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山滇池海埂公园冻游记

       12月21日旱晨,来到昆明西郊的西山风景区游览,虽然已经是第四次来昆明游西山,但因为其间都是相隔了数年,再加上国家发展日新月异,到处都在大兴土木,所以每次游玩都觉得风景是新的,仍然很新奇。
      虽然气温有点低,手都有点冻,但游客中心的花正艳。

      西山位于昆明市西郊15公里,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等组成。它峰峦连绵40多公里,海拔1900米至2350米。相传古时有凤凰停歇,见者不识,呼为碧鸡,故也称碧鸡山。又因形状像卧佛,也叫卧佛山。
       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致极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誉。从昆明城东南眺望, 西山宛如一位美女卧在滇池两岸。她的头、胸、腹、腿部历历在目,青丝飘洒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显得丰姿绰约,妩媚动人,所以又叫睡美人。
       我荣幸地是在八三年3月第一次来昆明时游完西山,天已黄昏,太阳将近落山的时候,在金色的日光背景下,司机选择了一个据说是最好的观看“睡美人”的地方停下车,我确实看到了西山漂亮的美人睡姿剪影,可惜后来再来昆明由于机缘不巧,就再也没有看到了。


         从游客中心乘车到西山风景区大门。
        大门牌楼,古色古香,气象庄严,正面镌刻着“龙门胜境”四个大字,宣示了它的名气和地位。

       背面镌刻着“碧鸡烟雨”四个大字,提示了它的风景特色,给人立地进入一种景色扑面的感觉。
      近些年来,总让人不由地想:古人在平凡近民间实用的事物中,总要追求一种美和雅,而我们在貌似高雅去民间的事物中,却总是降低到绝对实用的平庸和俗气,比如屎尿屁也能入诗,到处的题词、文字俗不可耐,我们到底是升华了还是堕落了呢?

        进入牌楼,右边松柏掩映的一角中是聂耳墓。墓址依山面海,松苍竹翠、林木挺拔,环境清幽。
       聂耳墓园像一把月琴,据说占地1200平方米,7个花坛表示7个音阶,步道上二十四级石阶,象征聂耳二十四岁年轻的生命,墓穴位于“月琴”发音孔处。

       墓前竖立着白色花岗岩的聂耳雕像。
       我们已经在翠湖公园和云南省文艺博物馆见过聂耳了,其它地方都只有他的雕像,这里才是他的埋骨之地,这里的雕像也不再是他拉着小提琴的形像,而是一种沉思的状貌。

        看着雕像上聂耳那深沉坚毅的表情,我仿佛看到他沉思义愤,壮怀激烈,正在创作《毕业歌》、《大路歌》和《义勇军进行曲》的样子。


        墓后镶有七块巨大晶莹的墨石,墓碑镌刻着郭沫若书写的 “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
        1986年,聂耳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仲冬的日子里,聂耳的幕前仍然供奉着鲜花,人民没有忘记他!聂耳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聂耳墓后七块巨大的浮雕上镌刻的雕像,表现了当年中国人民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鼓舞下前赴后继、团结抗战的光辉岁月。

       这些不分男女老幼、无论士农工商,军民团结、视死如归的雕像让人血脉贲张、激动莫名,耳边响起“起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边上还有《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痛悼聂耳的悼诗和小序:
       一系金陵五月更,故交零落几吞声。
       高歌正待惊天地,小别何期隔死生!
       乡国只今沦巨侵,边疆次第怀长城。
       英魂应化狂涛返,重与吾民诉不平。
       小序:“入狱中朋辈叛攻者颇多,出狱日忽闻聂耳兄又以学游泳于太平洋羁魂不返。其与吾国之音乐、戏剧、电影界之损失,一时殆无法补偿。上海友人有追悼之意,从而写此,不觉泪随笔下也。”
      小序及悼诗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切,几番吟咏,一时泪目。

