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敦煌莫高窟/彭鸽

中国四大石窟,我分别于2015年暮春到过洛阳龙门石窟、于2016年寒露时节到过天水麦积山石窟、于2020年仲夏到过大同云冈石窟。单单敦煌莫高窟从未到过。我当然知道,莫高窟是四大石窟中最负盛名的一个,它不仅是佛教艺术圣地,更是一部辉煌的人文史,更是一部在戈壁包围的绿洲营造人类精神家园的历史。

2021辛丑年立秋刚过不久,我就踏上了前往这座神秘佛国的旅程。车子尚在路上,我便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以至于《反弹琵琶》这副最经典的敦煌壁画再一次于深夜轻轻地来到了我的梦中。梦醒时分,让我惊喜万分!

莫高窟位于敦煌。敦煌位于中国西北甘肃省西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包括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敦煌位于最西端,是西汉帝国的西部门户,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敦煌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镇。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虔诚的信众在各地建立了寺院与石窟。敦煌因地接西域,受到佛教的影响极其深厚,自东晋以后佛教发达,高僧辈出。关于敦煌莫高窟的营造,据说和一位僧人有关。公元366年,一位名叫乐僔的和尚,从中原远游到敦煌。因为天色将晚,乐僔和尚打算就地歇脚过夜。正当他准备休息时,只见对面的三危山上,金光万道,璀璨光明,仿佛有千佛化现,乐僔被这庄严的佛光盛景惊呆了。他认为这是佛给自己降下的旨意,便发心在此开凿第一个洞窟。多年以后,僧侣、画师、商贾云集敦煌,从皇族宗室、世家显贵到遗民敦煌的普通百姓频繁开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元,延续了一千多年。敦煌莫高窟成为名副其实的万佛之国!

明代时,自宋元以来日渐发达的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中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经由河西走廊的陆路通道地位下降。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逐渐萧条,丝路重镇敦煌也逐渐落寞,莫高窟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直到上世纪初,敦煌莫高窟王圆箓道士在清理17窟的积沙时,无意间发现了藏经洞,并从洞内出土了公元5世纪至11世纪的宗教经卷、社会文书、绢画和刺绣文物等共计五万余件。消息一经传出,英法俄等资本主义国家强盗先后窜到莫高窟,盗走我国大量经卷、绢画、丝织品等宝物4万余卷。莫高窟自此伤痕累累,这伤痕便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好恨这样一座绝世珍宝(藏经洞文物)竟在一个错误的时代被发现,这是佛的旨意还是我们的愚昧!

进入新时期,为了全面保护敦煌文物,国家也制定了很多措施。例如凡来莫高窟的游人一次最多只能看8个窟。若能让我再多看一眼呀,我的心将会更加滚烫、我的眼将会更加炙热。初秋的敦煌,白杨成荫,流水淙淙,景色宜人。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季节,我同来自山南海北的旅客们无比激动地走进第45窟,我们都被眼前这6尊逼真、精美的佛像惊呆了,此窟开凿于初唐年间。正中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正扬手说法,两侧为大弟子迦叶和阿难,外侧为文殊和普贤两大菩萨及天王,这样的组合是唐以来最为普遍的组合形式。佛陀的庄严,菩萨的慈祥,天王的勇武在一起有动有静、有刚有柔,给人以美的震撼。这时期的佛像逐渐趋于世俗化,人们将平安、团圆、顺遂等美好的愿望寄托在佛陀身上,这是那个时代的信仰。此窟除佛像外,还有飞天、山水等。都说敦煌壁画世界第一,果真名不虚传。莫高窟最典型独特的艺术形象就是“飞天”,飞天承载了中国人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飞的欲望作为一种精神冲动,同世俗的羁绊形成巨大的张力。墙壁上的飞天个个体态圆润、色彩明净、栩栩如生。这可能就是金碧辉映的大唐气象,我们都深深为祖国灿烂的古代文明而感到无比自豪!

这时,初秋温暖的阳光顺着夹道射进窟内,正好射到游人的脸上,颇有几分灵动。在走出第45窟,总感觉意犹未尽,可又不能轻易掉队。因为我们是一行十几个人跟着一位身材高挑、长相清秀的导游前后进行参观的。这次我们进入的是第322窟,此窟开凿于唐朝年间,北壁上绘有《张骞出使西域》这段历史。整幅壁画色彩浓重敦厚,多用土红、土黄等颜色,线条轮廓遒劲挺拔,简而有力,手法纯熟。这幅壁画既形象地反映出张骞出使西域的事迹,又受到外来佛教宣传的影响,涂上了浓厚的宗教神学色彩。佛教于东汉年间(公元63年)传入中国,而张骞于公元前139年出使西域。大唐虔诚的画师们把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提前了近200年,由此可见佛教在唐朝的兴盛。此刻,我想起了2015年谷雨时节在东都洛阳看白马寺的情景。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之后,十分高兴,敕令在洛阳建造“白马寺”。洛阳白马寺便成为我国第一座古刹!

