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二试题快递】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度高二1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度高二1月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没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很快就会消亡,孙犁的小说正是以其风格的独特性成为文坛上的“这一个”。

抒情的风格使作品贮藏着浓郁的诗意。孙犁的小说一向被称为“诗意小说”,有的研究者认为这种诗意体现在写景和抒情上,而有的人认为体现在语言风格上。胡明珠在《孙犁小说的“诗美”》中对孙犁小说“诗意”的特点进行了专门论述。孙犁的小说往往凭借“心源”和“物象”的接触,去把握生活的闪光点,写出温馨飘逸的意境。同时孙犁小说总是倾注一种近于狂放的热情,因而他的小说往往有浪漫主义气息,诗一样的调子和对于美的追求。这样的评价是立足于孙犁小说本体上的论述,遗憾的是胡明珠虽然指出了孙犁小说诗意的凭借,却没有在此基础上深入开掘,探索孙犁小说诗意的根源。郭志刚的《论孙犁的“诗意小说”》不仅具体分析了其诗意所在,又指出这种诗意来源于生活,包括童年的生活。

牧歌式的抒情,诗意的小说,使孙犁的小说带有了散文化的倾向。孙犁小说的独特性就在于他的散文手法的运用,使小说呈现出散文的韵味和气质。无论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的叙写还是环境气氛的渲染上运用的都是散文笔调,孙犁用感情驾驭小说文体就像是在驾驭散文文体,因此他的小说就像散文一样强调感情的自然流露,追求一种自由旷达的散文境界,来表现真善美的生活本质。

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出作家独特的审美追求。孙犁并不是对假恶丑视而不见,但他固执地背过了身去,表现出了对美的事物近于“狂热”的追求。正是因为他对美的事物的这份狂热使孙犁的小说有了与众不同的审美特点:朴质纯情的乡土气息,崇善弃恶的浪漫诗情,自然自适的感情升华。孙犁小说中体现这种美学理想的原因,不是对假恶丑视而不见,而是要以真善美压倒假恶丑。彭漱芬在《孙犁个性气质与其小说的审美情趣及风格》中专门从孙犁的个性气质方面对孙犁小说具体美学追求进行了论述。

(摘编自李玉霞《孙犁小说创作研究述评》)

材料二:

《荷花淀》自发表以来便被视为革命文学经典,几十年来一直被收入中学课本,影响了一代代人。小说表现了战争年代最大的政治:抗击外敌、保家卫国。作家聚焦于那些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感、欢乐以及内心波澜,书写时代精神如何涉及人民生活,同时也书写人民如何影响我们时代的走向。作为主体的农民形象被重新构建,他们勇敢、团结、深具主体意识,他们并不是知识分子要启蒙的对象,而是前方战士最稳固的靠山。《荷花淀》的重要贡献在于重新书写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这也正如郜元宝所言:“从'五四’新文学开创以来,如此深情地赞美本国人民的人情与人性并且达到这样成功的境界,实自孙犁开始。也就是说,抗战以后涌现出来的孙犁以及和孙犁取径相似的革命作家,确实在精神谱系上刷新了中国的新文学。”

什么样的语言是好的语言?在孙犁看来,好的语言要“明确、朴素、简洁、浮雕、音乐性、和现实有密切联系”。近几年来,研究者们都注意到孙犁对文学口语化所做出的贡献。事实上,他对好的语言的理解也可以概括《荷花淀》的特点,准确、洗练而又有音乐性。在《荷花淀》的写作实践中,他已经认识到语言与内容相契合的问题,他已经找到一种独属于他的表达方式,一种腔调、韵律与节奏。而正是这种对语言的执着追求,支撑了他的革命抒写与对抒情传统的继承。正如王彬彬在《孙犁的意义》中所言:孙犁“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实践'口语理论’的洗练之美,在幽默与坦诚中表现人道主义,……使他跨越大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成为历史赋予我们的宝贵遗产。”孙犁对语言的这样的追求,使人重新看待他与抒情传统的关系——在孙犁的整个创作生涯中,从青年时代的《白洋淀纪事》到晚年的《芸斋笔记》,兴与怨、情与志、诗与史都在他的文字里糅杂在一起,他的写作意义需要在中国抒情传统而不是史诗传统上去认知。

(摘编自张莉《重读《荷花淀》:革命抒情美学风格的诞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犁小说在写景、抒情、语言等方面往往具有诗一样的调子,意境温馨飘逸。

