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中化学常见错题集

1

初中化学错题集 一、选择汇总

例 1.1 gH2和 10 gO2在一密闭容器内混合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 )

A.1 g B.9 g C.11 g D.10 g

[常见错误]由质量守恒定律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1 g H2

和 10 gO2的质量总和为 11 g,选 C 。

[错因分析]理解错误:充分反应与恰好完全反应混淆。恰好完全反应是指各种反应物都正好用完,没

有剩余;充分反应是指某一种物质已经反应完了,化学反应不能继续,而其他参与反应的物质还可能有剩

余。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要满足一个确定的质量比,并不是提供的各物质都一定能恰好

完全反应,H2与 O2反应时的质量比为 1﹕8而不是 1﹕10。

[教学对策]在一个化学反应中若有多种反应物,依据反应物的量求某种生成物的质量时,若提供多种

反应物的数据而题目又没有说恰好完全反应时,此类题目往往有陷阱,可能有物质剩余,解题要小心。解

题时要根据化学方程式的量的意义,根据消耗完的物质的质量进行计算。本题根据氢气燃烧的化学反应中

的质量关系,1 gH2只能和 8 gO2反应,而提供的 10 gO2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还剩余 2 gO2,所以生成水

的质量应该为 9 g,正确选项 B。

[变式练习]现有 20 gH2和 O2的混合气体在一密闭容器内引燃,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还有 2 g气体,

则原混合气体中 O2 的质量是( )

A.2 g B.16g C.18g D.16g 或 18g

答案 D

例 2.经测定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 )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单质 C.不可能是化合物 D.不可能是纯净物

[常见错误]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单质也一定是纯净物,选 A、

B 或 AB。

[错因分析]记忆、理解错误: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如:碳元素可以组成金刚石、石墨等多种物质,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中可能有多种单质,它就属于混合物(即

不是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不可能是化合物。

[教学对策]本题只有真正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物质的分类知识和同一种元素能形成多种不同的

单质的知识后,才能顺利解答,正确选项 C。

例 3.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8.8 g二氧化碳和 5.4 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2

【常见错误】本题重点考查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以及与化学式相关的判断和计算,综合性强,得

分率不是太高,常会误选 A、B、D。

【错因分析】误选 A 的原因是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没有真正把握,误选 B、D 的原因是对化学

相关知识的判断和计算欠缺。根据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推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

素和氢元素,可能还含有氧元素。从生成物的质量可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8.8g×44

12=2.4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5.4g×18

2=0.6g,所以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2.4g∶0.6g=4∶1,该

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12

4.2∶

1

6.0=1∶3。所以正确答案只有 C。

【教学对策】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

2

理论依据,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借助实验来加深理解,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重点训练。

【变式练习】1.6 g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4.4 g 二氧化碳和 3.6 g 水。关于该物质的组

成有下列论断:①一定含有 C、H 元素;②一定不含 O 元素;③可能含 O 元素;④一定含 O 元素;⑤分子

中 C、H的原子个数比为 1:2;⑥分子中 C、H的原子个数比为 l :4。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⑥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答案为 A

例 4.下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从图示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 )

A.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

B.反应中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

C.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常见错误】此题是选择题里失分较高的一道

题,学生误选 B的最多,认为从图示看不出氯气分子

分成氯原子。对于 D 选项的明显错误而没有察觉的主要原因,还是对物质的微粒性这一难点没有熟练掌握。

【错因分析】本题采用形象直观的图示,从微观角度考查了物质形成的过程。学生误选 B,是没有仔

细审题:题干中给出了氯气的化学式(Cl2),说明氯气是一个双原子分子,而不是一个单原子分子;误选

B、C,是对'物质的微粒性'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在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起着重要

的作用。钠原子最外层有 1个电子,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容易失去 1个电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达到

8 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 Na+;氯原子最外层有 7个电子,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容易得到 1个电子,达到 8

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 Cl-;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氯化钠是由

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答案为 D。

【教学对策】'物质的微粒性'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在平

时的训练中不妨以多种形式呈现这一知识点。

【变式练习】 在一定条件下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如下(○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列关于该

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B.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D.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 2∶1

答案为 B

例 5.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和蔗糖固体

C.用 pH试纸区分澄清石灰水和食盐水 D.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常见错误】学生误选 B、C 的较多。反映出学生对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现象、溶液的酸碱性以及酸

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没有熟练掌握。

【错因分析】本题虽然是一道选择题,却考查了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现象;酸碱

指示剂的变色情况等多个知识点。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泡沫,会有浮渣出现,软水中加入

肥皂水后会产生大量的泡沫;硝酸铵溶于水时要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要降低,而蔗糖溶于水时溶液的温

度基本不变;澄清的石灰水显碱性,食盐水显中性,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显酸性。很明显用紫色的石蕊试液

是无法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故答案为 D。

【教学对策】在平时教学中,对于一些易混淆的知识应该加强对比记忆,不妨通过实验的手段加以巩

固,有时形象直观的手段比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变式练习】常温下,将体积大致相等的水和酒精(密度:O.789

g/cm3)依次缓缓注入右图'细颈'容器(容量瓶)中,注满后立刻塞紧

塞子振荡,静置片刻,容量瓶细颈上部有空柱形成。实验发现,若水

和酒精的注入先后顺序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形成空柱的长短也不

同。哪种加液顺序形成的空柱长?为什么?

答案为:先加水后加酒精的空柱较长, 因为当水向酒精中缓缓

3

注入时,由于水的密度大于酒精,已经比较快地渗入酒精分子间的间隙之中,所以振荡后静置形成的空柱

比较短。

例 6.下列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Fe2O3+3H2SO4=Fe2(SO4)3+3H2O B.CO2+Ca(OH)2=CaCO3↓+H2O

C. NaOH+NH4NO3=NaNO3+NH3↑+H2O D.2NaOH+H2SO4=Na2SO4+2H2O

[错解]C

[错选解析]C中 NaOH与 NH4NO3是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的 NH3·H2O不稳定,易转变为 NH3和 H2O,所以 C

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而 B中没有明显交换成分,所以 B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变式练习]益阳松花皮蛋闻名全国,远销东南亚,其制作的原料有纯碱、食盐、生石灰、草木灰(含

碳酸钾)、开水以及米糠、稻壳等辅料,配料之间首先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试推断另外最有可

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例 7. 下列关于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碱

B.能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的化合物一定是碱

C.溶液的 pH大于 7的化合物可能是碱

D.所有的碱都可以使无色酚酞变红

【错选】A、B、D

【错解分析】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H-的化合物才是碱。有些盐如碱式碳酸铜,电离时生成的

阴离子有 OH-,但同时还有 CO3

2-,所以 A 不正确;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并不等于使酚酞试液

变成红色的全部是碱,如有些盐(Na2CO3)溶液也显碱性,所以 B错。像 Cu(OH)2、Fe(OH)3等物质都是碱,

但由于它们难溶于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正确】C

[变式练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H越小,酸性越强,用水稀释可以使 pH=5的溶液变为 pH=8

