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4高考新题型 | 一文弄懂20种修辞手法!

一文弄懂20种修辞手法

前8种属于中小学阶段考试范围

1、比喻

比喻包括本体和喻体,是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作用:①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②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比喻是一种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方法。例子:

①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

②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观潮》

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2、比拟(考拟人)

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种。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拟人,即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人的特点。例子:

①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金色的草地》

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

③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桥流水人家》

3、夸张

夸张是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例子:

①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爱的草塘》

②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趵突泉》

③女人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古井》

4、排比

排比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和句子接连说出来的修辞方法。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例子:

①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山水》

②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我的“长生果”》

③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

5、对偶

对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排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法。对偶给人的美是多方面的:音韵美,节奏美,均衡美,对称美。例子:

①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开国大典》

②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白桦》

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6、反复

反复是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一种修辞方法。运用反复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情感,分清文章脉络、层此,增强语言节奏感。例子:

①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

②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

③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趵突泉》

7、设问

设问是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接着自己回答问题,或问而不答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子:

①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花钟》

②但是懒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桃花心木》

③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请形呢?——《假如没有灰尘》

8、反问

反问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示明确的意思,问而不答,答案寓于反问之中的一种修辞方法。反问可增强语言的力量,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加鲜明,不容置疑。

①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再见了,亲人》

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好》

③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穷人》

9、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例子:

①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

②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放风筝》

③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鲁滨孙飘流记》

10、双关

关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利用言语的音义关系,表面上说的是一种意义,实际上说的是另一种意义,使要说的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法。双关可以使语义含蓄,其传递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耐人寻味,发人深省。例子:

①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②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白杨》

11、回环

回环是利用词序回环往复,表现两种事物或事理相互关系的一种修辞方法。回环虽然在意义上前后没有什么改变,却不给人重复之感,强调的作用显而易见。例子:

①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桂林山水》

②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保住了这片土。——《青山不老》

③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2、婉曲

婉曲是不直说,或闪烁其词、或拐弯抹角,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自己要说的本意的修辞方法。婉曲以模糊代替直言,给人以含蓄与深沉之美感。例子:

①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他投进了漳河。——《西门豹》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秋天的怀念》

③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用心灵去倾听》

13、衬托

衬托:用类似或相反的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包括正衬反衬。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①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与汪伦的友情更深。正面衬托使文章所咏之物或所咏之人的形象更加高大,更有表现力。

②高尔基的《海燕》:海鸥在大海上飞蹿,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这篇文章中就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③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悲凉的景物描写自然就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凄苦。

14、对照

对照是把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并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的一种修辞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发现差别,各自的特征便都得到了强调。例子:

①步子虽然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和时间赛跑》

②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晏子使楚》

③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为人民服务》

15、拈连

拈连是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法。拈连可以使语言新颖、独特、活泼、自然,往往可以从事物的表面引到事物的实质。例子:

①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窃读记》

②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十里长街送总理》

③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游到了纸上》

16、移就

移就是指两项事物相关联,叙述中将原描写此一事物的修饰语移来描写另一事物性状的修辞方法。移就可以把人物的感情渗透到景色之中,使人感到情景交融,增强语言的抒情气氛。例子:

①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阵暖暖的叮咛。——《听听,秋的声音》

②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

③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7通感

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用形象的语言,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的手法。即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也叫“移觉”。例子:

①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江河《星星变奏曲》)

②这些小钟儿似的花朵,一簇簇迎风摇曳使人像听到了大地回春的铃铃铃的钟声似的。(秦牧《花城》)

③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18互文

互文: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③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19顶真

顶真(顶针),亦称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①“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

②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列子《愚公移山》

③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白居易


20、用典

用典:即引用典故。多见于诗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骆宾王《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种修辞手法你知道多少?这样用,作文更鲜活!(附用法 例句)
诗歌鉴赏|最全修饰手法锦集!轻松搞定你的诗歌鉴赏
语用百练:修辞手法辨析与运用
高考语文分析中用到的修辞手法,可以简单、有趣、易懂!
修辞手法专题
语文必会的基础知识:修辞手法【很全面,为孩子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