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榜题名】全国报纸副刊散文一览无余(2020年07月28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旅游天地发表作者李古瑜散文《六盘山上高峰

河南日报中原风副刊发表作者赵慎珠散文《拂来春风化作雨》

郑州日报郑风副刊发表作者王太生散文《栖息于树

洛阳日报三彩风副刊发表作者陈爱松散文《丝瓜门》

三门峡日报闲情副刊发表作者刘晓红散文《姚崇故里识姚崇

京九晚报京九风副刊发表作者张海洋散文《温暖的夏日

辽宁日报阅读副刊发表作者庄加逊散文《百年音乐的流变》

亳州晚报涡河副刊发表作者月满天心散文《有个小院,慢度流年》

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作者张朝林散文《幸福花》

张朝林/幸福花(散文

“别歇了,动作快点,今天花市逢场,咱们赶个早集!”

温棚里满是花卉盆景,志云和丈夫唐斌已经把花搬到了三轮车上,一层一层的盆花在车上摞成一座花山。唐斌刚摸出一支烟在幸福树边蹲下,急性子的志云就催起来了。

“好嘞,这就摇三轮车去。”唐斌摁灭烟头,给媳妇扮了个鬼脸。

唐斌是安康鲤鱼山村的上门女婿,有的是一身力气。当家的是精明能干的媳妇志云,这朵“村花”从园林技校毕业后,相中了老实巴交的唐斌。

“爹,我们去赶集,花棚就先交给您了!”

志云在花卉交易市场租了一个店铺,做花卉生意。这计划早在她和唐斌结婚时就想好了,但走到今天,却经了不少波折。

一开始,志云爹横竖不同意:“花花草草的,能赚几个钱?”志云是个孝女子,不争执,依了爹的安排,领着唐斌出去打工。南北漂泊好几年,没挣下几个钱,迷茫之际家里又出了事:下雨天娘在路上滑倒,脑溢血走了。志云和唐斌伤透了心,悔青了肠,发誓一定要回乡创业,不能让老父亲再有个啥闪失。

回乡的志云还惦记着花卉生意,爹依旧不同意。志云就说,要和唐斌出去几个月,考察一桩买卖。几个月后,志云领着一个闺蜜回来了。闺蜜一见志云爹,就在桌上拍下三万块钱:“老爹,这是给志云的劳务费,您收着。她帮我建了个花卉店,还帮我设计了我家后花园。”志云爹惊呆了,三个月就挣下这么多钱?

志云和闺蜜拉着父亲参观花园。椭圆形的花池,池中是一个假山,假山上有亭有阁,一匹飞瀑从山顶泻下,池里金鱼游动,花池边盆景错落。左边一窝修竹,右边一株腊梅,后边是桃树、杏树、桂花树,一派生机。

他们又去了花卉市场,这转转,那看看。一盆造型奇特的荆疙瘩盆景,标价一千元,一位中年男子一声不吭地付了钱,把盆景搬上车。志云爹惊得直摇头:“一盆荆疙瘩,就能卖一千元?那我家后山几十亩山林里满是荆疙瘩,要卖多少钱?”一边看花卉店的盆景,一边扳着自己指头算。

闺蜜见时机成熟了,笑着揭开谜底:“老爹,对不住,我骗了您,这花卉店就是志云和唐斌背着您开的,给您的三万块钱,是他们挣的第一桶金,我是给他们打工的。”说完,伸了伸舌头笑盈盈看着志云。

志云爹愣住了,张大的嘴半天合不拢:“云啊,爹老糊涂啊,脑筋撵不上好时代啦。爹想通了,开!爹支持你们!”

志云的花卉店就这样开起来了。她懂培植,懂嫁接,“移花接木”最拿手,一株上嫁接几种花,深受养花人的喜爱。“移花接木”既是个技术活,又是个苦活,一般选在烈日当头的正午嫁接,这样花木的成活率高,却也把白皙的志云晒成黑姑娘。她说,不吃苦哪能创好业?