B.酸溶液的 pH一定小于 7,但 pH小于 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

C.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一定是碱

D.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例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增加了

C.100g水与 100g酒精混合后,质量等于 200g,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1g氢气在 9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 10g水

【错解】A、D

【错解分析】煤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排到空气中,致使剩下的煤渣质量小于所用煤的质量,所

以 A 是错误的;1g 氢气在 9g 氧气中完全燃烧,由于有 1g 氧气过剩而未参加反应,所以生成水的质量是

9g,所以 D 也是错误的;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镁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

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增加了,所以

只有 B正确。

【正确】B

[变式练习]过量 Fe粉放入盛有 90 g稀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的滤液的质量为 92.7 g,则

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

A.0.1 g B.0.2 g C .2.7 g D.2.0 g

例 9.有下面两句话:'若两种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则它们所含质子数一定相同','若两种粒子所

含质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对这两句话可作出的判断是( )

A 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4

C 两者都正确 D两者都错误

【错解】B

【错解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两种粒子,有可

能是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原子(如碳 12原子与碳 13原子),也有可能是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如 Na与 Na+)

但它们质子数一定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它们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如水分子(H2O)与氨分子(NH3)、

氦原子(He)与氢分子(H2)、钠离子(Na+)与铵根离子(NH4

+)等。

【正确】A

[变式练习]小宇同学在托盘天平两端的烧杯内加入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

衡。然后向两端烧杯内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和铝铜合金,反应完毕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合金中铝和铜

的质量比是( )A . 9∶19 B .19∶9 C.13∶1 D. 1∶13

例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是含碳的单质,石油是含碳、氢的化合物

B.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工业上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等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D.煤和石油都是难溶于水的物质

【错解】A、C

【错解分析】煤主要含碳元素,由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物,石油主要含碳、氢元素,由多

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柴油等过程,是根据它们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所以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

【正确】B、D

例 11.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因为发生物理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 )

A.浓 HCl B.NaOH C.浓 H2 SO4 D.石灰水

解析:这一题很多情况因为审题不清楚而没有看到'物理变化'而选错 B,或因为这几种物质的性质

了解不清楚而选错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质量增加,故答案选择 C。

[变式练习]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 )

①浓盐酸 ②石灰水 ③食盐 ④烧碱 ⑤铁 ⑥浓硫酸

A.①②③⑥ B.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⑤

例 12.几种物质溶于水,能电离出 K+、Mg

2+、SO4

2-、NO3

-四种离子,已知其中 Mg

2+、K

+、NO3

-离子个数比

为4∶5∶3,则 SO42-与 NO3

-的离子个数比为( )

A.2∶1 B.10∶3 C.5∶3 D.3∶7

[常见错误]认为阳离子总数与阴离子总数相等,Mg2+与 K

+的离子数和为 9,因此,NO3

-与 SO4

2-的离子数和

也为 9,所以 SO42-的离子数为 6,选 A。

[错因分析]理解错误。溶液不显电性,是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

等,而不是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相等。

[教学对策]此题只有真正理解溶液不显电性的原因是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才能作出正确

解答,答案为 C

[变式练习]几种物质溶于水,能电离出 K+、Zn

2+、SO4

2-、NO3

-四种离子,已知 K

+∶Zn

2+∶SO4

2-=2∶3∶

2,则 SO42-与 NO3

-的离子个数比为( )

A.2∶3 B.1∶1 C.1∶2 D.3∶2

例 13.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 )

A.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 B。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烧杯

C.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烧杯 D。玻璃棒、量筒、烧杯、胶头滴管

[错因分析]学生对配制溶液所使用仪器的用途模糊不清,特别是对液体物质的取用是用量筒还是天

平,不能正确选择。

[教学对策]加强仪器用途及适用范围方面训练

[变式训练]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肯定用到的仪器是( )

5

例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

B.相同元素的原子的原子核一定相同

C.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一定变化的质子

D.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变化

[常见错误]选项 A是学生最易混淆的概念。

[错因分析]理解错误,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同种元素的

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可以不同所以原子核不一定相同;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教学对策]加强概念理解教学。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同

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可以不同所以原子核不一定相同;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只有

选项 C正确。

[变式训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Al表示两个铝元素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 15.'绿色奥运',拒绝兴奋剂。乙基雌烯醇是一种参赛运动员禁用的兴奋剂,其化学式为 C20H32O,

下列关于乙基雌烯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属于氧化物 B.乙基雌烯醇是由 20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的

C.分子中 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5∶8 D.它由三种元素组成

[常见错误]由分析化学式知乙基雌烯醇是由 20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的,选 B

[错因分析]理解错误: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构成混淆。物质的组成是宏观方面的概念,应用元素回答,

且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分子是微观概念,它是由原子构成的,既论种类又论个数。

[教学对策]在一个化学式中若有多种元素符号,其表示的意义既有宏观方面的即物质的组成,也有微

观方面的即分子的原子构成。物质的组成应用元素回答,且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分子的构成用原子回答,

既论种类又论个数的。正确选项:D

[变式练习]鲨鱼是目前发现的惟一不患癌症的动物,其体内含有一种抗癌物质(化学式为 C30H50),下列

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由碳和氢气组成的混合物 B.该物质是由 30个碳原子和 50个氢原子构成的

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1O g D.该物质属于化合物

例 16.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

1 个质子和 2个中子,那么 ( )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 3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 2个单位的正电荷

[常见错误]记忆不清原子的结构,误以为: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选 C。

[错因分析]记忆、理解错误,没有记住:原子的结构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

量=质子数+中子数

[教学对策]本题只有真正理解:在原子结构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

数+中子数才能顺利解答,正确选项 A。

[变式练习] 科学家发现了核电荷数是 112 的新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27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112 B.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165,核外电子数为 112

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为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 227 倍

6

D.该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例 1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 x、y、z、Q 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的质量/g 8 10 1 21

反应后的质量/g 0 21 待测 9

A.反应后物质 z的质量为 9g B.反应后生成 y的质量为 21g

C. 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D.反应中物质 y、Q 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 11∶12

[常见错误]选 A;B;A和 B;C

[错因分析]误把反应后的质量当成生成的质量,故选 A或选 B或选 A、B;不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忽视了复分解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必须都是两种化合物的条件,故选 C。

[教学对策]解题的关键:一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二是准确把握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的各物

质的质量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三是准确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

就是参加反应的质量,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增加的质量是生成物的质量,Z 物质是生成物还是反应物

可由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参加反应的 Q是 12g,参加反应的 X是 8g,生成的 Y是 11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

