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哲学笔记(16),我们究竟解决了多少问题?

前几天,哲学诗画更新了两篇哈佛哲学课中西方教授对中国哲学的阐释,很多粉丝评论积极,探讨踊跃,这说明大家对中国哲学以及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哲学等话题都很感兴趣,鉴于此,哲学诗画今天又更新了一篇,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探讨,继续进行良性的真理澄明。

我的哲学笔记——哈佛哲学课之西方哲学教授眼中的中国哲学,一起来研读!

善和养心

中国的思想家孔子和孟子都特别强调善,那么善与做出重大决策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孔子和孟子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觉得当我们完善自己的情感回应时,我们就发挥出了人性的巨大潜力。不断地在人际交往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地培养善的萌芽,可以让我们明白”怎样在一种给定的情境中做出正确的道德决策“。

在中国哲学中,理智和情感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心。心既是情感的栖息地,也是理智的核心。心可以做到沉思、冥想,并且感受喜怒哀乐。中国的亚圣孟子认为,如果我们用理智去陶冶感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经验的累积,我们就能更准确的体会到他人的感受,观察到具体情境里事情的真实进展,然后据此设法改变结局,我们可以训练自己对这些复杂性保持共情与理解的心态,并学会去改变它们。

孟子所说的”权变“就是指在仔细权衡每个情境复杂性的情况下本能地做出正确道德决策的能力,而发挥这些能力的前提就是”养心“。它意味着我们要磨练自己的判断力,忍耐力,进而看到更大的格局,理解一个人行为背后的动因,明白不同的情绪(比如焦虑、恐惧、快乐和痛苦)会展现出一个人不同的面向。

圣人不同于常人之处即在于他们有能力跟随自己的”心“,而非盲目地追随感觉或理智。培养理智与情感合一的心是锻炼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好途径。

正念是一个源于佛教的概念,是让你在冥思中观察、体味自己的感受,接受它,然后随它去,以此来脱离情感并达到个人内心的平静。而养心是儒家的观点,它是一种外向化的活动,目的不在于让我们从世界脱离,而在于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世界,由此才能通过生命的每一次互动把自己和身边的人变得更好。

解决时代问题

每个时代都会面临很多问题,对于当今时代,我们究竟解决了多少问题呢?当后世的人们回顾今天时,会把这个时代看做繁荣、平等、自由和幸福的时代吗?或者他们会将21世纪初这段时期看做一个“自满势利的时代“吗?在这个时代,人们并不感到幸福和满足,他们目睹日益增加的危机却无力回应,并且认为并不存在可行的替代方案。

我们发现,早在”现代“出现之前很久,中国的先贤们就已经在探讨如何以最佳的方式整合世界了;我们还会看到,在思考”如何幸福的生活“的问题时,他们那里的确存在着其他多种可选择的方案。

我们自以为是的生活方式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生活方式,我们所想象的决策方式也并非真实的决策方式。中国哲学家看到了仅仅运用理性的局限性,在他们看来,事情的解决之道在于磨砺我们的本能,训练我们的情感,并持之以恒的投入到”修身“的过层中。这样,我们就能在面对每一个具体的情境时,做出正确的合乎道德的回应,通过回应,我们人生当中出现的每一次偶然的遭遇和经验都为积极创造一个更新、更好的世界提供了机会。

作为现代人,我们被不断告知,应向内看以探寻更高境界的真理。如今的个人自我实现的目标就在于找到真正的自己,并且根据他的内在本质过上所谓的”真正生活“。我们相信,当我们看到或悟得真理时,我们就会自然理解它,并根据它去谋划、限定我们的生活。我们倾己所有”投资“于这样的自我限定或谋划,敢冒风险建议未来,而依据仅仅是一种狭隘的自我认知,即我们自认为的那些优劣好恶的标准。对此,中国哲学家认为,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只看到自身潜力的很少一部分,且还会被某一时刻、某一阶段中有限数量 的情感因素限制一生。一旦将人性视为铁板一块,我们立刻就限制了自身的所有潜能。

中国哲学家认为,人不是也不应自以为是一个单一的、一元化的生命体,比方说,如果你自认为自己是个坏脾气、易发怒的人,但真实的情况是,你本质上也许并不是一个易怒的人,也许你只是落入了生活的惯例(即某些惯性的行为模式),你用这些惯例或习惯去限定了你的自我认知。事实是,你可能会发怒,但你也有温和或宽容的一面。因为人是个多面体。

中国古代先哲们认为,每个人都是复杂多变的,每个人都存在多种多样、彼此矛盾的情感因素、欲望以及回应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们的性格是通过向外看——而非向内看——才得以发展的。性格唯有在实践之中,借助你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才能成形,包括你对待他人的方式和你所追求的生活。

通过这些核心的思想点,我们知道,我们不止于现在的样子,我们还可以主动磨练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因为一旦我们自己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那么我们周围,乃至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好,更和谐。这就是中国哲人在面对世界时所提倡和践行的。

以上就是哈佛哲学课中西方哲学家认为的中国哲人的想法和理念,究竟有没有解决时代问题呢?究竟有没有成为更好的人呢?究竟有没有让社会变得更进步呢?或许,答案在每个人的心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哲学笔记(连载)
王晓华《个体的诞生——哲学笔记》
探索:道德根植于大脑之中吗?
哲学究竟是什么?
墨子的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笔记
馮友蘭論情感在哲學中的地位與作用 WORD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