        墓旁有《聂耳纪念馆》,本欲进去一览,却是大门紧闭,不知是闭馆还是未到时间,只有门前的接待桌椅相对无言,只得悻悻离去。

        八三年来西山的时候还是壮年,而今39年过去,当年的壮年已是老迈,不能像当年一样一口气爬上去,只能借力而行,幸好如今有索道,不至于望山兴叹。

       索道坐到山腰,还须向上攀登,倒也没有那么困难了。沿着当年徐霞客走过的道路,向上攀登。

        山路苍翠,野花撩人。

       终于爬到最高处的“凌虚阁”。

        一时间下起了小雨,俯看滇池,雨雾濛胧,水波苍茫,方才领悟牌楼上“碧鸡烟雨”的意境。

      下了凌虚阁,就是龙门了。

       龙门位于西山森林公园罗汉山上,在罗汉山与挂榜山之间的峭壁上,从明代嘉靖年间起,对四个岩洞进行开发。靠三清阁岩洞建了“穴石小楼”,需攀铁索过栈道危蹬。

         一路下来,滇池轮廓渐渐清晰起来。


        穿过“彩云洞”,

        踏着石磴阶,

        上上下下,整个都是在千仞绝壁上人工雕凿出来的道路和洞穴,虽然行走艰难,但上接云霄,下临绝壁,行来惊心动魄,看去却是惹人,绮丽风光不断迎面而来,使人目不睱接。


        到了天台。

       这里是龙门入口,有一石栏转护的半圆形小月台,是观赏滇池美景的好地方。站在月台眺望,现在冬日,又逢阴天,只见上迎天风,云遮雾罩;下临绝壁,眼花头晕。

      俯瞰滇池及昆明城景,有一阵子蓝天露面,又是一种景象。有幅对联形容得好:五百里滇池烟波浩淼,数千年往事风月无边。人到这里,看着景色,难免胡思乱想。我觉得当年孙冉翁为大观楼写那幅举世皆佩的长联时,一定是在西山上想到的。因为大观楼实在太矮了点,视线不够远。
       现在我把它姑且录在这里,给读者赏鉴: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他的长联可确实好,把西山和滇池景色和历史全写尽写活了,让后人到这里只能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而无法提笔。

       龙门石窟位于西山风景区终端,北起三清阁,南至达天阁,是云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龙门胜景”以“奇、绝、险、幽”为特色,雄居昆明西山众多的名胜之首,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到昆明的游客都要去游览。现在龙门也是西山森林公园的重要景点,有“不到西山枉到昆明,不到龙门枉到西山”之说。
       据说,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一七八一年至一八五三年,历时72年,由吴来清、杨汝兰、杨际泰三人分三阶段组织众多石匠开凿,是整个龙门石窟之精粹所在。
       石室正门顶端刻有“达天阁”和 '天临海镜”两层匾额,两边侧门顶刻有“名山”“石室”字样。

        石阁两侧题有联云: 举步维艰,要把脚跟立稳; 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
        这幅对联非常好,既道出了眼前处境,又展现了胸中丘壑,表现了一种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

     “达天阁”顶上的寿星老。
       龙门大都是道教庙宇,供奉的都是神仙,也许这样的山海胜景只有神仙才相配吧。

      龙门入口处有一圆柱石坊,上书“龙门”二字,旁边还雕刻有“跳过龙门的金鱼”,据说能保佑人发财发达,吉祥如意,所以游人都喜欢用手摸一下。
    “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据说摸了这条鱼,便会前途无限,吉祥如意。我等凡人,自不能免俗,不由得也摸一下。

       龙门石窋的能工巧匠们在开凿时巧妙地在外面留下了一层山石作护栏,既和山体浑然一体,又不用费力安装铁链破坏风景,颇具匠心。

       穿云洞从山穴穿过。八三年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有洞。当年去'穴石小楼',我和可伟也是靠攀铁索过栈道危蹬才到达的。而今有了“穿云洞”,游人就方便和安全多了。

         洞口这块诗碑上字写得龙飞凤舞,潇洒跳脱,不免拍之。诗曰:“梁王避暑依险峰,更凿龙门雾霭中。而今又辟穿云洞,蹬道旋上广寒宫”。诗句记载了开凿的原因和时间,看起来时间不长。根据序中提到的甲子年,计算可知此洞开凿于一九八四年国庆前。在这样艰险的地形环境下,施工人员只用了200天就开通了,给我们的游览提供了方便,真是可敬可佩。


       这五个大字煞是有趣,走在洞中,须得处处留意,时时小心,弯腰弓背,低头搭脑,“谁敢不低头”真是妙极,字又写得好。

       远观龙门入口,宛在天上。

        整个龙门石雕、石室、崖壁上,历代文人的题咏,是中国书法和摩崖石刻艺术珍品。




        这一间是佛教寺院,是观音菩萨的别院了。


       龙门石窋下来由北向南就是凤凰岩。

    “凤凰岩”名称来自这尊石窟前檐浮雕“彩凤衔书”。石窟凿成十平方米左右的方形石室,南北两壁雕“云海”、“石林”,西壁嵌“题滇池饯别图”及1925年袁嘉谷题诗等石碑六方。窟顶有陈荣昌之摩崖题刻“提倡祀孔”四个大字。