知生成 Z物质的质量是 9g,故正确答案选 D。

[变式练习]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 x、y、z 三种物质各 30g,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新物质 Q

反应前的质量/g 30 30 30 0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33 0 22

A.反应后 x的质量是 35g B.反应后的 x、y的质量比是 5﹕33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x物质是生成物

例 18.A、B、C三种物质各 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 30g新物质 D。若增加 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

反应物中只剩余 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 9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 50g

C.反应中 A和 B的质量比是 3∶2 D.反应中 A和 C的质量比是 5∶2

【常见错误】此题学生最大的问题在于不知如何下手分析,盲目猜测,选择 A 或 C。

【错因分析】理解错误,不能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混淆了每次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25gA

与 5gB,生成 30gD。

【教学对策】对于质量守恒定律,光记住内容是不能很好应用的,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每次反应的质

量关系。根据题目给的含义可看出这是个化合反应,反应物为 A、B、C,质量关系为:

A + B + C = D

第一次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15g 30g

第二次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25g 15g 50g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在第一次反应中 15 gA可与 9 gB, C的质量等于 D的质量-(A+B)的质量

=30g-15g-9g=6g ,在反应中 A:B:C:D=15g:9g:6g:30g =5:3:2:10。故反应中 A和 C的质量比是 5∶2,A

与 D的质量关系为 15g:30g, 25g A反应生成物质 D的质量应该为 50g。正确答案应该是 B、D。

【变式练习】 在反应 M+2N=R+2Q 中, 3.2gM与 N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 8.8gR,且反应生成的 R和 Q

的质量比为 11:9,则在此反应中 M和 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1:2 B.1:4 C.9:16 D.4:9

例 19.2003年 5月,深圳发生举国震惊的特大投毒案。犯罪分子使用的是一种名叫'毒鼠强'的剧毒

鼠药(化学式为 C4H8O4N4S2)。下列有关'毒鼠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氧化物

B.'毒鼠强'由 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4个氮原子和 2个硫原子构成

C. 碳、氢、氧、氮、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2:4:2:2:1

D.含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26.67%

【常见错误】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所以'毒鼠强'由 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

原子、4个氮原子和 2个硫原子构成,选择 B。

7

【错因分析】概念理解片面,过失性错误。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而分

子是由原子构成的,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4个氮原子和 2个硫原子构成的仅仅是'毒鼠

强'的一个分子而不是这种物质。

【教学对策】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为这三种微粒看不到,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学

生在掌握过程中容易混淆它们的关系,教学中尽量注意变抽象为形象,多种形式的对照它们的区别才能更

好的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B不能反映物质、分子与原子的关系。正确答案应选择

D 。

【变式练习】极少数青少年有吸烟的恶习,香烟的主要成份很复杂,经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强

致癌物质和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化学式为 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吸烟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B.尼古丁由碳、氢、氮 3个元素组成

C.尼古丁分子中共有 26个原子 D.尼古丁中 C:H:N相对质量比=10∶14∶2

例 20.虾青素(C40H52O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质,可增强动物免疫力。下列有

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虾青素是一种氧化物 B.虾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596 g

C.虾青素由 96个原子构成 D.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原子个数比为 10∶13∶1

[常见错误]B或 C

[错因分析]1、记忆理解错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克。2、审题错误:没有注意到单位。3、

理解错误:不能正确区分宏观和微观概念。

[教学对策]1、相对分子质量是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与 C-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原来的单位

克在相比时已约掉,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一'通常省略不写。2、虾青素是一种宏观物质,它是

由大量的微观的虾青素分子构成或由宏观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虾青素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不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96个原子只能构成一个分子,然后由大量的微观的虾青素分子构成虾青素这种物质。正

确选项 D。

例 21.将相同质量的铝、镁、铁三种金属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则产生氢气的质量( )

A.铝的最多 B.镁的最多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

[常见错误]A或 B

[错因分析]理解错误或审题错误:没有具体的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认为制氢度大的金属或活动性强

的金属产生氢气的量多。

[教学对策]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若有多种反应物,对某种生成物的质量进行比较时,我们既要考虑物

质的性质,又要考虑物质的量。此题中在稀硫酸足量的情况下制氢度大的金属产生氢气的量多,在稀硫酸

不足量的情况下各种金属产生氢气的量一样多。故正确选项为 D。

例 22.4g氢气和 34g氧气完全反应,可得水的质量为( )

A .38g B .36g C.34g D.24g

【常见错误】A

【错因分析】没有考虑氧气有剩余,直接将反应物的质量相加。

【讲解要点】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应等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②根据化学

方程式可计算出 4g氢气完全反应需要 32g氧气,生成 36g水。

【变式练习 1】4g氢气与 8g氧气反应最多生成水 g。

[变式练习 2] 在托盘天平两盘上各放一个盛有 36.5g 质量分数为 20%盐酸的烧杯,调天平至平衡。现

将各一定量的两种物质分别放入两烧杯中,都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天平仍保持平衡,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

A.MgO和 MgCO3 B.Mg和 MgCO3 C.MgO和 Mg(OH)2 D.MgO和 Mg

例 23.对于化学反应 A+B—C+D,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 A、B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若 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8

C.若 A为可溶性碱,B为可溶性盐,则 C和 D可能是两种沉淀物

D.若 C、D分别为盐和水,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常见错误]对复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的概念片面理解,选 C

[错因分析]分析、理解错误:复分解反应强调的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而中和反应强调酸和碱

反应,往往只按一个方面来分析,考虑问题不全面。

[教学对策] 理解各种反应的特点,A错,因为 CO2+Ca(OH)2=CaCO3↓+H20就不属于复分解反应;D错,

因为酸和金属氧化物、酸和碱、非金属氧化物和碱都能生成盐和水;B 对,这是置换反应的定义;C 对,

因为 CuSO4+Ba(0H)2=BaSO4↓+Cu(OH)2↓。 答案:AD

例 24.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在 270℃时分解:2NaHCO3==Na2CO3+H20+CO2↑现取 16.8g,在敞口容器中

加热到不再改变为止,减少的质量为( )

A.4.4 g B.6.2 g C.8.8 g D.10.6 g

[常见错误]由于常温下水为液体,学生只认为减少的是二氧化碳,选 A 。

[错因分析]认识错误:减少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混淆。给碳酸氢钠加热减少的质量是水和二氧化

碳的质量之和而不是单纯的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教学对策]在平时做题时,常做一些物质在溶液中反应,减少的质量就是反应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此

种判断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学生头脑中往往形成定性。但给固体加热减少的就不一定只是气体,可

能还有水,解题要小心。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本题根据已知 16.8g 碳酸氢钠的质量

求出反应生成碳酸钠的质量 10.6g ,所以减少的质量应该为 6.2 g,正确选项 B。

[变式练习]下列各组物质分别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气态物质为

纯净物的是( )

