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海英丨但愿不负少年游——青年作家、评论家雷从俊印象

认识雷从俊老师,是通过《行参菩提》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推送的那篇颇具轰动效应的文章《杨振宁与翁帆:无序之爱同样可以荡气回肠》。当时心中在想,一篇文章高达17万人次的点击量,除了我们常说的“吸引眼球”等等因素外,文章自身也定然会有着不俗之处。带着这种好奇之心,心中暗自佩服雷老师的才华,接着我又拜读到雷从俊老师的一些作品,诸如《女兵在音乐中成长》《王宝强、马蓉婚变:既叩问灵魂也拷问良知》《不可小觑的大韩民国》《雨落潇湘》等等,有散文,有时评,都写得行云流水,语言稳健而优雅,时有妙思令人击节叫好。

在短期内拜读诸多雷从俊老师的文章,我开始关注着他,特意翻阅他的“简介”。从中得知,他少年即步入军旅,目前还是现役,供职于驻京某部,已有愈千件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等报刊,出版过诗集《穿过军装的晨曦》《如此歌唱》、报告文学集《雪城兵阵》和散文集《崇尚科学》,获得多种奖项,担任过全军大型主题征文活动评委、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再后来我们加了微信好友,这才发现我们有不少共同的朋友,通过和雷从俊老师聊天,也听到朋友们赞不绝口的介绍,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真实的雷从俊——一个从逆境中拼搏,从艰辛中磨炼意志,从驳杂中开拓,最终走上文坛的雷从俊。

我的目光穿越重重的时空,脑海里铺展开八十年代末的豫东平原。淮阳,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那是雷从俊的故乡,也是他的梦想之邦。在一望无际的庄稼地里,在相守相望的炊烟里,在奶奶的故事和歌谣里,在父亲那一排排中外名著里,他的梦想朦胧而又清晰。沿着漫不经心的铃声,走过小学,走进初中。由于热爱,他开始把目光投向课本之外。斯时,淮阳这块历史文化的热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被文学的热风吹拂着,这股风越陌度阡在许多人心头鼓荡,以孙方友、黑白兄弟为代表的淮阳作家以群越之势在全国各大文学报刊攻城掠地,以雷霆、段华、邵文杰、李广森、贾国勇、耿君宇、李航、李景林、杜思军、杜欣、熊伟、沈佩哲为代表的一大批从淮阳各中学涌现的“校园作家”获美得奖的消息不断从远远近近传来。这些消息刺激着时年十四五岁,早就有文学憧憬的从俊,他也禁不住开始了文学的涂鸦,时常给乡广播站和《晨星报》《青少年》等文学报刊投稿,在学校办过《元旦特刊》。从俊刚上初中不久,他的处女诗《父亲》在《周口声屏报》发表;诗歌《数学老师》在陈复军先生主编的《作文月报》发表;杂文《税收,四化建设的源泉》在全县征文中获得二等奖。变成铅字的文稿和小小的获奖证书使他兴奋不已,多少次夜不成眠。文学梦眼见触手可及时,却被一声惊雷震破。

梦醒正值盛夏。由于从俊兄妹四人相继上学带来的家庭拮据,在分数称帝、升学第一的教育大氛围中,“偏科左道”为师道难容。1992年夏天,学期还未结束从俊便抱着自己的课本毅然离开校园。身为老师的小姨语重心长地劝他回来继续读书,他深深的感动中只说“不后悔”。辍学后不久,他便带着自己喜爱的文学书来到郑州,成为“打工族”中小小的一员。他和邻村的大人一起在城乡结合部扛过下水道管子,在工地上卸过沙子,在煤球厂拉过煤。郑州对于从俊来说,有心灵的漂泊,有长夜的饥饿,有华丽的嘲讽,也留下了荒唐的未遂的爱情。虽然短短几个月,他却体验了生活的艰辛,感受了世间的冷暖。直到年底,他被那道“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标语触动内心,在一个叫靳文学的工友的鼓励下报名参军,并幸运地走进军营。而此时,他只是个初中辍学的不到17岁的孩子。他所拥有的,除了2000多个常用字,便只有一身簇新的军装。对了,还有他在参加政审、体验之余采写的,刚刚在《周口日报》发表的新闻故事《“傻木”不傻》。