我即将从那二位印度高僧的浮想转入眼前这幅《张骞出使西域》图时,不觉间已被队伍带入到了第17号洞窟。我像是被电狠狠地击了一把似的,立马惊醒过来!我知道17号窟对敦煌意味着什么!这个“密室”曾遭到一场帝国主义疯狂的劫掠,凡是黄皮肤的中国人都会铭记这段屈辱史。自藏经洞被发现之后,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先后盗去敦煌数以万计的手抄经卷,以及绣像、幡画等,最后只有八千余件卷经卷文书劫后余生。现在的17号窟室已空无所有,只剩下被遗弃的唐人画的供养侍女像二身。此刻驻留17号窟室前,我好恨。陈寅恪先生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的确,每每提及敦煌,国人心中自有一股抹不去的伤痛,这也是当时清朝政府衰弱无能导致的结果。如今,17号窟室的这两个色彩文雅、栩栩如生的画像,成了历史变迁的目睹者,是帝国主义分子盗窃中国民族宝藏的可耻罪行的见证人。这两身侍女像似乎也在恨,恨他们没能保住守护这千年的文物;他们似乎也在笑,笑它们终能幸免于难,同敦煌其他壁画和佛像同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历史总被铭记!有资本主义国家的疯狂盗窃,自然就有前赴后继的守护者。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三位响彻西北大漠的人物,我们自然不能忘却。常书鸿先生当年在法国画界已经取得不小的名气。然而他却在塞纳河畔的旧书摊上无意之间发现了《敦煌图录》。那是1907年伯希和从敦煌石窟中拍摄来的。那本《敦煌图录》立马就引起了他的兴趣,竟让他如痴如醉、爱不释手。这似乎是佛在千里召唤。他经再三考虑,决心离开巴黎,回到祖国怀抱。他于1943年3月来到敦煌莫高窟,在满目苍凉、残垣断壁的寺院中,建立起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并展开了对敦煌艺术的初级保护,壁画、彩塑的考察、临摹、研究等工作。他将一座庙变成一个研究单位,并使敦煌石窟在外国掠夺者的魔掌下、在社会变革的腥风血雨中、在文革文化摧残里免遭毁坏,为这块学术圣地搭建了一块平台,使敦煌学有了滋生的土壤。他更像一位苦行僧,挑起了莫高窟全面抢救性的担子,这一挑就是五十年,真真了不起!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对常书鸿有这样精辟的评价,非常中肯。读来不免让人热血沸腾,时常怀念这位敦煌的守护神。

艺贯中外,名扬四海。

敦煌卫士,勋功永在。

一生苦斗业,日人亦感怀。

苦卫数十载,珍贵文化财。

赤诚中心念,后继有人来。

美术出宝洞,红日升天中。

世界齐赞赏,万民仰威容。

纵横四万五,壁画安危伫。

画郎黄沙筑,空前绝后无。

塑像逾数千,华美似昔年。

山河兴亡史,民族耀光时。

段文杰,樊锦诗,他们作为敦煌研究院的第二任和第三任院长,都将一生献给了敦煌学研究事业,更将美好年华献给了敦煌研究院发展事业。他们用毕生精力将敦煌研究院的学术研究提高到国际学术水平,使这个偏远城市的研究机构引领国际敦煌研究的发展,他们同样了不起!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富庶地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敦煌是一个无比绚烂的梦,它曾在远处轻轻地朝我招手,当我追逐这个梦满心欢喜地来到敦煌。沉浸在这片文化艺术长廊尽情地欣赏、聆听、沉思。之后,我依然像是在做梦,敦煌依然在远处轻轻地向我招手。几年以后,当车子行驶在河西走廊,经武威、张掖、酒泉,茫茫戈壁中若隐若现的绿洲出现于眼前时,那座辉煌灿烂的艺术殿堂就近在咫尺了。我将第二次、第三次……朝圣那片荒芜当中的“精神家园”……

作 者 简 介

彭鸽,女,陕西西安人,1986年出生,2010年参加工作,从事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相关工作,现就职于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记录生活,感悟人生,写自己所想、所爱,用文字发现美好。时有报道、消息、言论、散文见诸报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敦煌.莫高窟(图)
从“敦煌遗书”的破坏经历,看敦煌文化的重要性
西域敦煌:人类文化与盛装历史交拜
敦煌 | 莫高窟的动荡千年,既是一部辉煌史,也是一部灾难史
中国通史.第049集.敦煌
“大漠珍珠”敦煌:数万文物清廷无人要,洋人花百两银子全带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