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3年汕头三模历史选择题试题立意

1. 堪称“中华第一城”的良渚古城遗址,最中心为莫角山宫殿区,其外分别为环绕的城墙和外郭,首领的住处与一般社会成员居住区相隔绝,大型墓的随葬品丰富且精致,小型墓小而狭长,多数没有随葬品。这反映了良渚文化时期( )

A. 建筑技艺高超

B. 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 部落战争频繁

D. 社会生产力的发达

试题立意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阶级分化。

【解析】根据材料“大型墓的随葬品丰富且精致,小型墓小而狭长,多数没有随葬品”可知,当时墓葬大小规格不一,说明当时出现贫富分化差距,阶级分化日益明显,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阶级分化,非建筑技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部落战争,排除C项;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并不高,排除D项。故选B项。

【答案】B

2. 《女史箴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图中的女子们正对镜梳妆,仪态宛然,细节描绘精微。榜题“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性之不饰,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该作品( )

A.反映儒学仍占统治地位

B. 体现文人画的艺术风格

C. 表现魏晋女性爱美风尚

D. 彰显审美与教化相结合

试题立意”是“美”的灵魂,“美”能促进“德”的养成。

【解析】《女史箴图》榜题文字大意是:每个人都知道打扮外貌仪表,却不知道要修饰自己内在的本性品德。如果不作内心的修炼,就容易失态失礼,时时改正自己、磨炼自己,人品性格自然日趋完美。可见《女史箴图》既是一幅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也具有劝人修养品行的教育功能,彰显审美与教化相结合,D项正确;《女史箴图》榜题文字体现了儒家思想,但不能得出儒学占统治地位,且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排除A项;《女史箴图》是人物画,排除B项;《女史箴图》榜题文字主张修容与饰性并重,也即既要重视外貌打扮,也要修养内在品德性情,并非仅仅体现女性爱美,排除C项。故选D项。

【答案】D

3. 下表所示的唐诗反映了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这表明唐朝( )

诗人

作品

诗句

王维

《出塞作》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陈陶

《陇西行四首》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元稹

《估客乐》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贾岛

《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

君立天骄发使车,册文字字著金书。

A.推行华夷一家民族政策

B. 突显经济交流的重要性

C. 处理民族关系方式多元

D. 强化对周边民族的控制

试题立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国家、民族的进步。

【解析】根据材料“王维《出塞作》......陈陶《陇西行四首》......元稹《估客乐》......贾岛《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诗中“破虏将军”、“和亲”、“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册文”等词语,体现了唐朝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多元性,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对不同民族采用不同的政策,而非华夷一家,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多元性,并未突出经济交流以及对周边民族的控制,排除B项和D项。故选C项。

【答案】C

4. 下表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北宋·刘挚《忠肃集》

“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盖自青苗之议起,而天下始有聚敛之疑。”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复合者,秦桧之罪也。”

晚清·梁启超《王荆公》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王安石)庶足以当之矣。

A.历史人物价值不断提升

B. 人物评价缺乏客观标准

C. 世人的历史认知被颠覆

D. 时代变迁影响人物评价

试题立意历史价值观的变化逐步影响了历史评价

【解析】根据材料“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可知,北宋刘挚认为,王安石变法导致国内混乱;南宋罗大经认为,北宋的灭亡是王安石变法导致的;晚清梁启超认为,从夏商周到现在,四千多年历史中,王安石堪称古今第一完人。综上可知,不同时期对同一事件具有不同的评价,说明时代变迁影响人物评价,D项正确;王安石变法由导致国内混乱到成为北宋灭亡的原因,非历史人物价值不断提升,排除A项;对王安石的评价,每个人的标准都不同,而非缺乏标准,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不同人的评价,而非历史认知被颠覆,排除C项。故选D项。

【答案】D

5. 明清时期行会众多,有江宁会馆、两广会馆、湖南会馆等,借此可以助济失业、贫病、身后无备及异籍不能回乡等情况,也有“有董司者,因违规收徒,被同行举报,而缚诸柱,咬其肉,血肉模糊”的记载。这主要反映了明清行会( )

A. 有利于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B. 保留有较多的陋习和糟粕

C. 具有较浓厚的地缘性特征

D. 兼具社会保障和自治功能

试题立意传统社会组织可以弥补政府功能的不足,形成政府之外的有益补充。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助济失业、贫病、身后无备及异籍不能回乡等情况”“有董司者,因违规收徒,被同行举报,而缚诸柱,咬其肉,血肉模糊”可知,明清行会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可以救济特殊情况的人群。同时也兼具自治功能,打击市场不规范行为,促进经济秩序正常化,D项正确;明清行会不具备行政的职能,不会起到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明清行会兼具社会保障和自治功能,“保留有较多的陋习和糟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江宁会馆、两广会馆、湖南会馆”体现了明清行会具有较浓厚的地缘性特征,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答案】D

