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申论面试热点解析:城中村改造与城市更新
准备事业编和国考的同学,一定要充分准备这个重磅政策热点——城中村改造。最近国家发布的“城中村改造意见”,和城市更新息息相关,并进一步落实为破题中国式现代化的“金钥匙”。今天这篇文章讲的内容,你在考场上一定会用得到!
我们先对新政策进行一个解读:
这次的政策显然是建立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上,也是会议提到的“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站在公务员角度来看,推动超大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无异于一场新时期的大基建,优先解决的是群众迫切所需、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等问题,用一词概括即“改革”。这也是我今天要讲的六层影响核心,一定要认真看完。
首先我们来看这次“城中村改造”和“棚改”的区别。这一点,很多同学会混淆,尤其是在考试中,如果你把城中村改造理解成棚改,那一定会是零分,因为你对政策理解不清。
从特点上看,棚改是改造的那些简易房屋和棚厦房屋集中区,这些棚房,抗灾性差、居住拥挤、环境差,一般为城市的“无规划地带”。而城中村则是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城市中一部分居民区(村庄)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游离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区域。
从性质上看,棚改最大的两大特点:一是大拆大建,二是货币化。当初棚改的范围是在全国推进的,普遍的大拆大建,也让城市出现了千篇一律的问题:短期供给过大、社区配套不合理、职住不平衡等;另外,一场声势浩大的棚改货币化,让拆迁户一夜暴富,当他们的购房需求与购房能力碰撞,便彻底激活了全国的楼市,无论一二线还是三四线,都迎来前所未有的普涨浪潮。
再看城中村改造,这次政策只针对特大超大型城市展开,与棚改本质的三点不同:
一是市场化,城中村改造鼓励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公益性,这次城中村改造要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区别于棚改的纯商业化片区开发。
三是综合性,此次改造,高效综合利用土地资源,涉及土地开发,区别与老旧小区改造。
所以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但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无论是城中村改造还是棚改,均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
更新是城市永恒的主题,也是城市保持活力的来源,同时也是十四五、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二十大反复提及的重点。
我们看到,在过去30多年里,我国城市迅速扩张,旧城被大规模改造。以速度和效率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城市的诸多问题:比如历史遗留问题、发展空间制约、如何推动共治共享等。这些问题恰恰就是城中村改造要解决的矛盾,所以,城中村改造是要进行一场城市的“改革”,并以此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推动城市结构优化调整、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不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
理解了这些内容,再来看六层影响就很简单了。
同学们有没有深入思考过,城市“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首选超大特大城市?既然城中村改造打开了城市更新的“新篇章”,那影响绝不仅仅是刺激房地产这么简单,接下来我讲的重点,既是改造的目的,也是改革的本质,我们由表及里逐层分析:
首先是三个表层影响,我将其称之为“矛盾之需”。
一是给经济提升注入“强心剂”,带动民营企业,提振地产行业。此次城中村改造,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给了民营企业“翻身”的机会。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在近一两年越发凸显,身处“泥淖”中的民营房企不在少数。房地产作为经济支柱,一旦民企失去信心,泥足深陷,势必对整体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由此来看,政策是在尝试给房产行业注入信心,同时带动整个房产链行业,如设计、施工、建材等。另外,城中村拥有一批巨大的人口数量,通过改造让这些人口真正落户后,他们将成为城市生产和消费的人群,能够可持续地促进城市经济增长。
二是给就业结构服下“定心丸”,带动居民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一方面,就城中村改造这一战略而言,就需要各种企事业参与,在提振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能带动人才流向企业就业;另一方面,就是改善城中村人口就业环境。年轻人、新市民、外来人口对于分享城市化发展红利的诉求强烈,消费的边际潜力也大。重要的是,他们主要居住甚至工作在城中村,而城中村是快速城市化的遗留物,即位于城市建成区内,但未被城市公共服务所覆盖,是城镇化不彻底。城中村改造有利于为当地人口提供新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机会,打破城市就业结构的二元分割现状。
三是给人居环境打开“新格局”,改善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当前我国大城市中的城中村,大部分以老破旧小区为主,缺乏整体规划、基础设施不健全,周边环境卫生脏、乱、差,严重影响了城市面貌和现代化建设,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上海的徐浦村,广州的三元里。城中村改造,就是要打破这些地方环境治理的断层,让其融入城市之中,这既可以提升城市环境治理效能,美化市容市貌,又能打造洁净、舒适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让这些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得到保障。因此,对这些居民来说,是切切实实的“刚需”
分析完这三层影响,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强调特大超大城市,这些城市的特点是经济强、人口多,但在过去几年的城镇化“狂飙”中,要让城市内部形成了大量城中村,这些地方就是问题最多的地方,不解决这些问题,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治理就会遇到阻碍。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讲的两个深层影响,我将其称之为“治理之本”。
一是市场环境的“平衡”之治。
我们看到,城中村改造的影响,都在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城中村改造影响不仅是房地产行业,还关联着消费、投资、产业、市场主体、民生等各个层面。我们看到,三年大疫给整个经济市场带来“后劲”不容小觑,外加当前全球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环境之下,对我国市场主体影响巨大。其中,曾在活跃市场、稳定增长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的民营企业,也变得十分低迷,对市场信心不佳,企业周转困难。国家这一城改的政策,恰如及时雨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在处理与市场的关系中,充分引导市场、给予市场信心,主动帮助市场主体“破题解围”,这是站在全局角度来衡量市场的“惠企”之策,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平衡”之治。
二是城市治理的“源头”之治。
城市更新,治理先行。城市的核心在人,让城中的人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标尺。而城市治理的“硬骨头”都集中在城中村。在城市的高速发展中,城中村被远远甩在后面:公共设施、绿地道路广场用地极低,建筑物的布局混乱、间距小,通风、采光条件差;部分房屋已成危房,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城中村人员混杂,当地村民多以地租、房租为收入来源,这样一来不利于其参与到社会竞争中去,甚至养成了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和城市文明。这些都是城市治理最难的源头,国家城改这一政策,也正是要改变这一现状,正是解决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的“惠民”之策,也是城市治理与城市更新的“源头”之治。
最后一个是本质影响(目的),我将它称之为“发展之要”。
也就是城中村改造的最终目的——推进中国式现代进程。城中村改造怎么和中国式现代化有联系?这也是常考的考点。别忘了我们还有几个非常重要的过渡词:改革、城市更新、城市高质量发展。
城中村改造其实就是一场针对城市发展滞后区域的改革,是补齐城市短板之举;而这也恰恰是城市更新的重要过程,而推动城市更新,就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土地、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打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走向,同时也证明,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以,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其实就是在不断“升级”物质技术基础,在这里我们看到,城中村改造恰恰就是在完善城市基建,在改革中发展,在转型中更新,不但为超大特大城市擦亮了城市名片,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棚改那些事(一):注意!棚户区改造不等于城中村拆迁
【梅苑题画】城中村改造
广州市“三旧”改造工作新闻发布会通稿
今年,南明区将实施19个棚改重点项目,涉及11000多户居民,快来关注有你家不?
融创中国跌超7%,报1.12港元,机构称与棚改有多处不同|一线城市|中信证券|城中村改造
探索城中村发展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