她花棚两边的阶梯式花架,摆满木本、草本、肉质的花卉,缤纷多彩的绣球最打眼;墨兰、春兰、剑兰,让人远远就嗅到了幽幽兰香;宝石花、仙人球,肉嘟嘟的,胀满了花盆。她看汉江奇石展得了启发,和唐斌也去江边捡奇石,摆在店里免费供卖花人挑选,引来顾客盈门。心地善良的她满肚子的养花知识和经验,卖花的、买花的、种花的,谁来向她讨教,她都一股脑倒出来,一点都不保留。照她的方法养花,养一盆活一盆,她的名气也就传开了。

好生意给他们带来好收益。夫妻俩还清了创业的贷款,还在城区买了商品房,女儿儿子也考上了大学。他们把老父亲接到城里来享清福。

两口子周一到周五在花卉店里经营,周末还要赶花市。这不,今早晨这一车花,就是想赶个早集,找个好摊位哩。

两公里长的花市满是卖花、买花、赏花的人,讨价声、还价声热闹一片。一众摊位里,志云的花车周围买花、赏花的人最多。一位男士看中一盆蔓子茉莉花,性格爽快的志云说两百元你端走,男士还在犹豫,一位女士走过来,径直数了两百元买去了,男士后悔得直摇头。志云说,你莫悔,家里还有一盆蔓子茉莉花,还是两百元。你要,明天来早点,我留给你。男士连忙说行,递过一百元作为定金,志云摆摆手:“不用定钱。咱讲的是信誉,说给你留着,别人就是给我两千元,我也不卖他。”男士给她道了谢,搓着手走了。

“咱们秦巴山漫山遍野都是红杜鹃,你的这盆红杜鹃三百元,是不是太贵了?”

“不瞒您说,咱秦巴山的映山红是多如牛毛,可我这些不是从山上挖的,那么做不讲究。这红杜鹃都是自家培植的。您看这盆盘龙卧虎红杜鹃,没几年功夫是盘不下来的。生意图个和气,和气才能生财,您若喜欢,开个价?”

“两百元。”

“算交个花友,两百元您端回一生幸福。”

太阳两竹竿高了,花市开始散去,志云的花也所剩无几。唱着歌的洒水车过来了,给她的花车淋了水滴,阳光下的花儿挂满幸福的珍珠,晶莹晶莹的,也开在她的心里。

牛城晚报美文专刊发表作者鹿伦琼散文《母亲的荷叶粥》

羊城晚报人文周刊纪实发表作者赵秀坡散文《泡桐树向南而倾》

邵阳日报爱莲池副刊发表作者李又成散文《母亲的缝纫机》

汴梁晚报百姓茶坊发表作者散靳国良文《冷清的更会》

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发表作者甫跃辉散文《半壶酒半首诗》

泉州晚报五味斋副刊发表作者黄文娟散文《夏夜稻香》

天津日报满庭芳副刊发表作者子张散文《文人藏书见性情》

潮州日报今日闲情发表作者吴孔文散文《一地本草》

辽沈晚报迟桂花副刊发表作者陈世旭散文《青绿山水中的苍南》

陈世旭/青绿山水中的苍南(散文)

多次去过浙江。印象中,越地几无高山峻岭。目之所及,都是那么温文尔雅,谦卑自守,由葱茏茂盛的绿树半遮半掩着,由阴柔秀丽的碧水回环缠绕着。倘若入画,我以为,最宜是青绿长卷。

永嘉的楠溪江颇具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神韵。悠悠三百里楠溪江,青山逶迤,八百处景点沿江分布,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盛名独步江南。坐竹排在楠溪江漂浮,水面辽阔,水流飘逸,两岸江枫渔火时明时灭,树丛中的村庄时隐时现,晚归的渔人撑着蚱蜢舟悠悠荡荡。楠溪江渔家把诗情画意展现得淋漓尽致。是诗?是梦?莫可名状。

绵延几百里的雁荡山,群峰堆叠。无数山峰立于深谷,被老林掩蔽。岩、石、洞、瀑、潭、泉、溪、涧、湖、峡,更是难以计数。不入谷中,便无以睹其秀色,以至瞒过了当年踏遍青山的山水诗人谢灵运。最为迷人的当属瀑布:“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唐·贯休)唐朝的诗僧于细雨蒙蒙中闲居宴饮,静坐观瀑,何其惬意。

静谧的文成,海拔六百米的高处,是一片广阔丰腴的神奇平原,田亩千年不旱万年不涝。百丈漈峡谷,巨石盈川,古枫蔽天,“天下第一瀑”从二百多米的绝壁飞流直下。直插青云的峭崖,有如背负长剑的孤客,落寞在天涯,兀立成一种悲壮。

