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语文老师,给著名作家批改作文:69分

不小心看到著名作家一篇散文,不是故意的,真的。

一看就不舒服,就手痒,职业病。

30多年前,我教过5年小语文。

我14岁初中毕业上师范,17岁毕业教书,水平有限。

班门弄斧,不当之处,多多包涵。

原文为黑字,我用红字,点评一二,有的修改一下,仅供参考。

尽量保持原文风格,有点文白夹杂,不太好,口语风格最好。

著名作家看江苏 | 摇曳的无锡(散文)

2023-02-16 15:37·紫牛新闻

深秋闲日,我去无锡访友,夜宿南长街某旅舍。

深秋闲日,马上接一个我,不顺口,文气不畅。去掉我字,再读就顺口了;某旅舍,一样,去掉旅字。这样才格调统一,也更显文气,带点历史感,这或许是作者的本意)

深秋闲日,去无锡访友,夜宿南长街某舍。

南长街,位于老城南门外,运河右侧。其前身,即北宋始设之驿路。

(后面一句,与前面文风不搭,不顺口,文气不畅,而且严谨的表达是:其前身,即北宋始设之驿路也)

南长街,位于老城南门外的运河右侧,前身是北宋开始铺设的驿路。

北挽长江,南携太湖,东倚苏州,西牵常州。漫长的历史里,此处是水陆官道的交点,太湖走廊的咽喉。

携、牵,不好,似乎刻意追求对仗、动感形象,其实没必要,导致不顺口,文气不畅。通顺,是最起码的要求,也是追求所谓文采的前提,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不能没学会爬就学跑。后面一句也是,而且疑似病句,加一个在字才好)

北挽长江,南接太湖,东倚苏州,西临常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这里是水陆官道的交汇之处,太湖走廊的咽喉。

如果说江南是中华母亲的锦绣鲜衣,那么无锡就是一枚精致的纽扣,灼灼地镶嵌在胸前。大运河呢,恰似锦衣下母体内的血脉,串连江南江北为一体,融通经济文化于一身。

(还是上面那些毛病,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下面不再点评,直接修改)

如果说江南是中华母亲的锦缎,那么无锡就是其中一枚精致的纽扣,灼灼其华。大运河则恰似锦缎下母体内的动脉,联通南北经济文化。

一条运河,又宛如一株大树。主干之外,多多侧枝和杈丫。这些,便是千千万万个扁扁圆圆、肥肥瘦瘦的城镇,而那些数不胜数的密密麻麻、星星点点的村村寨寨,则更是蓊蓊郁郁、摇摇晃晃的青叶了。

(唉,把我整不会了。侧枝城镇杈丫村寨?城镇扁扁圆圆、肥肥瘦瘦密密麻麻、星星点点应该就数不胜数吧,难道不是吗,数得清吗?村村寨寨蓊蓊郁郁、摇摇晃晃的青叶?文科生。通感?疑似通不过,无感)

黄昏时分,友人相约街上一家餐馆。

(人约黄昏后,与友人相聚餐馆。)

今日南长街,长约五公里,大运河为中轴,清名桥居核心,北起跨塘桥,南至水仙庙。古街两侧,依然完整地保留着江南河畔人家的原生态,粉墙黛瓦、花格木窗、屏门隔断、前店后坊,家家河码头、户户水弄堂。一爿爿院落式、竹筒式、独立式的枕河建筑,飘浮着淡淡的菱角气、鱼虾味,水水灵灵、毛毛茸茸,在水面上摇摇晃晃。

(学过透视的话,或根据常识,这些描写,不合常理,杂乱,很难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鲜明的图画。清名桥居核心为病句。院落式、竹筒式、独立式,不知道什么式,应该是分类不合逻辑,应该也不切实际,与一片片又疑似矛盾。菱角气、鱼虾味云云,不知所云)

