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词鉴赏基础知识汇总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格律诗的特点:


律诗每篇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均有一定规则。包括五律和七律。一、二两句叫首联或起联,三、四两句叫颔联,五、六两句叫颈联,七、八两句叫尾联或结联。每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颔联和颈联必须须对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


对仗的主要特点:


①句法相同


②不能用相同的字


③词性要相对


绝句的特点:


绝句每篇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均有一定规则。包括五绝和七绝。


词的特点: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是合乐的歌词,有“令、引、近、慢”等四种体裁。按字数分小令(58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特点:每首都有调名,称为词牌;大都分为数段;字数一定;长短句句式;讲究平仄;押韵位置因词调不同。


词必有词牌,题目则可有可无。书写格式如:


两大传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诗歌流派: 


山水诗:以山川风物为诗歌内容,如谢灵运、王维的诗,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田园诗:以田园生活为诗歌内容,如陶渊明、孟浩然、范成大,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边塞诗:以边塞军旅生活为诗歌内容,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的诗,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送别诗:以临行送别为诗歌内容,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咏史诗:以历史兴衰、前朝旧事、怀古讽今为诗歌内容,杜牧、李商隐写了许多,如李商隐的《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咏物诗:借物抒怀言志的诗,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词的思想内容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词的形式不为规定的腔调、声律所束缚。苏轼、辛弃疾、岳飞都是豪放派词人,如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婉约派:词写得比较婉曲,比较含蓄,多以爱情为题材;严格遵守音律。柳永、李清照、姜夔、李煜、温庭筠、周邦彦等都是这一派作家,如


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修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下面是唐宋一些主要作家的风格:


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明丽清纯;韩愈——雄博奇险;杜牧——峭健俊逸;李商隐——绮丽缠绵;


陆游——豪岩丰腴;姜夔——清刚疏岩;温庭筠——细实秀密;苏轼——雄奇清俊,豪放婉约;辛弃疾——雄浑雅健,激昂豪放;


柳永——清丽遒劲,婉转细密;周邦彦——浑厚圆润,和婉明密;秦观——清新倩丽,柔情婉约;王安石——思深学博,爽健峭拔;


李煜——清新秀丽,深沉凄婉;李清照——新巧清丽,婉约刻挚;黄庭坚——深沉奇岖,挺拔瑰丽;


下面这些词常常用来描述作品的风格:


含蓄,直率;婉转,自然;雄奇,平淡;沉郁,风趣;隐约,明朗;繁丰,简练;刚健,柔婉;清新,绮丽;严密,疏放; 深沉,平易;虚灵,朴实;高妙,浅俗;豪放,谨严。



意象是诗歌中渗透了诗人感情的诗歌形象;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象的整合形成特定的意境,鉴赏诗歌就是要通过意象来理解诗歌的意境。


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通过月光、山鸟、春涧等意象描绘了春季夜晚山中的美好景色:月光皎洁,鸟鸣宛转,山林空寂。

我们有一些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思乡,登高怀远;见落花而伤春,闻蟋蟀而悲秋;杜鹃啼血,黄鹂欢鸣;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整理


一、 送别类


二、 思乡类


二、 愁苦类


四、 抒怀类


五、 爱情类


六、


七、 战争类


意象歌


路边青草门前柳,月洒清辉是离愁。


风急雨密霜露重,烟斜雾横多烦忧。


浮萍秋蓬惹飞絮,游子漂泊似云游。


豪情悲情同举杯,壮怀相思俱登楼。


落花残红感伤逝,斜阳余晖寄哀愁。


梧桐芭蕉生惆怅,落叶萧萧水悠悠。


松竹梅菊高格调,瓦松桃李多下流。


杜鹃啼血猿哀鸣,行不得也是鹧鸪。


鸡豚狗彘闹田园,雁去衡阳不停留。


南浦长亭离别地,举手劳劳送行舟。


笙管笛箫吹乡思,折柳捣衣思远游。


更深漏断人徘徊,烛尽灯残意踟蹰。


请君多唱意象歌,鉴赏诗词不用愁。


1.理解诗歌的词句


正确理解词句是诗歌鉴赏的前提和基础。


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林并,草径入荒原


2.鉴赏诗歌的语言


诗歌语言高度凝练,富有跳跃性,含义丰富,耐人寻味。鉴赏诗歌语言就是要理解它的表层和深层含义,它所传达的意境,它的表达效果。


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3.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不是凭空抒情、言志,它总要借助一定的诗歌形象,这些形象可以是人,可以是景,也可以是物。《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塑造了与肮脏官场决裂后回到农村过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


