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萃英大先生|袁宝珊:院训的凝练者、践行者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发端于萃英门的兰州大学,在百余年办学的风雨历程中,涌现了一批批钜儒风雅、德高行远的“大先生”,他们的精神穿越时空、独树一帜。值此11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学校特推出“萃英大先生”百十载师德典范人物,以此激励广大师生牢记新时代教育的使命,在“双一流”的伟大建设中砥砺前行,再创华章!

本期人物:公共卫生学专家 袁宝珊

袁宝珊(1931—2016),河北唐山人,中共党员,教授,公共卫生学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原兰州医学院公共卫生系主任,曾获甘肃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奖、甘肃省园丁奖等。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系。1960年9月响应党和国家支援西北的号召,从哈尔滨医科大学来到兰州医学院,先后担任卫生防疫和卫生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环境医学研究室主任、环境影响评价室主任、公共卫生系系主任,兼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兰州分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甘肃省环境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学会理事、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忆及恩师袁宝珊时,牛静萍教授(原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研究所所长)满怀深情地说:“袁老师之于我既是恩师、又是校友、也是同事。1984年7月,我从北京医学院卫生系毕业,分配到兰州医学院卫生系工作,从初识袁老师直至他老人家离开人世,相识相伴,我一直都在他的身边,袁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勤奋钻研、与时俱进、和蔼可亲、高瞻远瞩。”

袁宝珊一生热衷科学研究,在电子信息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运用的20世纪60年代,袁宝珊几乎每天都要去图书馆,查阅各种图书文献,退休后还自学电脑操作,掌握现代办公技术手段。自1973年以来,袁宝珊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建设委员会和甘肃省建委课题2项,卫生部课题3项,甘肃省科委课题3项,省环保局课题6项。其中《国产聚丙烯酰胺毒性及其生活饮用水中卫生标准的研究》,不仅为生活饮用水中聚丙烯酰胺的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还获得了1978年甘肃省科学大会奖。

刘兴荣教授(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回忆说:“我刚到学院教研室不久,就参加了袁教授主持的多项科研项目,多次随袁教授下乡入户、到工厂车间开展公共卫生调查研究,先后在通渭、渭源、临洮等引洮工程灌区、白银大峡库区等进行卫生学调查,从袁教授言传身教中,学到了很多公共卫生研究和调查方法。”

袁宝珊与时俱进,非常关心学院发展,为学院的课程、教材建设以及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自1960年调至兰州医学院后,袁宝珊曾先后主讲卫生学、卫生防疫学、环境卫生学、环境优生学等课程。1961年编写了医疗系用《卫生学讲义》教材。1984年卫生系恢复建系和招生后,主持环境卫生学教研室的建设与师资培养工作。1984年被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并开始招收环境卫生学硕士生。1987至1992年,袁宝珊担任卫生系系主任,此时正值第一届卫生系本科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全系教师和技术员基础化学实验理论和技能,他专门举办了基础化学实验培训班,并邀请甘肃省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赵宁老师讲授并指导实验。之后还在全系开展了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活动,制订了教学计划和专业课教案,并开展试讲、教学观摩和评教评学等活动。为搞好第一届本科生的生产实习,在省、市、区三级卫生防疫站建立了生产实习基地。在全系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前三届本科生的教学任务。

2001年退休后,袁宝珊人老心不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经常参加学院组织的座谈会,关心学院发展,常常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出谋划策,对新生、青年教师和返校校友谆谆教诲。2004年11月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大以后,袁宝珊还亲自为公共卫生学院构思了“博学、实践、求是、创新”的院训,多次为学院学生讲述公共卫生学院的发展历程,亲自撰写了公共卫生学院院史。在2014年公共卫生学院党委组织的第一届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时年83岁的袁宝珊,还为10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讲述了兰州大学医学院的历史,讲述了公共卫生学院的院史,讲述了一名老党员的入党心路历程。

袁宝珊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热心帮助年轻人成长。牛静萍教授说,袁宝珊老师不仅经常关心她的成长,还经常向年轻人请教问题,共同学习进步。刘兴荣教授也说,袁宝珊曾经在他教学、科研和个人发展关键阶段给予了许多指导。2015年,科学出版社邀请牛静萍教授作为主编组织编写环境卫生学系列教材,牛静萍教授说:“当时我还有点犹豫,就去征求袁老师意见,袁老师对我说‘这对我们学校的环境卫生学学科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一生都想要做的一件事,现在有机会,你一定要接受这个任务,我当全力以赴帮助你。’当时袁老师已经84岁高龄,听到恩师的殷切期望,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主编任务。在编写过程中袁老师更是斟字酌句,帮我看书稿,同时把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相关概念和知识提出来与我讨论。正是在恩师的帮助下,这本教材才如期出版,我在2016年的教师节给恩师送去了刚刚出版的教材,老师非常高兴,看了书后给我回了一封邮件,说那是他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准备好好阅读,为第二版提供修改建议。”

袁宝珊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眼界开阔的慈祥长者,也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的组织者。袁宝珊结合甘肃省环境相关疾病开展的研究处于领先水平,培养的研究生已经成为国内外所在领域内的知名学者,例如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尹立红教授、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恶英重点医学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张建清教授等。

袁宝珊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个人品格和对科学研究执着追求的精神一直在师生间广为流传,激励着每一位教师勤奋努力,兢兢业业。袁宝珊一生致力于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鼓舞着每一位学生坚定地走向公共卫生岗位,为祖国,尤其是祖国西部的公共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内容来源|【萃英大先生】第932期

编辑:李兆秋

责任编辑:许文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家与沙棘|兰州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王玉教授!
高校合并更名史——甘肃、宁夏、青海
兰安生: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
2017甘肃省独立学院排名
预防医学
中国最早的“赤脚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