今日南长街,北起跨塘桥,南至水仙庙,长约五公里。清名桥为核心,大运河为中轴。两侧依然完整地保留着江南河畔人家的原生态,粉墙黛瓦、花格木窗、屏门隔断、前店后坊,家家河码头、户户水弄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菱角气、鱼虾味,若有若无,尤其是清晨薄雾、雨后斜阳,恍惚在水面上摇摇晃晃,时隐时现,好一幅江南水墨画,宛如人间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虽是小小餐馆,却是黄酒世界。原本金浆玉液,再加以话梅、柠檬、樱桃、玫瑰、蜂蜜等等,香雾缭绕,沁人心脾。几碟特色小菜,颇勾引食欲。最鲜美者,太湖三白也:白鱼、银鱼、白虾。

(又把我整不会了。黄酒世界,是多吗,是数量多还是品种多,不说清楚,何以称世界?既然是世界,为什么是配角,主角却成了太湖三白?为什么配角主角之间没有转折连接,比如加一个而字?说换人就换人吗,这也太欺负人了吧?再说没订合同吗,契约精神何在?有点乱来)

这些精灵稀奇的尤物啊,天赋异禀、细嫩鲜魅,频频引爆味蕾。它们在唇舌间狂轰滥炸、叱咤风云之后,又一路旗开得胜、顺风顺水地征服了我的肠胃。霎时,似乎又回归原型,在我的周身血液里环游,在我的神经末梢上舞蹈。

(搞不懂,不会。前面半截还是可以,叱咤风云之后就搞不懂了,虽然懂但不懂。我也是吃货,无法理解。吃货限制了我的想象,或许也是吃货不理解吃货吧)

渐渐地,体内犹如太湖春潮,风起云涌,烟波浩淼。眼前更是氤氤氲氲、混混沌沌。此时,内心高筑的城堡悄然垮塌。我的意志,我的性情,也不由自主地摇晃起来。

(嗯,好)

餐后,沿街散步。

(好)

正是晚上九时许,夜幕四合,华灯璀璨。脚下是光光黝黝的青石路面,两侧是灰灰白白的徽派建筑。街上呢,摇晃着一缕缕、一片片、一群群形形色色、斑斑斓斓的音乐。一家茶馆,静若禅院,两名古装女子,在琴声渺渺中,对弈黑白。灯光雪亮,纤毫毕现,十指尖尖,俨若玉雕。

(好吧,好)

女人们,永远是夜市的主角。一个个粉面妖娆,风摆杨柳,手擎甜食,摇摇晃晃,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两侧的杂货店铺,各自敞开门扉,鲜鲜艳艳、花花绿绿、红红紫紫,仿佛扒开了胸膛,掏心掏肺般真诚。

(除了妖娆不好,其余都好)

更多的是小吃,酱排骨、小笼包、油面筋、玉兰饼、梅花糕……各种美味倾巢而出,五彩缤纷,云蒸霞蔚,袅袅娜娜,摇摇晃晃,如彩蝶飘飘,似翠鸟翩翩,在眼前嬉戏着、呢喃着、纠缠着,向你眨眼,向你微笑,向你招手,向你飞吻。

(什么呀,成语大会?四字哥哥?黄酒醉人吗?还来劲了,刹车失灵吗?成语以及疑似成语越飙越多,哪来那么多四字哥哥,开会?文贵含蓄,引而不发,留白,给人留点想象空间,都被你占完了,别人呢?只顾自己一时痛快,不管他人苦乐,这样子真的好吗,那些拟物拟人真的恰当吗?再说这么多美食这么好,不是太湖三白最好吗,难道不是吗?才说的,哼)

浑然无知中,人类的各种欲望被悉数激活,摇摇晃晃,蠢蠢欲动。于是,欣然上前,去围观,去赞叹,去抚摸,去品尝,去购买。

(喂喂,不准摸,讲卫生,浑然无知

信步漫行,迈上清名桥。

好吧,太长了,不玩了,下面都差不多,没意思。

最后结一下。

1,口语才是最高级的,从源头《诗经》到巅峰李白,无一例外。

口语,是语言的祖宗。

厉害了,我的祖宗。

氓之嗤嗤,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这个流民(不是流氓),看起来一副老实样子,拿捆布来跟我换丝。

不是来换丝,就是打我的鬼主意。

老实鼻头空。

哼。

男人。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哎哟哟,我有一句妈卖批不知当讲不当讲,真高啊!

四川这鬼路,比上天还难!