6. 下列关于近代美术教育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

时期

美术教育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

一些实业学堂开设有美术教育课程,主要内容是有关地图测量、机器制图等手工图画。

19世纪末期

康有为提倡:“今工商百器皆藉于画,画不改进,工商无可言。”

20世纪前期

《钦定学堂章程》规定高等学堂、中学堂和小学堂部分科别须开设图画课。1918年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成立,并开设了西方油画、雕塑等纯美术专业,同时也保留了原来的图案(绘图)专业。

A.美术教育兼具有实用主义性质

B. 工商百器发展依赖于美工设计

C. 清政府重视国民素质教育发展

D. 美术教育在近代中国发展受阻

试题立意近代中国教育适应救亡图存的实际需要。

【解析】根据材料“主要内容是有关地图测量、机器制图等手工图画”“今工商百器皆藉于画,画不改进,工商无可言”“并开设了西方油画、雕塑等纯美术专业,同时也保留了原来的图案(绘图)专业”可知,当时的美术教育课程注重实际中的应用,这主要和当时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有关,A项正确;B项说法仅体现的是康有为的观点,说法以偏概全,排除;1918年已经是民国时期,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近代以来美术教育的发展,非受到阻碍,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A

7.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工人群体在媒介中的形象经历了一个“从社会治安隐患到社会暴力团体再到国民”的演变过程。这主要是由于( )

A.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化

C. 媒介关注焦点转移

D. 工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试题立意】社会环境变化引起形象认识变迁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这一时期,中国工人群体在媒介中的形象发生了转变,“从社会治安隐患到社会暴力团体再到国民”,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以前的工人因其行为习惯,媒介形象总以凶悍、暴力的姿态出现,但在五四运动中,工人群体的罢工乃至暴力行为,是为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大义,五四运动本身也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因而他们在媒介中的形象变成关心国家大事、民族情感充沛的国民。由此可见,得益于国家政治形势的发展,在五四运动时期,工人群体的媒介形象较为正面,B项正确;据材料,媒介对工人群体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是工人阶级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逐渐成为社会政治运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而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A项;据所学,当时媒体关注的焦点始终都是国家处境和救亡图存,没有发生转移,排除C项;工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工人在五四运动中做出罢工等举动的原因,不是媒体形象变化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答案】B

8. 19431月,《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签订,条约明确废除英国在华领事裁判权、使馆区及驻军、租界、英籍海关总税务司之特权等。中国方面同意暂时搁置九龙问题。条约的签订体现出民国政府( )

A. 取得了对外修约的完全胜利

B. 兼顾了历史诉求与现实环境

C. 错失解决香港问题好时机

D. 推动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试题立意】历史与现实的贯通。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鉴于中国作出的巨大国际贡献及中国人民和政府的抗争,中国政府同英美等国家签订条约,收回了治外法权等特权,但是中国方面也作出了让步,说明当时条约签订兼顾了历史诉求与现实环境,B项正确;当时并未取得完全胜利,如材料中的九龙问题暂时搁置,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力弱小,当时并非是解决香港问题的好时机,排除C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在1942年,排除D项。故选B项。

【答案】B

9. “从经济上说,到1952年后期,70%-80%的重工业和40%的轻工业为国家所有,国营贸易机构和合作社的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50%以上。从组织上说,1953年底党员总数达到了650万。”以上材料说明当时( )

A. 已经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B. 统一战线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C. 社会主义改造条件已经成熟

D. 私营经济已转变为国有经济

试题立意】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到1952年后期,国有经济开始占据国家经济结构的主导,结合当时三大改造的背景可知,当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已经成熟,C项正确;当时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尚未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A项;统一战线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私营经济已转变为国有经济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C

10. 1994年,我国取消户口按商品粮为标准划分为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籍结构”,2003年逐渐停办城市蓝印户口(一种介于正式户口与暂住户口之间的户籍),进一步降低城市门槛。这说明,我国( )

A. 区域发展不平衡得到改善

B. 逐步实现开放型的全球经济

C. 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试题立意国家治理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户籍制度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其弊端日益凸显,抑制城市的发展进程,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等等,因此其废除是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要求,C项正确;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仍然存在区域不平衡的现象,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市场经济的推动,非开放型的全球经济,排除B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C

11. 猎狮是一项起源于西亚的贵族传统活动,“帝王猎狮图”也是西亚一种常见的传统艺术创作主题。亚历山大在征服波斯后,举行了几场大型狩猎活动,而他手持马其顿长矛与雄狮搏斗的英勇场景也被创作成了各种画像(如图),供人敬仰。这可以用于说明( )

