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树声丨梦仙乌髻岩

静谧桃溪水蜿蜒流淌,多少辉煌史事在流逝中淡然;而在梦仙山脚下,一个美丽村姑的传说却已流传千年。因纪念村姑而兴的乌髻岩,至今仍庙貌巍峨、香火鼎盛。是什么充满神迹的故事传颂千古?又是怎样因缘际会,将高深佛法带到泉北幽谷深林?

相传唐初,梦仙山脉的乌髻山下金鸡坪(今永春县锦斗镇洪内村)一户耕读人家,生有一女施秀英。她美丽聪颖、勤勉贤淑,又常怀恻隐、喜持斋诵佛、面慈心善;原许聘安溪长坑邱家,尚未过门。开元十二年(724年)十八岁时,临嫁前日随嫂采摘苦菜,坐于薜萝绕成的藤椅,圆寂成佛。施母闻讯赶来,见女儿汗流如柱,拿腰巾为她擦拭,红颜忽变,满面光黑。乡民缅怀施秀英美德,以仙蜕之躯塑黑脸金身,俗称“乌髻观音”、“乌髻妈”。明朝万历皇帝敕封乌髻观音“显化大士”。乾隆五十二年《永春州志》载:乌髻山势著文笔,林木荟蔚,望之如云鬟。历代名人雅士曾相继径游……岩中主祀乌髻观音,佛号显化大士,被敬为吉祥女神,驰誉八闽,蜚声海外。

乌髻岩初名灵应岩,是泉州仅存不多的千年古刹;位于群山环抱的幽谷——乌髻口,处处可见清泉流水、绿树成荫。一块斑驳陆离的《灵应岩碑记》碑俨然站立、一方元代青石雕龟蛇百年守望;在金色光影中浅吟低唱,述说乌髻观音的故事……步入悬山式的大雄宝殿,正中最靠上的位置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前面是观世音菩萨;再往前是乌髻观音,一共六尊、分排两旁,依序称为大妈、二妈直至六妈。端坐其间,深受尊崇乌髻观音目光平和、神情深邃,足以穿越千年、穿透人心,迎接着袅袅的香火、虔诚的祷告、万民的朝拜……明代圣恩金匾、青铜镜、青铜觚等文物摆放整齐。横梁间挂满历代名豪雅士题撰的匾额,宋代状元蒋重珍“生我百谷”、明代宰相李廷机“慈悲航渡”、清代永春知州郑一崧“南海重来”、清军提标吴应元“莲花自在”、清末状元吴鲁“珠散香阁”……历代先贤似乎就眼前笔走龙蛇、翰墨留香,称赞着乌髻观音的慈悲智慧;此时,对殿中主人——乌髻观音崇敬景仰之情油然而生。乌髻岩管理者老吴惋惜愧疚说道:“不少匾额可惜已失,如宋代学者王胄、理学大儒朱熹……明代檀香木乌髻观音像到佛诞日才拿出……”我笑而不语,佛法讲究因缘际会;凡夫俗子的我们,见之者幸、不见者命吧?我虔诚地合十叩拜乌髻观音,思绪却随圣女神迹飘飞:古称佛国的泉州,历代寺庙宫观众多,但随风雨沧桑而衰败不存;乌髻岩为何能历经千年而馨香永驻呢?因其供奉的乌髻观音为“正神”。乌髻观音的故事传递与其说是一种宗教和学说,更不如说是社会道德和人品价值。端坐神台的她只是“男尊女卑”的旧社会身处最底层的弱小村姑——施秀英。她非系出名门的大家闺秀、皇亲国戚,也非封侯拜相、聪明绝顶的盖世豪杰;靠着自己善良勤劳、心怀慈悲,最终坐化成佛。成佛根基是“做人”,佛法虽高,如果人都做不好,怎么能成佛?《观无量寿佛经》教导学佛的次第,从哪里学起?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乌髻岩的《灵应岩碑记》也弘扬着“去苦恼心、生欢喜心;去贪毒心、生慈悲心;去嗔痴心、生恐怖心”的传统美德。乌髻观音在百姓心中渲染着:“朝中无人也能成”、“市井平民英雄”的神话。在当今物欲横流的“人情社会”、“关系社会”:同在一片蓝天下,呼唤社会公平正义的声音却不绝于耳。一边是不务正业、坐享其成、猖狂跋扈,却能玩转潜规则的官二代和富二代们;一边却是怀揣理想、艰苦奋斗、备受欺零,而前途渺茫的草根屌丝们……无论是“土豪二代”用金钱买通一切,还是“高衙内”用公权力野蛮开路,都是在采取不正当、不合法的手段,挤占或掠夺社会资源、发展空间。此刻,端坐神台的乌髻观音“不拼爹、没背景、绝无特权、不讲关系人脉”,无言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千古呐喊,传递的何尝不是“公平、正气、共生”的正能量?