泛舟楠溪江、徜徉雁荡山、越温岭、过桐溪、到蒲城,青绿山水长卷的最南端,是北接文成的苍南。

苍南县,浙江“南大门”。东南临东海,西南连福建。汉民分属闽海、江浙民系,方言则有闽南、蛮话、吴语瓯江片。浙江唯此地可种荔枝、香蕉,有我国纬度最高的荔枝林。海域3.72万平方公里,为浙江的海洋大县,有着丰富的海洋与渔业资源。

望州山,在沿海平原突兀而起;荪湖山,地势险要,最高处的大尖山,龙湫云气蒸腾,生发风雨雷霆;鹤顶山,是苍南的最高峰,山势如鹤顶,蔚为壮观的风电柱群,庄重地旋转现代工业的巨臂,磅礴云霄。远眺茫茫,海阔天空。

澳后村落,因多雾而称“雾城”。澳口东有凤山、西有龙山,曰“龙凤呈祥”。蒲壮所,城围数公里,东南西三向,城楼屹立,北面城墙依山而筑,明代抗倭城堡至今完整。寻千户,忆旗军,上辖台,不见烽火,空有凤弯堠。海浪拍击城垣,旌旗几度飞扬。月牙形的雾城岙沙滩,时常白雾缭绕,消弭了剑影刀光。

碗窑建于明洪武年间。古民居、古陶窑、古水碓、古作坊、古庙、古戏台俱全,是天然的历史制瓷博物馆。数百间清代古建筑依山而筑,还有吊脚楼,摇荡畲乡风韵。

最是渔寮,给青绿长卷点染了最精彩的蔚蓝。

海阔,浪缓,水碧,沙净,是中国东南沿海大陆架上最大、最平的黄金海滩。

渔寮内的王孙村号称“东方夏威夷”。渔寮岙、草屿山、皇帝礁、七姐妹礁、三折瀑布,集山光水色之大成。

音乐石,以小石击之可奏出音色优美的乐曲;十六奇礁,囊括象鼻岩、狮头岩、龙头嘴;岛屿密布,“海上神龟”“大小峡门”迤逦而行。一年一度的观海节和沙滩音乐会,让海洋成为了舞台;渔家的生猛海鲜,有恐龙时代的海生动物;黄杨木雕、彩石镶嵌、瓯绣、金版画与细纹剪纸,展示了苍南人的心灵手巧。

也许是走过了太多的山山水水,经历过了太多的风尘仆仆,最喜欢滨海的风景。在一望无际的海边呆坐,听上古时代的潮声滚滚,看潮汐爬上亿万斯年的崖壁,胸膛盛下大海的回声。海有多广阔,思绪就有多遥远。

沉默中听到远处的钟声,回响在千山万水。没有什么能约束远行者的步伐,心灵释然如沐春风。在苍南,每个人都很真,就像孩子,睁着一双天真的眼睛。有那么多的美好,带给你那么多的快乐。

潮起潮落,仿佛生命的脉搏;涛生涛灭,源自苍凉的远方。海是灵魂的故乡,有生命的躁动与一生的风景。月缺月圆,梦迷梦醒,无数的故事开花结果。

苍南的海湾,青绿山水长卷浓墨重彩的收笔。静静享受并感激你所赐予的一切。在你宽厚朴素的怀抱里,心无须设防。真实的人生其实真的是这样简单。曾经追逐的一切,在凝望大海的那一刻,变得如此淡然。

西安日报西岳副刊发表作者王炜散文《樊川公园穿越记》

兰州日报兰山副刊发表作者丹麓听翁散文《忧深乐浅的范仲淹》

深圳商报万象副刊发表作者黄晔散文《曲孜卡月色

江海晚报夜明珠副刊发表作者强雯散文《火与冰的甜软糯》

京江晚报江花专栏发表作者黄政一散文《老屋里的“腌笃鲜”》

法制日报文苑副刊发表作者杨占厂散文《槐花几寸深》

重庆晚报夜雨副刊发表作者龚会散文《避雨雅舍》

今晚报今晚副刊发表作者王开林散文《汉语深不见底》

周口晚报铁水牛副刊发表作者方珍散文《芬芳我童年夏天的香花子》

方珍/芬芳我童年夏天的香花子(散文)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种芬芳清香淡雅,令人神清气爽,这芬芳还能驱走蚊虫,让我在炎热的夏天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清晨醒来,我会把它搓一搓贴在眼皮上、鼻子上、脸上……任它的汁液滋润我的眼睛,任它的香气弥漫我的身心……总之,有它的夏天绝对是个清凉香甜而又舒服的夏天,它就是芬芳我童年夏天的香花子。

