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4年高考备考——文言翻译技巧及强化训练1

学生稿

文言翻译技巧

一、单音节文言实词翻译技巧

①根据语境适当猜测。②根据字形适当猜测。③联系教材中的句子翻译。④联系相关成语翻译。⑤根据对称结构翻译。

二、通假字翻译技巧

通假字的基本规律是同音或近音通假,可分三大类:①本字的声旁形体与借字的形体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②本字的声旁形体与借字的声旁形体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③本字和借字的形体不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

三、双音节古今异义与偏意复合词翻译技巧

双音节古今异义翻译: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由于是词义的演变,我们不能够轻易地依照现代词义去解读。重点注意几点:①古代是两个词语对应现在的一个词语。②词义范围的扩大和缩小。③词义转移。偏意复合词翻译:偏意复合词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现象,重点注意句子中出现一对表示相反意义的词语,还有本身就表示双方的意思,如“相”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具体的翻译。

四、文言句式

常见固定句式

1.“所以” ——“……的原因”“……的缘故” “……的办法”“用来……的”

2.“……有所……”“……无所……”——“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

3.何所——“……的(人、事、物)

4.“……之谓也”“其……之谓也” ——“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5.“……有以……”“……无以……”——“有什么可拿来” “有用来……的(办法)”“没有什么可拿来” “没有用来……的(办法)”

6.“得无……乎”—— “该不会(莫非、只怕、恐怕)……吧”

7.“无乃……乎” ——“恐怕(只怕、大概)……吧” 

8.“不亦……乎” ——“不是(不也是……吗?”“难道不是(不也是……吗?

9.“何(奚、恶、安)……为” “何以……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 “怎么、哪里(为什么)用得着……呢”

10.“何乃……”——为什么竟……

11.“如何(若何)”“奈何” ——“怎”“怎么办”“怎么样” “怎么对付”

12.“何……之有” ——“有什么……呢” “有什么……的呢”

13.“唯……是……”——宾语前置句

14.独……乎——“难道……”

15.……庶几……欤?——“……或许(大概,差不多)……吧?”

16.顾……哉?——“难道……吗?”

17.“庸……乎” “其庸……乎”——“哪里(怎么)……呢?”

18.“……见……”“见……于……”——表被动

19.“……为……”“为……所……”——表被动

20.“……孰与……”“与……孰……”—— “……比……怎么样” “……跟(与)……比谁(哪一个)……”

21.……抑(抑或) ……——“还是”“或是”

22.其……其……?——“是……还是……?”

23.——“何不”

24.……无 ……——“无论”“不管”

五、词类活用翻译技巧

依据语法结构判断句子成分,进而推断词性,确定词义。

强化练习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年,吴王阖闾谓子胥、孙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何如?”二子对曰:楚将囊瓦贪,而唐、蔡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阖闾听之,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与楚夹汉水而陈。吴王少弟夫概将兵请从,王不听,遂以其属五千人击替将子常。子常败走,楚昭王出奔,吴王入郢。

始员之亡也,谓曰:我必覆楚。及吴兵入郢。伍子昏求昭王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申包胥使人谓子胥曰: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辱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申包胥走秦告急,秦哀公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于稷。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闾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闾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

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阖闾听之,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与楚夹汉水而陈。

2)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闾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之学,或施之事业,或见于文章,而常患于难兼也。盖遭时之士,功烈显于朝廷,名誉光于竹帛,故其常视文章为末事,而又有不暇与不能者焉。至于失志之人,穷居隐约,苦心危虑而极于精思,与其有所感激发愤,惟无所施于世者,皆一寓于文辞。故曰穷者之言易工也。如唐之刘、柳无称于事业,而姚、宋不见于文章。彼四人者犹不能于两得,况其下者乎!

