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能力提升: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商朝的统治及文化遗存

一、单选题

1.《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日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这说明殷商时期(    )

A.带有浓郁的神权色彩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商王大宗地位神圣化

D.血缘政治趋向淡化

2.殷商时期神权具有至上性,周武王把“不敬鬼神”作为伐纣的重要依据,以聚揽民心,但伐纣成功后其并没有公开否定殷商时期的神权观念,甚至还以“不敬神”作为讨伐异族的理由。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神权仅是周王发动战争的理由

B.神权政治仍具有重要影响力

C.周王权威带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D.西周治国理念彰显人文精神

3.考古工作者曾经多次在周原(周人早期活动的根据地,今陕西西部) 作过调查发掘,不仅发现了大型的宫殿基址、贮藏大量青铜器的窖穴,还发现了近三百片刻字的甲骨,有的记载祭祀商王的情况,有的记下楚、蜀、巢等地名。据此可以了解(   )

A.周人早年与商以及其他方国的关系

B.西周时期甲骨文和金文的发展情况

C.中华文明起源具有的多元一体特征

D.贫富分化开始产生和青铜工艺进步

4.根据考古学家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商代采铜遗址-江西瑞昌铜山铜岭铜矿,既可能曾向四川三星堆输送过炼铜矿石,也可能是商王室的御用铜矿。这表明先秦时期(    )

A.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B.政府全面干预社会生产

C.南北经济水平趋于一致

D.存在区域经济文化交流

5.下图是考古人员在殷墟小屯村E10坑发掘的鹿头骨。上面刻辞是“戊戌,王蒿田……文武丁……王来征”(大意为戊戌那天,商王在一个叫蒿的地方从事田猎)。材料可以用于说明(   )

A.甲骨刻辞完全用于占卜

B.商周的奴隶制文明已经高度发达

C.渔猎是殷商最主要产业

D.甲骨的发掘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

6.2022年6月,研究人员对三星堆“祭祀坑”新出土文物中的近200个样品进行了碳14测年,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前1012年,3号坑、4号坑、7号坑和8号坑的埋藏年代一致,为商代晚期,从而解决了过去三十年来关于“祭祀坑”埋藏年代的争议。这说明(    )

A.历史认识取决于时代变化

B.考古发现弥补了文献的缺失

C.考古发现丰富了历史认知

D.科技进步影响史学研究水平

7.1954年发现的盘龙城遗址说明商王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3世纪)的政治版图已到达了长江流域,并在长江流域形成中心城市。这一现象(   )

A.折射出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

B.体现出商王朝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C.有利于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表明历史真伪的印证必须通过考古实证

8.《诗经·商颂·殷武》称颂汤的业绩说:“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氏、羌是分布于今天陕西西部直至甘肃、青海一带的游牧民族,也向商称臣纳贡。这一记载表明(   )

A.游牧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向心力

B.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C.商在西北地区具备一定影响力

D.商初对西北地区进行直接统治

9.商代青铜制造业发达,需要大量的铜(当时称为“金”)。为了获取南方的铜,商王武丁进行南征,“奋伐荆楚”,由楚入赣,开辟了一条“俘金”路线。据此推知,“俘金”路线的开辟(   )

A.开启了多元一体文明历程

B.有利于南北方文化的交融

C.加速了商王朝统治的崩溃

D.旨在拓展商王朝统治疆域

10.据《史记·殷本纪》所载,从开国之君成汤到亡国之君帝辛共17代30王其中以弟继兄为王者有外丙、仲壬等14王。以子继父为王者有沃丁、小帝辛等10王。可见,“有殷一代,继王位者,弟为多数,兄为少数。弟之继位有两种情况,一是继父之位,一是继兄之位”。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存在隐患

C.家天下观念受到挑战

D.血缘纽带关系渐趋弱化

11.阅读下表“商王武丁时期的祭祀活动”,武丁时期的这些祭祀活动(   )

A.传播了儒家礼制

B.增强了商王室的凝聚力

C.完善了原始民主制

D.体现了“敬天保民”观

12.有学者指出,殷商甲骨文中已出现象形字“册'(如下图),像一捆竹木简编连在一起的形状,有时加“示”旁,有用作祭祀之意,在已出土的甲骨中至少有20片出现用毛笔蘸朱砂或墨描写过的痕迹。该学者旨在说明,商代(   )