B.运用散文手法使小说呈现出散文的韵味和气质,这也体现出孙犁小说的独特性。

C.孙犁描写的具有勇敢、团结特点的农民形象,是前方战士最稳固的靠山。

D.孙犁的重要贡献就是为我们提供了“准确、洗练而又有音乐性”的语言范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写作时能把“心源”和“物象”结合起来,把握生活的闪光点,可以写出很优美的意境。

B.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现实生活,对情感升华的作用不大,但有利于意境的营造。

C.书写真善美,并不是对假恶丑视而不见,而是为了压倒假恶丑,更有力地宣扬真善美。

D.语言追求“口语化”,不仅具有洗练之美,还可以达到在幽默与坦诚中表现人道主义的效果。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运用自己家乡语言写富有泥土气息的大众化作品,如“山药蛋派”。

B.不少热播的电视剧拍续集,大都未获得成功,口碑大跌,如《亮剑2》。

C.续作经典名著,往往令人倒胃口,如写二代人物到灵山取经的《后西游记》。

D.整体上构成抄袭,扰乱市场秩序,被判赔偿经济损失,如《梦里花落知多少》。

4.请根据材料一分析,孙犁的小说为什么被称为“诗意小说”?4分)

5.如何在文坛上成为独特的“这一个”?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悼念曹老

季羡林

几个月以前,北京大学召开了庆祝曹老(靖华)九十华诞座谈会。我参加了,发了言,我说,曹老的道德文章,可以为人师表。《关东文学》编辑部的同志要我写一篇祝贺文章,我答应了,立即动笔。但是,只写了一半,便有西安、香港之行,没有来得及写完。回京以后,听到曹老病情转恶。但我立刻又有北戴河之行,没能到医院去看望他。不意他竟尔仙逝。老辈学人中又弱一个,给我连年来对师友的悼念又增添一份沉重的力量,让我把祝贺文章腰斩,来写悼念文字,不禁悲从中来了。

记得在大约四年以前,我还在学校工作,曹老的家属从医院打电话给学校领导,说曹老病危,让学校派人去见“最后一面”。我奉派前往,看到他的病并不“危”,谈笑风生。我当时心情十分矛盾,我把眼泪硬压在内心里,陪他谈笑。他不久就出了院,而且还参加了一个在京西宾馆召开的会。我们见面,彼此兴奋。我一想到“最后一面”,心里就觉得非常有趣。他则怡然坦然,坐在台阶上,同我谈话。以后,听说他又进了医院,出出进进,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时光流逝,一晃就是几年,他终于度过了自己的九十周岁诞辰。我原以为他还能奇迹般地出出进进几次,而终无危险,向着百岁迈进,可他终于一病不起了。

同很多人一样,我认识曹老有一个曲折的过程。我是先读他的书,然后闻知他的英勇事迹,最后才见面认识。我在大学读书期间,曾读过曹老的一些翻译作品。1946年夏天,我在离开祖国十一年之后,终于经历了千辛万苦,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当时心情十分矛盾,一个年轻的游子又回到母亲跟前,心里感到特别温暖。但是在所谓胜利之后,国民党的“劫收”大员,像一群蝗虫,无法无天,乱抢乱夺。我又不禁忧从中来。有一天,忽然听到传闻,国民党警察在南京下关车站蛮横地毒打了进京请愿的进步人士,其中就有曹老。从此曹靖华(我记得当时是曹联亚)这个名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

一直到解放以后,我才在北京大学见到曹老。他在俄语系工作,我在东语系。由于行当不同,接触并不多。但是,他留给我的印象是非常好的。他长我十四岁,论资排辈,他应该算是我的老师。他为人淳朴无华,待人接物,诚挚有加,彬彬有礼,给人以忠厚长者的印象。他不愧是中国旧文化精华的一个代表人物,同他交往,使人如沐春风。

但是,这只是他性格的一个方面。在另一方面,他却如金刚怒目,对待反动派决不妥协。他通过翻译苏联的革命文学,哺育了一代代的革命新人。他的功绩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记忆。而他自己也以身作则。早年他冒风险同鲁迅先生交往,支持人民的正义斗争,坚贞不屈,数十年如一日,终于经历了严霜烈日,走过了不知多少独木小桥,迎来了次第春风。他真正做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以后长达几十年的交往中,我对他的敬意与日俱增。我曾在悼念朱光潜先生的文章中提到,我最不喜欢拜访人。对待曹老,我也是如此。尽管我对他有深厚的敬意和感情,但是曹老的家我却一次也没有去过。平常在校园中见了面,总要问寒问暖,说上一阵子话,看来彼此都是兴奋而又欣慰。在外面开会时碰到,更要促膝长谈。我往往暗自庆幸:北大是一个出百岁老人的地方。我们的老校长马寅初先生,活到一百多岁。我的美国老师温德教授也庆祝过自己的一百周岁。曹老为什么不能活到一百岁呢?然而曹老毕竟没有活到一百岁。这对中国文学艺术界来说是一大损失,对他的学生和朋友来说是一件无法弥补的憾事。

