺流而下,来到了位于郑州高新区大师姑行政村的兴国寺。门前一块“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大师姑兴国寺”的石碑说明这里不仅是一所佛家道场还是一处文物保护单位,可见大师姑兴国寺历史悠久有着重要的文物保护价值。确实如斯,推开沉重的山门大殿走进寺院,一股古朴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四大天王伫立在山门大殿之中,脱落的彩绘印证着时光的久远,厚厚的尘埃书写着悠久的故事,其夸张的表情让每一个前来瞻仰者肃然起敬。四座泥塑造像浑圆宽厚,比例精确,额头宽广硬朗,有着明显的明代泥塑特点,不仅仅注重对人物性格和表情的塑造,其细腻之处无论是衣襟皱褶还是环佩缨珞皆是工笔细作,处处彰显着艺术大家的风范。其檐下枋上皆饰有鹿、仙鹤、花卉等彩绘图案,历经岁月的风雨摧残彩绘斑驳陆离,依然可见当年风采。殿墙上的砖雕或是祥云飞龙,或是凤舞九天,或是天马行空,或是麒麟献瑞,无不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最喜是殿宇下的唐代八楞经幢,尽管历经风雨侵蚀表面斑驳,细细地观看依然能看到上面刻满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大悲咒》等佛教经典,上下镌刻有佛教故事的图案,其高大耸立如灵山金刚,华盖威严护佑天下众生,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此时的大师姑兴国寺即吕蒙正赶考时借宿的大师姑开元寺。尽管没有文字记载其改名的过程,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从大师姑开元寺改名到大师姑兴国寺,其中定和吕蒙正有着很深的渊源。这一年,吕蒙正离开大师姑开元寺后前往东京汴梁参加了科举考试,考中了500名进士中的第一名,经过殿试、朝考等一系列的面试、考试,被宋太宗赵光义钦点了状元。因为对吕蒙正有着特别的喜爱,宋太宗赵光义还授予吕蒙正监丞、升州通判的官职,赐钱二十万,有向皇帝直接报告的特权。从此,吕蒙正的仕途进入了“快车道”:通判、翰林学士、参知政事、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兼修国史为宰相,这期间仅仅用了11年的时间。历史学家的考证发现,宋太祖赵匡胤时期的科举进士获得的官职为从九品,最高不过从八品。但是,宋太宗赵光义给吕蒙正的官职不仅有监丞,还有通判,比宋太祖年间的进士应得职位高到两到三级,怎会不让后来者羡慕不已?有人把吕蒙正的《寒窑赋》视作他的状元文章,其实是一种谬误。按照史书的记载,当时的科考试题应该属于治国之策的叙述,而不是像《寒窑赋》这种抒发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辞赋。但是,我们相信吕蒙正有机会把自己所作的《寒窑赋》呈送给宋太宗御览,也更应该相信因为《寒窑赋》让远在索河南岸的大师姑开元寺进入宋太宗的视野,这才让大师姑开元寺有以宋太宗年号“兴国”为名改为大师姑兴国寺的荣誉。
在中国很多地方皆能查找到兴国寺的寺名,她们大多集中在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四川省以及两广和江浙地区。有心人做了一个统计,在当年宋朝的疆域内。到如今依然用“兴国寺”为名的寺院,有300多家,对于遭受“三武一宗法难”的佛教来说,宋太宗年号“兴国”的8年时间里正是佛教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为再现“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繁荣景象奠定了基础。太师姑兴国寺所在地荥阳市,如今就有两处佛教寺院称之为“兴国寺”,称为南北兴国寺。其中,南兴国寺指位于荥阳市豫龙镇兴国寺村的兴国寺,北兴国寺指的就是眼前的这座位于荥阳市广武镇大师姑村的兴国寺。两座兴国寺大都兴起在宋太宗赵光义兴国年间,历经沧桑,依然能在荆棘丛生中寻找到那个历史的只砖片瓦,更能从浩瀚的册籍中查找到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梵贝声声……

“吕智对”中智深和尚“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的回答,后来被吕蒙正写进了《寒窑赋》中。其意是劝诫人们听从天地的循环、周而复始的规律。确实如智深和尚所说,中国的佛教文化在经过宋太宗赵光义兴国年间的鼎盛之后,到宋末元初政权更迭的时期,因元代朝纲不举,乱象横生,导致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社会再一次陷入了混乱的状态,佛教文化也再次进入到至暗时期。同样,大师姑兴国寺也未能幸免,再一次重现了吕蒙正借宿开元寺时“殿宇坍塌,佛像蒙尘,荒草横生,野兔筑巢”的景象。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无论是有情生命,还是无情的砖瓦,特别是禅机深深的佛教文化,都有着强大的自我革命和自我恢复能力,总是在即将遭受灭顶之灾的时候进行一次顺应时代的改革,从而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随着朱明王朝的洪武新政到来,大师姑兴国寺迎来了少林寺高僧宏能,迎来了大师姑兴国寺的再次中兴。
这岂不正是“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的有力例证?
