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到斯普利特游览戴克里先宫

  游完十六湖,去品尝导游专门安排的克罗地亚烤乳猪餐,感觉他们的厨艺实在难以跟我们大中华的相比,就是一盘加了些燉土豆块的肉而已,肉倒不少,但色香味比我们的烤乳猪就差得多了。

虽然觉得平平淡淡,不过也算一种味道。

  吃完烤乳猪,向亚得里亚海边的城市斯普利特疾驰。渐渐到了海边,海天一色的风光又出现在眼前。

  这里的海岸线真的非常曲折复杂,海湾、海角、海岬入眼即是。

  斯普利特坐落在亚得里亚海东岸的达尔马提亚海岸中心,由一个中央半岛及周围海岸边的许多小城镇组成,是克罗地亚共和国第二大城市,也是一座历史名城。

  斯普利特是亚得里亚海东岸的交通枢纽,有直达亚得里亚海上众岛屿及亚平宁半岛的线路,同时也是东南欧最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斯普利特是这一地区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一般认为城市的历史超过了1700 年,有些专家认为对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殖民地阿斯帕拉托斯的考古学研究证实城市的建立时间还要往前推上几百年。

  在被罗马人在公元前229-219年发动的征服伊利里亚部落的战争结束后,为了对这一地区进行永久性的控制,罗马人建立了达尔马提亚行省,以萨洛纳为首府,城市名称由希腊的阿斯帕拉托斯变为斯帕拉托。

斯普利特公元7世纪建城,罗马时代名'阿斯帕拉托斯',后改称'斯帕拉托',是以古代这里一种当地最常见的灌木名称命名,斯拉夫语称之为斯普利特。

  随着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城市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东罗马帝国日渐衰落,公元7世纪就来到这里的南部斯拉夫人部落开始进入城市,城市内陆和四周岛屿更是以克罗地亚人为主,并开始影响这座城市。

到了1069年,城市被克罗地亚国王克雷希米尔四世宣布占领,1075年,克雷希米尔四世的继任者兹沃尼米尔宣布斯普利特成为克罗地亚王国的一部分。

1420年,威尼斯共和国占领了斯普利特,直到1797年威尼斯共和国被拿破仑的法军灭亡,377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威尼斯共和国的重要海港,这个时期有相当多的意大利人进入这座城市,给斯普利特打上了深深的威尼斯印记。

  1797年威尼斯共和国被拿破仑灭亡,城市被划分到拿破仑控制下的意大利王国所属的伊利里亚省,经历了短暂的拿破仑统治时期(1806-1813)后,根据维也纳议会的决定,奥匈帝国占领了斯普利特。

  一战后,随着奥匈帝国的解体,达尔马提亚省与斯普利特一起成了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斯普利特是南斯拉夫王国最重要的港口,并成了巴诺维纳滨海省的首府。

  1941年4月,纳粹德国入侵南斯拉夫,斯普利特被意大利军队占领,并在一个月后被意大利纳入自己的版图。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斯普利特被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游击队解放。几个星期之后,纳粹德国军队和纳粹傀儡克罗地亚独立国的军队乌斯塔沙占领了城市,游击队被迫撤出了斯普利特。最终南斯拉夫游击队于1944年10月26日解放了斯普利特,并将它作为克罗地亚的临时首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斯普利特成为南斯拉夫的加盟共和国克罗地亚的一部分,南斯拉夫联邦政府大量投资斯普利特并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斯普利特的造船业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南斯拉夫成为造船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这期间城市经历了经济和人口的飞速增长,许多新工厂和新企业建立起来,城市人口较原来增长了三倍,城市的许多文体设施也在联邦基金的援助下建立起来。斯普利特成为达尔马提亚地区的经济中心。

斯普利特同时也是南斯拉夫最大的客运港口和军用港口,南斯拉夫海军与亚得里亚海岸军区司令部就坐落于此,1945-1990年的南斯拉夫时代,斯普利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城市也较以前扩大了许多,占据了斯普利特半岛的大部分区域,同期城市国民生产总值与就业率也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成为南斯拉夫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即使今天也未达到当时的水准。

