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了很多写作干货,还是不会写摘要?没关系,来看看这篇用实际案例“手把手”教你写摘要的文章!


模块化写作案列


专家介绍

周传虎,山东大学大数据与精确传播实验室特聘专家,“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大数据评价理论与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山东大学学术期刊智能分析与精确投稿系统(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证书编号:1683635)发明人,学术写作领域专业教材《学术论文写作实用教程》(即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



《双渠道背景下考虑服务因素的制造商分销模式选择》,我们通过这篇论文再来看一下摘要的写作。那么,摘要写作的几个基本要素中有哪些要素是必备的?有哪些要素是可选的?我们结合这篇论文的摘要简单讲解一下。这篇论文的标题叫做《双渠道背景下考虑服务因素的制造商分销模式选择》,如果按照我们对选题的界定来看的话,这个标题显然也是不规范的,因为你的研究问题没有呈现在标题中,研究方法和研究发现也没有呈现在标题中,所以,这个标题也是非常不规范的。我们不讨论这篇炉论文的标题,就来看它的摘要。

摘要一开头写到了本文研究了什么,作者使用“本文”至少表明了这个摘要是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写得,那么这也就排除了你在投稿时的一部分期刊,因为有些期刊明确要求不能使用第一人称写摘要,这也就相当于你在写论文时,已经自动放弃选择投稿那一部分期刊了,这只是一个小细节,其实,包括后面的前言习作,结语写作,也包括正文写作。不同期刊都有它们自己的偏好,如果不考虑期刊的偏好,那么也就意味着你自动放弃了这些期刊。如果这样你还给这些期刊投稿,说明你是真的有问题的,因为你明明不考虑这些期刊的偏好,你却仍然给这些期刊投稿,期刊不理会你的稿件就是很正常的了,就像人家不让你用“本文”,你非要用“本文”一样,这是“本文”的问题。

接着看它的摘要:

本文研究了双渠道背景下,制造商与大型零售商关于零售分销模式的选择问题。引入上下游厂商的市场势力(零售商的利润分成能力)这一纵向关系特征,同时将电子商务渠道与传统零售渠道之间的竞争替代性(双渠道交叉价格敏感系数)考虑在内,建立动态博弈模型,进而通过分析找出双方达成“专柜+电商”与“货架+电商”两种不同分销组合模式的临界条件。 数值模拟结论显示,只有当零售商的利润分成能力与双渠道交叉价格敏感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才能找到实现双方达成“专柜+电商”合作的意愿区间,超越该临界条件,双方则可能面临渠道谈判破裂。

这是这篇论文的摘要。摘要是有一些基本要素的,比如说你的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发现,再比如说你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价值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写到论文摘要里面的。但是,摘要的字数是有限的,所以这里面有几个要素是必备的,有几个要素是可选的,论文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发现,这三个要素是摘要中必有的,你必须要让读者通过你的摘要能够知道你的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研究的,最后得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研究结论,什么样的研究发现?这是三个摘要中必备的要素。在讲摘要的时候,我还特别给大家强调过,要把摘要写成评论型的摘要,不要写成概述性的摘要,类似本文干了什么事情这样的摘要,大家尽量不要写这种摘要,如果你写了这种摘要,就相当于缩减了自己投稿的范围,因为有很多期刊在它们的征稿启事中明确要求了不能使用“本文”,所以如果你要这样写的话,就等于自动放弃了很多期刊,所以我们也一直给大家推荐,摘要要写成评论型的。 

如果按照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发现这三个必备要素,再考虑到概述性摘要和评论性摘要的区分来修改一下这篇文章的摘要,应该朝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去修改才会更好一些呢?在实际摘要写作的过程中,需要先根据论文的内容写一段摘要出来,然后再对摘要进行优化,我们根据这篇文章的摘要看一下怎样把它修改成一篇评论性摘要。

我们用红色和蓝色区分了这篇摘要的两部分内容,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蓝色部分是属于它的研究结果部分,红色部分属于它的研究过程部分,第一句话,“本文研究了双渠道背景下,制造商与大型零售商关于零售分销模式的选择问题”这部分黑色内容应该属于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部分。但是,这里有一个隐含的问题,它的正文中有没有这个问题?电商对分销模式的选择怎样的影响?两者有什么区别?在进行合作模式选择时,是否受到上下游的影响,能否找到一个共识的区间?这是这篇论文里所探讨的几个小的问题。那么,这篇论文的前两个方面前面所引出的就是一个由于电商发展导致零售商在使用、在开辟电商渠道时,他们的分销模式是采取专柜销售还是货架销售的问题,这是它的研究问题,只不过是在摘要中没有写出来。摘要中黑色的部分应该怎么修改呢?我们一点点的进行删改,我们尝试着按照评论性摘要的写法,把所有语句的主语换成他者,比如,双渠道背景下,制造商与大型零售商关于大型零售商如何选择零售分销模式,大家可以用自己专业的术语来概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因为你是在把你的问题进行细分,当然了,在摘要中也可以不把问题细分化,你可以把问题模糊一下,把它都放到你的研究方法中。像引入上下游厂商的市场势力,将什么考虑在内,还有考虑建立分通过分析什么之类的词语,像这几个动词都是要删掉的,你要把你的主语变成什么?如果具体到一个句子中去,你要把上下游厂商的市场势力作为主语,而不是把动词前面隐含的主语“本文”。作为主语,所以在这里还要把引入删除,这一纵向关系特征可能也要去掉,之所以去掉是因为市场势力它是谁的特征是相对于你这个主语而言的,所以如果上下游厂商的市场势力做主语,就要把它去掉,除非你把你的问题再进行细分,紧着下面的下面的将什么考虑在内也是要去掉的。动态博弈模型是实质性的方法,在这里,建立也是要去掉的,比如说你可以用经过什么样的一个动态博弈分析,然后……,要把它变成这个样子。同时将电子商务渠道与传统零售渠道之间的竞争替代性(双渠道交叉价格敏感系数)考虑在内,你要把“竞争替代性”变成一个句子,比如说你既然提到了竞争替代性,那么,我简单的问一下,它是不是可替代的?它的替代程度有多大?或者你把它变成一个句子,包括上面的它的市场势力对这个选择有什么样的影响?你需要把它变成一个句子,然后后面的进而通过分析找出……的临界条件,这句话基本上可以删掉,在这里,你就可以直接陈述最后的结论到底是什么就可以了。但是,这个作者在陈述自己的研究结论时漏掉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东西,就是他所谓的临界条件,也就是两者的共识区间到底是什么?如果是一个数值区间的话,你需要把数值写到这里;如果不是一个数值区间的话,你需要把它对边界的描述要写到这里,这才是你的研究结论。如果你研究半天,只是告诉我们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有合作区间,超过某些条件就要破裂,这种研究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是不需要你研究的,我们不看你的论文也知道你的研究结论应该是这个区间,那么,这个条件到底是什么?这篇论文的最后写出来了,但是在写作摘要时,作者没有把握好研究发现这个要素在摘要中应该写到的一个程度。研究结论在摘要中不能写的很模糊,因为这篇论文是一个定量研究,最后你的量化的曲线都出来了,为什么不在摘要里写上呢?这个结论可比“一定条件”四个字更能引大家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文摘要,不能使用“本文”类词语吗?
论文写作与投稿速成手册(编辑亲授)
论文摘要、关键字、参考文献写作要点
中南大学王秉博士 “十问十答”谈研究论文构思与撰写
十问十答,浅谈研究论文构思与撰写 ~
老谈老师的写作教学开讲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