A.甲骨是最重要的书写材料

B.甲骨并非唯一的书写载体

C.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D.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祭祀

13.庙号起源于商代,对国家有大功的、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被特别追赠庙号。当时的庙号只有三种: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中兴者曰“中”,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这体现了(   )

A.王权与神权结合的政治特色

B.早期原始民主政治得以延续

C.祭祀活动带有宗法德政色彩

D.儒家为政以德思想源远流长

14.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余件产自新疆和田的玉雕,其中下图的玉凤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玉凤造型。它高13.6厘米,厚0.7厘米,整体呈黄褐色,身躯扁平,引颈回首姿态,凤冠高耸,圆眼睛,尖喙如鸡,长尾舒展,背部有穿孔圆钮,便于穿绳悬挂。这说明商朝(   )

A.继承了良渚文化

B.与西域有一定的联系

C.玉器制作水平高

D.文化影响力已达西域

15.如表为有关商朝著名政治家伊尹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   )  

A.历史叙述会受时代环境的影响

B.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C.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

D.后期学者的研究比传统观点可靠

16.1975年,江西省清江县(今樟树市)吴城村发掘出一个相当于二里冈期(商代前期)的遗址。有学者据此提出“吴城文化”的概念,并指出“吴城文化”是分布于赣江、鄱阳湖流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受到中原文化强烈影响的一支独立的考古学文化。材料说明(   )

A.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特征

B.商代南北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多

C.商代文化已传播到长江流域

D.吴城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频繁

17.《诗经·商颂·殷武》称颂汤的业绩说:“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氏、羌是分布于今天陕西西部直至甘肃、青海一带的游牧民族,也向商称臣纳贡。这一记载表明(   )

A.游牧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向心力

B.中华文明呈多元一体特征

C.商朝对西北地区实行间接统治

D.商初国力强盛且凝聚力强

18.考古学视野下中华龙形象的起源与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据表可知,中华龙形象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

A.体现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

B.表明先秦时期区域文明特色鲜明

C.反映中华民族图腾意识的不断强化

D.是中华文明不断发展的真实写照

19.据《国语·鲁语上》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商族本属东夷族的一支,但商族也将他们的来源与黄帝联系起来。这反映出夏、商、周三族(   )

A.文化上属于同宗同源

B.民族认同具有一致性

C.出现华夏认同的观念

D.文明上体现多元一体

20.《孟子》记载:“殷人七十而助。”朱熹的解释是:将630亩土地分为9块,每块70亩,中为公田,8家共耕,外为私田,8家各授一区。纳税的形式是,使8家之力助耕公田,以公田所获交公,私田不再纳税。据此可知,商代(    )

A.部分制度为西周所沿袭

B.分封制的经济基础瓦解

C.青铜农具推动土地开发

D.赋税制度形成完整体系

21.天命这一名称是由周人提出来的,但它源自上古时期人们对“帝”这一神灵的信仰与崇拜。西周以前,“天命”高高在上,具有绝对权威。西周以后,“天命”逐渐具有“德”的内涵,“德位相配”成为时人共识。这一变化(    )

A.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力有所提升

B.表明君权神授观念迎合专制加强的需要

C.有助于为政权转移的合法性创造理论依据

D.折射出德才兼备成为选任人才的主要标准

22.考古发掘显示,夏都二里头被外来者占领后,增加了一些外来样式的陶器,有的属于河北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下七垣文化,有的属于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之后,商人新建了两座城邑——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但其陶器风格多样程度甚至超过被占领后的二里头古城。这些现象(   )

A.反映了国家大一统局面

B.体现了战后的文化割裂

C.印证了早期文明的特征

D.显示了早期商业的盛况

23.商朝前期的许多军事征战,往往要征集本王国内和诸多方国部族的族众参与。自商王康丁以后,常备军的数量大增,临时征集族众以应付战事的记载日趋减少。以上变化反映出当时(   )