乌髻岩的老吴带着我们,沿着施秀英的足迹一步步地向前探访。乌髻山山清水秀、层峦叠翠、空气清新。走进林海顿觉神清气爽、身心幽静。老吴绘声绘色地讲述一处处以乌髻观音圣迹为主线的自然人文景观:不知春、龟蛇相会、化身石、藤交椅、苦菜坑、桃林坪……穿行其间,而今仍是质朴原始的山乡郊野,几千年前更是未开发的“蛮荒”之地。施秀英的形象在此时似乎愈加清晰:在佛教发源地古印度,博大精深的佛学自诞生以来只盛行上流社会,远离俗世、深邃玄妙的理论难以被平民百姓通晓理解,最终在佛陀的故乡已然凋零。而中国佛教自唐代以来,自庙堂走向市井、由研佛为主走向弘法普及;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礼节简易化、一方面使深奥难懂的佛教理论通俗化。最终赢得广大百姓的理解、信仰和推崇,真正融入百姓生活。广泛的群众基础、生动浅出的佛学教义,使得中国佛学饱经风雨而不衰、几度沧桑而不灭。唐初,勤劳村姑施秀英由人成佛,由俗世走向神台,折射出闽南佛教“平民化”、“世俗化”的美丽缩影。一百年后,与施秀英家乡山水相连的南安诞生了一位高僧大德——义存禅师。千年云烟,我们并不知道义存是否来过乌髻岩,但应该听说过施秀英美丽传说吧?义存所倡导的佛教禅宗,亦农亦禅、见性成佛、贴近生活的思想在冥冥之中似乎应和施秀英。驻锡雪峰寺的义存终成为佛教禅宗的一大开基祖,赢得“北有赵州、南有雪峰”美名,至今禅宗仍是闽南佛学的主流。其实施秀英的身影也已经超越了宗教,黝黑发亮脸庞的她不更像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劳动妇女的形象吗?施秀英身上那股女性的勤劳、贤惠、聪颖不正是今人应该钦仰与推崇的精神品质?

清晨山间多云雾雨水。沐浴细雨,我驻足大雄宝殿前的观音池边。清澈见底的池水微波荡漾、丁东作响,笼罩着朦胧雾气;观音塑像高立池中莲花台上,遥望着前来朝拜的人们。那一泓池水在充溢禅宗意境中讲述着施秀英充满神迹、如幻似影的故事:施秀英坐化成佛后,乡民感灵异,永春娘家施姓、安溪夫家邱姓为争佛身诉诸官府。官即裁定,将女身投入“水窟仔”潭中任其自流,流上者归父母,流下者归夫主。女身浮在水面打转,于腰间断为两段,上身漂向上游,下身漂向下游。乡民缅怀施秀英美德,各以其仙蜕之躯塑乌髻观音像,锦斗乌髻岩观音佛足隐蔽,而安溪补陀岩观音佛足外露。笑谈着千年的传奇,其实真也好,假也罢;这与弘扬佛法相比,或许都是微不足道。看如今,一些空门禅院为争夺祖庭真身的虚名,引进多少世间纷争。施秀英断躯为二、永春安溪两地分灵,避免悲剧重演,也使佛法不分门第、大片开花。毕竟不是谁拥有了真身,谁就拥有了佛法?真身只是一种象征,而佛学中救苦救难、济世为怀的思想,融入百姓生活、普度劳苦众生,不正是佛陀艰辛弘法的初衷目的吗?故事背后恰恰传达佛教最精妙、最直接的智慧。这种智慧穿越千年,抚慰着我们的心灵。

我再次走进乌髻岩的大雄宝殿。晨钟暮鼓、时光流转,神圣的殿堂在战火和尘喧中,伴随花开花谢业已千年。在这千年的兴衰存亡间,乌髻观音和她的信众坚持着扶危济困、行善积德;深受人们信奉和爱戴。在这曾经的化外之地教化众生,并将信仰传播台湾、香港、马来亚等地。此时,一场祈福法事正在殿中进行:一位头戴五方佛冠、身穿黄色袈裟的法师们念着以原始印度梵语发言的佛教咒语,一如初来中土的模样,包含着佛学的从容智慧;一位合十跪拜的老翁,在乌髻观音面前虔诚地燃起一炷馨香,向普度众生的神明窃窃私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心中的张扬。相传乌髻观音精通医术,热心为百姓治病。自此往后,来不同地域、年代的人们都怀着同样虔诚的心,来到乌髻岩求取药签,以期祛病解虐,每每都灵验无比;“乡人以身沐灵应,凡水旱灾疫、延福求嗣,靡叩不应,靡应不酬,咸皈心”(《灵应岩碑记》)。也许千余年来,乌髻观音对父老百姓们的恩泽和眷顾从不失信,才使得人们世世代代传颂着乌髻观音的故事,世世代代守护着那份经久不变的虔诚和信任。

而今,信佛也好,不信也罢。闲暇之余,可以来乌髻岩走走,走近精深玄妙的佛门净土、清静自然的郊野山林,或许你的慧根就会被打开、心灵将豁然开朗,人生将开启新的天地……

作 者 简 介

王树声,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丰泽区政协文史委员、丰泽区作家协会理事。近年来,发表文学作品50余篇、历史研究论文10余篇,散见于《中国统一战线》、《福建名人故居》、《炎黄纵横》、《泉州晚报》、《东南早报》、《闽南日报》、《闽南》等。多次在省、市、区征文比赛获奖;曾获得福建省作协“逢时杯”海内外散文二等奖、丰泽区“追寻海丝史迹”征文一等奖、丰泽区“贯彻十八大主题征文”一等奖、丰泽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一等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知观音不入佛
见性成佛
(4)佛教的改革家——慧能
佛只保祐三种人, 还有三种人烧香拜佛也没用
我看印顺导师的学风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共读集锦06 | 悦读读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