北大以老教授多闻名全国。我自己虽然久已年逾古稀,但是抬眼向前看,比我年纪大的还有一大排,我只能算是小弟弟,不敢言老,心中更无老意,常常感到,在燕园中,自己是幸福的人。然而近二三年以来,老成颇多凋谢,蓦抬头:我眼前的队伍逐渐缩短了,宛如深秋古木,在不知不觉中,叶片一片片地飘然落下。我虽然自谓能用唯物的态度对待生死问题,然而内心深处也难免引起一阵阵的颤抖了。

嗟乎,死者已矣。我们生者的责任更大起来了。我感到自己肩头沉重了起来。

(1987年9月13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交代了本文写作缘由,原本是为祝贺曹老九十华诞,现在竟然是为了悼念,喜和悲的落差很大。

B.作者评价曹老“是中国旧文化精华的一个代表人物”,是基于他待人接物符合传统文化精神。

C.作者不想打扰曹老的工作和生活,所以从未踏入过曹老的家,这严重影响了自己和曹老之间的感情。

D.文章提到马寅初先生、温德教授等高寿老人,是表达对曹老高寿的期待,同时又表达了对他去世的惋惜。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回忆与曹老的“最后一面”,语调看似诙谐轻松,其实带有一种惋惜之情,是一种“含泪的笑”。

B.“仙逝”“又弱一个”是讳饰说法,与《祝福》中“老了”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停止思想”相似。

C.“宛如深秋古木,在不知不觉中,叶片一片片地飘然落下”,这里以落叶借代逝去的教授,营造出了一种伤感的氛围。

D.文章与《记念刘和珍君》同为写人记事类散文,痛悼“逝者”,但都不一味表达自己的伤痛,而是把情感与理性结合起来。

8.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曹老的形象特征。(6分)

9.作者说“认识曹老有一个曲折的过程”,他对曹靖华先生的情感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简要概括。(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自明帝以后,迄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二十人,改以金珰右貂,兼领卿署之职。邓后以女主临政,而万机殷远,朝臣国议,无由参断帷幄,称制下令,不出房闱之间,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命。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庭永巷之职,闺牖房闼之任也。

其后孙程定立顺之功,曹腾参建桓之策,续以五侯合谋,梁冀受钺,迹因公正,恩固主心。故中外服从,上下屏气;或称伊、霍之勋,无谢于往载;或谓良、平之画,复兴于当今。虽时有忠公,而意见排斥;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真情忤意,则参夷五宗。汉之纲纪大乱矣!

(选自范晔《后汉书·宦者传序论》)

材料二: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摔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

(选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序》)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为 人主者 非欲养 祸于内 而疏 忠臣硕士 于外 盖其渐积而势使 之然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谢,指逊色,与《苏武传》“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中的“谢”意思不同。

B.硕士,文中指贤能博学之士,现代汉语中则指学位的一级,高于学士,低于博士。

C.牢,指牢固,与成语“亡羊补牢”的“牢”意思不同。

D.质,指人质,与《屈原列传》“厚币委质事楚”中的“质”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邓太后不能直接参与朝臣的议政,只能委任宦官,所以才打破了不能将国家大事寄托在宦官身上的规定。

B.五位宦官合谋诛杀大将军梁冀,因而受到桓帝信任,内、外朝也认为宦官功莫大焉。

C.宦官侍奉君主的起居饮食,容易获得信任,君主与其关系日益亲密而产生依赖,对忠臣贤士们则日益疏远。

D.君主如果醒悟,可以撵走女色,而宦官的祸患却不容易除掉,唐昭宗就是一个例子。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无由参断帷幄,称制下令,不出房闱之间,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命。

2)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14.宦官干政会引来祸患,其原因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被贬南巴尉时。②长沙傅:贾谊,曾因谗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年已至,诗人身在异乡,思乡之情、孤独之感更为强烈,不禁潸然泪下。