惟简肃公在真宗时,以材能为名臣;仁宗母后时,以刚毅正直为贤辅。其决大事,定大议,嘉谋谠论,著在国史,而遗风余烈,至今称于士大夫。公绛州正平人也,自小以文行推于乡里,既举进士,献其文百轴于有司,由是名动京师。其平生所为文八百余篇,何其盛哉!可谓兼于两得也。公之事业显矣,其于文章,气质纯深而劲正,盖发于其志,故如其为人。

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施之事业,或见于文章,而常患于难兼也。

2)既举进士,献其文百轴于有司,由是名动京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况城邑焚毁,片瓦不存,所过山林,材木匮乏。城之甚劳,未见其利。复诣阙面陈其事,上嘉纳之,遂罢役

(选自《宋史·钱若水传》,有删改)

材料二:

上既食久之,使人视廷中有何人,报云:有细瘦而长者,尚立焉。上出诘之,曰:朕所以擢任尔者,为贤尔,乃不才如是邪尚留此安俟对曰:陛下不知臣无状,臣当竭其愚虑,不避死亡,补益陛下,以报厚恩。李继隆外戚,贵重莫比,今陛下据其一幅奏书,诛转运使。虽有罪,天下何由知之,鞠验事状明白,乃加诛,亦何晚焉?献可替否,死以守之,臣之常分。臣未获死,固不敢退。上意解,乃召吕端等,奏请如若水议。

(选自司马光《沫水记闻》,有删改)

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诣阙面陈其事,上嘉纳之,遂罢役。

2)朕所以擢任尔者,为贤尔,乃不才如是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时在东都。因宫中有怪,明日召宰相,欲西幸。裴稷山、张曲江谏曰:百姓场圃未毕,请待冬中。是时李林甫初拜相,窃知上意,及班旅退,佯为蹇步。上问:何故脚疾?对曰:臣非脚疾,愿独奏事。乃言:二京,陛下东西宫也。将欲驾,焉用择时?假有妨于刈获,则独可蠲免沿路租税。臣请宣示有司,即日西幸。上大悦,自此驾至长安,不复东矣。旬月,耀卿、九龄俱罢。

(节选自《唐国史补》卷上)

材料二:

……亲友咸谓公曰:自乾元以来,群臣启事,皆诣延英,方得详尽。公何独于外庭对众官以陈之,得无不慎密乎?公曰:御史,天下之平也。摧刚直枉惟在公,何在不可人知之?奈何求请便殿,避人窃语,以私国家之法?且延英之置也,肃宗皇帝以苗晋卿年老艰步故设之。后来得诣便殿,多以私自售,希旨求宠,干求相位,奈何以此为望哉!

(节选自《大唐传载》卷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有妨于刈获,则独可蠲免沿路租税。臣请宣示有司,即日西幸。

2)后来得诣便殿,多以私自售,希旨求宠,干求相位,奈何以此为望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勃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

(节选自《韩非子·主道》)

材料二:

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鲁哀公问于孔子曰:鄙谚曰:'莫众而迷。今寡人举事与群臣虑之,而国愈乱,其故何也?孔子对曰:明主之问臣,一人知之,一人不知也。如是者,明主在上,群臣直议于下。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举鲁国尽化为一,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不免于乱也。

5.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

2)今寡人举事与群臣虑之,而国愈乱,其故何也?

2024年高考备考——文言翻译技巧及强化训练1

教师稿

文言翻译技巧

一、单音节文言实词翻译技巧

①根据语境适当猜测。②根据字形适当猜测。③联系教材中的句子翻译。④联系相关成语翻译。⑤根据对称结构翻译。

二、通假字翻译技巧

通假字的基本规律是同音或近音通假,可分三大类:①本字的声旁形体与借字的形体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②本字的声旁形体与借字的声旁形体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③本字和借字的形体不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

三、双音节古今异义与偏意复合词翻译技巧

双音节古今异义翻译: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由于是词义的演变,我们不能够轻易地依照现代词义去解读。重点注意几点:①古代是两个词语对应现在的一个词语。②词义范围的扩大和缩小。③词义转移。偏意复合词翻译:偏意复合词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现象,重点注意句子中出现一对表示相反意义的词语,还有本身就表示双方的意思,如“相”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具体的翻译。

四、文言句式

常见固定句式

1.“所以” ——“……的原因”“……的缘故” “……的办法”“用来……的”

2.“……有所……”“……无所……”——“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

3.何所——“……的(人、事、物)

4.“……之谓也”“其……之谓也” ——“说的就是……啊”, “大概说的就是……吧?”