A.分子数比为 1:1的 CO和 O2 B.分子数比为 1:1的 H2和 HCl

C.分子数比为 1:1的 CH4和 O2 D.分子数比为 1:1的 C和 O2

例 25.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各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

稀硫酸,然后按右图所示分别投入相同质量的锌粒和铁粉,反应停止后天平可能是( )

①右盘下沉 ②左盘下沉 ③保持平衡 ④无法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① D.④

[常见错误]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锌产生的氢气少,所

以右盘下沉,选 C

[错因分析]分析、理解错误: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只强调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酸。相同质量

的金属,往往只按一个方面来分析,考虑问题不全面。

[教学对策]这种题型是最常见的'天平'题,是学生理解不透最容易出错的习题,教学中要帮助学生

仔细分析,让他们切实理解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实质、学会从金属足量而酸不足和酸足量

而金属不足两个方面仔细分析后,才能顺利解答,正确选项 B。

[变式练习] 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

量分数的稀盐酸,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铁,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与铁等质量的铝,待

充分反应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天平仍然平衡 B.天平指针偏向铁一方

C.天平指针偏向铝一方 D.铁和铝均有剩余

二、填空与实验汇总

例 26.(实验评价)某化学活动小组,在实验室里设计了两种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的实

验方案:

方案一: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炽热的木炭粉)→ 一氧化碳

方案二: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一氧化碳

以上两种方案中,较好的是 ,理由是 。

[常见错误]方案一;得到的一氧化碳多。

[错因分析]审题错误,理解错误:二氧化碳可以与炽热的木炭粉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与

9

木炭粉不可能充分、完全接触,虽然木炭粉是足量的,但最终仍会有少量二氧化碳混入到一氧化碳中,得

到的气体仍不纯;另外在密闭的容器中高温条件下使固体与气体反应,操作比较复杂。

[教学对策]除去两种气体中的一种气体时,考虑的因素很多:科学、安全、可行、简便等,最主要的

目的是最终得到的气体必须纯净而不是比原来增多。

正确答案:方案二;操作简便,得到的一氧化碳气体纯净。

[变式练习]下列有三种制取硝酸铜的方案:

方案一:Cu+4HNO3(浓) = Cu(NO3)2 + 2NO2↑+ 2H2O

方案二:3Cu+8HNO3(稀) = 3Cu(NO3)2 + 2 NO↑+ 4H2O

方案三:2Cu+O2+4HNO3(稀) = 2Cu(NO3)2+ 2H2O

请你从经济、环保的角度分析考虑选择一种最适宜的方案 ,你选择该方案而不选其它方案的

理由是(写两点): ; 。

例 2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用 10mL的量筒量取 9.0mL水

B.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氢气纯净

C. 用托盘天平称取 10.58g碳酸钠粉末

D. 用 150mL酒精和 50mL 水精确配制 200mL医用酒精

[答案]A

[错选解析]易错选 B C。认为收集氢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未考虑到'纯净'二字;认为碳酸钠粉

末是固体,可以用托盘天平称量,未考虑到天平的准确度。另外,还要注意其他常用仪器测定的准确

度。如用 pH试纸测待测液的酸碱度时,读数均为整数,不能准确到 0.1,温度计可准确到 0.1等。

[变式练习]下列实验数据中,符合实验要求且合理的是( )

A. 用 100mL量筒量取 5.6mL稀硫酸

B. 用 pH试纸测得溶液的 pH为 3.5

C. 用托盘天平称取 11.7gCuO粉末

D. 温度计显示室温读数为 25.62℃

[答案]C

例 28.将生锈铁钉浸入到过量的稀硫酸中,最终得到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什么?请写出有关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错解】溶质是硫酸铁和硫酸亚铁。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H2SO4==Fe2(SO4)3+3H2↑ Fe2O3+H2SO4==2FeSO4+2H2O

【错解分析】因为硫酸过量,所以溶质中还含有硫酸,铁与酸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盐而不是铁盐,而铁

锈与酸反应生成的是铁盐而不是亚铁盐(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正确】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硫酸铁、硫酸亚铁和硫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 FeSO4+H2↑ Fe2O3+3H2SO4== Fe2(SO4)3+3H2O

例 29. A~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多余产物

均已略去)。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 B ;C ;D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了解熟悉程度的,学生不容易推断,考虑不清楚的

情况下很容易出错,答案是 CaCO3、CaO、C02、Ca(OH)2

[变式练习]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E 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请回答:

A

B

C

D

A

10

(1)A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例 30.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46%的酒精(C2H5OH)溶液与 gC3H4O中氧元素质量相等。

[常见错误]只计算酒精溶液中溶质 C2H5OH中的氧元素质量,而忽略酒精溶液中溶剂水中氧元素的质量。

[错因分析] 考虑问题不周全。只看到酒精溶液中溶质 C2H5OH 中有氧元素,没有进一步思考溶剂水中

是否也有氧元素,所以导致计算错误。

[教学对策] 遇到此类型题时,一定要考虑到溶液的组成是两部分溶质和溶剂,不能只想到溶质也要

想到溶剂,答案为 204g。

[变式练习]50Kg 溶质质量分数为 46%的酒精(C2H5OH)溶液中氢元素与 Kg 三聚氰胺(C3H6N6)中

氢元素质量相等。

例 31.写出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氫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 化学方程式

[常见错误] H2O2 催化剂

H2↑ + O2↑

[错因分析]理解记忆性错误:将过氧化氢分解与水分解(2H2O通电 2

H2↑ + O2↑)混淆记忆,应写成 2H2O2 催化剂

2H2 O + O2 ↑

[教学对策]熟记一些在化学反应上没有规律的方程式,并注意与水电解方程式的 区别,关键是记住

各自的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变式练习]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例 32.(实验评价)鉴别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四种无色液体,各取少量,分别加入 4 只

试管中,在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先被鉴别出来的两种物质是 、 ,鉴别依据

是 , 。

[常见错误]盐酸、氢氧化钠。依据是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色。

[错因分析]忽略了碳酸钠是显碱性的盐,误以为盐都显中性。正确答案应该是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教学对策]在鉴别多种溶液时,应该首先将他们分成酸性、碱性和中性三种性质的溶液,而不是分成

酸、碱、盐三类物质,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多数显中性,也有显酸性或碱性的。

[变式练习]利用无色酚酞试液可以鉴别的一组溶液是( )

A.氯化钡、硫酸、盐酸 B.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盐酸

C.碳酸钾、碳酸钠、盐酸 D.氯化钠、氢氧化钠、盐酸。

写出其鉴别过程(方法、现象和结论):

例 3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燃烧 2、氢气在空气在燃烧 3电解水、

4、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常见错误]