说起香花子,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认不认得,因为我已多年不见它的踪影,但一到夏天,我就会想起它,想起它的芳香、清凉和那一个个有它陪伴的夜晚。

记忆里,一到夏天,各家或在墙角或在门旁或在废弃的盆盆罐罐里种上了香花子,种子撒进土壤,只要浇上水,不几天就会发芽。那小芽破土而出后,很是可爱,绿绿的小生命,向着阳光生长,你今天看,它刚露头;你明天看,芽已出土;你后天看,它已长出两片小叶……若是谁家的香花子种放丢了,别担心,去谁家挪几棵都行。下雨天是挪香花子的好时间,带点老娘土(连土一起挪,那土就叫老娘土)更好,易活。一个夏天,香花子能种两三次,它开花结了种,可以继续种,如果不掐头,开花结种就早,所以,为了让它多发枝叶,人们总是不停地掐它的头,让它继续发叶。总之,它很皮实,属于给点水就生长、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主儿。一到两周的时间,发芽的香花子就已经披枝散叶了,这时,大人们就会掐下它的叶子头,或夹在小孩子的耳朵上,就像耳朵上开了花一样,好看;或戴在女孩子的头上,就像现在的头花一样,美丽。其实,那时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美,而是防止蚊虫的叮咬。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吃饭穿衣都成问题,更别说买驱蚊虫的药了,所以,夏天驱蚊虫用的都是最原始的方法,比如烧麦糠、麦秸,用烟气熏走蚊虫;在门口放艾草,也可烧艾叶熏蚊虫;挂香布袋(香包)。另外,就是用香花子,香花子清香扑鼻,人们都喜爱它的香味,最主要的是它能驱走蚊虫,还能止痒消肿,是天然免费的驱蚊止痒药。若被蚊虫叮咬了,掐一两片香花子的叶子,在手里搓一搓,把搓出的汁液涂在蚊虫叮咬处,然后把揉搓过的叶子贴在蚊虫叮咬处,很快就能止痒消肿。可以说,香花子是那个时代最有效的止痒消肿的神物。

每到夏天的傍晚,劳碌一天的人们迎来了最惬意的休闲时光。吃罢晚饭,有的大人抱着小孩到门口乘凉了,小孩的耳朵上必夹着一两片香花叶子,大一点的孩子或把香花子夹在耳朵上,或戴在头上,然后和小朋友去疯玩了,有的大人也会把香花子夹在耳朵上或戴在头上,摇着扇子出门了,大家聚集在一起,聊着家常,侃着大山,任一股股香花子的芬芳在其间弥漫,任小孩子的笑声在其间飘荡。若是有谁不小心被蚊子叮咬了,大人就会支使疯跑的小孩去就近的邻家掐香花子,香花子掐来了,搓叶的搓叶,贴敷的贴敷,被蚊子叮咬的人根本插不上手。接着,大人在芳香的气味中继续聊天,小孩子继续玩耍,一直能持续到深夜,直到有人困了,才起身回家,或去抬张床,或去拿张席,当然还不忘去掐一把香花子放在头枕处或席边,就在有风的门口露营休息了……多年以来,这样的场景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月亮作灯,星星作伴,天空当幕,香花子装饰,大地就是一方舞台,每个人都是本真的演员,上演着一场场农民的轻喜剧……那是一种劳作后放松身心的休息,悠哉美哉!

如今的夏天,有电视、有手机、有空调、有风扇、有蚊帐、有风油精、有更高效的止痒消肿的神奇药物,还有钢筋混凝土包裹着的一套套楼房,人们各自在那楼房里上演着各自的剧目……却再也没有香花子相伴的露天闲聊、宿营……

已离开家乡几十年,我的童年远去了,香花子也远去了,可它的清香已香到我的记忆里,那一片片夹在耳朵、戴在头上的香花子在我脑海里轻轻地摇曳、摇曳……

重庆科技报巴渝文学发表作者谢子清散文《接受残缺的馈赠》

文艺报文学评论发表作者李一男散文《里下河的巴根草》

汴梁晚报金明池副刊发表作者吴建华散文《一棵树的故事》

中国艺术报九州副刊发表作者汤素兰散文《隐于大沩》

广州日报每日闲情发表作者潘玉毅散文《放下“兼得”心》

海南日报随笔副刊发表作者张松林散文《铲草皮》

西安晚报文化·闲情发表作者申宝珠散文《聊赠一枝春》

兰州晚报兰苑副刊发表作者王明辉散文《庄浪纪事》

今晚报今晚副刊发表作者斗小筲散文《美人行者两无情》

斗小筲/美人行者两无情(散文)