军营生活是紧张而艰苦的,高强度的训练锻炼着军人的筋骨,也锻打着军人的意志。只要走进这火一样的生活,热血就会被点燃,理想就会被感召。而从俊被点燃的,不仅是作为战士的豪情,还有文学之梦。在齐步、正步、跑步之余,在81-1”式自动步枪和“82-无”迫击炮之外,他还有《宋词选译》等从家里带来的40多本书,还有陈复军先生从周口寄来的新著《和文学少年谈心》,还有父亲家信中提到的他参加《农民文摘》征文获奖的消息。点点滴滴的业余时间,他与书相伴,有老师和亲人的希望相陪,常是苦而无悔,乐此不疲。新兵训练期间,他便尝试着给军区《前进报》和驻地《牡丹江日报》投稿。铺在桌边床沿的那些“稿纸”,有时是捡来的烟盒,有时是用剩的靶纸,笔墨走走停停,文字涂涂改改,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再抄一遍。几个月里,虽然只有两个“萝卜条”被刊用,但政治机关却发现了这个爱看书爱写作的小新兵。半年后,他被选调政治机关,成为一名新闻报道员。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如果说参军入伍对从俊来说是一条不错的选择,那么遇到文学的知己则尤为难得。从俊还在连队的时候,辗转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打来的,说师首长非常关心你的写作,这次机关干部下部队蹲点,首长让给你带几本书,请你来取。书是师政委苗雨泽大校托人送来的,在其中一部胡世宗先生(“羽·泉”组合中胡海泉之父)的《当代诗人剪影》扉页上,几行刚劲的字迹令人热血沸腾:“从俊,赠你几本书,沿着诗人的足迹前进,苗雨泽”。后来才知道,苗雨泽政委不仅是一位爱才惜才的好领导,还是一位优秀的军旅诗人,在《昆仑》《解放军文艺》等刊物发表过不少作品,出版过诗集《雪色界碑》、主编过报告文学集《冻土地上的雕塑》。在苗政委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师官兵文学创作非常活跃,文化活动中心办有《前哨绿地》诗报,编辑有《绿地风景线》作品集,而且定期开展诗歌讲座,经常参加军内外征文和朗诵会。在这种积极向上的环境中,从俊一手新闻、一手文学,黄卷青灯,不舍昼夜。当兵4年中,他在《解放军报》《前进报》《中国军法》《中国青年》《辽宁青年》《黑龙江日报》《北方晨报》《牡丹江日报》《镜泊晚报》以及家乡的《周口日报》《龙湖》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前哨绿地》诗报还辟专版对雷从俊和他的诗作重点推介。他连续3年被《前进报》评为“优秀通讯员”、被集团军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由于工作突出,他在同年度战友中第一个荣立三等功。19999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解放军长沙政治学院,开启了军旅生涯的新征程。

文学是一个梦,这梦始终萦绕在心头。他知道,理论、知识、思想和文化品位是文学之基,所以一刻也没有停止学习提高。他走出淮阳时,还是一个初中辍学的少年,但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惊人的毅力,他坚持自学,多次参加补习班、苗子队,结合工作需要到《解放军报》《前进报》《解放军文艺》等报刊编辑部学习和帮助工作,先后3次进入军校学习深造。从解放军长沙政治学院毕业参加工作后,他于2001年考取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化管理系攻读专升本,师从著名作家宋学武教授。2014年,他边工作边复习,参加全国统考,考取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攻读张婷婷博士(著名作家张一弓先生之女、电影《流泪的红蜡烛》编剧)的研究生,目前尚属在职学习。这些年,无论是身在校园,还是辍学在家;无论是在外打工,还是走入军旅;也无论是作为战士、报道员、班长、军校学员,还是作为排长、干事、指导员、党委秘书,文学梦都始终不弃不离,写作对他已是一种爱好,一种追求,一种思维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这些年,他曾出征林海雪原、转战辽沈大地、负笈三湘四水、实习燕赵军营、相伴京华烟云,时而基层、时而机关,工作很杂很忙,公文材料很多很紧,但他始终把文学语言作为对抗枯燥平庸的公文语言的武器,忙里偷闲也要读读、记记、写写。

由于工作需要,也由于部队大环境的作用,更由于知识结构使然,从俊的文字频频“跨界”,显得宏丰而驳杂。他自嘈“始终处于写作的游击状态”,但捡点文字会发现无论哪种体裁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他与公文材料纠缠久远。公文材料虽然不属于文学,却是本行,是分内事,是文学安身立命之基。对于公文材料不必多说,但也应当承认,在加班熬夜苦思冥想的同时,文思的条理性得到的锻炼,闲词游字得到了清洗,语言更趋于扎实稳健。

他常受命写新闻报道。在各级媒体发表消息、通讯、新闻故事、报告文学数百篇,作品多次获得《解放军报》月份好稿、季度好稿,入选《解放军报2006年好作品集》《第十一全军学习成才标兵报告文学集·军旅英才》。新闻和报告文学都不属于狭义的文学,却锻炼了他的文学触角。在从俊看来,对事物敏感,看问题敏锐,应是作家的基本功。

他对诗歌非常钟爱。从发表第一首小诗,处女作入选周口地区中小学生语文补充教材《校园风》,到出版诗集,再到不曾示人的诗稿,应在千首以上。作品曾在《中华英才》《辽宁青年》《青年知识报》《海淀文艺》《新国风》等报刊发表,被收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精品卷》《牡丹江文艺作品精萃》等选集中,获《西安晚报》“白鹿原杯”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鲁迅·萧军杯”桂冠诗人奖等奖项。