1、.3Fe+2O2点燃

Fe3O4↓ 2、 2H2+O2△2H2O

3、 2CO+ O2燃烧

2CO2 4、 2H2O电解

2H2↑+ O2↑

5、CaCO3+HCl=CaCl2+H2O+CO2↑

[错因分析] '↑'或'↓'的实质是一种反应现象。看到冒气泡时,就应在气体生成物的化学式后

标注 '↑';看到有沉淀生成,就要在生成的难溶物的化学式后标注'↓'。当反应不是在溶液中进行,

若有难溶性物质生成时,但看不到有沉淀析出,也不能在难溶性物质的化学式后标注'↓'。因反应④

11

不是在溶液中进行,虽生成的 Fe3O4是难溶性物质,也不能标注'↓',所以④中的'↓'应去掉。

许多化学反应是有条件的,缺少条件则不能反应;条件不同,则生成物不同。所以写化学方程式时,

必须正确标记反应条件。 H2和 O2反应表现为燃烧,燃烧的条件应注'点燃',所以 2中的反应条件应改为

'点燃'。燃烧是反应现象,而不是反应条件,所以 3中的'燃烧'应改为'点燃'。电解是电流的热效应,

是反应过程而不是反应条件,所以 4中 的反应条件应改为'通电'。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使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不改变、原子个数相等。5 中未配平,违反了质量

守恒定律 应在 HCl前面加上 2。

[教学对策]:要求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

1、要配平,否则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

2、正确注明反应条件;

3、'↑'或'↓'要正确标注。

[变式练习]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铜丝在空气加热 2.甲烷在空气在燃烧 3.硫在空气中燃烧 4.实验

室制取氧气

例 34.除去括号中的杂质,写出必要的化学方程式。

NaOH(Na2CO3) ,

[常见错误] 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错因分析]1、反应后带入新的杂质 Na2SO4。2、加入的试剂与原物质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教学对策] 除杂要求:(一).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反应。(二).反应后不能带人新的

杂质。(三).反应后恢复原物状态。(四).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常用方法:

1.沉淀法

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变式练习】下列混合物可用沉淀法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的是( )

A.KN03 [Ba(N03)2] B.NaCl [KN03] C.NaN03 [NaCl] D.Ca(N03)2 [AgCl]

2.气体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如:硝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可将混合

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硝酸溶液,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滤液,获得

硝酸钠固体。

【变式练习】下列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适宜用气体法除去的是:( )

A.NaN03 [Ba(N03)2] B.NaCl [Mg(OH)2] C.KN03 [K2C03] D.Na2S04 [MgS04]

3.置换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如:硫酸锌固体中含有少量硫酸铜杂质,可

将混合物溶解之后,加入适量锌粉,再过滤除去被置换出来的铜,蒸发滤液获得硫酸锌固体。

练习 5.加入下列哪些物质可以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硫酸铜( )

A.Zn B.Fe C.Cu D.Mg

4.吸收法

两种以上混合气体中的杂质被某种溶剂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纯的气体不能被吸收时,可用此方法。如:

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此题我们应该使用:

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正确答案是:Ba(OH)2 + Na2CO3 ===

BaCO3↓+ 2NaOH

[变式练习] 除去括号中的杂质,写出必要的化学方程式和试剂

NaCl(Na2SO4) 。

例 35.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和原子核等几种粒子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

是 。(质子 中子)

【常见错误】氢原子核。

【错因分析】认为氢原子中没有中子,不同原子内的质子、中子是不同的。混淆了数目的不同与质子、

中子本身质量、性质的不同。

12

【讲解要点】① 决定原子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的数目; ② 一个质子的质量近似等于一个

中子的质量; ③ 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氢原子的质量近似等于一个质子的质量。

【变式练习】: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都相同吗?

例 36.O2中'2'的含义 (一个氧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

【常见错误】两个氧原子。

【错因分析】混淆了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与前面数字的不同含义。

【讲解要点】①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数目,这些原子是通过一定方式结合在一

起的,在非化学反应中是不可分割的。②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数目,这些原子是没有结合在一

起的,一个在教室,另一个可以在操场。

【变式练习】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O2 B . H2O C. CO2 D. SO2

[变式练习] 有一气体可能有 CO、CO2、H2、HCl 气体的混合物,依次通过(1)澄清的石灰水时无沉

淀,(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黑色粉末变红但无水出现。将剩余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由此可见:①混合物气体中一定有 ;肯定没有 。

例 37.(实验评价)某化学活动小组,在实验室里设计了两种得到硫酸铜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Cu →CuO→CuSO4

方案二:Cu→CuSO4(Cu+2H2SO4(浓)= CuSO4+ SO2↑+ 2H2O)

以 上 两 种 方 案 中 , 你 选 择 的 是 , 不 选 另 一 个 的 理 由 是

是 。

[常见错误]方案二;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制得。

[错因分析]考虑问题片面,忽略绿色化学观念:铜与浓硫酸反应可直接制得硫酸铜,但同时生成了有

毒气体污染环境,且浓硫酸的利用率不高;方案一中,看似复杂,但实际上安全、环保、易操作。

[教学对策]实验室中要得到某种新的物质可能有多种方法,那么哪种是最佳的呢?考虑的因素很多:

理论上可行、操作上方便安全、经济上廉价易得、符合绿色化学观念等,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而不是仅

仅看一面。

正确答案:方案一;方案二中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

[变式练习]要将 MgCl2、Na2SO4溶液中的 Na2SO4杂质除去得到较纯的 MgCl2溶液,某同学设计了两种除

去 Na2SO4杂质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加入适量的 BaCl2溶液,将 Na2SO4全部转化为 BaSO4沉淀后,过滤除去。

方案二:加入 NaOH 溶液,将要提纯的 MgCl2全部转化为 Mg(OH)2沉淀,在过滤得到的 Mg(OH)2沉淀中

加入适量盐酸,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分析上述除去 Na2SO4杂质的方案中,方案 是合理的,另一种方案不合理的原因

是 。

例 38.小明在观察课本实验'燃烧的条件'图甲时,对产生的大量白烟产生疑问。经查阅资料知:白

磷着火点为 40℃,红磷着火点为 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

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在空气中可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种剧毒物质——HPO3(偏磷酸)。 由小明查阅

的资料看,他最初的疑问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五氧化二磷和偏磷酸都会伤害人的身体,应对此实验进行改进。

【实验改进】小明与同学一起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如下

改进(图乙);去掉铜片,将足量的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在两

个大试管中,在试管口各自套一个瘪气球,用线固定。然

后将两支试管同时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 观 察 现 象 】 可 观 察 到 试 管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得出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改进后的装置与原装置比较,其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创新】待发生燃烧反应的试管冷却后,小明将试管倒立在水中(试管口接近液面),捏住气球口

部,小心取下气球,观察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进行此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错误]白磷燃烧生成什么?;白磷燃烧;(化学方程式)略;变瘪;燃烧条件略;密闭;烟消失;

