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数学数列遇到“递推式分段”怎么处理

      有同学问数列遇到递推式分段怎么办?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数列递推式分段的题型侧重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论证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在解答题中出现一般难度不小。21年新高考I卷,普遍得分率还是较低的。这种题型一般要考虑归纳法。

第一种情况递推式存在嵌套关系【本题的原型是2005年北京

例1:(21年高考数学I卷)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an+1(n为奇数),an+1=an+2(n为偶数)。
1)记bn=a2n,写出b1,b2,并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2)求{an}的前20项和

解析:给出的递推式是分段(函数)形式。我们观察一下,对于an+1,因n有奇偶性,适应不同的递推公式。这一点一眼就能发现,表示奇偶性时,我们通常使用2n,和2n-1【或2n+1(在题目没有限制时,优先使用,可避免讨论2n-1=0的情况)】。

题目的第一个小障碍是,an+1又依附于an,an又依附于an-1......。第二个小障碍是,对于a2n不少同学直接使用了an+1=an+2(n为偶数),这是错误的,应该使用an+1=an+1,为什么?。第三个小障碍,之前练习的求通项公式的方法似乎都失效了。怎么办?根据之前本公众号关于数列的文章,方法穷尽用归纳!

bn=a2n=a2n-1+1=(a2n-2+2)+1=[(a2n-3+1)+2]+1=......=a1+1......+2......。这里最最关键的是想明白1和2各有多少项,自己仔细想一想,需要一点推理能力。bn=3n-1=a2n。

对于第二问,a2n通项公式,有了还缺奇数项的通项吧,根据给出的递推式很容易得到,S20也就不难求出,S20=300

例2:(2005北京)设数列{an}的首项a1=a !=0.25,且an+1=0.5an(n为偶数),an+1=an+1/4(n为奇数) 记bn=a2n-1-1/4
1)求a2,a3
2)判断数列{bn}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证明该结论。
3)求Sbn极限
解析:正如例1一样,解题关键是先弄清楚项数为奇数或偶数对应的递推关系是什么,再使用归纳法列出若干项,找关系,最后证明即可。
a2=a1+1/4=a+1/4,a3=a2/2=1/8,a4=a/2+3/8,a5=a/4+3/16 (注意a1用a来代替,a这里看做是一个参数,当然也可以不替换)
b1=a-1/4,b2=(a-0.25)/2,b3=(a-0.25)/4,到这里可以猜测{bn}是以1/2为等比的数列。
证以下:bn+1=a2n+1-1/4=an/2-1/4=(a2n-1-1/4)/2=bn/2,得证。
第三问就很简单了,自己算一下吧。

第二种情况分为严格两段,且段与段没有关联关系

这种题一般出现在选填题,比较简单,注意适用的段即可
数列{an},an=1/n^2,(n≤10000),an=n^2/[(n^2)+1],(n>10000),求an极限。
关键点就是,an的极限与n<10000时没有关系。

第三种情况“项”为奇偶数的分段递推式

例3:(2009湖北)数列{an}满足m(m为正整数),an+1=an/2(an为偶数),an+1=3an+1(an为奇数)。若a6=1,求m的取值。

解析:后一项依赖前一项的奇偶性,因此只能通过讨论数列的项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方向出发,予以“穷尽枚举”讨论。通过递推式分别讨论a5~a1的可能,每一项分别另其为奇数和偶数,如果符合条件既保留,不符合条件则舍去。本题重点考察的就是推理逻辑能力。

第四种情况“对称数列”

概念:对称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一项和最后一项是同一个数,且关于对称数列中项对称,就把这样的数列叫对称数列。如:

1,2,3,4,……998,999,1000,999,998,……4,3,2,1

a⑴,a⑵,a⑶,a⑷,……a(n-1),a(n),a(n-1),……,a⑷,a⑶,a⑵,a⑴

解题关键:明白什么叫“对称数列”。“对称数列”它的前若干项与后若干项通项公式是不一样的,存在“对称”关系,而解此题的关键就在于理解并应用这种“对称”关系。可以看成等差数列公差为|d|,d的符号由项数决定。或者看成等比数列,公比为q*1/q,取q还是1/q由项数决定。

总结

       递推式的分段,基本上是这4种情况下的变形。注意:归纳法的灵活运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数学天天练|全年级覆盖~2019.6.16
2018高考数学100弹之第88弹:回归教材之数列
高考数学必杀技系列之数列9:数列求和(奇偶项讨论)
【第806期】同步教学篇——数列通项求法
高二数学易错点特别提醒1
数学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技巧总结——数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