B.第三句写诗人因年老而遭贬,位居人下,饱含年华逝去和仕途失意的悲愤。

C.第四句中“先”字,既有对春天已经归来的羡慕,还有春归我未归的无奈。

D.尾联诗人以贾谊自比,表明自己与贾谊遭遇相似,寄托着深沉的迁谪之意。

16.《唐律消夏录》评价此诗说:“五、六两句以'同’'共’二字形容出'独’字来,甚妙。”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过秦论》中,贾谊用“____________”两句总结了秦王朝的愚民政策。

2)《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书愤》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联合国气候峰会落下帷幕,中国气候专家潘家华表示,中国要实现零碳,应循序渐进,不能   ①   

可再生能源为真正实现零碳提供了可能:2010年以来,中国光伏企业异军突起,尽管面临欧美国家的围攻与打压,但仍发展得   ②   ,截至2021年底,中国光伏产业组件产量始终居世界首位;当各个国家都在开展纯电动汽车的应用与推广时,中国的纯电动汽车产量已经占了全世界产量的60%以上,纯电动公交车产量也占全球产量的98%;我国于20年前起步10年前开始提速的被誉为比黄金还要稀缺的潜力股的六大风电顶尖企业将以“风”“光”无限的姿态迎来新风口。

潘家华认为,中国这1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成就是   ③   的。对于中国来说,碳中和是反映和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牛鼻子”“试金石”,实现净零碳最有效的方式是“切换赛道”,这远比“弯道超车”更为有效。虽然各国针对气候治理问题吵闹不休,但我们始终都在推动碳中和的进程。碳中和之路,尽管会荆棘丛生,崎岖坎坷,但我们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海浪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能把码头破坏,使船只沉没,甚至改变海岸的面貌。海岸的变化之大,可谓沧海桑田。

虽然用科学仪器记录的海浪高度不超过20米左右,但海浪冲击海岸却能触发六七十米高的浪花。斯里兰卡海岸上一个60米高处的灯塔曾被海浪打碎过;法国的契波格海港,拍岸浪曾把三吨半重物抛过6米的高墙;苏格兰威克地方,巨浪把1350吨的庞然大物移动了10米。海洋里为什么会有波浪呢?“无风不起浪”,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它说明,   ①   。风一吹过水面,空气便对水施加压力,水面起了皱纹,变得凹凸不平,   ②   。因为这种波浪是风直接吹起来的,所以叫作“风浪”。

风逐渐增大,   ③   。三四级风的时候,皱纹消失了,代替它的是杂乱无章的而且略带透明的锥形波浪;五六级风时,海面出现了白浪花;刮到七八级,白浪花到处可见;风再大,海面简直是白浪滔天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人的视野小了,容易知足,幸福感就随之增强。

也有人说,人的视野小了,格局就会小,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幸福感就随之下降。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解析】原文是“《荷花淀》的重要贡献在于重新书写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故选D

2B【解析】“对情感升华的作用不大”错,应该是有利于“自然自适的感情升华”。故选B

3A【解析】“山药蛋派”乡土气息浓厚,风格独特。BCD项不具备自己独特的风格。故选A

4.①具有温馨飘逸的意境。孙犁的小说用自己的情感去把握生活的闪光点。

②具有浪漫主义的气息。孙犁小说对美的追求总是倾注自己狂放的热情。

5.①要有独特的艺术手法。孙犁小说散文手法的运用,使小说呈现出散文的韵味和气质。

②要有独特的审美追求。孙犁在小说中表现出了对美的事物近于“狂热”的追求。

③要书写百姓和时代。孙犁小说重新构建农民形象,表现了战争年代最大的政治。

④要有好的语言。孙犁小说的语言具有准确、洗练而又有音乐性的特点。

6C【解析】“作者不想打扰曹老的工作和生活,所以从未踏入过曹老的家”错,原文是“我最不喜欢拜访人。对待曹老,我也是如此”。“这严重影响了自己和曹老之间的感情”错,原文是“尽管我对他有深厚的敬意和感情”,感情还是很深的。

7C【解析】不是借代,是比喻。

8.①乐观坦然。对自己的病危毫不在意,谈笑风生,怡然坦然。②有才学。著书并翻译作品,是中国旧文化精华的一个代表人物。③英勇坚贞。进京请愿,对待反动派决不妥协,通过翻译苏联的革命文学,哺育革命新人。④淳朴无华,待人诚挚,忠厚有礼,平易近人。同他交往,使人如坐春风;平常在校园中见了面,总要问寒问暖,说上一阵子话。