我突然想,当年南斯拉夫政府把主要的投资都集中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让它们得到极大发展,率先在南斯拉夫富起来。可是它们富起来以后,却对拿出一部分钱来帮助其它地区耿耿于怀,最后干脆甩下穷兄弟们独立了。可见所谓先富帮后富是很难实行的。还是各地均衡发展的思路更靠谱一些。

克罗地亚于1991年宣布从南斯拉夫独立,九十年代的经济衰退随之到来,通货膨胀,物价飙升,两级分化严重,穷人民不聊生。房价更是有涨不跌,老百姓怨声哉道。

2000年之后,斯普利特终于重新恢复了活力并再度发展起来,而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旅游业,通过城市建设中心的转变,斯普利特目前已经成为了克罗地亚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今天,城市的产业趋向于商业与旅游业,因此造成大量的工厂工人失业,生活困难。

  斯普利特的建城史与戴克里先宫的建立密切相关。

  戴克里先(全名盖尤斯·奥勒留·瓦莱利乌斯·戴克里先,原名为狄奥克莱斯,罗马帝国皇帝,于284年11月20日至305年5月1日在位。

  公元235年至284年间,戴克里先当上皇帝之前的50年间,罗马帝国至少换了26个皇帝,个个死于非命,平均只在位2-3年,史称“三世纪危机”。

公元284年戴克里先即位后,东拒波斯,西抗日耳曼,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削弱元老院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使罗马帝国的寿命延长了几个世纪。

  同时他也是罗马帝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称帝的人,在废除了元老院,登基称帝以后,意识到罗马帝国的疆域太广,他开创了“四帝共治制“,成为罗马帝国后期主要的政治体制。

  戴克里先将罗马帝国分成东西两部,每个部分由一位主皇帝“奥古斯都”和一位副皇帝“凯撒”统治。四位正副皇帝各自统治四分之一。主皇帝退休后由副皇帝接任,然后再由接任的皇帝推举副皇帝。

  四帝共治奠定了东西罗马帝国的基本格局,也使罗马帝国暂时得到了稳定。但这种四个皇帝四个宫庭的制度不但加重了经济负担,也埋下了罗马帝国分裂的种子。

最终帝国永久分裂。西部帝国只持续多约两个世纪,东部帝国后来演变为拜占庭帝国。延续了另一个千年。

  公元3世纪末期,戴克里先在统治的后期大病一场,于是他在作满了20年皇帝后,于公元305年55岁盛年的时候主动选择了退位退休,回到斯普利特的宫殿里专心种植卷心菜。

  他退位后不久,罗马又开始战乱纷争,他的接班人们又开始争权夺利。他曾经的副手马克西米安来请他复位整顿朝纲。他笑着回答道:“要是能够让你看到我亲手在萨洛纳种植的白菜,你一定也不会再劝我放弃享受眼前的欢乐了。”

  有些国人马上就开始了美好的想象,什么戴克里先不贪恋权位,主动退出权利中心,人格高尚云云;不恋江山只恋卷心菜云云。反正只要是外国的,不管他是古代还是现代的,一古脑儿褒上去就是。我倒认为这是戴克里先的小聪明。他是起了“莼羹胪脍”之念,想尽早脱离政治漩涡,离开是非之地,明哲保身而已。这点其实从他后来的下场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戴克里先设计的'四帝共治',并没有解决帝国的纷争,当他还在位时,还能依靠自己的影响力控制局势,一旦退位,罗马帝国迅速又陷入内乱之中。

他应该是早已看到了帝国的危机,然而他无能为力。他曾经说: “有多少时候,四五个大臣为了他们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欺骗他们的君主!由于他的特殊的崇高地位,他无法了解任何一件事的事实真象;他只能用他们的眼睛来观看一切,只能听他们的歪曲事实的报告。……一些最好、最明智的皇帝也将被他们的朝臣所出卖,并陷入他们的贪污腐化中去”。

历史何其相似!