A.方国离心倾向加强

B.商朝政治势力逐渐扩展

C.国家机器走向完备

D.原始民主传统受到破坏

24.《礼记》规定周朝“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都可以进入“国学”学习,而在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大学”“右学”之称。这表明西周教育的特点是(   )

A.等级森严

B.承袭商制

C.去宗教化

D.体系完备

25.19世纪末,有商人将农民翻地时偶然发现的一些有字甲骨贩卖至京城,金石学家推测其发现地为文献记载上的殷墟,从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后,先后组织了30多次发掘,成为20世纪学术史和考古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事件。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在博物苑的基础上开建遗址博物馆。结合所学,对该材料认知正确的是(   )

①金石学家发现了甲骨来源于殷墟

②殷墟文物经历了零星发现到有序发掘

③“二重证据法”有助于考古新发现

④博物馆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特有载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1928年,中国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殷墟铲起了一杯黄土,汉字鼻祖甲骨文、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妇好墓等呈现于世,揭开了一个3000多年前的璀璨王朝的神秘面纱。下列关于该王朝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骨文成为研究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的重要资料

B.妇好墓出土的铜铲证明了当时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

C.四羊方尊反映了当时青铜铸造的工艺水平相当高超

D.内外服制表明当时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官僚制

27.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青铜剑,出土于内蒙古,大约属于商代早期。到商代晚期,长城一线及以北地区,青铜剑分布范围更广泛,且都呈现出北方草原民族的文化属性。中原地区直到商代晚期的殷墟遗址中,才出现少量青铜剑,形制非常接近北方地区的青铜短剑。材料可用来说明(   )

A.商代冶铜技术源于北方草原文明

B.商代深受北方游牧民族军事压迫

C.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中原与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状况

28.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商王在处理一些重大事务时,还要征求民众的意见;周王遇到重大问题也要向“国人”(平民)征求意见。这说明商周时期(   )

A.君主权力受到民众的限制

B.原始民主仍有一定影响

C.民众意见得到充分的尊重

D.早期君主制度尚不完善

29.从河南二里头和时间稍后的四川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发现两地有一些共同特征的器物,都有陶盉(酒器)、龙形牙璋(礼器)、镶嵌绿松石铜牌、海贝等。但三星堆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面具和神树等,显示其特殊的祭祀行为。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夏人礼仪在古蜀文明中传承

B.古蜀文明兼收并蓄、个性鲜明

C.两地的区外贸易都相当发达

D.两地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互鉴

30.成都金沙遗址市是一处商周时代遗址,是古蜀王国的都邑。出土了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文物。其中,玉璋最早流行于夏朝时期的黄河流域。夏朝后人就把玉璋进行扩散传播,玉璋成为了古蜀文明最核心的礼器。由此可知(   )