5.“……有以……”“……无以……”——“有什么可拿来” “有用来……的(办法)”“没有什么可拿来” “没有用来……的(办法)”

6.“得无……乎”—— “该不会(莫非、只怕、恐怕)……吧”

7.“无乃……乎” ——“恐怕(只怕、大概)……吧” 

8.“不亦……乎” ——“不是(不也是……吗?”“难道不是(不也是……吗?

9.“何(奚、恶、安)……为” “何以……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 “怎么、哪里(为什么)用得着……呢”

10.“何乃……”——为什么竟……

11.“如何(若何)”“奈何” ——“怎”“怎么办”“怎么样” “怎么对付”等

12.“何……之有” ——“有什么……呢” “有什么……的呢”

13.“唯……是……”——宾语前置句

14.独……乎——“难道……”

15.……庶几……欤?——“……或许(大概,差不多)……吧?”

16.顾……哉?——“难道……吗?”

17.“庸……乎” “其庸……乎”——“哪里(怎么)……呢?”

18.“……见……”“见……于……”——表被动

19.“……为……”“为……所……”——表被动

20.“……孰与……”“与……孰……”—— “……比……怎么样” “……跟(与)……比谁(哪一个)……”

21.……抑(抑或) ……——“还是”、“或是”

22.其……其……?——“是……还是……?”

23.——“何不”

24.……无 ……——“无论”“不管”

五、词类活用翻译技巧

依据语法结构判断句子成分,进而推断词性,确定词义。

强化练习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年,吴王阖闾谓子胥、孙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何如?”二子对曰:楚将囊瓦贪,而唐、蔡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阖闾听之,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与楚夹汉水而陈。吴王少弟夫概将兵请从,王不听,遂以其属五千人击替将子常。子常败走,楚昭王出奔,吴王入郢。

始员之亡也,谓曰:我必覆楚。及吴兵入郢。伍子昏求昭王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申包胥使人谓子胥曰: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辱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申包胥走秦告急,秦哀公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于稷。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闾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闾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

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阖闾听之,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与楚夹汉水而陈。

1)阖庐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出动了全部军队联合唐国、蔡国攻打楚国,联军与楚军在汉水两岸列阵。

【解析】(1,听从;,全部;,列阵。

2)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闾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

2)正赶上吴王长时间地留在楚国寻找楚昭王,阖庐的弟弟夫概于是逃回国内,自立为王。

【解析】(2,正赶上;,于是;亡归,逃回国内。

【参考译文】

阖闾九年,吴王阖闾对伍子胥、孙武说:当初你们说郢都不可攻入,现在的情形怎么样呢?子胥、孙武回答说:楚国将军囊瓦贪财,唐国和蔡国都怨恨他。大王如果要大规模攻打楚国的话,必须先要得到唐国和蔡国的协助才行。阖闾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出动了全部军队联合唐国、蔡国攻打楚国,联军与楚军在汉水两岸列阵。吴王的弟弟夫概请求率领大军出战,吴王没有准许,夫概就用自己属下五千人攻击楚将子常。子常战败逃跑,楚昭王出逃,吴王率军进入郢都。

