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风向|2018化学等级考的若干启发(附超全试卷解析)

与去年第一次考试相比,2018年化学等级考在试题难度、考察内容、题目设置上有了一些变化,变化带来的是学生的不同评价:

化学到底怎么了?我们来详细看一看:

(1)难度比2017年有所提升,但没有特别难的题目出现;

(2)加大了实验比重,今年变为20%(2017年为15%,2017年常见无机物为15%);

(3)试题设置:最大的变化是实验题作为压轴题,放在了有机题后;

(4)有机题考察了硝化反应、羟基保护、共聚反应;

(5)试题素材:更加贴近化学前沿科学、生活生产、环境保护。如“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机身的铝锂合金材料”、“2018年3月《Nature》杂志上刊登的测量行星物质中48Ca/44Ca的比值”、“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美多心安的中间体”。

由这两年的出题方向变化,沈老师给即将进入高三的同学三点备考建议:

重视基础!

重视基础!

重视基础!

重要的话说三遍

2018年化学等级考考察形式及模块比重

(1)首先体现在考察内容的主体脉络上。以有机题为例,无论是2017年,还是2018年,都是对烃及其衍生物部分主体脉络的考察(如烃→卤代烃→醇→醛→酸→酯),这是高中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

另外,以实验题为例,2017年实验大题考察NaHCO3含量测定及侯氏制碱法,今年考察气体检验、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的配置及酸碱滴定,都是高中化学要求的基本实验内容。

(2)其次体现在考察内容的细化,即细节知识点,比如今年实验题中溶液配置使用仪器填空、酸碱滴定终点填空。

复习要全面

化学科目的特点是内容多,细节多。以实验一项为例,所涉及实验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部分实验是历年考试热点,比如“侯氏制碱法”、“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酸碱滴定”等,部分实验也会有涉及,比如“海水提溴”、“海带提碘”等。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建议尽量复习到位,以不变应万变。

化学理论一知半解?不够!!!

相比往年高考,等级考综合题中的语言描述类题目是一大特色(即使用相关化学理论解释实验现象或规律),也是学生“痛点”所在。2018年此类题目,体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建议2019届学生加强这类题型的训练。

总结下来,失分原因主要有三点:

(1)抓不准题意,用错理论。

同学们在审题时极易陷入误区:增大浓度引起平衡移动,所以使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并作答。而本题实际考察的是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意义的准确理解,K只与温度有关。

(2)答题不够全面

这类题目答题关键在于逻辑性与全面性,才能不失分。回答问题不要嫌啰嗦,环环相扣,承上启下,水到渠成引出答案即可。

(3)不够自信果断

等级考中极有可能出现同学们不熟悉,或没见过的问题,此时要胆大心细,找到能够解释问题的理论。

如今年实验题中出现的题目:

(1)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滴入少量浓盐酸,会有白色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是____

(2)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在试管中有白色晶体析出,能否证明混合气体中有氯化氢?

没见过?不熟悉?

但是要考虑到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滴入少量浓盐酸,二者不发生化学反应,因此果断判断晶体为结晶产物。当然部分同学可能联想到侯氏制碱法母液中析出氯化铵的过程,其实原理相通,都是通过增加相关离子的含量,使平衡移动,促使晶体析出。相关化学理论即为结晶-溶解平衡,再用平衡移动解释即可。在第(1)题基础上,结合氯气与水反应产物中有HCl,就能快速解决第(2)题。

可惜不少同学一看题目,就懵了,或者想到了,却不够自信,因此丢分。

2018年化学等级考部分试题解析与评论

2019届同学一定要仔细看一遍

本文涉及内容来源于学生回忆以及网络,仅供交流讨论。部分内容可能存在偏差,若有准确题目,请联系本人更正。

选择题中所涉及的部分考试内容

1、结合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机身的铝锂合金材料出题

考点:铝合金的特点,密度小、硬度大

2、结合“2018年3月《Nature》杂志上刊登的测量行星物质中48Ca/44Ca的比值”出题

考点:同位素

3、电化学腐蚀实验,反应后恢复室温,要求选出描述错误的选项,示意图如下:

考点:电化学

4、考点:同分异构体,物质结构简式如下:

5、某无色溶液中可能有Na+、Al3+、HCO3-、Br-、NO3-、SO42-,每种离子物质的量相等

①测得pH=1

②加入氯水溶液变橙色

③加入过量Ba(OH)2溶液,有沉淀生成

A. 一定有NO3-

B. 可能有Na+

C. 可能不含Al3+

D.溶液中只有3种离子

考点溶液中离子共存、电荷守恒、离子性质

难度中等偏上,注意离子共存/不共存条件,题中数据在判断离子共存时的应用。

与2017年对比:同样先定pH,及离子浓度考察离子共存。难度相当。

6、其他考点:浓硫酸的性质”、“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海水提溴”、“醇脱水的反应条件和试剂”、“二氧化碳的结构”、“侯氏制碱法的母液处理”、“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物质溶解的热效应”

小结:从目前收集到的题目来看,选择题中考察内容偏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高中重要化学反应、重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因此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程度直接决定了同学们的考场发挥。

以下为其余四道综合题的解析:

(一)

1、硅原子有_____种能量不同的轨道;Li、C、Si的最高价氧化物中属于原子晶体的是__________.

