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劝学》与《师说》联读——“学习之道”板块一教学叙事
教学准备
在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的前提下,我将本单元分成了观点与依据列举与概括经验与立场三个板块。其中承载第一板块观点与依据的教学任务的是《劝学》与《师说》两篇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的思想主张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理解论述的针对性和论证的方法。(点击可阅:教学|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六单元备课札记
从内容上来说,《劝学》针对“人性本恶”的问题,提出通过后天不断的学习,从而抑恶扬善;《师说》则是针对“耻学于师”的时弊,倡导师道回归。两篇文章的观点都很有针对性,立论的时候也都观点鲜明,论据丰富,论证充分。因此,这两篇文章很好地承载了上述设想的教学任务。
然而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是两篇课文都是文言文,以串讲为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注重字词等文言知识的落实,在应试的影响下,这一传统愈加地根深蒂固。一篇文言文若不将其中涉及的文言文知识讲透似乎教学任务就没有完成似的,将来考试也要吃大亏。所以文言知识怎样落实,这是一个问题。
二是单元说明里有强调针对性议论和发现问题等思维训练的落实。这就意味着,在学习这单元的课文时,不单是弄懂文章的内容,赏析论证的艺术,在思想上得到一定的启发和改造,更要学会这些文章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学会观照现实,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这样一来,就要考虑如何将文章与现实联系起来。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想到了叶圣陶关于语法知识的一个论述。他重视语法知识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但他并不认同学生需要系统地深入地学习语法知识。因为除了专业的学者,语法知识对很多人来说是起到帮助理解语义的作用。这意味着,如果学生能够读懂文意,他能不能分析这句话的语法,这并不重要。当遇见复杂难懂的句子,必须进行一番语法的分析,才能理解时,才不妨提供一点语法的知识给学生。
他站在实用的立场来看待语法知识,我是比较认可的。迁移到文言文教学中,我觉得学生只要能在翻译时字字落实,理解文意,那么我就不必太多地讲授语法。但难免会有理解不了的句子,或者学生惑于注解及翻译资料,不能及时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字词,从而造成语言积累上的缺漏。为此,我设计了问疑和检测环节来应对。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觉得本单元的学习主题设置得非常之妙,它本身就与学生的现实息息相关。我只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中取材,创设情境,学生很容易将课文内容与现实关联起来,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设计
如此想定之后,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活动一:学生自主阅读《劝学》和《师说》两篇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和有疑问的地方批注在文本中。如:学不可以已(重点标记“已”的意思:停止)。注意:字字落实,逐字逐句翻译。
进行活动一时,老师随时准备为学生解疑答惑。活动一结束后,依然设置问疑环节。问疑之后是检测环节。该环节我采用了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让学生相互抽问两课中的词语意思,轮流五名学生为止。本单元后续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都进行该游戏。不能答出,回答超时或错误的予以一定惩罚。
此活动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练习翻译,为把握文意做基础。
活动二:学生联系作者的思想主张和写作背景,归纳作者的观点并分析其提出观点的依据。
提供方法指导:

1.观点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阐明观点或道理。

2.依据一般在观点句前后,可以是事实,也可以 是道理。
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
荀子的思想: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所有的善都是“伪善”。所谓“伪善”即非先天具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养成的。学习是人转恶为善的重要途径。因此荀子也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
《劝学》的写作背景:

1.原文最末一段。

2.受门阀制度影响,当时士大夫的门第偏见很重,从师时形成了“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

3.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韩愈作《师说》,世果群怪聚骂。(截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作观点与依据的梳理示例:
如:《劝学》中“学不可以已”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提出依据是其性恶论的思想。《师说》中提出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关于择师标准的观点,提出依据则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关于教师职责的认识。此处还向学生说明,依据既可以是事实,也可以道理。
此活动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观点,把握观点与依据之间的关系。
活动三:李强入学高中以来一直没能适应高中的学习。近来又对学习的意义产生了迷茫与困惑,现在你读了《劝学》与《师说》两篇文章,请你和你的同组同学一起商量一下,运用两篇文章的观点和内容,制定劝说方案,形成一份劝说提纲,帮助李强走出迷茫和困惑。
提供方法指导:
劝说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理时,务必有理有据。
学生需课堂展示对李强的劝说,展示完学生需对此进行评价。因此老师还需提供评价指导。如下:

说理的针对性:有没有针对具体问题说理?

说理的逻辑性:各观点之间,观点与依据之间是否有紧密的联系?

说理的艺术性:是否能够恰当巧妙地运用论据和论证手法,使说理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此活动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迁移运用,在检测学生是否把握两篇文章内容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评价环节的插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说理的针对性、逻辑性和艺术性。
教学过程
就具体的教学过程来看预期基本达到。
活动一占用了两个课时。自主阅读阶段,提问的学生不算多。这说明,他们具备相当的自学能力。当然,我也留意到,有学生不怎么在课文中做标记。这类学生不应一概而论,自有不专心的,也有不喜欢在课文中记录的。自主阅读时,我只是稍加留意,不动声色。在问疑和检测环节则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以见其是有真学,还是糊弄而已。
活动二更像是一个过渡环节,大约十分钟可以完成,从学生的标记来看,基本能够完成。
活动三是教学重点,从讨论到展示评论需1.5个课时,与活动二和活动一的检测环节合在一起共两个课时。学生的讨论是热烈的,从记录来看,具有一定的成果。从展示来看,学生对于文章观点的理解和运用也比较到位。比如借用“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等内容来表达对李强困惑的共情。然后再借用“学不可以已”“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等观点来向李强阐述学习的意义。然后用《劝学》最末一段的内容向李强提供了坚持、专心、积累等学习方法。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口头表达有待加强,观点与材料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材料引用时缺乏充分的分析论证。评价环节相对比较沉闷,这说明学生的倾听能力也有待加强。这里有教学节奏被影响的原因。其中有一节是公开课,为了推进到活动三的展示环节,我压缩了学生的讨论时间,讨论不充分可能影响后续的教学效果。检测环节的游戏,因为有惩罚,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学节奏,使得讨论或者展示的时间不够,更多精彩的东西无法在课堂中呈现出来。

教学反思
此次教学,有两点经验值得记录。
一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堂中,方法和示例很重要。因为不再是老师一味地讲解了,需要学生自己去做,所以必须提供方法和示例,单纯地把任务交给学生,他可能不知所措。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很多老师会觉得这个任务的操作方法很简单啊,下意识地觉得学生自然就会,实则不然。在提供方法和示例时,务必要表达准确,示例明显,学生才好操作。而且要提前准备,切不可在活动开始之后再来临时指导,效果会差很多。
二是关于用件教学的认识又深刻了一点。本次教学就是一次用件教学,所有教学环节都指向最后的情境任务:用这两篇文章的观点和内容帮助李强走出学习的困惑。课文能成为用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工具性的性质。张志公在《说工具》一文中就指出,语文是思维的工具、交流的工具和学习的工具。(点击可阅:读书|读张志公《说工具》的一些思考)既是工具,自然就是要拿来用的。用语文来思考、交流和学习,这时课文就成了用件,像数学中的三角板、物理中的小球、化学中的烧杯等。不同的是语文常常与其作用的对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三角板画出直线后,未必能从直线身上看见三角板,但用《劝学》和《师说》劝解李强时,两篇文章的语言和内容与劝解之效用是同时存在的。所谓用件,就是用语文解决某些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文大有用处,用件教学大有天地。
2023102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系列讲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第五讲)(王荣生)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设计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示例三
《夏》教学设计
中学英语教师说课常见的问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赵云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