就是说,一句话有没有病,一读就知道了。

顺口的,一般没毛病,不绝对。

不顺口的,一般有病,至少不好,亚健康。

所以,古代私塾讲究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那么写出来的自然也顺口。

这篇散文,到处不顺口。

总感觉怪怪的。

这种感觉,就是语感。

一个高手,是不要读出来的,在心里默读。

大师,或许根本不用默读,直接感觉,天赋异禀,语感无敌。

这样低级的文字我永远写不出,连我都写不出。

永远不会出现在我的笔下,因为我心里没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至少是顺口的。

我教过的小学生应该也一样,反正我没批改过这样拗口的作文。

2,通顺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文采不过是锦上添花,但不通顺,就是麻袋绣花底子太差。

3,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现在是白话文,开山祖是胡适的《人力车夫》,第一干将是鲁迅先生,第一篇《狂人日记》,出手就是大师风范,天赋异禀,综合成就第一。

但是,单就文字来说,最好是沈从文,其次张爱玲,几乎褪去了欧美、日本的色彩,回归中华。

但沈从文、张爱玲的文字,也略有时代隔膜感,最好读巴金、老舍。

当代的呢,最好读余华的《活着》、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以及贾平凹早期的散文。

不要学莫言,尤其不要学余秋雨,都比较极端,不是正道。

余秋雨特别迷惑人,堆砌辞藻,无病呻吟,看起来很美,讲一大堆实际啥都没讲,毫无信息含量,而所谓文化信息,相对于唐宋八大家等,就是负熵。

说到文采斐然,千百年后,我们的子孙读白话文,自然就会像我们读《诗经》李白。

正如刘慈欣在《三体》里说:“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就是不要食古不化,墨守成规,而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刘慈欣这句话,化自帕斯卡(也是压强单位)的:

“To the time to life, rather than to life in time.”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但刘慈欣显然“化腐朽为神奇”,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而这篇小作文的作者,所谓著名作家,李春雷,不知怎么搞的,不熟。

这样都著名作家?

悲哀。

时代的悲哀。

最后评分:69分。

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是的。

但是,语文是基础,否则,你论文都写不出。

理科男,被小仙女组团鄙视。

哼。

钢铁直男,不解风情。

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求爱都结结巴巴,单身狗,旺旺。

这是江南运河上年龄最大的一座单孔石拱桥,通体石砌,不着寸铁。此桥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系秦姓太清、太宁兄弟捐造,原名清宁桥。清代,因避讳道光皇帝,易名。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城,断桥。同治八年,原样重建,至今。

古人远去,石桥依旧,只是栏杆粗粗糙糙,桥面高高低低。那是时光的皱纹,岁月的脚窝。数百年来,走过了多少行人,发生了多少故事,见证了多少盛衰,阅历了多少生死。它,就是一位大觉大慧的时间老人呢,心有知,口无言。

凭栏,抬头。一轮明月高悬,仿佛宇宙的眼睛。

陈锡铭 /摄

天色已晚,身心疲惫。酒神的怂恿,意念的迷乱,更使我心旌摇晃,脚步摇晃。于是,踩着摇摇晃晃的地球,顶着摇摇晃晃的天宫,披着摇摇晃晃的晚风,扶着摇摇晃晃的音乐,逆着摇摇晃晃的人流,摇摇晃晃地走回旅舍。

旅舍是一座民俗小楼。楼梯弯弯曲曲、摇摇晃晃,仿佛通向明朝,通向宋朝。

摇摇晃晃的历史,摇摇晃晃的现实,摇摇晃晃的人生,摇摇晃晃的命运。

竹影摇晃,桂香摇晃,月光摇晃,心神摇晃,晃晃摇摇,摇摇晃晃。

摇摇晃晃的我,走进了摇摇晃晃的房间,拉上了摇摇晃晃的窗帘,揿灭了摇摇晃晃的台灯,倒在了摇摇晃晃的床榻。

摇摇晃晃中,这世间所有的摇摇晃晃,全都摇摇晃晃地摇晃进了摇摇晃晃的梦乡……

李春雷

校对 李海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赴一场江南之约
闲日无聊学画竹
闲日
纯音乐 |《闲日飘荡的云》轻柔浪漫,悠闲自在
无锡老地名 | 诉说光阴的故事
高中写景作文--运河风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