后来发生的事情是:退位的戴克里先已经失去权势,以前的功勋被人遗忘,他被元老院指责为罪犯。他的女儿和妻子,先是被囚禁在叙利亚,然后在没有任何罪名的情况下被李锡尼杀害。受到这一打击,戴克里先也精神失常,以绝食自杀了结了生命。

戴克里先死后,他的遗体被短暂葬在他为自己修建的陵墓中,但不久被迁出,从此没有人知道去向。当年他残酷迫害基督徒,处死了多米诺主教。如今他的陵墓被改成了教堂,尸骨不知去向,说不定早已经被抛洒荒野。教堂还以被他处死的多米诺主教的名字命名,就是现在的多米诺教堂。多米诺主教和另外一些基督教徒的遗体,被迁进教堂埋葬在他的陵墓里。他的神庙,也被改成洗礼堂。

  这是最早时期的戴克里先宫的复原图。

据说戴克里先提笔在地图上亚得里亚海边自己的家乡附近画了个圈,决定在此修建行宫,作为退休后的隐居之所,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斯普利特,当时还不存在。

  戴克里先宫南临亚得里亚海,东、西、北三面筑有高墙,大门采取堡楼形式,临海的南面修有长列古典式拱廊。代表了罗马帝国君主专制强化的特色,取城堡形制,建筑方整严密。

宫城内有十字大道交于中心,道南是寝宫和陵墓,道北是宾馆和兵营。大道两旁筑有拱廊,中央大道通寝宫处还设有大拱门,气势威严。宫殿于 7 世纪外族入侵时遭严重破坏,但中央大拱门还保存在斯普利特市内。

  这是完全建成后戴克里先宫的复原图。

  斯普利特的城市建筑是以戴克里先宫为核心发展起来的。

戴克里先死后,戴克里先宫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一直被废弃。公元7世纪的时候,萨洛纳的居民因逃避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的入侵,纷纷逃入戴克里先宫中避难、生活,利用高大的宫墙做保护,慢慢就演变成为一座中世纪的城市。以后就在宫殿周围盖起房屋、作坊、商店和教堂。在高大的罗马城墙内逐渐形成了以戴克里先宫为中心的城市布局,这就是斯普利特老城的雏形。

时至今日,宫殿就是老城,城墙就是昔日的宫墙,整座宫内约有两百多座建筑,常住居民三千多人,可以说,整个斯普利特老城区,就是两千年前的行宫。只是当日滨海的南面,已经被陆地隔断,不复在海边了。

  戴克里先宫有金银铜铁四座城门与街道相连。北边的金门供皇帝出入,东边的银门供王公大臣出入,铜门是商门,铁门是海门,出去就是海边。

  我们是从古城东边的银门进来的,也算是享受大臣级别的待遇了吧。高高的拱门和旁边的碉楼虽然已经残损,但气势依旧,很有些断壁残垣的沧桑感。

  银门外面很多做小生意的露天摊位,因此人来人往很是忙碌。


   戴克里先宫建于公元305年。占地3万平方米,宫墙高达17~21米,宽2米,宫殿正门6根大理石柱是远涉重洋从中东运过来的,工程浩繁,宏伟壮丽。

大教堂是中世纪时期在戴克里先的陵墓上建造的。罗马式的教堂是在十二到十三世纪建造的。 中世纪的碉堡, 十五世纪的哥特式宫殿以及其他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风格的宫殿构成了斯普利特城的主要景点。

至今戴克里先宫的列柱廊、戴克里先的陵墓、朱庇特庙都完好无损保存下来了。

  踩在斑剥的石板路上,嗒嗒的声响使人听到沧桑岁月的呼喊。

  进到里面再往外面望去,残缺的石柱和城门仍不减当年的威严。

  作为一个普通人,想象不出当年从中东运回这些柱子把它矗立在这里的时候,戴克里先是如何地志得意满,然而他的帝国还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混战连连,虽然他为之竭尽全力,也不过苟延残喘了两百多年就土崩瓦解了。

