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教材到高考】即事(景)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

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即事(景)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景)抒怀诗”。

由教材到高考

观 刈 麦

白居易

①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②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③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④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采地黄者(2017·浙江高考)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 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1.作者白居易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他的作品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性强。

2.《观刈麦》和《采地黄者》,从标题看,前者写事,后者写人,但写事也是在写人,总体而言,两首诗均是通过写人叙事来表达情感态度。

《观刈麦》第二层通过一家人的行为展现了“人倍忙”的收麦情景,一个“惜字”,看似违背人之常情,但有力地突出了人们对丰收的感情,这与白居易另一首诗《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异曲同工;第三层写了一个贫妇的悲惨遭遇,用“家田输税尽”一句直接揭示了剥削阶级的苛捐杂税的深重,具有现实批判意义。

《采地黄者》中“持以易糇粮”一句揭示了采地黄的原因,“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两句形象地表现了采地黄者从早到晚的辛苦,而结尾“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两句将“人”与“马”进行了对比,直观揭示了采地黄者连“马”都不如的悲惨生活,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者的同时,激起对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3.下列对《采地黄者》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看似写的是中药地黄的功效,实则是通过药农采挖地黄的过程,反映药农生活的艰辛。

B.开头两句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庄稼一年两季,春日没雨,夏麦绝收;秋天又降早霜,秋粮减收。

C.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D.“肥马”指膘肥体壮,毛色发亮的马,这一意象说明地黄的功效。

解析:选D D项,“这一意象说明地黄的功效”表述有误,“肥马”“照地光”说明即便庄稼遭遇了灾害,但富贵人家的马匹依然有粮食吃,而且是膘肥体壮,毛色发亮。由此可见,在这样的灾年里,富人过的仍是一种奢靡的生活。结尾两句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将批判豪门奢侈、同情贫民的主题表现得更加深刻。

由个性到共性

1.常见标题

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2.常见意象

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花开等。

3.常见情感

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表现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④对现实的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4.常用技法

(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的运用;④白描与细节的手法;⑤对比(特别是这类诗中常出现贫苦大众与豪门贵族生活的对比)。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借景抒情,委婉抒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白居易《采地黄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闲谈白诗:采地黄者》
《采地黄者》--白居易
20201214《琵琶行》:白居易写琵琶女的用意你知道吗?
《千金裘》 卷十七 人部 下
〖诗词鉴赏〗唐代诗词赏析:《白居易篇》99首<81-9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