4.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一般不是平白直露的,而是含蓄的,有时甚至是隐晦曲折地加以表现的,鉴赏时需要借助于特定的意境才能把握。


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5.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运用修辞、构思技巧等。


当然,诗歌鉴赏往往是多角度的综合鉴赏。如对“僧敲月下门”一句的鉴赏:这句诗写一个僧人在月夜敲门;“僧”点明来访者的身份,“月”不仅点明时间,而且给人朦胧、寂静、恬淡之感,“敲”是动作,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静夜中“哒哒”的敲门声,暗示出了李凝的隐居生活,尤为人称道的是“敲”字,它以动写静,渲染出了月夜的寂静;整句诗流露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例题精讲】


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南宋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这首宋词的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


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海棠


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 歙 浦


[宋]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 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听流人水调子①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分析首句中三个意象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8.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这首诗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


一、用线将诗题、诗句、作者连起来:


《春晓》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回乡偶书》 杜牧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小池》 柳宗元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草》 孟浩然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山行》 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绝句》 杨万里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江雪》 白居易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游园不值》 苏轼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渔歌子》 叶绍翁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惠崇春江晚景》 张志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按要求填空。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2.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句 




3.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4.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4.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1)因为 (2)坐下 (3)座位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颔联中“寒云”这一意象的创造有何作用?


四、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


答柳恽①


吴均 【南北朝】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②。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③。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注:①这首诗是吴均与朋友柳恽的赠答之作,此诗源于柳恽要出门远行而作了《赠吴均诗三首》,吴均这首诗正是答他的诗而作。②催轴:即催车上路。这两句也是说晓行露宿,饱尝风霜之苦。③原陆:高原和平陆。这两句是说,你这一去远隔高原和平陆,究竟去到哪里呢?


本诗的第三至六句选取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一、请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二、填写动物名、植物名。


1.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西塞山前 飞,桃花流水 肥。


3.枯 老树昏 ,小桥流水人家。


4.儿童急走追 ,飞入 无处寻。


三、写出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及诗的作者、朝代及诗题。


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季 《    》


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季 《    》


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季 《    》


④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季 《    》


⑤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


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季 《 》


四、活学活用


春天,我漫步在江边,看见江水里,几只鸭子在嬉戏着,真是“          ”啊!我来到一座花园旁,那伸出墙头的花枝,使我不禁想起宋代叶绍翁的名句“                  。”走累了,想找个地方喝杯酒,可那个侧坐在草丛里钓鱼的小孩却“       ”摇手不答。正好有个牧童过来了,我亲切地问小朋友“         ?          。”我快步向前走去。


五、仿照例子各写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例:表达思乡之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1.表达思乡之情:


2.表达朋友之间的情谊:


3.有哲理的诗句:


4.描写四季的诗句:(各写一句)


六、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


林 逋


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 ②底处:何处。 ③枰:棋盘。 ④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


七、阅读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八、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


林景熙①


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


何人一纸防秋疏②?却与山窗障北风。


①林景熙(1242~1310)宋末诗人,宋亡不仕,流落江湖。故朝:宋朝。封事:臣下呈皇帝的奏章。②防秋疏:指有关军事的机密奏章。


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十、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醉花间


(唐)冯廷巳


睛雪小国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篷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作者通过“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析。(2分)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4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歌 鉴赏】2010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复习方案(转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古诗词鉴赏1
【诗歌鉴赏】诗歌中事物形象归纳
(2)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古诗词鉴赏
鉴赏诗歌形象考点详解
2009年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方法指导讲义(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