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参菩提】徐泽林丨司马光与光山(散文)


jgyxcpt
在行走中享受快乐,参悟人生真谛。
中国380位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推荐中国当下最优秀的行走散文,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司马光(1019—1086年)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君实,原籍陕州夏县(今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出生在河南省光山县,并在光山度过了难忘的少小时代,从此他便与光山结下了千年的不解之缘。

司马光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河南通志》、《光州志》、《光山县志》等志书都有明确的记载。如今,国家通用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在介绍司马光的时候,均标注司马光生于河南光山。特别是明代编纂的《一统志》一书,在记载光山为司马光的出生地这一历史事实时,满怀深情地写道:“光虽僻陋,而生司马温公,则光之为光也大矣!”这些都充分说明,司马光因出生在光山而得佳名,光山也因有司马光这一重要历史人物而名扬天下。而今,光山人民正在把司马光打造成光山智慧文化的名片,提出了“弘扬司马光文化,让智慧之光溢彩光山”的响亮口号。

司马光家族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为人耿直,做事正派,崇尚简朴,清廉仁厚。1019年(宋真宗天禧三年),司马池携家眷出任光山县知事。是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十八日),司马池夫人在光山县衙后院生了一个男孩,司马池就给这个儿子取名为“光”。这是因为光山的山水素有“浮光熠彩”之美誉,司马池老先生是希望他的儿子能得到光山山水灵气的熏染。司马池是个忠厚长者,他在光山任上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后来官至尚书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杂事,直接在宋真宗身边工作。又提为天章阁待制,出任河中知府、同州知府、杭州知府、晋州知府等。

司马光深受其父司马池的影响,自幼就笃诚好学,机智勇敢,见义勇为,敢于担当。据《宋史》记载,司马光幼时喜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司马光便能熟练地背诵《左传》,并能把两百多年的春秋历史讲述地清清楚楚。可见,司马光从小就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所精读背诵的史书就能烂熟于心、指物不忘,以至晚年的他用十九年时间挥洒自如主持并完成《资治通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成为了与司马迁的《史记》一样的彪炳千秋的杰出史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与司马迁也并称为我国史学界“两司马”。

司马光对光山影响极大,他在光山留下了“砸缸救人”的千古佳话。1025年(宋仁宗天圣三年),司马光那年只有七岁。有一天,他同一群小伙伴在光山县衙后院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一个小伙伴爬到缸沿上玩,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个小伙伴快要没顶了。别的小伙伴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小司马光没有跑走,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一声就把水缸砸了个大窟窿,缸里的水很快就流了出来,被淹在水中的小伙伴也就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样,他以智慧之举挽救了一条幼小的生命。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司马光砸缸”典故的由来。这件看似偶然实则反映司马光睿智的事件却使小司马光大放异彩,汴京和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而广为流传。

司马光在光山还留下了“警枕”励志的故事。司马光一生酷爱读书,刻苦钻研。小时候,他和兄弟们一起学习时,总觉得自己记忆力不好,便想尽办法克服这个弱点。为了早早起床,他在睡觉前便喝了很多水,结果早上不但没有被憋醒,反把床尿湿了。于是,司马光让父亲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并把这只枕头取名叫做“警枕”。他怕自己睡得过沉,耽误了看书的时间,睡觉时头靠在“警枕”上,“警枕”一滚动,他就自然而然被惊醒,开始起床读书。从此,他坚持不懈,苦读经书,终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学者。后来,他在为官做相,甚至在主持编撰《资治通鉴》时,仍然使用“警枕”读书学习。难怪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在《三朝名臣言行录》中,引用司马光的话:“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这是借司马光时常温习所学知识的故事,启发人们要在读书时大声朗诵,才能记得更加牢固,才会得到新的体会。

司马光历仕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他虽然反对王安石变法,但他并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顽固派,只是反对王安石的过激行为。王安石变法在当时即遭非议很多,很多有益措施在千年后的今天才得以实施。欧阳修、苏洵、苏轼、黄庭坚等很多人原本是王安石的好友,但他们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同,却与司马光思想无二致。我们在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关系上,舍身处地想想北宋中期社会现实的严酷性和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就绝不能单纯地用正确或错误看待王安石与司马光他们,他们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人物和大学问家,只是政见不同而已。司马光为官之道和清廉作风,可以说与其父在担任光山县知事时对他精心培养有着很大的关系,更与他少儿时代勤奋好学、独立思考、辩证处事密不可分。

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农历九月初一日,司马光病逝,享年六十八岁,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司马光在政治上的作为虽有褒贬,但他的高尚人格和道德操守是包括他的众多政敌在内,都是崇尚有加的。他在学术研究,特别是史学方面,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司马光为他的出生地——河南省光山县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他在光山留下的“砸缸”、“警枕”等典故和轶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如今,光山县不但有司马池衣冠冢、司马温公祠、司马巷、司马井、涑水书院,还有司马光中学、司马光广场、司马光大道、司马光宾馆、司马光文化研究会等。司马光永远与他的出生地——河南光山联系在一起,成为光山人民永远瞻顾不已的“智慧之星”。


作 者 简 介

徐泽林,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信阳市优秀社科专家,息县首届“德艺双馨人民教师”。





微信查找公众号“jgyxcpt”进行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砸缸少年褒与贬——走近司马光
[图文]“司马光砸缸”发生在何地?
光山: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救人无人不晓,你可知被救小孩是谁?老师为何不告诉你
你只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你可知道司马光救的那个人是谁?
司马光砸缸的背后:一个历史谎言是如何弄假成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