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地方破题新乡贤文化建设,亮点多多,启示多多!


《群众》杂志近期刊文,介绍连云港市赣榆区新乡贤文化建设实践。该地深入推动新乡贤荐评、示范、涵育、汇智、传承、礼敬“六大工程”,在乡村社会管理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1深挖乡贤资源,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乡贤文化的形成源自乡贤作用的发挥,是几千年来根植于农村这一特定生态环境下的文化积淀。近40年的改革开放,乡村形态不断变迁,新乡贤群体作为一支特别的文化群体,愈来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弘扬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桥梁、乡村发展中的智库、乡风文明的榜样作用,日渐成为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颂传“古乡贤”


挖掘整理赣榆古今乡贤,编印《赣榆乡贤录》,全面梳理、系统整合赣榆古乡贤服务家乡、造福家乡的嘉言懿行。继承和弘扬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乡贤文化,研究提炼出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积极思想文化,赋予新意,改造形式,让其中的精华闪亮起来。


汇聚“名乡贤”


组织各镇建立新乡贤信息库,定期向在外乡贤寄送《赣榆报》,推送赣榆发展微信文字,传递乡情乡事、社情民意;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以“乡情乡韵乡愁”感染凝聚回乡省亲的新乡贤;举办“凤还巢、谋创业、话发展”赣榆籍优秀人才代表座谈会,搭建对话平台,助力家乡发展。针对在外高层次毕业生,举办“凤还巢”高校人才招聘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人才回流。


荐评“今乡贤”


赣榆新乡贤选树坚持“来自于乡村、服务于乡村”的原则,以“政治上有觉悟、社会上有影响”为标准,把新乡贤分为“爱乡睦邻、孝贤友善,创业富民、反哺桑梓,崇文兴学、守望乡情,公道正派、促进和谐,热心公益、教化乡民,移风易俗、树立新风”六个类别。


坚持群众参与。新乡贤选树充分发挥群众的决定性作用,由干群代表、党委政府组成评选小组,按照立足基层、尊重民意、层层推荐的要求,真正把威望高、口碑好、愿意为家乡做贡献的在外成功人士、农村优秀基层干部、创业兴业能人、乡村文化传承守望者、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新乡贤人物推荐出来。村级层面评选1000名新兴贤,镇级层面评选100名新乡贤,区级层面评选20名新乡贤。


培育“新乡贤”


厚植新乡贤文化,培养有见识、有担当、有威望又自愿扎根乡土的新乡贤,在赣榆大地形成人人学乡贤、人人颂乡贤、人人做乡贤的浓厚氛围。


组织新闻媒体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尤其是返乡创业的赣榆人拼搏进取、锐意创新、反哺家乡的感人事迹,开设“弘扬新乡贤文化”栏目,刊登新乡贤故事,展示新乡贤风采。


借势新媒体,搭建赣榆乡贤文化传播主阵地,建立“怀仁乡贤汇”微信公众号,传承新乡贤文化,培育后备梯队,编发主题文章20余篇,全方位展示新乡贤事迹,在社会上引发广泛讨论。


2植根百姓生活,持续涵育文明乡风

立体化宣传“乡贤”

精心制作《走近赣榆乡贤》系列电视节目,扩大新乡贤文化传播覆盖面,营造浓厚舆论氛围,讲有温度的故事,让尊崇乡贤精神蔚然成风。


组织新闻媒体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开设“乡贤·乡情·乡恋——对话赣榆籍知名乡贤”专栏,走遍大江南北采访20余位赣榆籍在外知名新乡贤,刊登新乡贤拼搏进取、锐意创新、反哺家乡的感人事迹,很好地展示了新乡贤风采,极大地鼓舞了全区人民干事创业的士气。

生活化传承“乡贤”

以传统乡贤及新乡贤建设家乡、回报家乡的事迹为原型,开展新乡贤艺术创作,以文学、绘画、书法、微电影、情景剧等艺术形式再现新乡贤嘉言懿行,遴选各镇村(社区)优秀作品,举办乡愁、乡贤、乡情“新三乡”主题晚会并在全区广泛展演;举办新乡贤主题演讲活动,组建赣榆新乡贤事迹演说团,以生动、感人的故事激发全社会争做新乡贤的热情。

大众化崇学“乡贤”

在学校开展“学乡贤”活动,组织区文史专家研究发掘、整理乡贤文化资料,通过报告会、讲故事等多种途径,让乡贤文化在校园广泛传播。


开办乡贤大讲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省市道德模范、中国好人走进乡贤讲堂作报告,把乡贤人物及其精神事迹,特别是群众身边的乡村好人好事好风尚,用多种艺术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搬进礼堂、走进广场、请上舞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入耳入心入脑。把乡贤精神和家风家训有机结合,使之成为修身持家之本。

全方位礼敬“乡贤”

为进一步树立良好价值导向,持续培育新乡贤文化,通过陆续出台系列礼遇政策,关心乡贤工作生活,对家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新乡贤,提供医疗、教育、交通等社会公共优惠服务,激励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


深化“双促双进”活动,关心回迁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充分调动新乡贤回乡创业兴业的积极性。


3汇聚乡贤力量,引领推动乡村复兴


发挥乡村治理的“桥梁”作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乡贤具有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参与乡村治理,既可化解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也能处理事关乡村和谐的大事儿,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


赣榆区通过大力引导和发挥他们的“粘合剂”和“安全阀”作用,让乡贤在新农村建设、社会治理和培育核心价值观中发挥正能量,引领新风尚。


区级成立社会性组织——新乡贤会,由区内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专家担任理事职务,负责研究乡贤文化、指导各级乡贤组织开展工作;镇村成立50余家新乡贤会,他们定期出席镇、村有关会议,参政议政,为民代言,对镇、村班子的工作进行监督评判,推进基层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发挥乡村发展的“智库”作用,探索乡村振兴建设


走遍天下,情系故土。乡贤特别是在外为官、研学、创业的乡贤,人脉广、资源多、信息灵,请回乡村、汇聚起来,就是一支力量强大、人数众多、不可替代的发展智库。


建立新乡贤信息库,将户籍(原籍)在本地或在本地有姻亲关系,政治上有觉悟、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热心家乡事业的贤达人士挖掘出来,建立“新乡贤”信息库,明确具体人员负责新乡贤联络工作,动态更新信息库。


发挥乡风文明的“榜样”作用,引领乡村精神文明


新乡贤对培育“精神心灵家园”、涵育农村乡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独特的作用。发挥村级乡贤榜、镇级乡贤园(广场)作用的同时,在农村文化站、村综合文化室,组织设计文化墙、文化长廊,绘制“乡贤事迹榜”,广泛传播乡贤事迹,形成处处敬乡贤、个个学乡贤、人人争当乡贤的崇德尚贤氛围。



摘编自《群众》2017年第23期,原标题为《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许思文(作者系中共连云港市赣榆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村振兴,有面子更要有“里子”
【村镇问答03】新乡贤
非遗与人文图典:红枫岭上说“乡贤”
杞人岂能不忧天? | 豫记
九江观潮 | 南海九江为何盛产“新乡贤”
乡贤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源动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