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羊肠毒血症
羊肠毒血症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本病以急性死亡、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为特征。
(病原)
   魏氏梭菌又称为产气荚膜杆菌,分类上属于梭苗属。本菌为厌气性粗大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在动物体内可形成荚膜,芽胞位于菌体中央。本苗可产生α、β、ε等多种外毒素,依据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可将魏氏梭菌分为A、B、C、D、E等5个毒素型。羊肠毒盘症由D型魏氏梭茵所引起。
(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
发病以绵羊为多,山羊较少。通常以2~12月龄、膘情较好的羊只为主。魏氏梭菌为土壤常在菌,也存在于污水中,通常羊只采食被芽胞污染的饲草或饮水,芽胞随之进入消化道,一般情况下并不引起发病。当饲料突然改变,特别是从吃干草改为采食大量谷类或青嫩多汁和富含蛋白质的草料之后,导致羊的抵抗力下降和消化功能紊乱,D型魏氏梭菌在肠道迅速繁殖,产生大量ε原毒素,经胰蛋白酶激活变为ε毒素,毒素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毒血症,发生休克而死。本病的发生常表现一定的季节性,牧区以春夏之交抢青时和秋季牧草结籽后的一段时间发病为多,农区则多见于收割抢茬季节或采食大量富含蛋白质饲料时。一般呈散发性流行。
临床症状
本病发生突然,病羊呈腹痛、肚胀症状。患羊常离群呆立、卧地不起或独自奔跑。濒死期发生肠鸣或腹泻,拉黄褐色水样稀粪。病羊全身颤抖、磨牙,头颈后仰,口鼻流沫,于昏迷中死去。体温一般不高,血、尿常规检查有血糖、尿糖升高现象。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限于消化道、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真胃内有未消化的饲料誊肠道特别是小肠充血、出血,严重者整个肠段肠壁呈血红色或有溃疡。肺脏出血、水肿,肾脏软化如泥样,一般认为是一种死后的变化。体腔积液,心脏扩张,心内、外膜有出血点。
实验诊断
(1)病原学检查
①病料采集 采集小肠内容物、肾脏及淋巴结等作为病料。
②染色镜检 病料染色检查,可于肠道发现大量的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同时于肾脏等脏器也可检出魏氏梭菌。
③分离培养 本菌虽为专性厌氧菌,但厌氧条件不苛刻,较易培养。常用厌气肉肝汤和鲜血琼脂分离培养。纯分离物进行生化试验以便鉴定。
(2)毒素检查 利用小肠内容物滤液接种小鼠或豚鼠进行毒素检查和中和试验,以确定毒素的存在和苗型。
类症鉴别 本病应与炭疽、罕氏杆菌病和羊快疫等相鉴别。
(1)羊肠毒血症与炭疽的鉴别 炭疽可致各种年龄的羊只发病,临床检查有明显的体温反应,死后尸僵不全,可视粘膜发绀,天然孔灌血,血液凝固不良;如剖检可见脾脏高度肿大。细菌学检查可发现具有荚膜的炭疽杆菌,此外,炭痘环状沉淀试验也可用于鉴别诊断。
(2)羊肠毒血症与巴氏杆菌病的鉴别 巴氏杆菌病病程多在1天以上,临床表现有体温升高,皮下组织出血性胶样浸润,后期则呈现肺炎症状。病料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极染色的巴氏杆菌。
(3)羊肠毒血症与羊快疫的鉴别 参见羊快疫。
(防治措施)
第一,常发病地压,每年定奶接种“羊快疫、肠毒血症、猝击三联苗”或“羊快疫、肠毒血症、猝击、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羊只不论大小,一律皮下或肌内注射5亳升,注苗后2周产生免疫力,保护期达半年。
第二,加强饲养管理,农区、牧区春夏之际少抢青、抢茬,秋季避免采食过量结籽牧草。发病时及时转移至高燥牧地草场。
第三,本病病程短促,往往来不及治疗。羊群出现病例多时,对未发病羊只可内服10%~20%石灰乳500~1000毫升进行预防。新闻录入:南江黄羊 更新时间:2008-6-19 11:50: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牛、羊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治:羊肠毒血症
羊拉血便怎么回事
羊肠毒血症的预防及治疗 | 养羊群
养羊要打哪些疫苗?
了解羊猝击病的预防与治疗
秋季羊各种常见病的防治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