《亚历山大猎狮图》马赛克镶嵌画

A.狩猎运动符合帝国武力扩展需要

B. 狩猎运动在帝国境内得到普及推广

C. 统治者以猎狮文化强化自身权威

D. 统治者的爱好左右艺术创作发展

试题立意借助文化认同来巩固被征服地区的统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雄狮的威武与亚历山大的勇猛,构成了一对强烈的矛盾,从而显出亚历山大的勇敢与威武,也是亚历山大尚武精神的反映。因此可以说明统治者以猎狮文化强化自身权威,C项正确;材料凸显的是统治者的权威,非迎合帝国武力扩张的需要,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的是亚历山大的个人行为,非全国普及运动,排除B项;艺术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决定的,帝王爱好是影响因素,非决定性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C

12. 中古欧洲城市文学作品《列那狐的故事》,以动物形象隐喻社会各个阶层。狼代表残暴和愚蠢的贵族、狮子代表正义和权威的国王、骆驼代表邪恶和虚伪的僧侣、各种小型动物代表软弱可的下层民众,而主角列那狐则代表机智又狡黠的富有商人。这种文学题材反映出( )

A. 市民的政治和生活意愿

B. 城市成为权力争夺的焦点

C. 欧洲人文主义精神复兴

D. 城市自治冲击了封建统治

试题立意中世纪文化发展满足新兴市民阶层的需求。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该作品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矛盾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作品以出色的喜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市民的政治和生活意愿,非城市成为权力争夺的焦点,排除B项;欧洲人文精神复兴是在人文复兴时期,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城市自治对封建统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A

13. 1798年开始,伊莱·惠特尼采用“先大量生产可替换零件,然后由少量工人完成组装”的方式,为美国政府专门生产轻型武器装备。此后,这种标准化生产模式迅速传遍美国,他也因此被誉为“美国规模生产之父”。由此可以推知,标准化生产模式( )

A. 使美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B. 改变分散的手工生产状态

C. 促进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D. 提高工业生产机器化程度

试题立意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模式的创新。

【解析】根据“'先大量生产可替换零件,然后由少量工人完成组装’的方式”可知,这种生产方式更多的使用机器生产而减少了人工的使用,这说明标准化生产模式提高了工业生产机器化程度,D项正确;此时的“世界工厂”是英国,而非美国,排除A项;这种标准化生产模式提供了工业生产的机器化程度,工厂的出现改变而来分散的手工生产状态,排除B项;促进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答案】D

14. 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这些资料:同学甲收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同学乙收集1861年美国内战,同学丙收集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同学丁收集1870年意大利国家统一,据资料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 )

A.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 西欧重商主义的盛行

D.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试题立意政治民主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美国内战”“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1870年意大利国家统一”等事件是均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或革命,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拓展,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及手工工场的出现,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重商主义的典型特征是奖出限入和金银至上,排除C项;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故选B项。

【答案】B

15. 在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提出了“与英国结盟以保障美洲独立,并建立美洲联盟”的政治构想。1826年巴拿马大会(西属美洲独立国家首次联合会议,英美两国应邀列席)通过了关于建立“永久同盟”的协议。对此,下列认识最为合理的是( )

A. 美国门罗主义引发拉美反抗

B. 英国支持西属美洲的独立和联合

C. 拉美独立后迅速实现了联合

D. 西属美洲未能正确认识内外形势

试题立意拉丁美洲独立的不彻底性影响后续历史的发展。

【解析】据题意可知,玻利瓦尔意图通过与英国联盟来保障美洲的独立,但实际上英国也属于殖民列强,与美国在本质利益上是一致的,因此英国是不可能真正保障美洲独立的,由此可知西属美洲没有能够真正认识清楚当时的内外形势,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玻利瓦尔意图通过与英国联盟来保障美洲独立,并没有体现美洲对美国门罗主义的反抗,排除A项;英国作为殖民国家是不可能真正支持西属美洲的独立和联合的,排除B项;材料内容和拉美独立后是否迅速实现联合没有关系,不能体现这一说法,排除C项。故选D项。

【答案】D

16. 七个国家和世界不同时期的商品出口实际增长率(平均复合增长率,单位“%”)

国别

1913-1950

1950-1973

1973-1998

德国

-2.8

12.4

4.4

英国

0.0

3.9

4.4

美国

2.2

6.3

6.0

墨西哥

-05

4.3

10.9

中国

1.1

2.7

11.8

印度

-1.5

2.5

5.9

日本

20

15.4

5.3

全世界

0.9

7.9

51

下列对上表数据的认识最为合理的是(

A.世界大战导致全球经济普遍衰退

B. 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C. 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

D. 区域集团化促进欧美区域协调发展

试题立意】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上升,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一战以来的墨西哥、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趋势迅猛,说明当时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C项正确;普遍衰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其中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横财,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的贡献,非发达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区域集团化,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C

注:解析借鉴学科网,试题立意为作者所写。

王老师个人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3年湖南常德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6广东省佛山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4
2013年高考各类作文写作导引汇编
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文综高考历史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
2019年江苏徐州市中考历史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