“便是主人家娘子,待怎地?相伴我吃酒也不打紧!”妇人大怒,便骂道:“杀才!该死的贼!”推开柜身子,却待奔出来,早被那汉子抢入来,一手接住腰胯,一手把冠儿捏做粉碎,揪住云髻,隔柜身子提将出来。“扑通”一声响,正丢在大酒缸里……

这是醉打蒋门神的开场戏,那汉子正是武松。“武十回”是《水浒传》中重头戏,杨义先生解读其精彩,于武二之神威、神力之外,特意关注他与五个女人的关系,除了潘金莲、孙二娘,便是蒋门神小妾、张都监养娘玉兰,还有张太公女儿。五女妍媸善恶不同,武松或厌或敬、或救或杀,爱憎分明之间彰显英雄道义。按杨先生的看法,英雄要获得认可,不但要降服山中的老虎,还要降服心中的老虎,心中的老虎是什么?就是女人。

水泊梁山似乎一直是男人的世界,听说国外曾有人将《水浒传》书名译为《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这应该只是笑谈,但很符合大众对水浒的印象。据统计,《水浒传》中有形象的女性有七十多位,所谓“有形象的”,大概除了名字,还要见其视听言动。像花和尚大闹桃花村,为救刘太公女儿痛打小霸王,这位刘太公之女就并未出场,连个囫囵名字也不知,就提不到什么“形象”了。假如统计可信,那一百零五个梁山汉子,每人只能对应四分之三个“有形象的”女人。鲁智深遇到了金翠莲,林冲身边有林娘子,还加个使女锦儿。宋江深受女人害,前有阎婆惜,后有刘高浑家;宋江又深害女人,陷害了秦明老小,倒拿花荣妹子抵债,后来又认扈三娘做义妹,兑了矮脚虎的人情。不比不知道,武松自打虎之后,阳谷县杀潘金莲,十字坡打孙二娘,快活林调戏蒋忠小妾,都监府搠死养娘玉兰,蜈蚣岭上救张太公女儿,风月场连脂粉阵,真是加足戏料。其中最赚眼球的当然是潘金莲,世人津津于此数百年,捕风捉影有之,画蛇添足有之,或抬轿,或翻案,别有寄托者有之,借题发挥者有之,窥隐窃私者大有特有之。武松待潘金莲:始则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终则尖刀一剜,挖心剖肝,割其首级。其理无非:嫁我兄者即我嫂也,害我兄者即我仇也。何用多言。奈何庸人多事,张扬女权者诬武二为“厌女症”,爱好壮士者则不断添风加月。1998年央视版《水浒传》还算尊重原著,但也忍不住加上点孙二娘与武松的小暧昧,还让孙二娘为武松舍身挡排刺,在都监府中和玉兰的“兄妹之情”更是浓墨重彩,既有阶级情又有兄妹谊。玉兰妹妹进出武松房门,做做针线,话话家常,亲哥死了有义妹,“莫不是我武松前世的造化”。血溅鸳鸯楼,还要四目相对,这边厢“怪我武松有眼无珠,把你当成自家妹子”,那边厢叫声“哥,玉兰实在是不得已”,刀光过处,血染红妆,这是万恶的封建势力酿成的人伦惨剧啊!

玉兰几乎是离武松最近的女人,原著中风月味道还要更浓些。那是第三十回,恰值八月中秋,鸳鸯楼下设宴赏秋。武松因见女眷在席,饮酒一杯,便要回避,被张都监几番劝下,远远斜坐一旁。明月照东窗,英雄方痛饮,都监唤养娘玉兰出来唱曲,曲罢把一巡酒,张都监便与二人作伐,“数日之间,择了良时,将来与你做个妻室”。当夜三更,后堂叫嚷捉贼,武松抢来救护,被玉兰指点引入后花园,一跤绊倒,麻绳绑缚,诬陷盗窃,才引出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一朴刀搠向玉兰心窝!她却是武松唯一曾动念要娶的女人。

“量小人何者之人,怎敢望恩相宅眷为妻?枉自折武松的草料。”张都监笑道:“我既出了此言,必要与你。你休推故阻,我必不负约。”鸳鸯楼下定约,鸳鸯楼上喋血,足见作者着意安排。金钱的世界里武大要受西门官人欺负,权势的社会里武二要遭张都监陷害,美人如金莲玉兰,不过是权之奴、钱之影,为这不义的人世多些摇曳。而这个中秋夜,是武松离世俗幸福最近的一晚,功名、美眷俱在眼前,转瞬成泡影。起初为躲官司而离家,终于为躲官司而出家,这个无曲的汉子终于成为无羁的行者,题壁留书,落发江湖。

