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础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商朝的统治及文化遗存

一、单选题

1.《尚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和“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这反映了(   )

A.民本思想根植传统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儒家思想已经形成

D.“天人合一”学说

2.据《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这说明商朝(   )

A.已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B.储君选立不重视贤能

C.权力继承重视血缘关系

D.子承父业是唯一的继承方式

3.四川三星堆和武汉盘龙城均为功能较完善且分区明确的大型商代遗址。三星堆的尊和盘龙城罍器型相似,三星堆的玉戈形制很接近盘龙城墓葬同类器,两地都重视玉器使用,均出土了“神秘”面具。这可以用于说明(   )

A.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格局

B.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的形成

C.等级森严的商代社会秩序

D.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起源地

4.商朝中央官职大体可分为文职官、武职官和史官三大类,地方则有侯、甸、男、卫等行政长官。这说明商朝(   )

A.国家管理体制正日渐完备

B.已彻底摆脱了神权的制约

C.王权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官职分工已十分细致明确

5.商人遇事必占卜,如图为商代癸巳卜甲骨文原片(   )

  

这一甲骨文原片可用来研究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商代民间社会风俗

C.神权与政权的结合

D.商王拥有绝对权威

6.盘庚之政的实施,使越来越多的诸侯归附于商王朝的统治之下。此后,随着商王祖甲改制的进行,以后的几代商王均竭力扩大王权,这极大地限制了内外服在国家事务中的影响力。这些现象表明,盘庚迁殷后的商代(   )

A.出现专制集权体制

B.内外服制达到鼎盛

C.商王权威得到加强

D.社会改革蔚然成风

7.下图为商王武丁时期的甲骨卜辞,长方框中的“王占曰”三字,在甲骨卜辞中出现频率很高。从国家大事到日常生活,商王都通过占卜以示得到上天的指引。它表明商朝时(   )

A.王权与神权紧密地结合

B.神灵崇拜影响政府的决策效率

C.占卜是商王的主要职责

D.统治者宣扬“敬天保民”观念

8.在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已有奴隶、平民、奴隶主、贵族以及各级官员的相关记载。奴隶主和贵族则有先公、先王以及他们的配偶、子女等,在甲骨文中记录为高妣某、妣某、母某及子如子某、多子等。由此可见,甲骨文(   )

A.详实记录了商朝的社会发展

B.可用来研究商朝的社会结构

C.印证了商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D.推动了商朝政治制度的成熟

9.《左传·宣公三年》记载:“铸鼎象物,使民知神奸……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原来铸鼎,制作青铜器不仅用来盛装和调剂牺牲等给祖先奉献的礼物,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象物”,也就是在铜器外表刻画“物”的图像。这表明(   )

A.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

B.青铜器的实用性很强

C.贵族生活普遍很奢靡

D.当时祖先崇拜很盛行

10.商汤在讨伐夏桀时,作《汤誓》以告诫士众:“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征)”。据此可知,商朝(   )

A.王权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B.形成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C.执政理念受儒家思想影响

D.统治方式原始性与落后性

11.殷商文献中的祖宗神形象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会保佑、赐福子孙;另一方面又会惩戒、加害后人。但西周各类文献中的祖宗神多具护佑、赐福功能,鲜有贻害子孙的情形。这一转变(   )

A.推动了民本思想观念的产生

B.增强了血缘纽带的作用

C.增加了祖先在政治上的威望

D.反映了宗法观念的削弱

12.殷墟考古发掘工作至今已历经90余年,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甲骨文、青铜器、玉石器、骨器、陶器等各类遗物,还发现了宗庙宫殿、王陵、居址、墓葬、手工业作坊和商代中期的洹北商城等重要文明遗迹。这些发掘能够说明,殷商时期(   )

A.商王的权力范围得到扩大

B.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升

C.阶级分化现象开始出现

D.宗法血缘观念十分浓厚

13.《尚书·盘庚》中写道:“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这些“共政”的“旧人”以王室宗亲为主。这实质上体现了商代(   )

A.商王靠政治联姻维护统治

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C.政权体制中渗透着宗法思想

D.分封对象主要是王族及功臣等

14.在内外服制度下,商王承认一些地方部族政权的合法性,这些部族将自己所在区域的玉石、铜矿、盐等资源输送给商朝。商朝则会将铸造的青铜礼器授予这些部族,地方部族在得到青铜礼器后,将其作为部族权威的象征。据此可知,内外服制度(   )

A.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B.强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C.巩固了中央集权体制

D.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

15.《史记》记载道,“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这一记载表明商代(   )

A.未实现中央高度集权

B.中央与地方间势均力敌

C.内外服制度推行不畅

D.方国游离于控制区之外

16.牧野之战是商周易代的标志性事件,其发生的时间众说纷纭。“夏商周断代工程”综合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成功破解了这桩千古疑案,据如表可知(   )