五氧化二磷溶于水。

[错因分析]认识错误,审题错误,理解错误:做实验习题要理解实验的原理,明白所提问题是考察什

么,另外,要考虑细致,联系理化综合知识。若不知道物质燃烧生成固体,管内气体先膨胀后缩小,看不

懂实验创新意图,回答就会不切实际。 。

[教学对策] 任何实验都有其原理,回答问题时,要建立在对实验问题了如指掌,详细回答。

答案:产生的白烟对人体有害吗?;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先膨胀后慢慢缩小,最后倒吸入试管

中;防止白烟散到空气中对人伤害;试管内水面上升至约距管口 1/5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变式练习]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含有氧气,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实验时先在集气瓶里加入少量水,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

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后,发现红磷还有剩余。冷却,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

倒流进集气瓶中,液面上升到图中 A位置。

(1)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氮气约为 4/5。能够得到该结

论主要是运用了氮气的有关性质,请写出其中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有一瓶 CO 和 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计划用上图装置(无燃烧匙)测定该混合气体中 CO 和 CO2

的体积比。烧杯中应装入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例 39.思奇同学在妈妈买回的某食品包装内发现有一包白色颗粒状固体 A 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

灰干燥剂,请勿食用'。思奇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放在窗台上,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

起成为块状同体 B。思奇同学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对块状固体 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 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

(2)猜想二:块状固体 B 溶于水可能有 (选填'放热'或'吸热')现象。请你设计

实验验证这一猜想 。

(3)取块状固体 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内,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 C。就白色

固体 C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论,一起猜想。

思奇同学认为白色固体 c可能是氢氧化钙;小聪同学认为白色固体 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

固体 C还可能是 。

(4)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下表)。

实验方案(或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和结论

[常见错误]氢氧化钙;放热 ;用手握试管外壁,有灼热感觉;碳酸钙。滴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错因分析]认识错误,审题错误,理解错误:氧化钙在空气中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猜想一

还可能有氢氧化钙共产党。生石灰和水反应有放热现象,用手握试管外壁,有灼热感觉。(3)中的白色固

体即有可能是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可以

用这一反应来区分。

[教学对策] 任何猜想都不是无原因的,本题的两个猜想都是建立在化学反应基础上的。作为干燥剂

的生石灰,它干燥的原理是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又可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

酸钙。因此猜想一还可能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生石灰和水反应有放热现象,氢氧化钙溶于水,但不放热。

14

如果氧化钙的量较小,且可能有变质的情况下,温度的变化可能不明显,因此要使用温度计才能准确反映

有无放热现象。(3)中的白色固体即有可能是氢氧化钙,又有可能是碳酸钙。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很

小的,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绝大多数不能溶解。实验方案设计时要从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不同性质入手,

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碳酸钙不溶于水,对比之下可以使用指示剂来区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

碳生成,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无现象,因此也可以用这一反应来区分。

答案:(1)氢氧化钙,碳酸钙(2)放热;取适量块状固体 B 放入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立即用温度

计测定温度的变化 (3)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实验方案(或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和结论

将所得固体 c 放入试管中,加入少

量水振荡,再向其中滴入酚酞试液

若溶液变红,则白色同体 C 中含有氢氧化钙;

若溶液不变色,则白色固体 c中无氢氧化钙。

再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若有气体产生,则白色固体 C 中含有碳酸钙;

若无气体产生,则白色固体 C中无碳酸钙

[变式练习]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 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刚

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

如下猜想:

(1)可能是 NaOH;(2)可能是 Na2CO3;(3)可能是 NaOH 与 Na2CO3的混合物。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试验:

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由此小刚认为白色粉末是 Na2CO3。请判断小军所得

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巾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认为白色粉末是

NaOH。请判断小军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 BaCl2 试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

含有 。为了验证猜想 3,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 BaCl2试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你

认为她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是

在小红所做的实验中,若把 BaC12溶液换成 Ba(OH)2溶液,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

三、计算汇总

例 40.某同学家里蒸馒头用的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实验小组要测定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

(Na2CO3)的含量。现取该纯碱样品 8 g,加入 136.7 g某稀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同时产生了 2.2 g气

体。试计算: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常见错误]设原混和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生成 NaCl 的质量为 Y,生成水的质量为 Z。

Na2CO3+ 2HCl==2NaCl+H2O+CO2↑

106 117 18 44

X Y Z 2.2 g

106﹕44=X﹕2.2 g X=106×2.2g÷44=5.3 g

117﹕44=Y﹕2.2 g Y=117×2.2g÷44=5.85 g

18﹕44=Z﹕2.2 g Z=18×2.2g÷44=0.9 g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5.3 g;

15

(2)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5.85 g;

(3)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溶质+溶剂):5.85 g+0.9 g=6.75 g,

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 g/6.75 g×100%=86.7%

答:略。

[错因分析]审题错误,计算错误,过失性错误: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

液中溶质氯化钠应该为两部分:既有生成的氯化钠,也有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钠。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剂

的质量也有两部分:既有生成的水,也有原稀盐酸溶液中的水。读题一定要仔细,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

不能以偏概全。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最好用纯碱样品与稀盐酸的质量之和减去反应后跑掉的气体

的质量。此类计算题若反应后有固体杂质存在或沉淀生成,只要不在溶液中,也一并减去。

[教学对策]此类计算题至少要读两遍,写出化学方程式,各数据分析透彻后,再动笔答题。

设原混和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生成 NaCl的质量为 y

Na2CO3+ 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2.2 g

106﹕44=x﹕2.2 g x=106×2.2g÷44=5.3 g

117﹕44=y﹕2.2 g y=117×2.2g÷44=5.85 g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5.3 g;

(2)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总质量为:5.85 g+(8 g-5.3 g)=8.55 g;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8 g+136.7 g-2.2 g=142.5 g

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8.55 g/142.5 g×100%=6%

答:略。

例 41.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即铜锌混合物中锌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利用该合金与稀硫酸反应,进行

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中的误差忽略不计,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 /g 25 25 50

所用稀硫酸的质量 / g 120 160 100

生成氢气的质量 /g 04 04 04

1 试计算该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2 从上表数据分析,当所取合金与所用稀硫酸的质量比为 时,表明合金中的锌与稀硫

酸中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常见错误】学生出现的错误很多,有的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来进行计算,有的直接运用稀硫酸的质量

来进行计算,还有的将化学方程式都写错了。

【错因分析】此题富有新意,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考查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由第一

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可以看出,虽然所取合金的质量均为 25 g,但耗酸的质量不同,生成氢气的质量却均

为 04 g,说明生成氢气的质量是由所取合金的质量决定的,此时锌全部反应而酸可能有剩余,根据化学

方程式,由氢气质量可以算出 25 g 合金中锌的质量,从而求出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把第三次实验数据