考点:考察原子结构、化学键和晶体。

难度:基础题,难度不高。

坑点:在原子结构这部分的考题中,注意题目中问的是几种能量不同的轨道、几种能级、还是几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此外还要注意问的是硅原子、还是最外层电子、或者是某一层电子。此处极易因审题不清而掉坑。

2、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钠的金属性比锂强。

考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难度:中等。本题的关键在于答题的出发点为原子结构,然后从Na原子和Li原子的结构上的差异讨论差异对金属性的影响,最后得到钠的金属性比锂强的结论。本题关键在于回答问题的逻辑性和全面性。

备注:本题是化学基础理论的应用。实际上在高中化学元素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利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来解释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比如卤素、氧族、氮族,甚至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非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解释和应用。因此本题是实打实的考察学生的基本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已知反应:A(s)+CO2(g)C(s)+D(s),在2L的密闭容器中投料A和CO2气体(A、C、D为含Li的化合物)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若0-~20min内固体质量增加了8.8g,则20min内用CO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速率

难度:基础题,难度中等偏低

坑点:平衡常数表达式书写规范性以及注意事项。比如本题极易因未留意到A、C、D的状态而写错。此外,在考场上,可能有部分同学会因表达式过于简单而怀疑人生。所以该题也是对考生考场心态的一个考察。

另外,本题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要从固体质量的增加量出发,而不是简单的给出某物质的含量变化。从计算的角度来说,难度加大,更进一步考察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备注:本题属于基本能力的考察,上文所说坑点,实际上对于基本功扎实的学生来说,并不算坑。

4、已知在不同温度下,c(CO2)如图所示,则该反应为______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

考点:化学平衡,图像题

难度:低。关键在于对图像的解读。化学平衡图像题题型多变,注意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平时的训练要全面,注意图像题技巧的应用。

5、若在T1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O2)为a molL-1,此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加入一定量的CO2,反应达到平衡后浓度变为b molL-1。试比较a、b数值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

难度:不高,但极易掉坑。题中前提“在T1温度下”,本题考察点在于对平衡常数意义的准确理解和解释。看似难题,实际上是坑题。

Tips: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直是考试热点,同学们要注意从本质上理解问题。

与2017年等级考对比:原子结构、化学键和晶体、元素周期律未在大题出现。化学平衡是考察的重点,同样考察了K值的表达式和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图像。

与历年高考对比:难度明显降低,特别是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考察。

(二)高铁酸钠是强氧化剂,可以作净水剂

1、已知将KOH溶液滴入浓Na2FeO4,在低温下可析出K2FeO4,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平下列反应

____ Na2FeO4+______H2SO4→____Fe2(SO4)3+___O2+___Na2SO4+___H2O

若在标况下有3.36L氧气生成,则电子转移数目为_______

1、2题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关于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

难度中等偏上

备注:第1、2题中引入同学们不熟悉的Na2FeO4,但考察的却是我们熟悉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及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基本计算。按照常规方法做题即可。

3、在配置Fe2(SO4)3溶液时,常加入少量稀硫酸,请用离子方程式结合化学平衡原理解释这样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盐类水解及其应用、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新高考下语言表述题的应答策略

难度:中等

备注:先根据题目要求的两点即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原理,答题时紧扣这两点往后逐步推出结论。注意逻辑性和全面性。

4、在Fe2(SO4)3溶液中滴加NaHSO3溶液后,c(SO42-)会变大,则该反应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产物的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难度:中等

备注:根据离子浓度变化,确定还原产物。本题结合离子浓度考察氧化还原反应,注意此处极易与双水解混淆在一起,因此对题意的准确解读尤为重要。

5、已知NaHSO3溶液呈酸性,而HSO3-既会电离又会水解。

则在NaHSO3溶液中c(H2SO3)_______c(SO32-)

考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

难度:中等偏上。

备注:本题考察盐类的水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属于盐类的水解的基本题型。注意答题技巧。