9.①先读他的书,然后闻知他的英勇事迹,心有敬意,印象深刻;②见面后,感觉他是忠厚长者,觉得亲切;③以后长达几十年的交往中,有深厚的敬意和感情;④平常在校园见面,兴奋而又欣慰;⑤曹老度过病危后,为他庆幸;⑥听到曹老去世消息,悲从中来。

10B   D   G

【解析】“……者,非……,……也”是判断句,“夫”是句首语气词。“……于内”“……于外”两个句式一致。据此断句。句意: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这是日积月累逐步发展而成的,是形势发展使他自然而然地走入此途的。

11D【解析】“厚币委质事楚”中的“质”,同“贽”,见面礼。二者意思不同。

12A【解析】错在“所以才打破了不能将国家大事寄托在宦官身上的规定”,文中没有依据。

13.(1)没有办法进内宫参加谋划,下达诏令,不超出皇后所居的地方,不得不任用宦官,把国家的命运寄托于宦官身上。

2)君主的安危,决定于这些人的喜怒,祸患就潜伏在他的内廷之中,于是从前认为可以依靠的人,正是现在为患的根源。

14.①材料一认为,宦官干政,朝臣阿谀宦官,即能荣耀三族;忤逆宦官,就会祸及五族,朝廷纲纪陷入混乱。②材料二认为,宦官一旦获得君主的完全信任,就能挟持其作为人质,君主即使有所悔悟也没有办法把他们除掉。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从明帝以后,直到延平年间,对宦官任用范围渐渐扩大,名额也稍为增加。中常侍增到十人,小黄门二十人,帽子上的装饰全改为金珰右貂,兼任九卿等外朝官的职务。邓太后以女主身份主持朝政,政事纷繁,朝臣议处国家大事,没有办法进内宫参加谋划,下达诏令,不超出皇后所居的地方,因此,不得不任用宦官,把国家的命运寄托于宦官身上。他们手操封爵大权,口含王法诏命,不再只是担任掖廷、永巷、闺牖房闼的职务了。

后来宦官孙程立了拥立顺帝的大功,曹腾参加了拥立桓帝的谋划,继之以五个侯爵的合谋,使外戚梁冀受到诛杀。他们所作所为公允正大,恩情在皇帝心中,所以朝廷内外都服从,上上下下不敢非议。有的人称赞他们有伊尹、霍光一样的功勋,不逊色于前代;有的说张良、陈平的谋略,又出现在今天。虽然当时也有忠心为公之臣,终归遭到排斥。他们的举动移山倒海,呼吸变霜化露。对他们的索求,想方设法满足的,就光耀三族;直情不隐、违背他们心意的,则远近亲族都要遭到夷灭。汉朝的朝纲法纪乱到了极点!

材料二:

宦官所担当的职责就是侍奉在君主身边,容易与君主形成亲密关系,他们用心专一并且毒辣,他们能用微小的好处来迎合别人的心意,能用小忠小信获得君主的信任,使人君必然信任、亲近他们。等到获得了君主的完全信任,然后就用祸福来恐吓他、挟制他。这时候虽然有忠臣贤士在朝中,但君主认为他们和自己关系疏远,不如侍奉他起居饮食、成天在自己左右侍奉自己的亲随那样可靠。所以君主与成天在左右侍奉自己的人日益亲密,而对忠臣贤士们则日益疏远,君主便会日益变得势单力孤。势单力孤,则惧怕发生祸患的心理就更加严重,而挟持自己的人的地位就会更加牢固。君主的安危,决定于这些人的喜怒;而祸患就潜伏在他的内廷之中。于是过去认为可以依靠的人,正是现在为患的根源。

当发觉祸患已深的时候,想要和平日里疏远的大臣们一起除掉左右的亲随,行动慢了就会使祸患日益严重;操之过急,又会使那些亲随挟持自己作为人质。这时候即使是智慧再高的人,也不能与他共商对策了。就算是能够商议对策,也很难实际着手去做。即使做了,也有可能不成功,到了最严重的时候,很可能产生两败俱伤的后果。祸患大的可以亡国,次一点的会让自己丧命,并且会使世上的奸雄们以此为借口乘机而起,把宦官与其同党尽皆除掉,大快天下人之心后才算完。过去历史上记载的宦官之祸往往如此,而且不止一代。