与前两次实验数据比较,所取的合金质量加倍,但生成的氢气质量却未变,仍为 04 g,说明生成氢气的

质量是由所加酸的质量决定的。此时锌过量而酸完全反应,由此可推出,要生成 04 g氢气需要酸的质量。

通过分析可确定所取合金与所用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教学对策】应该注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练习,规范解题步骤,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1 由

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可知,取 25 g金属与酸反应生成 04 g氢气时,酸可能有剩余,而其中的锌全部

反应。

设 25 g合金中含锌的质量为 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4 g

16

x

65=

g 4.0

2 x=13 g

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g 25

g 13×100%=52%

2 1∶4

例 4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用锌和稀硫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实验中误差忽略不计):

甲 乙 丙 丁

到用稀硫酸的质量 / g 100 100 100 200

加入金属锌的质量/ g x 1.25x 2x 2x

生成氢气的质量/ g 0.4 0.5 0.6 0.8

计算:(1)甲同学加入金属锌的质量 x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错解】

解:设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为 y

Zn + H2SO4 == ZnSO4 + H2↑

65 98 2

x y 0.4g

65 : 98 : 2 = x : y : 0.4g

x = 13g y = 19.6g

19.6g ÷ 100g = 19.6%

答:甲同学加入金属锌的质量 13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9.6%。

【错解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多组数据中稀硫酸和金属锌的质量,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数据。

其方法是以定量的一种物质为标准,分析另一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甲、乙、丙三组数据,

稀硫酸的质量为 100g 时,随加入金属锌的质量增加,生成氢气质量增多,说明在甲、乙同学的实验数据

中金属锌均完全反应;在丙、丁两组数据中金属锌均为 2x,随加入稀硫酸量的增加生成氢气质量增多,说

明丙同学实验中稀硫酸完全反应;丁同学的实验数据恰好是甲同学实验数据的 2 倍,故丁同学实验中金属

锌完全反应,稀硫酸有剩余。根据甲、乙或丁同学实验中产生的氢气质量可以算出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

根据丙同学的实验中产生的氢气质量可以算出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进而求出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所以错例中金属的质量计算正确,但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错误。

【正确】

解:Zn + H2SO4 == ZnSO4 + H2↑

65 2

x 0.4g

65 : 2 = x : 0.4g

x = 13g

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y

Zn + H2SO4 == ZnSO4 + H2↑

98 2

y 0.6g

98 : 2 = y : 0.4g

y = 29.4g

29.4g ÷ 100g = 29.4%

答:甲同学加入金属锌的质量 13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9.6%。

17

例 43.刘明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

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 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 Na2CO3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 Na2CO3

溶液,加入 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1)在加入 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

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 CaCl2外,还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 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解析:本题的难点在于物质性质与图形结合再与计算数据的分析,

把握住在没有消耗完盐酸前,碳酸钙沉淀不会从溶液只出现,

然后再依据题目给的数据进行计算,

(1)HCl 或盐酸

(2)解:分析图意,(25 g-5 g) Na2CO3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全部反应,生成 5 g碳酸钙沉淀

设:20g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x

Na2CO3+CaCl2= CaCO3↓+NaCl

106 100

X 5g

106:100=x:5g

X=5.3g

该 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为 ×100%=26.5%

[变式练习]小明想探究一部分变质为的碳酸钠的氢氧化钠

的含量,取样品 5.06 g 于烧杯里,向其中滴入 10%的稀盐酸,所

加稀盐酸的质量和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求反应完毕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2) 原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例 44.50g Ca(NO3)2溶液与 50g K2CO3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到 5g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2CO3+Ca(NO3)2==CaCO3↓+2KNO3。

请计算:

(1) 参加反应的 K2CO3的质量。

(2) 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常见错误] 解:设 K2CO3的质量为 x,生成 KNO3的质量为 y

K2CO3 + Ca(NO3)2 == CaCO3↓ + 2KNO3

138 100 202

x 5g y

gg

xg

9.6100

5138

5

100

x

138



gg

yy

1.10100

5202202

5g

100



(1) 参加反应的 K2CO3的质量为 6.9g

(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10%10050gg50

g1.10

答:K2CO3的质量为 6.9g,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1%

18

[错因分析]考虑问题不全面。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应是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减去沉淀 CaCO3 的质

量,因为 5g CaCO3难溶于水,不是溶液。

[教学对策]做些类计算题,只要涉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分析透彻,找准溶质质量

与溶液质量,不可想当然去做。

解:设 K2CO3的质量为 x,生成 KNO3的质量为 y

K2CO3 + Ca(NO3)2 == CaCO3↓ + 2KNO3

138 100 202

x 5g y

(1) gg

xg

9.6100

5138

5

100

x

138



(2) gg

yy

1.10100

5202202

5g

100

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50g + 50g—5g = 95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6.10%100g95

g1.10

答:K2CO3的质量为 6.9g,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6%

[变式练习]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制得氯气、

氢氧化钠等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2NaCl + 2H2O Cl2 ↑+ H2 ↑+ 2NaOH

现取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进行电解,当氯化钠

完全反应时,

停止通电。生成氯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请计算:

(1)参加反应的氯化钠是多少克?生成氢气多少克?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 0.001)

[变式练习] 实验室现有一瓶久置的 20%的氢氧化钠溶液 100g。某同学取该溶液的 1/10于锥形瓶中,

滴加 1-2滴酚酞试液,然后滴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当反应恰好完全时,用去稀盐酸的体积为 17.40mL。

已知:常温下,所用稀盐酸的密度为 1.05g/cm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

35.5

(1)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1%)

(2)已知,用此方法测得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有误差。若该同学的实验操作及计算过程均无误,

则造成该误差的原因之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45.恰好完全中和 50g质量分数为 16%的烧碱溶液,需要多少克质量分数为 10%的盐酸?

[常见错误]: 设需 10%的盐酸质量为 X。

NaOH+HCl=NaCl+H2O

40 36.5

50g X

40:36.5=50g:X

解得 X=45.625g

[错因分析]: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各纯净物的质量关系,所以代入化学方程式的各物质都应是纯

净物质量。此题错在代入化学方程式的 50g(16%的烧碱溶液的质量)和所设的未知数 X(10%的盐酸的

质量)都是混合物的质量,解题时应把两者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正确的解题

过程略,答案为 73g。

[教学对策]:代入化学方程式的各物质的量应是纯净物的质量,无论是已知物质还是待求物质必须是

纯净物的质量。①若是溶液质量:应乘以溶质质量分数转化成溶质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②若是混合物

19

质量:应乘以纯度转化成纯净物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③若是气体体积:应乘以密度转化成气体质量代入

化学方程式。

[变式练习] 恰好完全中和 36.5g质量分数为 10%的盐酸溶液,需要多少克质量分数为 10%的烧碱溶

液?