以前伍子胥逃亡时,曾说:我一定会灭掉楚国。等到吴军进攻郢都时,伍子胥搜寻昭王没有找到,就挖开楚平王的坟,拖出楚平王的尸体,鞭打了三百下。申包胥派人去对伍子胥说:你原来是平王的臣子,亲自称臣侍奉过他,如今你却侮辱逝者,这难道不是伤天害理到极点了吗?申包胥跑到秦国去报告楚国的危急情况,秦哀公派遣了五百辆战车的兵力拯救楚国,攻打吴国。六月间,秦国援军在稷地打败吴军。正赶上吴王长时间地留在楚国寻找楚昭王,阖闾的弟弟夫概于是逃回国内,自立为王。阖闾听到这个消息,就弃楚国赶回国,攻打他的弟弟夫概。楚昭王见吴国内部发生动乱,于是又回到郢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之学,或施之事业,或见于文章,而常患于难兼也。盖遭时之士,功烈显于朝廷,名誉光于竹帛,故其常视文章为末事,而又有不暇与不能者焉。至于失志之人,穷居隐约,苦心危虑而极于精思,与其有所感激发愤,惟无所施于世者,皆一寓于文辞。故曰穷者之言易工也。如唐之刘、柳无称于事业,而姚、宋不见于文章。彼四人者犹不能于两得,况其下者乎!

惟简肃公在真宗时,以材能为名臣;仁宗母后时,以刚毅正直为贤辅。其决大事,定大议,嘉谋谠论,著在国史,而遗风余烈,至今称于士大夫。公绛州正平人也,自小以文行推于乡里,既举进士,献其文百轴于有司,由是名动京师。其平生所为文八百余篇,何其盛哉!可谓兼于两得也。公之事业显矣,其于文章,气质纯深而劲正,盖发于其志,故如其为人。

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施之事业,或见于文章,而常患于难兼也。

1)或者实施在建功立业中,或者体现在文章著述上,常常担心难以两全。

【解析】(1,体现;,担心、忧虑;,同时具有。

2)既举进士,献其文百轴于有司,由是名动京师。

2)考中进士后,把他写的百卷文章呈献给相关官员们看,从此名声惊动京城上下。

【解析】(2,已经,在……之后;,卷轴;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由是,从此。

【参考译文】

君子把学到的知识,或者实施在建功立业中,或者体现在文章著述上,常常担心难以两全。那些生逢好的时势的人,功业事迹得以在朝廷显扬,名声荣誉记录于史册得以名垂,所以他们常常把文章看作次要的事,并且又有事务繁忙无闲暇顾及与不能进行文学创作的人。至于那些志向不能实现的人,住于偏僻之地隐身而居不被发现,远离政务而苦心孤诣,他们有所触后感动奋发,无奈壮志难酬理想不得施展,只好全都寄寓于文辞里。所以说仕途不顺的人进行文学创作他们的言辞更容易写得好。像唐朝的刘禹锡、柳宗元在政绩功业上没有名声但文学成就卓著,但在政务上有成就的姚崇、宋璟在文章方面不能彰显才能。他们四人尚且还不能做到政绩和文学两得,更何况水平能力在他们之下的人呢!

只有简肃公在真宗时,凭借才能成为有名的大臣;仁宗年幼母亲掌权时,凭着刚毅正直担任贤明的辅相。他决断的大事,确定的大计,具有高明的经国谋略以及正直之言,均记载于国史中,然后风教和功绩在后世留传,至今还在士大夫间称颂不已。简肃公是绛州正平人,从小就凭借文学和品行在乡里被推崇,考中进士后,把他写的百卷文章呈献给相关官员们看,从此名声惊动京城上下。他一生写文八百多篇,多么盛大呀!可谓文学和政绩兼得了。简肃公的事业显赫,他在文章方面,气质纯真深厚而刚正有力,大概是因为表达自己的志向,所以说文如其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况城邑焚毁,片瓦不存,所过山林,材木匮乏。城之甚劳,未见其利。复诣阙面陈其事,上嘉纳之,遂罢役

(选自《宋史·钱若水传》,有删改)

材料二:

上既食久之,使人视廷中有何人,报云:有细瘦而长者,尚立焉。上出诘之,曰:朕所以擢任尔者,为贤尔,乃不才如是邪尚留此安俟对曰:陛下不知臣无状,臣当竭其愚虑,不避死亡,补益陛下,以报厚恩。李继隆外戚,贵重莫比,今陛下据其一幅奏书,诛转运使。虽有罪,天下何由知之,鞠验事状明白,乃加诛,亦何晚焉?献可替否,死以守之,臣之常分。臣未获死,固不敢退。上意解,乃召吕端等,奏请如若水议。

(选自司马光《沫水记闻》,有删改)

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诣阙面陈其事,上嘉纳之,遂罢役。

1)(钱若水)又到朝廷面见皇帝陈述此事,皇上称赞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停止了这项工程。

【解析】(1诣阙,到朝廷;嘉纳,称赞并采纳;罢役,停止这项工程。

2)朕所以擢任尔者,为贤尔,乃不才如是邪!

2)我提拔任用你,是因为你贤能罢了,你竟然像这样没有才能啊!

【解析】(2所以,表原因;,提拔;,因为;,竟然。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何况城邑被烧毁,片瓦不存,所经过的山林,材木匮乏。筑城非常难,没有什么益处。又到朝廷面见皇帝陈述此事,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停止了这项工程。

材料二:

皇上吃了很长时间的饭以后,派人看看朝堂上还有什么人,回来报告的人说:有一个又瘦又小的年长的人,还站在朝堂上。皇上出来责备钱若水,说:我提拔任用你,是因为你贤能罢了,你竟然像这样没有才能啊!还留着这人等什么呢?钱若水回答说:陛下您不知道我没有功绩,我应当竭尽我愚蠢的想法,不会躲避死亡,对陛下有好处,以求回报陛下的厚恩。李继隆是外戚,身份显贵,地位重要,没有人能比得上。现在陛下根据他的一纸奏章,就要杀了转运使卢之翰。即使卢之翰有罪,天下人从哪里知道他有罪这件事,把事情审讯查验清楚,再诛杀他,又晚了吗?大臣对君王进献可行的计策,死了也要守护,这是做臣子的本分。我没有获得死罪,坚决不敢回去。皇上明白过来了,于是召来吕端等人,奏请按照钱若水的建议办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时在东都。因宫中有怪,明日召宰相,欲西幸。裴稷山、张曲江谏曰:百姓场圃未毕,请待冬中。是时李林甫初拜相,窃知上意,及班旅退,佯为蹇步。上问:何故脚疾?对曰:臣非脚疾,愿独奏事。乃言:二京,陛下东西宫也。将欲驾,焉用择时?假有妨于刈获,则独可蠲免沿路租税。臣请宣示有司,即日西幸。上大悦,自此驾至长安,不复东矣。旬月,耀卿、九龄俱罢。

(节选自《唐国史补》卷上)

材料二:

……亲友咸谓公曰:自乾元以来,群臣启事,皆诣延英,方得详尽。公何独于外庭对众官以陈之,得无不慎密乎?公曰:御史,天下之平也。摧刚直枉惟在公,何在不可人知之?奈何求请便殿,避人窃语,以私国家之法?且延英之置也,肃宗皇帝以苗晋卿年老艰步故设之。后来得诣便殿,多以私自售,希旨求宠,干求相位,奈何以此为望哉!

(节选自《大唐传载》卷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有妨于刈获,则独可蠲免沿路租税。臣请宣示有司,即日西幸。

1)如果会妨碍百姓们收割,就单独免去沿路百姓的赋税就可以了。请允许我指示有关部门,说皇上马上就回驾西京。

【解析】(1刈获,收割(稻麦);蠲免,免除;,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

2)后来得诣便殿,多以私自售,希旨求宠,干求相位,奈何以此为望哉!

2)后来臣僚到便殿,多数是因为私心想达到自己的目的,迎合君主的旨意希望得到皇上的恩宠,求取官位,我怎么会把这个当成声誉呢!

