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必修下册 以文言为例学写议论文

以文言为例学写议论文

高中必修下册

课件分享,请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的链接,免费获取。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积累文言句式

2、学会运用开门见山的说谏方法,在议论文中掌握史实论证、类比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3、通过反复诵读,感悟文章情感,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幸福的革命豪情和理性自觉。

【教学重点】

 学习段与段之间逻辑表达方式和论证结构。

段落表达的结构模式:观点句+举例句+议论句+结论句。

1、 秦王为何要下令逐客呢?

明确:秦始皇下令发布逐客令的原因有几个:

首先,他认为孔子及其门徒所推崇的儒家思想对他的朝廷不利,因此将儒家学说视为异端。

其次,他想削弱有可能对他的统治造成威胁的地方豪强。这些地方豪强形成了庞大的社会网络,有很强的影响力,即便是在秦王统治全国之后,地方豪强的势力依然强大。

最后,他想驱逐异己。秦始皇认为:统一天下后,有人反对秦王,并在属于他的国土范围内作乱,这显然是对他的不敬和挑衅。那么,秦始皇想要限制异乡人的存在,以保证他的统治权威。

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权力的本质是维护本身的利益和权威,而非对于民众的福利关怀。

2、 初读文本,回答以下问题

(1)谏是什么意思?谁谏谁?为何谏?以何种方式谏?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谏:劝谏。李斯谏秦王嬴政,因《逐客令》谏,以书的形式谏,谏的结果为“秦王乃除逐客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

[课文注释]秦王嬴政接受宗室大臣的建议下令驱逐在秦的六国客卿。李斯身在被逐之列于是作此书劝谏,为秦王采纳。

(2)请注意,此谏并不导致秦王复李斯的官职,卒用其计谋的,那么“复其职,用其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先让学生思考,结合史学观点回答)

明确:李斯阐述了自己对于秦王国政的看法,并且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利益的忠诚。实际上,李斯能够重新被任命为官的原因主要是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他通过制定律令和政策,推进了秦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发展,使秦王得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李斯的职位回复与其对国家做出的贡献有关,而不是仅仅因为他的《谏逐客书》。

[回归文本]

(3)这里所说的“人民”是指?

[课本注释]人民与众庶同义,都是百姓的意思。

A\请问,文中的这句“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其中的人民可否换为“贤士”“客卿”,为什么?

明确:不能,人民是泛指,既有普通百姓也有贤明的才学之人,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光重视贤,也应该重视“民”,俗话说得好“民犹如水,可载舟也可覆舟”。李斯这样说是深知治国之道,知道民与贤士的重要,这是国家发展的根基。

 B\请从文本中找出有关“民”的称谓,思考李斯的论述从“贤士”说到“民”,为啥在文章开头不先说“民的重要”呢?

明确:针对性强。题目“谏逐客书”,其中的“客”就是指贤士。文本一来就说“秦穆公求士”并列举“五子者”“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可见李斯为“士”而发声的。

【相关链接】古代对百姓的称呼

3、 李斯是如何论述秦始皇逐客令的不明之举?

论据的写法:(学生自读5分钟)

(1)若这篇文章,按照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看,你认为此文得高分的理由是什么?

(2)学习段落间的表达逻辑和论证方式。

4、请逐段找出观点句、举例句、议论句、结论句,细加体会这样写法的好处?

(1)第一段的观点句是什么?

明确:“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观点的提出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方法?(开宗明义)

(2)举例句中,李斯为何在文章中独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为例来说明用客的重要性,本文第一段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①因为穆公等四位国君在秦国历史上政绩最突出,代表性强,可信度高。

②选取典型的历史事实来说明四位国君任用客卿为秦国所做的巨大贡献,从而证明逐客是错误之举。典型性强,说服力强。

(3)赏析《谏逐客书》是如何做到气势奔放、文采斐然的。

①作者善用比喻,从而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②与作者多用铺陈、夸饰手法和排比、对偶句子以及多选用华美辞藻有密切关系。

(4)论证方法的表达效果

举例论证:观点切合,典型充实,铺排阐述,文势充沛,感染力强。

道理论证:使论证深入,增强说服力。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正反对比论证:论证更加严谨,突出中心。

(5)思想深刻是如何体现?

清人余诚盛赞誉《谏逐客书》

  “妙在绝不为客谋,而通体专为秦谋”站位高远,善于抓住人主的心理进行游说。

①请问,李斯善抓住人主的心理,其心理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体现其深刻思想的?

始终围绕“跨海内、制诸侯之术”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

②【论证思路】

 该文从三个层面(过去、现今、未来)论述了两个重点,紧扣“纳客之是”与“逐客之过”的观点,恳切地表明自己始终在为帝王大业忧虑态度。

最后文本以“是故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话说明欲一统天下君王得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广纳贤才,任人唯贤的态度。

课件说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和学
何谓逐客令?
(原创)李斯为我们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道
李斯《谏逐客书》
说理透彻 流传千古——李斯《谏逐客书》详解(一)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