  戴克里先宫如今是世界上唯一不在意大利境内的罗马帝国宫殿遗迹。

这里是宫殿中庭,对面是东面的主殿,上面有露台,皇帝可以在上面对下面的人讲话。


  南面是陵墓,围绕在陵墓外面的柱廊依旧,只是陵墓已经变成了教堂,这些泛黑的石柱多少显得有些凄凉。

  当时建造陵墓的时候采用了埃及的风格,整个陵墓的主体呈八角形,戴克里先的石棺放在圆形穹顶的正下方。外面是二十四根罗马式的石柱,均匀地环绕陵墓一周,如今这些石柱依然保存完好,两边台阶上还放置了一些坐垫,成了游客休息的好地方。

  戴克里先宫的中心就是圣多米诺教堂,这座造型独特的教堂原本是戴克里先皇帝的陵墓,后来被改成了教堂。

高约57米的钟楼是中世纪耗时300多年才完成的,曾一度倒塌,直到1890-1906年才重建完成。这是斯普利特最高的建筑,也是斯普利特的地标,走到哪里都能看见它。

  南边宫墙上的狮身人面像雕刻保存完好,忧郁地看着游客来来往往,不知是在哀悼昔日的皇帝还是在怀念埃及故乡。

  圣多米诺大教堂占用了原来宫殿的一部分走廊与地板。

  走廊壮观的大理石顶部。

  走廊也是教堂的进出口。

  走廊出口的狮子雕刻不减当年的威武。

  中庭西边的建筑现在是商场,外面的台阶是游人休息的地方。

  陵墓外面高大雄伟的柱廊还宣示着当年的荣光。

  组合了古希腊科林斯的卷涡和爱奥尼亚的忍冬叶图案的罗马复合式柱头美观大方。

  主殿正门。

通往主殿的通道。

  主殿是圆形的罗马式穹窿,分为三层。

  上面两层有窗户。光线从顶上的圆形天窗透进来,随着时间的变化阳光的转移,光线不断改变方向和位置,产生神圣的光影,增添了神秘感。

  下层是罗马风格,厚厚的外墙完全不开窗,旁边的壁龛是放置雕像的地方。

  中庭西边廊柱旁的这条幽深巷子通往朱庇特神庙。

  朱庇特神庙。

  神庙里面只有一尊朱庇特神像。

戴克里先信奉希腊的神,还把自己比作朱庇特,要民众信奉他。

这里以前是皇宫进行宗教仪式的地方。


  朱庇特神像下面基座上是现存不多的11世纪的罗马式雕刻。右边手持十字架的是国王,左边的是神庙祭司。

  老城里面的房屋有人居住,街道两旁是各种店铺,充满了生活气息。

  游览欧洲的老城,总感觉房屋虽老旧,但居民却不少。他们照常生活和经营着,使得老城仍然有生命力,不像我们的一些老城或者老村,往往十室九空,缺乏烟火气。

  从银门沿着主路一直走,就到了西侧的铁门;它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城门。

  走在斯普利特老城街道上的修女。

  走在斯普利特的老城里面,很难分清戴克里先宫和老城的界限。原本那些难民修建的住宅、作坊、神庙如今已经摇身一变成为旅馆、商店和教堂,宫和城早已融为了不可分割的一体。

  曾经的城墙和城门依然还能见到,不过早已失去了防御的功能,倒是游客和小贩交织在街头与巷尾,组成了一幅活生生的市井画面。

  一只拿着烟斗的手从墙上突兀地伸出来。

  小店门口一个书架?谱架?


  铁门附近宫殿墙上是斯普利特的守护神圣安东尼的雕像。

  一位笑容可掬、神态慈祥的白胡子老头儿。

  1979年,戴克里先宫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雕像左侧有一个高大的钟楼,是圣斯奥多教堂的标志,它是亚德里亚海沿岸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钟楼,也是斯普利特西城区的地标。钟楼的钟面是以罗马数字标示的,据说一直到今天还在正常运行,准点报时。