【解析】(2,到达、来到;干求,求取;,声誉。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当时在东都洛阳居住。因为宫中闹鬼怪,第二天,玄宗召集宰相们上朝议事,说自己想回驾西京长安。宰相裴稷山(裴耀卿)、张曲江(张九龄)劝阻说:老百姓现在正忙于收割打场,请皇上等候到冬闲时再回驾西京吧。当时,李林甫刚刚升任宰相,他心中暗暗体察到玄宗欲回驾长安的原因,等到退朝时,他假装脚瘸留在后面。玄宗皇帝问:脚怎么瘸了?”李林甫回答说:我的脚没有病,我是想单独向皇上上奏事情。于是李林甫对玄宗皇帝说:洛阳、长安二京,是皇上的东宫与西宫。皇帝要去哪儿,难道还用选择时间吗?如果会妨碍百姓们收割,就单独免去沿路百姓的赋税就可以了。请允许我指示有关部门,说皇上马上就回驾西京。玄宗皇帝非常高兴,就在这一天回驾长安,再也没有上东都洛阳来。过了十多天,裴耀卿、张九龄都被免除宰相职务。

材料二:

……韩皋的亲友都对韩皋说:自乾元以来,群臣启奏政事都到延英殿去,如此才能详尽。您为什么只是在外朝面对百官向皇帝陈述呢,恐怕不谨慎保密吧?韩皋说:御史这个官职,意味着国家的公平。不畏强暴,明辨是非,只有在公开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不能让别人知道的吗?为什么请求去便殿,躲避百官私语,以国家法律为自己谋私利?况且设置延英殿的本意是肃宗皇帝因为苗晋卿年老走路困难,所以才特意建这座宫殿。后来臣僚到便殿,多数是因为私心想达到自己的目的,迎合君主的旨意希望得到皇上的恩宠,求取官位,我怎么会把这个当成声誉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勃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

(节选自《韩非子·主道》)

材料二:

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鲁哀公问于孔子曰:鄙谚曰:'莫众而迷。今寡人举事与群臣虑之,而国愈乱,其故何也?孔子对曰:明主之问臣,一人知之,一人不知也。如是者,明主在上,群臣直议于下。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举鲁国尽化为一,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不免于乱也。

5.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

1)让明智的人完全使出他们的智慧去思虑问题,而君主借助他们的智慧去决断政事,因此君主不会在智慧上有穷尽。

【解析】(1,完全;,借助;,穷尽。

2)今寡人举事与群臣虑之,而国愈乱,其故何也?

2)现在我所有的事情都和群臣一起谋划,但国家却越来越乱了,原因是什么呢?

【解析】(2,全,所有的;,谋划;,越、更。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群臣各尽自己的职守,百官都有常法,君主根据他们各人的才能而加以使用,这就叫做遵照常规办事。圣明君主的处事原则,是让明智的人完全使出他们的智慧去思虑问题,而君主借助他们的智慧去决断政事,因此君主不会在智慧上有穷尽;有才能的人进献出他们的才干,君主依据他们的才能任用他们,因此君主不会在才能上有穷尽。

(节选自《韩非子· 主道》)

材料二:

君主观察和听取臣下的言行,如果不加验证,就不会知道实情;如果偏听偏信,就会受到臣下的蒙蔽。鲁哀公问孔子说:民间俗语说:'没有众人合计就会迷乱。现在我所有的事情都和群臣一起谋划,但国家却越来越乱了,原因是什么呢?孔子回答说:明君有事问臣下,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像这样的话,明君在上,群臣就可以在下面直率地议论。现在群臣没有不和季孙统一口径的,全鲁国都变成了一个人,您即使问遍境内百姓,仍然不免于混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夯基】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新高考文言文翻译必备知识
掌握这“九字诀”,成为文言文翻译专家!
有什么学习文言文的好办法吗?
高考文言文翻译第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
高三语文预热文言文梳理5《荆轲刺秦王》2
文言文翻译指导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