Tips:本题所考察的理论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相关题目的做题方法和技巧也是同学们平时训练和复习的核心内容。因此平时练习中要注意对于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解题技巧的掌握

与2017年等级考对比,2017年等级考题同样是将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质溶液的考察放在同一道大题中,考察的内容基本相似: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及其应用等等。此外,17年还考察的溶液pH与通入气体量的变化图像。

与历年高考对比:化学理论的考察一直是高考及等级考的重点内容。相比之下,新高考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考察,难度有所下降,但核心内容不变。

(三)某有机物是心血管药的主要成分,其合成路线如下:

R是含有羧基的化合物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从A制取苯乙烯需要经过两步,第一步是Cl2/光照,请写出第二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根据分子式确定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取代反应

难度:

备注:本题为基础题,根据C8H10确定A的结构简式难度不高。此外,苯的同系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取代产物不同,因此要注意条件。

2、反应②的有机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反应

考点: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取代反应(硝化反应)

难度:

3、反应①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羟基保护、酯化反应、酯的水解反应

难度:中等

备注:这种题型在学校平时的训练中也多有涉及,此外,联系前后物质的变化也能得到结论

4、反应③的试剂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酯化反应的条件

难度:

5、丁苯橡胶是常用的工业橡胶,其由苯乙烯和1,3-丁二烯共聚得到,请写出其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聚合反应

难度:中等偏低

备注:在等级考难度降低的大背景下,同学们对于共聚反应的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下降。这也是导致本题可能出错的最大原因。聚合反应产物结构简式的书写,只要掌握规律和方法,难度其实一般。因此建议同学们复习时还是要全面。

6、请写出1,3-丁二烯制取HOCH2 CH2CH2 CH2OH的有机合成路线

考点:有机合成

难度:中等偏低。

备注:本题属于基本合成路线,难度不高。注意合成步骤和条件即可。

Tips:新高考以来,有机大题的考察难度和范围都大幅度下降,基本上都是基于常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来出题。难度不高。

与2017年等级考对比:考察烯烃与CO、H2反应、酯化反应。推断难度不高。考察的知识点包括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有机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醛基的检验方法、有机合成。从难度上来说,推断部分路线比今年的简单,但是从考察的题目来说,并不比今年低。相同点为两年的考题都侧重基础知识和课本内容,比如反应条件、醛基检验等。

与历年高考对比:高考改革后,虽然主脉络不变,但是有机题的考察范围和难度都明显降低,推断部分更是如此。因此复习时还是首先要回归课本,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四)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某同学为了验证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并测定氯化氢含量做了如下实验。

1、 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滴入少量浓盐酸,会有白色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将混合气体通入上图装置(试管中为NaCl溶液)后,在试管中有白色晶体析出,能否证明混合气体中有氯化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题考点:溶解-结晶平衡,及平衡影响因素、氯气与水反应

难度:中等偏低

3、装置B(装有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考点:尾气处理装置、防倒吸

难度:

已知氯气易溶于CCl4

4、若上图装置中出现白色沉淀(部分学生回忆最后试管中为AgNO3溶液),可以证明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考点:氯气的性质、HCl气体的性质和检验

难度:

5、为测定气体中氯化氢含量,将混合气体1.12L(标况下),通过CCl4后用足量水吸收,并将其定容到100mL。

定容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和_________,取出20mL上述液体,滴入2滴酚酞试液,用浓度为0.0250mol/L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当____________时,即达到滴定终点,此时消耗标准NaOH溶液19.20mL,则混合气体中氯化氢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考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酸碱滴定

难度:中等

备注:本题为常规实验题,所考察的两大实验题是《化学学科基本要求》中的重点实验。对于实验所需仪器的考察以及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基本属于送分题。最后一空计算,难度不高,但由于涉及单位换算、公式应用、以及求算体积分数,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Tips:本题为综合实验题,考察了气体的检验、实验装置、一定物质的量溶液的配置、酸碱滴定。都是《化学学科基本要求》中要求的基本实验以及必须掌握的内容。

与2017年等级考对比:2017年等级考实验题结合NaHCO3含量的测定和侯氏制碱法,综合性比较强。相同的是两年的考察重点都是《化学学科基本要求》中要求的重点实验内容。

与历年高考对比:难度明显降低,题目的探索性、新颖性、复杂性都有所下降,侧重《化学学科基本要求》中的基本实验。要求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对重要实验的理解和应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北京高考理综试题解析及往年考点对比(附试卷)
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江西省南昌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
试卷分析 | 杨家坪中学高2020届高三10月化学试卷分析
聚焦名师眼里的理综全国卷Ⅰ、卷Ⅲ
化学答题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