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建筑鉴赏指南(进阶篇四)

去留无意


建筑,不论地域分布,不论形貌特征,其实回归原本功能上,都是与人类社会强相关的。

只是,建筑滞后于时代,而建筑裹挟的世事,也融入了民族的历史中。


曾经,我们对建筑的要求,是持久,是永恒,是“物换星移几度秋”之后,仍然可以感叹“阁中帝子今安在”的安稳。

但现在时代的发展太快,那些曾经看熟了的城市、街道,或许用不了一两年,就会换上全新的面貌。

对现如今中国而言,发展、变化才是主流的选择,它们取代了原本的悠然,以一种更加迅猛的浪潮置换着曾经的传统。
当人们迫不及待地迈向新的生活,日益发展的城市与迅猛的工业化,使得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古建筑最终不再适用于大规模人口居住的需要。
与自然相合,带来了中国建筑的独一无二的美感,但也限制了大规模的城市与建材技术发展。礼仪不得不为功能性而妥协,实用主义的浪潮,也逐渐将古人遗留的建筑风貌取代。

无奈的是,这种发展也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物质世界的客观发展规律。

无论是宏伟的殿堂、高耸的宝塔,还是乡野的村庄、朴素的民居,他们始终与现代城市风貌有所不同。


但是,它们之中一以贯之的,是自远古第一根架梁立起之后的回响,是祖先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底蕴,是古老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重门面。
或许有一天,当未来的人们开始回望时,总有些东西会在时代更迭中存留,即使大环境要为新事物让步,代表民族风貌的传统依然会以另外一种形式流传下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也是一种传承。
更替,是时光长河从不失手的法宝,我们回头再看看曾经走过的路,才会发现,原来那些史书都不曾记载过的历史,早就凝固在了建筑之中。

佛光寺东大殿,静静伫立在五台山深处,将昔日盛唐的博大潜藏于此。

宋代留下了保国寺,在家国巨变时,它依然是千年前的模样。它以一己之力,守住了江南九百年前的风华与古拙。


还有应县的释迦塔、小城里的摩尼殿、香火缭绕的晋祠……熟悉的朝代,熟悉的砖瓦,里面却藏着完全不熟悉的历史。

即使我们完全不了解建筑中曾发生的故事,但是,当我们看到屋檐的迭起,便明晓建筑本身的等级,而不是只看到它遮风挡雨的功能。
当我们注意到斗栱的大小,便可以大致猜测建筑所在的朝代,这是一种形象上的记忆,也是来自历史,来自文化上的传承,是一个千年大国精神内核的外在体现。
只有从中国传统建筑中,才能认识真正的中国。

对古建筑的了解,不在于指导现实,而在于延续传统,探索古人对“安稳”的定义,延续一种自古而来的美学传承。
那些我们险些失去的,都化成了木料、砖瓦,凝固在当时人们所认为的永恒之中。

我们从枕地盖天走入广厦万千,愈积累,愈觉生命须臾,但我们所留下的历史却始终在传承。

而我们所留下的形形色色的建筑,也终有一日成为了过往历史的见证。


-参考文献-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
《中国民居建筑》陆元鼎
《不同地域特色传统村镇住宅图集》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古建筑构造技术》王晓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文化人物候选人|吴晨:以建筑之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苏州数百个古建民宅如何点亮城市记忆
传统村落旅游专题——案例研究
将历史记忆融入城市魅力
人文德才 | 重塑街巷肌理,唤醒山城记忆,德才股份在城市更新中守护历史建筑
守好城乡建设的文化之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