“得中原者得天下!”由于河南在全国军事战略地位上的特殊性,从元末到明初这段时间内,每一场关乎天下存亡的战争大多会在这里展开。为增加军费开支,元、明双方的军队也会开展掠夺式的横征暴敛,人民群众被迫远逃他乡。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瘟疫暴发,人口急剧减少,大片土地开始荒废。失去了人口基础,佛教文化生存艰难,遑论发展,为了糊口,僧人们也只能远走他乡。在浩如长河的封建社会,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甚至是清朝的康乾盛世,或是无数的英雄豪杰,每每到了中华文明衰败到极致的紧要关头,总会有人站出来承担大任。“明洪武初年(1368年)子定复至少林寺。一年后僧众渐渐回寺,已达五百多人。接替子定任少林寺住持的是松庭(1321—1391年),他住持少林寺十三年,后被朝廷任命为河南府僧纲司都纲(从九品)。”这是少林寺官方网站的一段文字,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洪武年间佛教文化的恢复及兴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少林寺主持担任着河南府僧纲司都纲的职务,对振兴佛教文化有着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职责。因此,尽管没有文字的记录,从民间传说或是少林寺主持的职责来说,复兴大师姑兴国寺的宏能法师确实来自少林寺。
根据大师姑村的民间传说,我们可以这样还原宏能法师来到兴国寺的场景:洪武二年(1369年)的秋天,索河的上游岵山一带普降大雨,洪水顺着索河一路向北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击着索河两岸,田地被毁,房倒屋塌,顿时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但是,当索河洪水经过大师姑村的时候,却被坍塌的兴国寺院墙挡住了去路,再也不敢泛滥,只能乖乖地转向东去,和须水河汇合后进入贾鲁河。这一切,被宏能法师看在眼里,他站在索河边念了一声“阿弥陀佛”,用锡杖拨开杂乱的荒草走进了大师姑兴国寺。
自宏能法师驻锡大师姑兴国寺,大师姑兴国寺便迎来了兴盛发达的高光时刻:历经多次修缮,到清末的时候,大师姑兴国寺占地已达上千亩,分为两个院落。其中,东院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地藏殿、准提殿、弥勒殿、山门等多座殿宇,西院有水陆宫、财神殿、伽蓝殿、药师殿、进试堂以及寮房等等。寺内常驻僧、俗、文人几百人,方圆千里的信众云集,被称为集佛、道、儒三教一体的参修圣地。

在吕蒙正的《寒窑赋》中,结尾用了“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句用来警醒世人。其实,在历经浩劫的大师姑兴国寺身上,也有着永远也无法用尽的文明之力,这也是大师姑兴国寺历劫不灭、浴火重生的秘密所在。从地理位置上,大师姑村处在须水河与索河汇聚成索须河的夹角处,丰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一直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无论是龙山文化时期的周代城址东赵遗址,还是填补了商代中期考古研究空白的小双桥遗址,在这片区域内一直有着先进的文明存续。考古学家还在大师姑村北的索河二级台地上发现了我国迄今为止唯一一座单纯的二里头文化城址,是夏王朝的东方军事重镇或者是方国的都邑,填补了我国夏代城址考古的空白,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六大都邑之一。
大师姑村,以及大师姑兴国寺,总是让人感慨万千。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言:“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站在索河岸边,你会感受到佛教文化的神秘魅力,还有大师姑村厚重的文明之源,她们双双地契合在一起,孕育出强大的力量,足可以抵御沧海桑田的历史轮回,随时可以呈现勃勃生机。无论是吕蒙正走进的大师姑开元寺,还是宏能法师驻锡的大师姑兴国寺,尽管屡遭灾难,却总能劫后重生,焕发光辉,如佛前的青灯,看似柔弱其实坚强,任凭风吹雨打永远不会熄灭。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兴国寺内声声佛号如云雾一般飘逸出寺墙,氤氲了大师姑村的角角落落;秋风吹来,索河水荡起微波,犹如南海紫竹池内净水慈悲;山门殿飞檐挑角上的佛铃声声,犹如一曲曲佛乐悠扬悠远。也就是在这样庄重的氛围中,我走出了大师姑兴国寺,远远地,我看到一位法相端庄、慈悲圆满的少林寺高僧手执锡杖向兴国寺走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吕蒙正的不辩解
中国寺庙的对联,真正的大智慧!
柳州开元寺(图)
吕蒙正,何岂人也?
忠言的力量
和尚调研,当女副厅长来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