       石窟外峭壁,历代摩崖石刻琳琅满目。民国初年李根源拓刻明末傅宗龙之草书“一径飞红雨,千林散绿阴”,堪称摩崖珍品。


         几百年来,人们踩过的石阶阅尽了人世沧桑。

       凤凰岩下来山壁上有一个洞穴,里面是一泓泉水。这个泉叫作“孝牛泉”。

       关于“孝牛泉”还有一个传说:“昆明有一个姓赵的屠夫买了一头母牛和一条牛犊。当赵屠夫绑了母牛即将要杀时,听见有人在外面喊叫,于是就放下刀子出门去看,不想回来时刀子却不见了,只看见牛卧伏在地上。屠夫很是疑惑,把牛犊打起来一看。刀子果然藏在其腹下。赵屠夫拿起刀子就要杀牛,不想牛犊双眼流泪,望着母牛哀鸣。这泪水和哀鸣声深深触动了赵屠夫,他想,牛犊尚有孝母之心,何况人呢?于是赵屠夫放下屠刀,牵着母牛和牛犊到三清阁出了家。”由于三清阁建于悬崖峭壁之上,取饮用的水极不方便。牛犊为报恩,用牛角穿石,引出了甘泉。这个传说的情节十分动人,其中的内容反映出了儒家“百善孝为先”和道家“善心有善报”的观念。

        里面那只小牛就是那个为母藏刀的孝牛。

    “孝牛泉”下来到了“真武殿”。这是供奉北方真武大帝的地方。

       “真武殿”旁边还有个“圣父母殿”,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的父母。

       再往下建了一片长廊,游人至此可以休息。

        长廊内还有“龙门传奇”浮雕8幅,很有意味,浮雕上还附有说明介绍,游客可以通过浮雕直观地了解龙门开凿的历史。









       下到罗汉崖,就到灵官殿。里面供奉的是道教护法神王灵官。


       灵官殿外的财神像。
       看这个财神手持钢鞭、骑乘黑虎就知道不是南方普遍奉祀的关老爷,而是黑虎赵玄坛。

       龙门景区的游览到此就结束了,虽然道路难走一点,但风景殊异,别有洞天,是非常值得一游的。


       据说每年阳春三月,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习俗,每到这时候人们就会来爬西山。届时四方士民云集聚会,唱山歌,对小调,耍龙舞狮,野餐赏景,热闹非凡。
        八三年虽然也是三月份来的昆明,可惜是公历三月,非农历三月,时间太早,也没赶上这份热闹,如今我们来时是冬天,就更不可能有机会了。


       乘坐缆车直去滇池海埂公园。
       一路繁花似锦,悦人眼目,给西山之游划上了一个漂亮的句号。


        缆车从滇池上凌空而过,突然古怪地想起了吕洞宾的那首诗“朝辞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虚。三过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我 不是飞过滇池而是坐着缆车飞过滇池的,只是好奇吕祖诗里说的事情:朗吟可以做到,只是他怎么飞过洞庭湖的?

       在缆车上回望西山,在阴云下面显得沉厚凝重。这个角度上它不像美人,也不似佛像,而像一头卧伏着的老虎在守护着珠玉般宝贵的滇池。

       到底缆车快,转眼间已经下了西山,到了海埂公园。
      这次来滇池,发现滇池的水质有很大变化。水很清,也没有味;不像前些年来的时候水面上浮着很厚的绿色杂物,而且有一股浓浓的腥臭味。可见近几年对滇池的治理是很成功的。

        海埂公园也有座龙王庙,当然了,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龙王。

       进了公园,哈哈,居然看到几个吕祖的弟子——道士在制作什么台架,真是鬼使神差,这是吕祖遣来迎接我的吗?他们的旁边还有电焊枪,看起来如今的道家人不光能坐谯画符,也是多才多艺的哦。

        海埂公园里,人们还在逗红嘴鸥。
        这里的红嘴鸥比翠湖公园的多得太多了,毕竟,连翠湖的红嘴鸥晚上也要来西山树林里歇脚。



       这些小傢伙很有灵性,只啄到你手中的饼干,绝对不会碰到你的手。

          一幅眼巴巴的样子。


       池坝上,各民族儿女的雕塑在欢歌嘉舞。


       回到市里,灯火已阑。

         找到南强集市,吃晚餐的时间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南29│昆明——滇池及西山
昆明
[云南]海埂公园
悠游云南~~昆明
云南之旅(3)昆明
(转)昆明西山龙门游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