A.中华文明有多元一体的基本特征

B.金沙文明属于奴隶社会先进文明

C.古蜀国完全继承了夏的礼制观念

D.金沙文明与良渚文化的联系密切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的设问词本题为特点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殷商时期。材料“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日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说明商朝时期人们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神灵,商王通过祭祀来控制神灵,可以看出殷商时期重视求神问卜,体现了神权色彩浓厚,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血缘关系,而是提到重视神的意志,排除B项;“大宗地位”体现的是西周的宗法制,商朝并未形成宗法制,排除C项;血缘政治应是趋向强化,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战前的“不敬鬼神”,到战后不反对神权观念,再到把“不敬神”作为讨伐异族的理由,说明神权对于西周发动战争,维护统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影响力较大,B项正确;“仅是”的说法太唯一,排除A项;根据“没有公开否定殷商时期的神权观念”可得出其神权色彩并不浓厚,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人文色彩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周原发掘的甲骨中记载了“祭祀商王的情况,有的记下楚、蜀、巢等地名”可知,商朝时期,周人与商和其他地区的关系,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金文,排除B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体现在新石器时期,不是商周时期,商周属于早期国家,排除C项;贫富分化开始产生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三星堆、周王室地区,都曾可能使用江西瑞金的铜矿为金属原料,说明三地存在经济文化往来,D项正确;材料信息表明三地存在相互交流,不符合多元一体特征,排除A项;材料表明先秦时期存在区域经济文化交流,未体现政府对社会生产的干预指导,排除B项;材料表明先秦时期存在区域经济文化交流,材料没有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殷墟甲骨文的出土及其被解读,使商代社会的一些信息为世人所知,由此也证明了商朝确实存在的事实,D项正确;鹿头骨刻辞记载的是商王田猎的事,并非占卜,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周朝奴隶制文明的成就,排除B项;材料虽然记述了商王田猎之事,但不能说明渔猎是商最主要的产业,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材料“新出土文物中的近200个样品进行了碳14测年,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前1012年,3号坑、4号坑、7号坑和8号坑的埋藏年代一致,为商代晚期”,可知考古学家通过对三星堆“祭祀坑”遗址不断研究,最终确定了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解决了多年的争议,从而深化了对三星堆遗址的历史认知,C项正确;“历史认识取决于时代变化”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文献缺失被弥补,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考古资料的丰富对历史认知的影响,并不是科技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3世纪(中国)。据本题材料“商王朝的政治版图已到达了长江流域,并在长江流域形成中心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王朝势力向南方地区扩张,必然会将北方文化传播到南方地区,同时商朝人也会吸收南方地区的文化,促进了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C项正确;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开启,仅凭材料无法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排除A项;在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下,商王通过间接的方式管理地方,排除B项;“必须通过考古实证”说法过于绝对,有些历史事件是无法通过考古证实,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当时位于中原的东方大国商的影响力拓展到陕西西部直至甘肃、青海一带,这些地区的游牧民族向商称臣纳贡,可知商在西北地区具备一定影响力 ,C项正确;材料显示是中原文化对游牧民族的向心力,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反映商朝的凝聚力,没有体现多元一体的内容,排除B项:称臣纳贡与间接统治不能等同,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由材料“获取南方的铜”“商王武丁”“南征”“奋伐荆楚”“由楚入赣”等和所学知识可知,因发达的青铜制造业需要大量铜,商王武丁(当时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开辟出一条“俘金”路线,该路线的开辟有利于将北方文化传播到南方,同时也会将南方文化传播到北方,从而有利于南北方文化的交融,B项正确;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程开启于商代之前。商代开辟“俘金”路线,有利于推动多元一体文明的形成,排除A项;武丁通过南征开辟“俘金”路线,说明商王朝处于强盛时期,不能得出商王朝统治的崩溃加速,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南征的主要目的是“俘金”,而不是拓展统治疆域,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商朝。根据材料“有殷一代,继王位者,弟为多数,兄为少数。弟之继位有两种情况,一是继父之位,一是继兄之位”可知,商朝时期王位继承的方式主要是兄终弟继,说明此时王权的传承方式尚未形成严格的制度规范,存在着一定的隐患,B项正确;禅让制度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与血缘关系无关,排除A项;夏启继承了禹的王位,开启了家天下时代。商朝王位的继承方式体现了家天下观念,“家天下观念受到挑战”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父死子继、兄终弟继”均为血缘关系,“血缘纽带关系渐趋弱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武丁的祭祀的都是有功业的祖先,对于商宗族和王室来说,都属于同一个祖先,祭祀活动有助于增强凝聚力,B项正确;儒家是春秋时期出现的,排除A项;武丁时期的这些祭祀活动增强了商王室的凝聚力,材料不涉及原始民主,排除C项;武丁时期的这些祭祀活动增强了商王室的凝聚力,未体现“敬天保民”,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甲骨和竹简在商朝时期都是文字的书写载体,B项正确;结合材料“竹木简编连在一起的形状”和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可作为书写的材料除了甲骨之外还有青铜器和竹简,但没有对比,不能得出“最重要”的结论,排除A项;“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祭祀”的表述虽正确,但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当时的庙号之一是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可见“祭祀活动带有宗法德政色彩”的说法符合题意,C项正确;A项表述符合商周时期政治特点,但是在题目中仅体现了祭祀活动中庙号的评定,不涉及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主问题,排除B项;D项中“德”的内涵与材料中“德”的内涵不符,材料中的“德”是指统治者要得民心,为政以德的德指国家治理方式,德治,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大量产自新疆和田的玉雕,这说明商朝与西域有一定的联系,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良渚文化的中心地区为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与河南安阳不同,而且材料信息也没有说妇好墓与良渚文化的关系,不能说明商朝继承了良渚文化,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750余件产自新疆和田的玉雕,其中下图的玉凤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玉凤造型”可知,图中的玉凤是产自新疆和田的玉雕,不能体现商朝玉器制作水平,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新疆和田的玉雕出现在商朝墓葬中,没有商朝文化影响西域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商朝。根据材料可知,甲骨卜辞中的记载说明伊尹在商代地位尊崇。《竹书纪年》记载伊尹囚禁了君王太甲后自立为王,后“太甲逃出,杀死伊尹,夺回王位”。《史记》记载,伊尹因太甲“不能施行仁义”,伊尹为了教育君王将太甲流放,后因太甲改过自新便重新迎回。两本古书对伊尹的记载截然相反。《竹书纪年》成书于战国,当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曾出现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礼崩乐坏的现象,《竹书纪年》对伊尹的记载可能是假托古人之举,影射当时的社会乱象。《史记》成书于汉代,而汉代儒学居于正统地位,因此司马迁的《史记》以儒家历史观为宗旨,在表述的时候更侧重于从儒学注重德行的角度去进行叙述,A项正确;“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历史事实是客观的,是可以确证的,排除C项;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前期的中国。由材料中“相当于二里冈期(商代前期)的遗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受到中原文化强烈影响”等信息可知,商代前期,中原的文化已经传播到长江流域,并对“吴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商代,中华文明起源于夏、商、周三代之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商代时期,南北之间已存在文化交流,但“增多”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且材料体现不出吴城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频繁,排除D项。故选C项。

