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巢湖谣
巢湖流域,广泛流传着一首歌谣,广泛到几乎人人会唱的地步,我自小也会哼两句。后来发现,这首歌谣在口口相传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后半截;于是将其记录,并简单加以分析,以作日后参考。因为这首歌谣没有名字,姑且称之为《巢湖谣》。
《巢湖谣》
奸含山,猾和县,
又奸又猾是巢县,
三县猾一县,
猾不过无为县;
野毛山秋庐江县,
吵嘴打架肥东县。
注:
奸:意指含山人精明。
猾:意指和县人活络。
野毛山秋:意指庐江人讲话凶巴巴地,说话硬,不拐弯。
吵嘴打架:意指肥东人耿直,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干架。
这首歌谣,有些贬义,不似某一个县人写的,某个县民工如果编派旁人,总得给自家涂些粉吧,但是歌谣里看不出来,我怀疑这是当时负责的、类似于“小队长”们顺口编的。这里,尽量作正面解释。
巢湖,属于平原、丘陵交错地区,虽然是鱼米之乡,频繁的水、旱灾害却让百姓苦不堪言。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兴修水利。巢湖地区从下辖各县调拨农民工,义务挑土方。于是,来自含山、和县、巢县、无为、庐江以及肥东六个县的农民走到了一起。在长期的合作中,一些脑瓜比较活络的人,用夸张的对比,总结出了各县人的特点,编成了打油诗。因为意思表达到位,并且朗朗上口,这首无名的诗歌一下子成为万人传唱的经典。巢湖,号称民歌之乡,从这里似乎也能感觉出一点端倪来。
后来,巢湖区划发生变化,肥东被划到了合肥,人们逐渐地忘记了“吵嘴打架肥东县”;而庐江某个乡镇曾经在一个时期贩假活动猖獗,“野毛山秋庐江县”(主要与白山湖匪有关,他文另谈)一句,演变成了“坑蒙拐骗庐江县”,后期亦有“老实巴交庐江县”之语,但是影响不大。时光流逝,“野毛山秋庐江县”、“吵嘴打架肥东县”等语逐渐为人淡忘。现在,过去了几十年,在巢湖地面上随便一问,人们能够说出的,主要是前面一段——
奸含山,猾和县,
又奸又猾是巢县,
三县猾一县,
猾不过无为县。
杨于芳说:“有不同者,地也;无不同者,天也。夫人质因乎地,而性命于天。故彝伦民秉,尽人皆同,而风气习尚,不无少异。”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巢湖地域老百姓的“风气习尚”,从巢湖人脱口而出的歌谣中可窥一二。是为记。
文/银山智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合肥行政区划当代史,一县分为三地,拆分巢湖成今
巢湖的苦难史,这谁写的,太有才了!
皖北行署区的详细区划沿革(1949——1952)
有巢氏、古巢国与陷巢州长庐州
远人:设在六家畈的巢湖县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百十七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