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悲苦之相——山西晋城青莲寺十六罗汉像 ,徽宗朝那个痛苦而深刻的灵魂!

钱理群先生曾说鲁迅先生是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其实在北宋末年的上党地区也曾有过一位痛苦的灵魂。鲁迅先生灵魂的痛苦是通过他的文字传达给我们的,而北宋这个灵魂的痛苦却是通过泥土呈现给我们的,这个痛苦的灵魂尽管没有留下名字,但却通过他的作品也就是晋城青莲寺宋塑十六罗汉像深刻地诠释了那个时代的痛苦。

图片翻拍自赵学梅老师《唐风宋雨》一书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又是什么样的因缘际遇触发了雕塑家如此深刻的痛苦呢?我们从北宋政和八年(1118)的一通《罗汉碑记》石说起。十六罗汉像所在的青莲寺上寺中院东配楼(罗汉堂)是一座两层楼阁式的砖木结构建筑,前廊石柱及上层斗栱梁架为宋代遗存,上层前廊木柱与下层墙体及梁架结构为清代形制。罗汉像供放于上层楼阁环墙而砌的台座之上,《罗汉碑记》石则镶嵌于下层明间后墙的正中央。碑文由《十六住世》、《五百尊者》、文末时间落款与制碑的僧侣并信士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依次刻写十六住世即十六应真尊者名号,第二部分依次刻写五百尊者即五百大阿罗汉名号。就目前所知这是现存最早的记载五百罗汉名号的碑刻,是佛教史上弥足珍贵的史料。同时,也为青莲寺十六罗汉像的塑造年代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证据,另一个间接佐证是前檐石柱前立面的大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石刻纪年题记。

图片翻拍自赵学梅老师《唐风宋雨》一书

    综上所述,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一组塑造于北宋建中靖国至政和八年的罗汉组群造像。这个时期的皇帝叫宋徽宗赵佶,这是一个引领艺术思潮并将北宋艺术带向中国艺术史高峰的皇帝,以他为代表的那个时代所创造出来造型之美被今人盛赞为“徽宗美”。同时这也是一位将盛世繁华的北宋王朝带向万丈深渊的皇帝。而青莲寺罗汉群像就恰恰塑造于这样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时代。站在这座不大的楼阁之上,用心品读这组作品,感受到的不仅有雕塑家为罗汉造像时的深刻宗教情怀,更有为时代造像时的痛苦的挣扎与救赎。

     第一次看到未经修复与扰动前的青莲寺罗汉像时,有两点直观而深刻的感受:一是“残”、“旧”之状;二是“悲”“苦”之相。

图片翻拍自赵学梅老师《唐风宋雨》一书

    先来说“残”,在历经近千年的自然侵蚀与近现代人为破坏后,罗汉像的保存现状令人忧虑。首先是容易磕碰到的手指尽数被毁,幸存完好者寥寥无几。其次是遭受过屋漏淋雨的塑像躯干,表皮酥脱,木骨裸露。第三是曾经有人用刀铲之类的锐器刮剥过像身上的贴金层,致使伤痕累累,无一幸免。不过,形虽残,神犹在,其傲岸而深沉的宗教情怀非但没有因为形体的残缺而缺失,反而在少了华丽的修饰后凭添了几分质朴凝重的沧桑感。其次是“旧”,塑像表面在长期的香火熏染后,贴金的泥壳呈现出青铜器般古老而陈旧的金属质感。这种岁月的痕迹使得造像本身越发地富有历史的气息。

图片翻拍自赵学梅老师《唐风宋雨》一书

     接着来说罗汉造像的“悲苦之相”。综观整组罗汉造像,真正打动内心的不是岁月留在表面的残旧之状。而是十六罗汉像刻苦修行的山林之相下那份入世救度苦难时呈现出来的深沉的忧患意识与悲悯情怀。十六罗汉像无论是面相饱满还是脸庞清瘦,大多眉弓紧锁,目光深沉,眼睑半垂,眼袋明显,双唇紧抿,嘴角下撇,表情凝重,忧郁严肃。部分罗汉像的法令纹异常的明显,使的面部肌肉似乎时刻处于绷紧之中,流畅的衣纹显示出袈裟质地的松软,宽大且厚实的僧袍映衬出修行者挺拔的身躯,沉静的垂线又展现出僧人仪态的安稳。如此深入而写实的神态刻画,尤其是个体生命对内在孤独、自省、悲悯、救赎、解脱等情感深刻感受的精准表达,既异于前朝,也不同于后代。这样的时代审美思潮反应了由魏晋南北朝灵魂的超脱,唐朝气质的高华,向宋代内在个体生命体悟的转变。

图片翻拍自赵学梅老师《唐风宋雨》一书

图片翻拍自赵学梅老师《唐风宋雨》一书

     是什么样的因缘际遇促成了雕塑家对“悲苦之相”的深刻感悟的呢?我们需要从那个特定的年代——盛世繁华与艺术审美达到极致的宋徽宗时代,特定的地域——其地一失,中原王朝不保的晋城说起。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虽然在军事上无法比肩隋唐,但就文化艺术而言,其对后世的影响却一点都不输于前朝。如果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思想,最具人文情怀,最有审美趣味的一个朝代的话,那徽宗朝无疑是这个朝代一个亮眼的存在。宋词、宋画、宋瓷、宋茶、书法、园林、文玩……各艺术门类至此时无一不精,米芾、蔡襄、李公麟,王诜、李唐、张择端……辉映史册的艺术大师逐一登场。接下来的“靖康之耻”带来的不仅仅是北宋王朝的覆灭,更是野蛮击溃文明的一场文化灾难。所谓悲剧就是将美打碎了给你看。这位雕塑家应该是预感到了这场灾难的来临,因为《罗汉碑记》距“靖康之耻”不到10年,在一个极具人文精神的时代,艺术家的思想触角往往是最为敏锐的,他既然已经预感到了灾难的来临,就一定会通过自己的作品做一声悲苦的哀鸣!

图片翻拍自赵学梅老师《唐风宋雨》一书

修缮后的罗汉像

修缮后的罗汉像(臆造出来的长眉显得有点尴尬)

虽经修缮,气韵犹存

形虽然完整了,气息反而有点弱了

    仔细体会原塑人物的骨感,布料的质感、厚实感、下垂感,尤其是衣纹线条的韵律感、沉静感。若非心中有丘壑,如何笔下生云烟。这种简洁而有力的造型语言将宋代艺术的高度展现的淋漓尽致。

最后,考验一下各位的眼力,看看那部分是宋塑,那部分是补塑。不要人云亦云,请自己判断!

重要网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搞艺术-雕塑卷·元代雕塑】艺术的瑰宝 图像的世界——中国美术史·元代雕塑(二)
彩塑晋东南(国保建筑之高平~晋城线)
晋游记NO.1——晋城青莲寺
山西晋城泽州县青莲寺
一封来自文物的公开信,请查收!
青莲寺: 请注意 这是一篇通篇讲罗汉知识的专项文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