他常笔涉歌词。歌词是诗歌的姊妹,但二者的不同只有词曲作者才能深切体味。在军校读书时,从俊便常与喜爱作曲的同学合作。调入解放军军乐团后,更是常受作曲家之邀写词填词,作品先后在《歌曲》《军营文化天地》《湘江歌声》等报刊发表,《红色课堂》《心中的妈妈》《牵挂你祝福你》《班长之歌》等作品先后获得第十一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全军抗震救灾题材歌曲征集优秀奖、全军“班长之歌”征集二等奖等,几十首歌曲经谭晶、杨洪基、韩芝萍、黑鸭子等演唱后产生一定影响,作品曾在国家大剧院、中国剧院、北京音乐厅、解放军军乐厅参加演出,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播出,入选《解放军军乐团扩编成立60周年纪念专辑·经典》《长征》等音像出版物。他还应邀创作了《南航乘务员之歌》《大唐集团盘电之歌》《河北威县县歌》《河北滦平县县歌》和众多的师歌、团歌、校歌,作品在许多地方传唱。

他常笔涉文艺评论和时事评论。翻开近几年的《解放军报》《文艺报》或在百度里搜索,就会发现从俊在评论方面用功颇多。他研究前辈大家作品,也乐于为同道中人鼓与呼,撰写和发表过关于徐贵祥、柳建伟、韩静霆、孙方友、李鑫、胡世宗、苗雨泽等作家诗人的研究文章,也为王伏焱、董素芝、耿君宇、胥得意、余青、冯扬、宋启、管泰然等作家作品写过评论或序言。他多次应邀参加著名诗人田间、著名剧作家鲁煤等学术研究会,文章收入《纪念田间诞辰90周年文集》《重新发现和评说鲁煤》等学术文集中。

2014年“八一”前夕,回望近年,他在作品研读和评论写作占据了不少时间,也有了些许收获。翻拣发表过的作品,他编辑了自己的文艺评论集《枪口高过准星》,准备适时付梓。他写文艺评论,也写时事评论,曾任数家媒体的特约评论员和专栏作家,以萧蕾、田尚雨、尚雨、崇俊、丛俊等多个笔名发表时评文章,点击量曾创周冠军、月冠军,两篇文章还以请阅件方式呈高层阅批。通过文字,他不断传递着正识、正见、正言和正能量,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从俊认为散文最见性情,也最适合表情达意。他曾在《中国人口报》《中国建材报》《黑龙江日报》《社会科学》《新湘评论》《周口日报》等报刊发表过《故乡的草履故乡的人》《又闻机杼声》《走过军营的妻》《饺子里的歌声》《面对浩浩的兵阵》等散文作品。2007年,他应央视之邀创作了《入伍》《坚守》两篇散文,被纳入“军旅三部曲”,制作成电视散文,参加全国第九届电视诗歌散文展播,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他还凭着歌颂故乡淮阳的散文《优雅的故乡》获得了“长征文艺奖”。

在各种文体中,从俊最愿在小说中安营扎寨。20年前,他便和文友王学亮一起创作了小说《尿尿》在《黄河文学》发表,但这些年由于种种原因却很少笔涉小说。直到进入军艺文学系读研,他又重拾对小说的热爱,创作的短篇小说《实验楼》《弹道有痕》分别被选入小说集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他读马尔克斯,读巴别尔,读莫言,读孙方友,渐渐读出一种文学感觉,也更清晰地读出了小说这种文体的伟大之处。作为研究生毕业作品,也作为对自己内心的一个交代,目前他已经开始长篇小说《鸣唱的绶带鸟》(暂名)的创作。

他没想过“触电”,却也有过与电影接触的机会。2002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就读时,他曾作为军队唯一一名评委参加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007年,他参与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我为你作证》。今年,他应红艳影视公司之邀完成了一部校园题材的电影文学剧本《仰望星空》。他明白,从剧本到电影会有很远的距离,甚至剧本就是剧本,剧本止于剧本。但他坚信,作为一种尝试,其独特意义和美学追求会在日后的创作中显现出来。

伴随着阵阵军乐与雷从俊老师交流,我始终抱着敬畏之心,那铿锵的旋律令人生发出许多美好的想像。我觉得,在这支司礼部队和大型管乐艺术团体工作生活的从俊,每天都会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就如他的创作,始终不停不辍,不断超越自己。而他的丰富与驳杂,也像阳光下的金色号角一样,以各自的音色奏响着美妙的合唱。

2016年9月18日

作 者 简 介

袁海英,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总医院。洛阳作家协会会员,洛阳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淮阳本土作家红鸟的作品荣登文学大刊
青春碎片:我的作家梦,始于部队加农炮营
周口古今名人都是谁?
《淮阳泥人》博海书香推荐作家——傅伟
我市青年作家孙全鹏作品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19年卷)》
10489期【过客 】伍俊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