那晚,玉兰执着象板,道个万福,顿开喉咙,唱一支东坡居士中秋《水调歌》,唱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安庆晚报月光城副刊发表作者吴银珂散文《丑》

盐城晚报登瀛副刊发表作者许正和散文《纵湖“烈鸳”》

彭城晚报文萃副刊发表作者千人伊面散文《幸福之外的遐想》

重庆晚报夜雨副刊发表作者汪万英散文《母亲的爱》

滕州日报荆泉副刊发表作者张光恒散文《骑驴的人》

广州日报每日闲情发表作者郭雪强散文《知了,知了》

潮州日报百花台副刊发表作者许冬林散文《墨中莲》

泉州晚报刺桐红副刊发表作者杨清丽散文《沙地西瓜

杨清丽/沙地西瓜(散文)

我的家乡位于围头湾边上,“田里沙,种西瓜”,正如鲁迅在《故乡》中写道的:“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明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儿时,等到西瓜进入膨大期,母亲会在地头搭一个棚子,孩子、大人轮流看瓜。“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而在家乡,小孩子看瓜主要是防止牛、羊跑进地里捣乱,大人看瓜时还得进行肥水管理,给藤株适当留果、摘心,使养分在茎叶与果实中合理分配。

怎么判断西瓜是否到了成熟期呢?母亲说标准有很多个,她一般是检查坐果节的卷须,要是从尖端起有三分之一干枯,就代表西瓜成熟了。而孩子们则喜欢摸摸果梗部,若是茸毛都消失了,说明适宜采摘。而检查着花部位的凹陷程度、看瓜皮颜色、压果蒂部、听声音、拈重量等方法,母亲说容易出现判断偏差。

商贩收购后,留下一些个头小点的西瓜,是对孩子们辛勤劳动的馈赠。挑选西瓜时,我会双手抱住瓜,向中间微微用力压,耳朵同时贴在瓜身听,要能听到“沙沙”声,说明瓜瓤翻沙了。母亲总说:“要种出翻沙西瓜可不容易,瓜熟后不能急着摘,天稍微一旱就会起沙,达到了‘熟而不过’的临界状态,因为水分减少,吃起来更甜。”

挑好的西瓜在井里泡几个小时,切开时常常听到“啪”的一声脆响,西瓜裂成两半,散发着清香的西瓜汁,也从脆嫩的瓜瓤间淌出。孩子们赶紧握着汤匙,向着沙粒状的瓜瓤舀去,松软的果肉入口绵如絮、甜如蜜。为什么泡过井水的西瓜甜度会增加呢?长大后我才知道,西瓜中的糖以果糖为主,温度越低,果糖甜度越高。

两个半球形的西瓜挖得只剩下白瓤,孩子们会将西瓜皮洗干净,倒扣在头上,来个“西瓜皮做帽子——装滑头”。鸡、鸭的眼睛真亮呀,看到“西瓜帽”,赶紧踱着步跟在后面。我赶紧脱掉“帽子”,往里面加满水,摆放在树下。于是,鸡、鸭一窝蜂地围过去,有的喝水,有的啄瓜皮,很快,水漏了一地,瓜皮也被吃光啦。

远离家乡多年,我总觉得买来的水地西瓜不如沙地西瓜味甜,难道是爱屋及乌的缘故吗?母亲告诉我:“沙地透气性好,白天吸热快,晚上散热也快,保持较大的昼夜温差,使得西瓜含糖量增加,品质提高。”

闽南家乡有句俗语:“吃西瓜讲担。”意思是说人们吃起西瓜的量很大,沙地西瓜的美味可见一斑。夏日到来,再次品尝到清甜的沙地西瓜,我记忆深处的那片一眼望不到边的碧绿瓜田瞬间被唤醒,甜蜜的滋味又涌上心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文友佳讯:文化佳园作者群新硕果,市报副刊选文特多(刘波涛)
【 美文美诵 】 途经灵岩寺
《水浒传》之我见500字作文
水浒传:武松血溅鸳鸯楼时,为什么还要杀玉兰?
武松不杀蒋门神是对是错 玉兰应该放过
《水浒传》中的三个女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