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这是日积月累逐步发展而成的,是形势发展使他自然而然地走入此途的。所以沉迷于女色,如果不幸一直执迷不悟,那么祸患就要随之降临了;但是一旦醒悟,把她们撵出去就行了。而宦者造成的祸患,虽然有所悔悟,但已经形成的形势使得自己没有办法把他们除掉;唐昭宗的事就是这样。

15B【解析】诗人蒙冤被贬。诗句中虽有“老至”,但不宜将其理解为遭贬谪的原因。故选B

16.“独”是指自己被贬在外,孤独寂寞(2分);“同”写只有叫声凄凉的“岭猿”陪伴我,“共”写只有江柳与我共赏风烟(2分),二字将“独”的感受具体化、形象化,表达了诗人怀悲而思归的情感。(2分)

17.(1)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2)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3)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18.示例:①急于求成   ②如火如荼   ③有目共睹

19.①我国六大风电顶尖企业于20年前起步,②10年前开始提速,③被誉为比黄金还要稀缺的潜力股,④它们将以“风”“光”无限的姿态迎来新风口。

20.①用“牛鼻子”“试金石”比喻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碳中和;②用“切换赛道”和“弯道超车”来比喻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不同做法;③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碳中和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1.虽然用科学仪器记录的海浪高度不超过20米,但海浪冲击海岸却能激起六七十米高的浪花。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应删去“左右”;二是搭配不当,“触发”应改为“激起”。

22.示例:①浪是风吹起来的②波浪便产生了③浪也不断增高

23.【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把两种说法组织成相同的句式,“视野”和“幸福感”是两种说法共有的关键词。所以本材料要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人的视野与幸福感的关系。“视野”,原指眼睛所能看见的范围,比喻观察和认识的领域。注意,“能看见”和“观察”不代表获得,甚至有别于看清或了解。所以,视野更多是一种发现的可能性,与实际的所得之间有巨大的差距。正是这个空间,为我们提供了施展逻辑的余地。再来说“幸福感”。本来,“幸福”就没有一个客观、统一的标准,再加一个定位于心理感受的“感”字,更强调了其主观特性。所以,写作本题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幸福”的定义和对“幸福感”形成原理的认识。推敲材料中的两种说法,可以发现其分歧的本质就是对“幸福”的理解。

分析两种说法的不同之处,以理解观点分歧。两种说法不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也给出了各自的论证思路。说法一是用“知足”来作为“视野小”和“幸福感强”的逻辑连接。说法二是推导了“视野小—格局小—人生路窄—幸福感弱”的逻辑链条。“格局”虽然仍是一个内化概念,但已具备了物化实体性,“人生路”则纯属实践层面的概念。所以,两种说法的本质分歧,在于对“幸福”的认识。前者把“幸福感”理解为内在心理感受,后者把“幸福感”理解为外在物质占有。前者重视当下的情感状态,后者重视未来的发展空间。前者认为“幸福感”可由主观调试,后者认为“幸福感”必受客观约束。

对此,写作时,可以任选其一展开论述。比如,除了上述两种观点各自的优点之外,还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提出疑问:视野大了,更加懂得万事万物局限的必然存在,会不会更容易知足呢?视野大了,选择多了,路越走越多,会不会反而迷茫而无从行动了呢?从而引发我们对人生的别样思考。或者说明一个视野广阔的人,他或许游历了祖国大好河流山川,走过许多地方,看过许多风景,也因此知道了许多事,徒增许多忧愁,但他们或许并未留意那周身的幸福感。若让他们不再留心天下,短暂地休憩身心,将视野放小,可以看到眼前之物、眼前之景,或许反而会感受到从前体会不到的幸福。当然,也可由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出发,引发我们应如何看待世界: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看待一件事或一个人,往往会有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感受和认识,从而修正自己对某件事或某个人在感受和认识上的偏差,这对调整自己的心态,对把握自己的处世观,对选择自己的人生轨迹大有益处。

【参考立意】

1.开阔视野,成就人生。

2.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事业。

3.小视野亦有平凡的幸福。

学生根据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立意、写作,只要在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符合相关要求,即可酌情给分。答案中的立意仅供参考。

      (网络搜集,交流学习,侵权必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材料)范晔《后汉书·宦者传论·自明帝以后》、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序·盖其用事也近而习》阅读训练
读小说(6):孙犁《荷花淀》
芦花
古文观止168: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序
古文观止:《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
​著名作家孙犁说:学习古文,主要是靠读,不能像读白话小说,看一遍就算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