  铁门外面是一个小广场,叫作人民广场,从14世纪开始就是当地人的聚会场所。广场上最显眼的建筑就是哥特式的旧市政厅。它建于1455年,底下一层、北墙和圣洛伦索祈祷室还保留着原貌,3个哥特式尖拱和一条内廊,两边是柱子,最上层原来是罗马式的三角顶,19世纪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哥特式风格。14世纪到16世纪在它周围建起了剧院、监狱等,形成了具有斯普利特哥特式建筑特征的建筑群。

  市政厅广场边曾经的贵族殿堂门口,一对小两口在逗弄小宝贝。正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写照。

  从人民广场往南走几十米就是水果广场。广场上有一个醒目的雕像是16世纪克罗地亚文学家马尔科·马鲁利奇。

  马鲁利奇出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是斯普利特人。他的诗篇《朱迪塔》使用了克罗地亚方言,加入了克罗地亚音节,有如歌的感觉。马鲁利奇还出版了10多本心理学的著作。鉴于他在文学中的地位,被称为克罗地亚文学之父。

  马尔科·马鲁利奇的肖像被印在克罗地亚货币500库纳的正面,背面是戴克里先宫。

  水果广场边上还有一座六角形的雕楼,这是硕果仅存的威尼斯城防遗址威尼斯城塔。

  广场边上的餐桌上,人们在享受着美食和闲睱。

  小朋友们在老师的陪伴下放学回家。

  面包店里烤得金黄的各式面包催人食欲,让人有一种品尝的冲动。

  也许这是克罗地亚足球队的广告,玩偶手里拿的是金球奖的奖牌。

  从老城中心的十字向北,就到了戴克里先宫的金门,也即老城的北门。这是戴克里先宫的主门,是专门给皇帝进出的。戴克里先第一次进宫就是从这个门进来的。

  这个门高三层,上面还有女儿墙,显得巍峨壮观,充分体现了皇帝的威严。

整个城门墙体上有很多壁龛,当年里面应该都有雕像,现在都没有了。

  金门外立着著名的宁斯基大主教的雕像,他是克罗地亚10世纪时的大主教,勇于向罗马教皇挑战,坚持用克罗地亚语取代拉丁语讲道,是当地人们心中的民族英雄。

  雕像旁边是圣马丁教堂,保留15世纪古罗马建筑的特色,是斯普利特城北的地标。。

  圣马丁教堂外面街心花园中的这位应该也是宁斯基主教。他的姿势也是在和教皇作斗争。

他的食指也被摸得锃亮。

  秋风在古老的城墙上吟唱着历史的悼亡曲。

  这一家四口在博物馆门口拍摄历史。

  这里是斯普利特银行。

  上部的雕塑非常细致精美。

  这是新教教堂,外观简朴,

  内设单纯。

  到了通往海滨的斯普利特最有魅力的商业大街马尔蒙步行街。

马尔蒙步行街是为纪念对斯普利特近代城市规划作出贡献的法国元帅马尔蒙,当时马尔蒙曾代表拿破仑控制达尔马提亚一带。

  马尔蒙大街边楼房上的雕塑,也许是嫌商业大街太喧闹,他们都掩着耳朵,显出不耐状。

  这是位于海滨的19世纪末模仿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所建的共和国广场,旁边的长廊明显跟圣马可广场上总督府的拱顶回廊很相似。

  夜幕将临,海滨人渐渐多了起来,高大的棕榈树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人们都在享受美好的时光。

  披着夕阳的余晖,海边漫步的情侣。

  三口之家的天伦之乐。

  携眷婴儿车,牵着小狗狗,其乐融融。

  海边的小店开始营业。

  漂亮的女店主开始忙碌。

   餐馆的炉火已经燃起,通红的炉火招引客人前来。

  落日海边,余晖满目。

  古老的游船即将起航。

  华灯渐亮,海上多艘游艇在灯光中跳动,我的心也在躁动。

  我们明天就要离开斯普利特,心头有点难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罗马皇帝的传奇宫殿
自动退位去种卷心菜,罗马帝国最著名的皇帝之一,死后留下一串谜
克罗地亚古老与现代对立的斯普利特
[转载]巴尔干半岛十国之旅掠影(23):克罗地亚斯普利特城
克罗地亚:斯普利特古城
《回望巴爾乾半島》 之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