A.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才能证实 B.历史研究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C.研究路径的多元性助推历史事实认定 D.综合多种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17.商以前,单一族群的小国通常会有固定的丧葬传统,但殷墟遗址中墓葬形式多样。如墓主的头向采取朝北方状态的约占所有墓葬的45%;除了仰身葬之外,还发现有俯身、侧身等不同葬法。商代的墓葬方式(   )

A.动摇了宗法制度的根基

B.体现了商文化的多元性

C.强化了王权至上的理念

D.反映了礼乐制度的影响

18.《尚书酒诰》在追述商朝的制度时说:“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这反映出商朝实行(   )

A.王位世袭制

B.内服外服制度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度

19.《史记·殷本纪》记载“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醢(音海,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九侯。鄂侯争之彊,辨之疾,并脯(音腹,将人做成肉干的酷刑)鄂侯”,而明代小说《封神演义》进一步将商纣王描述成发明“虿盆”“炮烙”等酷刑的“暴君”。而20世纪前期考古工作者在安阳殷墟不仅发现了大量人殉人祭的痕迹,而且测算其时间远早于商朝末期数百年。这说明 (   )

A.传世文献需要文学作品才能印证真伪 B.传世文献和文学作品的史学价值较小

C.考古材料有助于丰富传世文献的内容 D.传世文献和考古材料能完整还原历史

20.据研究,商代共有30个国君,把王位传给兄弟的国君有14个,而周代把王位传给兄弟的仅仅只有1个。这说明西周(   )

A.政局短期动荡频繁

B.王位继承渐趋规范

C.血缘纽带关系弱化

D.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21.《史记》记载:“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兴,诸侯归之”。材料可用于探究(   )

A.宗法制

B.王位世袭制

C.内外服制度

D.分封制

22.观察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商朝(   ) 

A.大规模推行分封制

B.多维度实施宗法制

C.多次迁移国家都城

D.多次实行内外服制

23.围绕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属于文献史料,其研究价值极高

②大批甲骨文发现于河南安阳一带的殷墟遗址

③是后人了解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④是我国已知年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4.下表为《尚书》中关于夏商周三朝的部分记载。这反映出夏商周时期(   )

A.神权政治色彩较为浓厚

B.王朝间存在文化上的传承

C.注重构建政权的合法性

D.封建迷信思想的根深蒂固

25.商朝在盘庚迁殷后采取了一种二元统治制度,该制度对研究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实质含义是一种指定服役制,是按照对商王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划分的一种政治结构。这一制度是指据此推测其所注制度是(   )

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26.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史料的类型有多种。若要了解商朝的发展状况,可以利用的史料有(    )

①二里头遗址    

②甲骨文    

③青铜铭文   

④《尚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将甲骨刻辞按内容分为4大类22小类(如表),这主要反映商朝(   )

A.文字体系已经形成

B.经济生活较为繁荣

C.社会文明程度提高

D.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28.下图是一片刻有文字的龟腹甲,上面刻写了一些有关占卜的内容。对这一实物史料说法正确的是(    )

 

A.所记内容为盘庚迁殷以前的占卜辞

B.出土自浙江良诸古城遗址

C.所刻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D.出自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29.河南安阳的商朝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玉器,经考古鉴定,其原料有来自昆仑山的和田玉。据此可知(   )

A.中原文化辐射周边地区

B.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C.区域之间存在交流往来

D.华夏认同观念已然形成

30.学习历史必须掌握年代。现在最常用公元纪年,这种纪年法将100年称为一个“世纪”;在每个世纪里,习惯上又有“前期”“中期”“后期”或“初期”“末期”等叫法。据此、武王伐纣的公元前1046年,应该表述为(    )

