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4届古代诗文阅读训练(27)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有,于乡有,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几杖有铭,盘杆有戒。在與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粟,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
                       (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有删改)
二、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选自欧阳修《琴说》,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既A而B学C琴D于E友F人G受H宫I声J数K引L久M而N乐O之P不Q知R其S疾T之U在V体W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布策,即布列算筹。策,是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与“策扶老以游憩”中的“策”意思不同。
B.五礼,古代的五种礼制,文中指古代汉族礼仪总称,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C.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与“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意思相同。
D.度,在本文指“标准、限度”: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的“度”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开端论述古学者在学六艺时并非只关注其一,而是注重多方交融,如在学习礼乐中学习射御等。
B.材料一中先贤们的几案、手杖上刻有铭文,器皿上铸有戒条,乘车、行走、宴请时都有琴瑟之音的伴随。
C.材料一题为“听琴”,着眼于义理之阐述,语言质朴自然,可谓别开生面之作。
D.材料二中,欧阳修开头描述自己以琴养心疗疾的经历,又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



(2)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




5、曾巩和欧阳修都谈到了音乐的作用,两人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① 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②。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释】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钟鼎”和“山林”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一个“梦”字表明无论何种选择都是虚幻的,所以可以坦然面对。
B.“人间宠辱休惊”句意为对人世间的荣辱得失,不要感到心惊。诗人认为只需要在清静闲适中自由自在地度过一生。
C.“酒杯秋吸露”一句写了在秋季用酒杯承接清露的情形,表达了词人告诫祐之要安于清贫。
D.本词不同于作者的豪情爱国之作,加入了家居闲适的场景,总体上呈现出和谐冲淡、舒缓雍容的特点。
7、请结合本词的下片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丰富情感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礼记》中有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用《师说》中的话来说,“经师”是“                 ”,“人师”是“                    ”。
(2)苏轼《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描绘的情形,在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
(3)《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的两句是“                                        ”。



参考答案:
1、GLP 

2D 

3B
4、(1)书法不是能纵笔就可以了,还应当能辨别它的体式并都能做到通达其中的意蕴。
(2)乐,是用来摇动内心从而使人受到感化的,所以说“成于《乐》”。

5、①曾巩认为音乐不仅仅能够祛除不良习气,还可以用来矫正一个人偏狭的性情,然后使他们进入中正的状态。
②欧阳修认为可以选取和谐的音调排遣忧郁,散发幽思,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之人对于六艺,射要能做好射箭之事,还应当擅长那些作揖谦让的礼节。御要能做好驾驭车马之事,又要擅长那些策马快跑的礼节;书法不是能纵笔就可以了,还应当能辨别它的体式并都能做到通达其中的意蕴;数术不是能布列算筹就好了,还应当知道它的用处并完全掌握其中的方法。五礼之类的重要礼仪,绵延三千年,六乐之类的礼节规定,可说是极其细致繁多了。唉!多么烦杂且令人操心操劳到如此地步!然而先贤学者必须能够一一做到,也可以说是很难的了。
但他们在“礼乐”的基础上学习那些射御、干戈等军事作战事宜,那么他们年少时学习知识,年长后入任工作,他们对于军事作战等知识的领悟本来就已经(慢慢)修习好了。先贤学者们受过家整、乡校、国学等良好教育,受过老师的教导,在言行举止上懂得仪容,在衣食住行上懂得限度,他们的书桌和随身手杖上刻有自励的铭文,他们的日常饮食器具上刻有自省的戒文。他们坐车的时候(行车有礼)和鸾相应,他们行走时佩环叮咚(令人赏心悦目),他们工作之余日常生活中亦喜爱“雅”“颂”正音。不是特殊原因,琴瑟不会离身。我想他们待人处事,一言一行,其礼仪规范皆发自内心,是因为他们礼仪修养达到了如此细致入微。
孔子说:“人的修养,入门于学《诗经》,确立于学《礼》,最终圆满于学《乐》。”乐,是用来摇动内心从而受到感化的,所以说“成于《乐》”。先前舜任命夔掌管音乐事务,负责教导年轻人说:“(让年轻人)为人正直而温和,宽容而谨慎,性情刚正不阿而不暴烈,态度磊落而不傲慢。”那么乐不仅仅能够祛除不良习气,还可以用来矫正一个人偏狭的性情然后使他们进入中正的状态。所以行车时和鸾相应,行走时佩玉叮咚,《雅》《颂》琴瑟之音,没有特殊原因不会离身,难道是不真实的吗?

二、
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
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最低的声音,小的是最高的声音,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有时好像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又好像夜晚发生了大风大雨;有时像怨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像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忧虑悠远的思绪,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遗音;它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就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家的心弦。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忧郁,散发幽思,那么,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

6C   “酒杯秋吸露”意为只愿秋饮如同甘露之美酒,而不是“用酒杯承接清露”,更无告诫弟弟安于清贫之意,此句是词人希望弟弟能达观淡泊,寄情美酒与诗句。

7、①通过虚写(或想象)手法表达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对亲情的珍惜。下片前两句截取了往昔相聚的画面“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写出了风雨之夜两人挑灯不寐、联床夜话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过往二人相聚时光的怀念。
通过设问和以景结情的手法,表达了对弟弟独自远行的担心和自我宽慰。“问谁千里伴君行?”问有谁可以陪伴弟弟远行,表达了对远行弟弟的担忧,自问自答,答曰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可以消解旅途的孤独寂寞,又有自我宽解之意。用“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这样美好景色作结,余韵悠长。
通过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表达了对即将远行的弟弟旅途的祝愿和锦绣前程的美好希冀。“晚山”对“秋水”都是偏正短语,“翠”对“明”,对仗工整。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山水之清丽,旅途因此而不单调,蕴含了词人对弟弟锦绣如景的前程的美好祝愿。

8、(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传其道而解其惑者   
(2)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品百练: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曾巩)/琴说(欧阳修)
【对联】新婚联
【喜庆对联】婚娶联·堂屋联
古琴成语中的“弦外之音”
传统新婚联
礼记集说卷七十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