1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当时位于中原的东方大国商的影响力拓展到陕西西部直至甘肃、青海一带,这些地区的游牧民族向商称臣纳贡,可知其凝聚力强,D项正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西北一带的游牧民族向商称臣纳贡,不等于所有的游牧民族都如此,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反映商朝的凝聚力,没有体现多元一体的内容,排除B项:称臣纳贡与间接统治不能等同,排除C项。故选D项。

1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时石器时代,商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仰韶时期,中华龙的形象以单一动物为原型的龙纹,龙山时代以鳄鱼、蛇纹为主体,兼取一两种动物特征,到夏商时期,中华龙的形象兼容多种动物特征,通过中华龙的起源与演变可见中华龙特征从单一走向丰富,体现了中华文明不断发展,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走向融合,排除A项;材料主要呈现的是文明的演进,而非区域文明的特征,排除B项;材料主要指中华文明发展日渐丰富,而非图腾意识的强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商周。根据“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可得出夏商周三族都认同自己是炎黄后裔,有共同的民族认同,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三者的民族认同,文化上并不是同宗同源的,排除A项;华夏认同出现于春秋时期,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认同,而不是文明上多元一体,排除D项。故选B项。

20.A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纳税的形式是,使8家之力助耕公田,以公田所获交公,私田不再纳税”可看出符合西周时实行的井田制的部分特征,但二者又有所不同,说明商代的部分制度为西周所沿袭, A项正确;材料中的“私田”是井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井田制瓦解的表现,分封制的经济基础就是井田制,排除B项;从材料可看出土地资源得到开发,但青铜器极少用于农业生产,排除C项;材料只能看出有赋税,但比较单一,不能体现“形成完整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

2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前后(中国)。据题意可知,西周之前,“天命”具有绝对的权威,西周之后“天命”具有了“德”的内涵,其意思是说有德者可以居天命,从而为商政权向周政权的转移创造了理论依据,C项正确;儒家思想到东周时才出现,排除A项;商周时期还没有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天命观不是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2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商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增加了一些外来样式的陶器”、“陶器风格多样程度甚至超过被占领后的二里头古城”等信息可知,夏商之际的中华文明存在着不同类型文明相互交流的现象,符合了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时期并非大一统的国家,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文化交流而非割裂,排除B项;不同类型陶器的交流,不一定是商业行为,排除D项。故选C项。

