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这个时节没有吃上一顿莲藕,总感觉辜负了秋天

物道君语:

在这个时节没有吃上一顿莲藕,总感觉辜负了一整个秋天。

每逢九月中,正值秋藕大量上市的季节,也是一年中吃莲藕最好的时节。

到菜市场里,总要不厌其烦地拉着商贩多问一句:“这是今年的秋藕对吗?”

虽说莲藕不是稀罕物,也鲜少断季,从7月到来年清明都有得卖,但在口感上却差异极大。夏藕新生水分正足,但也就吃上一口爽脆,吃完总是舌根发涩。

唯有秋藕,经过了一轮春的萌芽,夏的疯长,于淤泥中不见日月的沉淀,终于被挖藕人双手摸索着,整根从泥中拔起,运到菜场中。

挑上两节肥壮的待我拎回家,切成块和排骨一起下锅,盖上锅盖,等莲藕炖得软烂,筷子轻轻一夹就碎,牵出缕缕纤细而洁白的丝......

只是看着,还未入口,就已经开始令人感到幸福。

秋藕有丝,心中有思。

母亲小时候居住的村子,有一个大荷塘,接天莲叶在秋天被凉风侵袭,渐渐凋萎只剩一根根的莲茎,延绵荷塘的整个东西南北,你能见到这个荷塘的大与空旷。

这一切都得益于淤泥之下,横着生长的藕,一节连着一节,一支连着一支。藕有节,才有了一整个荷塘的精彩。

对于母亲一家,在贫乏年代里,一藕多节,就有了一藕多吃。一条莲藕通常有三四节,分为“中节”还有“藕头”以及“后把”。

中部的那节最为水灵,通常拿来蒸藕泥、汆藕丸子,或留着煲汤,只需简单加些盐调味,那份绵香爽口,一上桌就是大家争先下筷的对象。

尾部比较脆嫩,适合拿来细细切成片清炒,又或者切成小丁,加一把辣椒蒜蓉进锅开大火爆炒,出盘时再淋上一勺醋,晚饭时全是大人小孩此起彼伏的“喀嚓”声。

唯有藕头纤维粗糙,吃起来又有点儿喇嗓子,于是就想办法做成藕粉。

先要切碎打浆,然后过滤沉淀,切片暴晒,一套繁琐程序下来,二三十斤的藕也就仅得出半罐子藕粉。

于是每次吃藕粉时,母亲和几个小姐妹就拿着勺子围成一圈,眼巴巴地看着外婆变魔术似地把藕粉加点热水冲成晶莹剔透的一大团,然后挨个沿着碗边浅刮一勺,稍微吹两下,就迫不及待送进口里,软乎清甜,嗓子一咽下去就能一路滑溜到胃里。

直至今日,家里每年总能买回许多新奇食物,但莲藕始终是餐桌上时常能见的食材,藕粉也始终是母亲心里排名第一的美味佳肴。

于是觉得,生活的艺术有时并不取决于资源的多寡,而是在于一份“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让每一节莲藕都有每一节的妙用,每一节也用出了每一节的精彩,在艰苦岁月里,往后余生中都成为一段绵延不断的甜。

为做糯米藕选莲藕,通常是一个技术活。

七八岁那会儿,奶奶总是起大早拉上我去菜场挑藕,皱着眉头蹲在那儿挑挑拣拣半天,边挑边细细叮嘱:莲藕一定要选两头封闭。

因为挖藕过程中,偶有挖断的藕,泥水倒灌,藕孔不再干净。一个大胆猜测是,若藕孔不封闭,清洗孔洞之麻烦,是否还能有一道糯米藕,还需打个问号。

正是藕让孔洞天生就“出淤泥而不染”,只需清洗外面,就可以得到一个清清白白的内心。再为下一步的塞糯米,有了顶好的准备。

糯米粒比较轻,塞到孔里不会自己往下落,通常要借助筷子把米推进洞里。年幼时心急,灌着灌着就没了耐心,就问奶奶为何非要用糯米?

奶奶总会不急不慢地回答:藕孔里纯白,才会心中也清白。

待煮好的糯米藕吸足了红褐色的糖汁在锅里“咕噜咕噜”冒着泡泡,放凉后,切片上桌,还要再浇上一勺糖桂花。

夹一片,红褐色的藕片色泽油亮,糖汁挂在藕丝上悬悬欲滴。咬一口,红糖绵甜,桂花香甜,用舌头抵住,在上颚轻轻压一下,都不必嚼,莲藕的粉糯就快速与糯米的黏糯在口腔里混为一团,令人停不下筷。

时至今日,我做的桂花糯米藕依旧比不上奶奶的那种软糯香甜。只是每次在洗刷莲藕,淘洗糯米时,心头总会浮现奶奶的叮嘱:即使在淤泥里沉浮半生,也要记得如莲藕一般,胸中不染尘埃,心中清清白白。

初秋吃藕,就得吃面面的秋藕,才最能够体会到“拉丝”的快感。

我毕业之后来到广州工作,这里的汤的确跟人一样“靓”。只是唯独藕汤令人不大满意,这里大多是脆藕,炖不烂。导致汤无藕味,藕无汤气,更别提拉丝了,完全丧失了藕汤应有的灵魂。

湖北多“湖”,湖底淤泥肥厚,长出的藕个个白白胖胖营养足,淀粉含量够高,才拉得出绵延不绝的丝。所以每逢秋冬两季,家家户户都会开始“煨藕汤”。

能够经得起湖北人挑剔的莲藕,必须是红花藕,有洪湖野藕那更是顶配,块头大,藕肉厚实,外皮带点红,直接切大块,和排骨一起下到瓦罐里,煨上几小时,直到煨得汤色红得发黑,才算到位了。

舀上一碗,拿筷子一拨弄,排骨自动骨肉分离,每一丝纤维里都沾着莲藕的绵香。汤头既浓醇又鲜甜,将藕与肉的特点完美相融。挑起莲藕,一口咬下去,脖子得伸老长,拉出的丝才会断,囫囵嚼嚼都满口粉甜,吞下去还有点噎嗓子。

那根长长的丝,成为了余生最远的念想。

每年回家,都会提前一天打电话叮嘱母亲一句:记得要煨藕汤啊。即使抢票不易,路上换乘波折,高铁总是坐得人四肢僵硬,也在所不惜。

只要一碗藕汤下肚,拉出长长的丝,一头牵着家乡,另一头牵着在外漂泊的我,都在这一刻有了通途。

无论去到多远,味觉记忆里始终存下了这么一份牵挂,常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就跳出来提醒着:记得回家。

唐代诗人孟郊有首诗便说:“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

我们每个人心中,或对人,或对物,或对事,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难以割舍,未了余情。

在充满着不确定的日子里,这份羁绊是绑在每一个人身上的风筝线,脆弱时顺着它往回走,总能寻回一份确定与安稳,重新获得去面对未知的勇气。

人生里多一些藕断丝连,想必也能多出一派情意在平淡生活里默默绵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暑 | 美与磨难从来并行,不然哪来的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塘悦色
无独有“藕”,杭州40°的高温天里,你吃藕了么?
莲藕是怎么做成纯藕粉的?
莲藕好吃!但打孔好累!
月子餐之糯米莲藕,金牌月嫂教你怎么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