例 46.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某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

取稀盐酸 200g,平均分为 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 CO2的质量(g) 1.76 3.52 4.4 m

(1) 哪几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

(2) 表中 m的数值是

(3) 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常见错误】: 可以判断第 4次矿石有剩余。

【错因分析】:审题不清,马虎出错。

【教学对策】: 这是一道有数据分析的计算题,学生要分析表格中稀盐酸和石灰石质量之间的关系。

四次盐酸的量是一样多的,关键是样品参加反应之后,根据生成的 CO2 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哪几次反应中

矿石剩余,第一次加入 5 g矿石样本,产生 CO2的质量 1.76g,第二次加入 10 g矿石样本,产生 CO2的质

量 3.52g,是第一次的 2倍,说明第一次反应中矿石完全反应,稀盐酸剩余,第三次加入 15 g矿石样本,

产生 CO2的质量 4.4g,不是第一次的 3倍,说明第三次反应中稀盐酸完全反应,矿石有剩余,第四次加入

20 g 矿石,稀盐酸更不足,矿石也剩余,产生 CO2的质量仍然为 4.4g。第三问要计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

质量分数可以选择第一或第二次中的数据就可算出。

【变式练习】: 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 16g,把 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

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

(1) 上表中

n的数

值为

______

_____。

(2)样品中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 47.已知 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 20.4g Na2CO3和 NaCl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

中逐渐滴加溶质质分数为 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 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 pH 7(填>、=、<)。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 A 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

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常见错误]1、pH =7

2、设原混和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生成 NaCl的质量为 Y。

Na2CO3+ 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X 73g Y

106﹕73=X﹕73 g X=106×73g÷44=106 g

117﹕73=Y﹕73 g Y=117×73g÷44=117 g

18﹕73=Z﹕73g Z=18×73g÷44=18 g

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17 g÷(73g+106g)×100%=65.36%

序号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 1次 20 11

第 2次 20 6

第 3次 20 2.8

第 4次 20 n

20

[错因分析]1、审题不认真误认为 73g就是 HCl的质量。2、读图能力差不知 A、B 两点的意义及区别。

3、对溶液的组成不明确。

[教学对策]1、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明确反应物是溶质而非溶液。

2、读坐标图时应注意:(1)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2)曲线或线段的变化趋向及意义。(3)要明白曲线

的起点、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及终点的意义。

3、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包括各种溶解在液体中的溶质的质量及溶剂的质量。

计算方法一般为: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减去反应后各种固体和气体的质量。

[正确答案]1、pH < 7

2、设原混和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生成 NaCl的质量为 Y,生成 CO2的质量为 Z。

Na2CO3+ 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73g×10% Y Z

106﹕73=X﹕73g×10% X=106×73g×10%÷44=10.6 g

117﹕73=Y﹕73g×10% Y=117×73g×10%÷44=11.7 g

44﹕73=Z﹕73g×10% Z=44×73g×10%÷44=4.4 g

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1.7g+20.4g—10.6g) ÷(20.4g+73g—4.4g) ×100%=

24.16%

[变式练习] 50g Ca(NO3)2溶液与 50g K2CO3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到 5g沉

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2CO3+Ca(NO3)2==CaCO3↓+2KNO3。请计算:

(1) 参加反应的 K2CO3的质量。

(2) 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例 48.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镁。现有一卷标签上标明 120 g 的镁带,称其质量为 136 g(假

设除镁被氧化外,没有发生其他任何变化,且氧化是均匀的)。试计算

(1)被氧化的镁的质量是多少克?

(2)称取上述变质的镁带 6.8 g 加入到足量的盐酸溶液中反应,试计算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克?

[常见错误]设被氧化的镁的质量为 X,6.8g已变质的镁带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y。

2Mg+ O2==2MgO↑

48 80

X 16g

48﹕80=X﹕16 g X=48×16g÷80=9.6 g

则 6.8 g镁带中含镁的质量为:(120 g -9.6 g)÷136 g×6.8 g =5.52 g

Mg+2HCl = MgCl2 + H2↑

24 2

5.52 g y

24﹕2=5.52 g﹕y y=5.52 g×2÷24=0.46 g

答:略。

[错因分析]理解错误,分析错误:镁带经氧化由 120g 变成 136g,质量增加了 16g,这 16g 并非氧化

镁的质量。因为由镁转变成氧化镁质量增加的部分只是空气中提供的氧元素的质量,不含镁元素,解答此

题用差值法较容易。

[教学对策]此类计算题至少要读两遍,认真分析变化的本质,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各数据分析透彻

后,再动笔答题。

设被氧化的镁的质量为 X,6.8g已变质的镁带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y。

2Mg+ O2==2MgO

48 80 △增=32

X 136g-120g=16g

48﹕32=X﹕16 g X=48×16g÷32=24 g

则 6.8 g镁带中含镁的质量为:(120 g -24 g)÷136 g×6.8 g =4.8 g

21

Mg+2HCl = MgCl2 + H2↑

24 2

4.8 g y

24﹕2=4.8 g﹕y y=4.8 g×2÷24=0.4 g

答:略。

[变式练习]有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 14.6克,充分溶解后,加入足量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过滤,

将白色沉淀洗涤,烘干称得其质量为 10克。求此氢氧化钠未变质前的质量。

例 49.东方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在测定由氯化钠和硫酸钠形成混合物的组成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取 20

g 混合物全部溶于水,将得到的溶液等分为 4 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量未知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实验

数据见下表:

第一份 第二份 第三份 第四份

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 15 20 25 30

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g) 1.39 1.86 2.33 2.33

请计算:

(1)未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 O.01)?

[常见错误] 解:设未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x,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y:Na2S04 +

BaCl2 = BaSO4 ↓ + 2NaCl

142 208 233

20 g·y 30g·x 2.33g

208/233=30g·x/2.33g x=

142/233=20 g·y/2.33g y=

[错因分析]审题错误,计算错误,没有分析清楚 Na2S04 和 BaCl2在何时完全反应,审题不清。

[教学对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第

三份中的 Na2S04和 BaCl2是恰好完全反应的。另外,每一份溶液中都是 5g 混合物中的 Na2S04跟 BaCl2反应

的。

解:设未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x,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y:

Na2S04 + BaCl2 = BaSO4 ↓ + 2NaCl

142 208 233

5 g·y 25g·x 2.33g

208/233=25g·x/2.33g x=8.32%

142/233=5 g·y/2.33g y=28.40%

答:略.

[变式练习]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得生铁的纯度,取

样品 10g,用未知浓度的盐酸20g,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

后经过滤,干燥,称量等操作,每次稀盐酸用量及剩余固体

的质量见下表

计算:

(1)铁样中铁的质量分数

(2)所用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2年甘肃省金昌市中考化学真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模拟测试题与答案
内蒙古包头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9化学中考模拟卷3.docx
2015-2016-2康一中初三年级第三次化学模拟试题
2023年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模拟试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