A.公元前10世纪中期

B.公元前10世纪末期

C.公元前11世纪初期

D.公元前11世纪中期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材料反映了商周时期就已经提出统治者应把人民当镜子、“保民”等主张,这说明民本思想历史悠久,根植于传统,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排除B项;商周时期,儒家思想尚未形成,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君民关系,而没有涉及天人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商朝。根据题干,帝乙少子辛因为母亲是正后,因此辛被立为储君,说明商朝的权力继承更重视血缘的正统性,C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是在西周确立,排除A项;从材料不能得出商朝储君选立不重视贤能,排除B项;商朝的继承方式还有兄终弟及,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四川三星堆和武汉盘龙城遗址出土的器物具有相似性,且两地都重视玉器的使用,均出土了“神秘”面具,据此可以说明,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整体格局,A项正确;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的形成于新石器时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描述等级制度,排除C项;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起源地,叙述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根据材料“中央官职大体可分为文职官、武职官和史官三大类,地方则有侯、甸、男、卫等行政长官”可知,中央文武官员等分类整齐,地方官员也都具备行政职能,体现了商朝中央到地方官员都已经出现,反映了当时国家管理体系日渐完备,A项正确;先秦时期政治王权和神权相结合,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于秦朝,排除C项;商朝只是初步分工,并未非常细致明确,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商朝。根据甲骨文原片,商王在出征前占卜,而占卜体现的是神权色彩,因此商王占卜可用来研究神权和政权的结合,C项正确。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夏启继位,排除A项;材料和民间社会风俗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仅体现商王权威,还有神权色彩,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时期中国。通过材料可知,商王盘庚时期,加强对诸侯的控制,祖甲及以后的几代商王也竭力扩大王权,反映盘庚迁殷后商王权威得到加强,C项正确;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材料本意是商王权力的加强限制了内外服在国家事务中的影响力,排除B项;仅凭商王祖甲改制不能断定改革蔚然成风,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商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商朝占卜从国家大事到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商王通过占卜以示得到上天指引,商王代表王权,占卜代表具有神权色彩,因此表明商朝时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决策效率,排除B项;材料没有说其它职责,因此体现不出占卜是商王主要职责,排除C项;敬天保民是早期的民本思想,材料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时期的中国。材料信息显示,甲骨文记载了商朝的不同阶层,也记载了奴隶主和贵族的家庭构成情况,这说明甲骨文可用来研究商朝的社会结构,B项正确;仅从甲骨文对商朝某领域的记载不能说明它详实地记录了商朝的社会发展状况,也不能推知它印证了商朝社会经济的繁荣,排除AC项;甲骨文与商朝政治制度成熟不具有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根据“制作青铜器不仅用来盛装和调剂牺牲等给祖先奉献的礼物,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象物’,也就是在铜器外表刻画'物’的图像。”得出青铜器主要是用来祭祀的,与祖先崇拜有关,说明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A项正确;青铜器作为礼器而存在,其实用性有限,排除B项;仅从材料,看不出贵族生活普遍很奢靡,排除C项;材料中只能体现有祖先崇拜,但并不能说明盛行,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商汤在讨伐夏桀时,借用天命的指示,不敢不征,说明当时王权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政教合一的信息,排除B项;儒家学派思想出现在春秋末期,排除C项;材料没有描述统治方式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和本质题。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材料“殷商文献中的祖宗神形象具有两面性……但西周各类文献中的祖宗神多具护佑”,可知,祖宗神形象从商代的两面性变为西周单一的护佑形象,这种神学观念的变化增强了血缘纽带的作用,B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涉及“以民为本”的观念,排除A项;题干信息并未涉及祖先在国家政治中起到的作用,排除C项;西周时期宗法观念不断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根据“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甲骨文、青铜器、玉石器、骨器、陶器等各类遗物,还发现了宗庙宫殿、王陵、居址、墓葬、手工业作坊和商代中期的洹北商城等重要文明遗迹。”可得出,商朝的生产力提升,能够生产制造相关的器物,也体现出其国家治理水平较高,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空间的范围,排除A项;“开始”错误,之前已经存在分化,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宗法血缘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商朝。根据材料“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可知商朝时以王室宗亲为主来共同治理国政,体现了政权体制中渗透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思想,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联姻,排除A项;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的是郡县制,排除B项;D项说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根据材料可知,在商朝的内外服制度下,商王朝与地方部族之间通过青铜礼器、玉石、铜矿以及盐等资源的交流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这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宗法血缘关系,排除B项;商朝还没有形成中央集权体制,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商朝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据题意可知,诸侯是否归附殷商与殷商本身的实力有关,说明商朝时期没有实现中央的高度集权,A项正确;诸侯根据殷商实力的变化决定是否归附殷商,所以并不能体现中央与地方是否势均力敌,排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的并不是内外服制度推行不畅和方国游离于控制区外,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从材料“关键性考古遗址的C﹣14测年”“根据甲骨文月食记录研究商亡之年”“根据文献记载的天象,运用现代天文方法回推”可知,能够通过多种手段对历史事件进行研究,并且确认事实,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有些历史记载并没有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出历史研究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排除B项;D选说法错误,综合多种叙述也不一定就可以确认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7.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商朝。据题干可知,商代的墓葬方式多样,打破了商以前单一族群固定的丧葬传统,说明当时民族交流影响了墓葬方式,体现了商文化的多元性,B项正确;商朝推行宗法制,并没有动摇,而且材料与宗法制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反映商朝文化的多元性,与王权至上的理念无关,排除C项;礼乐制度出现在西周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时期的中国。根据“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可得出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针对京城周边,外服是针对边远的地区,说明这时期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B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世袭,排除A项;商朝没有建立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排除CD项。故选B项。