2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商朝自商王康丁以后国家很少临时征集族众以应付战事,据此可知,国家逐渐建立了常备军,说明国家机器走向完备,C项正确;本题的主要结论是商朝自商王康丁以后,逐渐建立常备军,国家机器走向完备,没有涉及方国脱离商王朝中央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王国内和诸多方国部族的族众”也是商朝政治势力的一部分,材料不能说明商朝的政治势力的扩展,且与本题主要结论不一致,排除B项;“原始民主传统受到破坏”与本题结论“国家机器走向完备”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C项。

2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西周的教育。根据材料“礼记》规定周朝'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都可以进入'国学’学习,而在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大学’'右学’之称。”可知,商代甲骨卜辞中已出现“大学”“右学”之类的称呼,而周朝的“国学”与此类似,具有继承性,B项正确;材料中提及的“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在入学方面没有体现出明显差异,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周朝“国学”的教育内容,无法得出是否去宗教化,排除C项;材料也未体现教育制度、内容的成体系化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5.C

【详解】由材料的偶然发现到殷墟“采取古物执照”再到后在博物苑的基础上开建遗址博物馆,可知殷墟文物经历了零散发现到有序发掘的过程,②正确;根据材料“商人将农民翻地时偶然发现的一些有字甲骨贩卖至京城,金石学家推测其发现地为文献记载上的殷墟。”可知,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互证有助于考古新发现,③正确;根据材料“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在博物苑的基础上开建遗址博物馆”可分析出博物馆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特有载体,④正确,综上,②③④正确,C项正确;根据材料“金石学家推测其发现地为文献记载上的殷墟。”可知金石学家只是推测,金石学家发现并证实了这些甲骨来源于殷墟说法错误,排除①项,因此有①项的选项都应该排除,A项中有①项,排除A项;B项中有①项,排除B项;D项中有①项,排除D项。故选C项。

26.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商四羊青铜方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商四羊青铜方尊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巧夺天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国宝之一,C项正确;礼乐制度是以周天子为核心的,排除A项;仅仅铜铲并不能证明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内外服制,排除D项。故选C项。

27.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商代早期到商代晚期,青铜剑分布从内蒙古地区逐渐向南方扩张,并且形制非常接近北方地区的青铜短剑,这体现了中原与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状况,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青铜剑的分布情况,未体现商代冶铜技术起源,排除A项;材料现象的出现反映了中原与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状况,无法体现商代深受北方游牧民族军事压迫,排除B项;仅凭青铜剑的分布和形制情况,不能得出“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28.B

【详解】根据“商王在处理一些重大事务时,还要征求民众的意见;周王遇到重大问题也要向'国人’(平民)征求意见。”可得出当时还没有形成专制,君主治国时期仍然要征求民众的意见,这反映出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原始民主还在一定程度上遗存。B项正确;虽然有原始民主遗存,但意见是否能够被采纳,仍然取决于君主意志,因此君主权力并没有受到限制,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征求意见,但并不一定要实施,因此不能体现充分尊重,排除C项;材料与君主制度是否完善无关,只体现了国家治理的模式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29.B

【详解】材料告诉我们,两地出土的器物存在明显的共同特征,但三星堆器物也保留特殊个性,且结合三星堆遗址反映古蜀文明的史实,B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夏礼仪在古蜀传承,排除A项;虽然海贝在两地考古都有发现,但不能就此证明区外贸易相当发达,排除C项;两大文明从时序上,不能得出互相借鉴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30.A

【详解】由材料可知,夏朝的玉璋传播到古蜀国,玉璋成为古蜀文明最核心的礼器,说明古代文明之间交流,中华文明有多元一体的基本特征,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金沙文明与夏文明的比较,且夏朝处于奴隶社会,要比金沙文明先进,排除B项;玉璋成为古蜀文明最核心的礼器,不等于古蜀国完全继承了夏的礼制观念,且完全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良渚文化位于长江流域下游,金沙文明在成都,两者联系有限,排除D项。故选A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考历史5种单项选择题类析归纳
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甘肃省庆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七年级历史上 期末考试卷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测试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含答案)
三星堆文化是什么时期的,与夏商周哪个朝代对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