1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20世纪前期,考古工作者在安阳殷墟发现的大量人殉人祭痕迹,时间早于《史记》《封神演义》记载数百年,可用来说明考古材料有助于丰富传世文献的内容,C项正确;文学作品不是科学,不是用来印证传世文献真伪的关键要素,排除A项;仅此一例不足以说明传世文献、文学作品的史学价值较考古材料小,排除B项;传世文献和考古材料能“完整”还原历史的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2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商代国君多有兄终弟及,而西周此类情况较少,说明随着制度的完善,王位继承渐趋规范,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政局动荡的信息,排除A项;无论是兄终弟及还是父死子继,都是血缘关系继承,排除C项;商周时期,皇权专制尚未产生,排除D项。故选B项。

2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商朝。据材料“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兴,诸侯归之”可知,材料体现出了商王和方国的关系,可以判断这是商朝内外服制度的表现,C项正确;宗法制突出了血缘关系,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体现的是商王与方国的关系,没有体现王位的传承,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出现在西周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2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题中地图显示的是“商朝统治区域”,显示为都城的地方有多处,体现了商朝曾经多次迁移国家都城,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大规模推行分封,排除A项;宗法制以血缘为核心,从地图中不能看出商朝多维度实施过宗法制度,排除B项;内外服制度是商朝时期实行的地方制度,内服是商王直接控制的地方,称为王畿,外朝指的是间接控制的方国或部族,图片也无法反映商朝推行过内外服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23.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商代中国。甲骨文属于实物史料,①错误。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一带发现殷墟遗址,在遗址出土的大批龟甲、兽骨上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②正确。除了甲骨文,后人还可以从商代文化遗址、史书记载中了解商朝历史,③错误。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④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商周(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夏启强调自己是依天命而讨伐有扈氏、商汤和武王则宣称自己是替上天往讨夏桀和商纣,这反映出当时王权通过天命,即神权,来强化自身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当时神权政治色彩浓厚,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世俗王权利用神权强化自身行为的合法性,这与文化传承无关、排除B项:夏启讨伐有扈氏是巩固夏王朝统治,此时夏政权已经建立,这与构建政权合法性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世俗主权利用神权强化自身行为的合法性,与封建迷信思想无关、且此时处于奴隶制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

2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根据材料“商朝在盘庚迁殷后采取了一种二元统治制度......其实质含义是一种指定服役制,是按照对商王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划分的一种政治结构”可知,这一制度是商朝内外服制度,王畿内为内服,以时王同姓及异姓亲族为主;王畿外为外服,以与王血缘宗族关系较疏远的异姓诸邦方为主,A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排除B项;宗法制是区分家族内部成员亲疏关系以确立家族财产和地位继承权的制度,排除C项;这一制度是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26.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商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代晚期最主要的文字,②属于可以利用的史料。目前所见考古发掘出土的有铭青铜器,以殷代即商晚期为最早,③属于可以利用的史料。《尚书》(今文)记录了距今约四千年到二千六百年间虞、夏、商、周时期,即中国古代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历史状况,涉及政治、宗教、思想、哲学、艺术、法令、天文、地理、军事等诸多领域,④属于可以利用的史料,D项正确;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朝文化遗存,①不属于可以利用的史料,排除A项;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朝文化遗存,①不属于可以利用的史料,排除B项;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朝文化遗存,①不属于可以利用的史料,排除C项。故选D项。

2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表格内容呈现了甲骨刻辞所反映的商朝社会在政治制度、国家管理、经济形态、思想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发展状态,反映了文明程度逐渐提高,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了甲骨刻辞的内容,但并没有体现甲骨文的文字体系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农业、渔猎等信息体现了经济生活,但其对材料信息表述不全,排除B项;材料中奴隶和平民的信息体现了阶级矛盾,但无法体现其矛盾尖锐,并且阶级矛盾也只是材料信息的一部分,排除D项。故选C项。

2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图中展示的甲骨文,出土自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遗址,D项正确;据所学,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为盘庚迁殷至纣王间270年之卜辞,排除A项;据所学,甲骨文出土自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而非浙江良诸古城遗址,排除B项;据所学,世界上最古老的的文字是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排除C项。故选D项。

2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的主要城市位于中原,商朝的慕葬里面发现了新疆的玉器,说明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有一定的联系,区域间存在交流往来,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这些玉器所具备的文化特征,而且这些玉器并非出土于周边地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文化的多元性和一体性,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3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商朝末年。公元前1046年介于公元前1040—公元前1060年间,又因为是公元前,因此表述为公元前11世纪中期,D项正确;公元前10世纪中期大概时间为公元前940—公元前960年,排除A项;公元前10世纪末期大概时间为公元前970—公元前999年,排除B项;公元前11世纪初期大概时间为公元前1000—公元前1020年,排除C项。故选D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23年山东卷高考真题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亳州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中考历史5种单项选择题类析归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