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大家小书 中国古代建筑概说 傅熹年 完

  受地理条件限制和古代其他文化中心无直接联系,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国至今有4000年以上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北魏迁都洛阳后,在汉魏故城外扩建外廓,东西20里,南北15里,建设320坊,辟方格纲街道,为以后隋唐长安打下的范本。

582年隋建大兴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面积为84平方千米。它的中轴线长8公里宽150米,京外城皇城与宫城正门北指宫中主殿,气势雄伟,主街两旁的是108坊和两市,它吸收了贝贝洛阳的创建经验,城池之规整,街道之宽广宫殿只集中功能分区明确都超过了此前的东城,这样巨大的城市,一年就可以基本完成,表现出了卓越的设计和组织施工能力,它的设计者是杰出的建筑规划家宇文恺。605年宇文恺又主持新建的东都洛阳面积47万平方公里,也是一年就基本完成了。

唐改大兴为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修整城墙,建立城楼,制定了一系列的城市管理制度,使得长安城成为壮丽繁荣外商云集的国际性大都会,在长安修建的大明宫兴庆宫两所宫殿,都以壮丽闻名。唐代,最宏伟的建筑是武则天在洛阳所建明堂,平面呈方形,宽89米,总高86米,高三层2层上是圆顶,这座极具复杂的建筑仅用了10个月就完成了,可见当时在设计预制组织施工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

自挽唐至北宋末的200年中,室内家具完成了,由低矮工人跪坐的床踏几岸,向垂足而坐的椅子转变。在人的室内起居方式上发生了重大变革。

元原称蒙古1271年改成元,先后于1234年及1279年灭金,和南宋,统一了全国。1267年在金中都东北平野上建了新的都城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面积是49万平方公里。

我们现在看到的红墙黄瓦白石台阶的宫殿形象,其实是始建于金代。

元代的官氏建筑继承了北宋和金的传统,用材变小显得清秀,芮城永乐宫,曲阳德宁殿是其中的代表,元代建筑地方差异变大,北方都用原木为梁,梁架结构灵活,自由。南方继承了南宋的传统,构架严谨,加工精确,风格秀雅,1230年建造了上海真如寺是其中的代表。

明灭元后,先定都南京,由江浙工匠修缮宫殿,所以明皇宫的建筑受南宋以来的影响巨大,永乐帝迁都北京,南京式样逐渐成为明官式的基础,明是唐以后建立的汉族建立的唯一,全国统一政权。立国之初,气魄非常的大,制定制度,巩固统一上面做了很多事,包括订立了建筑的制度,对王府,各级官署,官民住宅,从布局间数屋顶形式,色彩等都有规定,对城市进行了大力的修整,砖包城墙,修建钟鼓楼等等都是在这个时候进行的,这些对于明清两代的城市和建筑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清沿用了明的都城宫殿,没有做重大的改变,清官式建筑及明官式建筑的继承和发展,1733年新颁布了《 工部工程做法》已开列二十几座典型常用的官式建筑的详细尺寸的形式,表明了明清两朝官式建筑的设计规律和特点,它以斗口(橫宽)或柱径(三斗口)为模数,便于计算简化梁柱结合方式,斗拱蜕变为垫托装饰部分,清式虽外观较宋式严谨,构架类型也比较少,但标准化程度高利于大量预制,并保证建筑群组统一协调,在艺术和技术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清雍正乾隆两朝大量建筑工期都不长,标准化程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一以木构架为房屋的主要结构形式。 

二中轴对称为主的院落布局形式。

三以方格网街道系统为主,按完整规划兴建的城市。


中国古建筑最为特殊的部分斗拱。唐宋时斗拱发展到了高峰,从简单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了与横向的梁和纵向的柱头访,穿插交织位于柱网之上的一圈,井字形复杂的复合梁,也就是今天的圈梁结构。

元明清时柱头之间使用了大小额枋和随量枋等使柱网本身的整体性加强,斗拱遂不再起结构作用,逐渐缩小为显示等级的装饰物和垫层,斗拱在中国古代梁架中使用了2000年以上。斗拱的时代特征显著,有助于对古建筑断代,近年来受到建筑史学家的深入研究。


中国古代的设计方法是,把建筑当中所有的标准木枋称之为材,材分为若干等,以枋高的1/15的为分,材高是模数,分是分模数,然后规定某种性质如宫殿,署衙厅堂等等,再规定某种规模三间5间,7间9间,单檐重檐。哪种建筑大体用哪一种材,再规定建筑物的面廓和构件断面,因为若干个分并保留一定的伸缩余地,这是多年经验积累所得,从现有实物看,所定断面尺寸都存在一定的安全度。建屋时只要确定了性质间数,按所规定的枋的等级和分数来建造,就可以建成比例适当构建尺寸基本合理的房屋,这种模数制的设计方法可以通过口诀在工匠间传播,不需要绘图即可设计房屋预制构件,又简化设计,便于制作,保持建筑群体的比例风格大致一致的优点。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利于大量而快速组织设计和施工,采用模数式采用模数制设计是当时重要的原因之一。

以唐至清的等级制度概括而言之:房屋面阔九间为皇帝专用,七间为王以上用,五间限贵族、显宦用,小官及庶人只能建三间之屋;在屋顶形式上,房殿顶为皇宫主殿及佛殿专用,歇山顶在唐代王及贵官、寺观都可用,宋以后只限王及寺观用,公侯贵官下至庶民只能用两坡的悬山或硬山屋顶,故中国屋顶翼角虽美,但连低于王的贵族显宦也不能用;作为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特点之一的斗棋也只限于皇宫、寺观和王府使用,公侯以下仍不许用;在油漆彩画上,只有皇宫、寺观、贵邸方可用朱,一般官可用土红,庶民只能用黑色,至今北方中小县城旧房多涂黑漆,即此禁令之遗;彩画分若干等,色彩最绚丽、用金最多之和玺彩画只能用于宫殿主殿,次要殿宇及王府、寺观多用旋子,贵族、显宣住宅更简单,庶人禁用;琉璃瓦只限宫殿、寺观、王府专用,只有宫殿及佛殿可用黄琉璃瓦,王府及供菩萨之殿只能用绿琉璃瓦,一般贵族显宦用灰筒瓦,低级官员及庶人只能用灰板瓦。在这种种严格的限制下,根据房屋的间数、屋顶形式、瓦的种类、油漆彩画的颜色和品种,房主人的身份 地位一望便知。

北宋以前都是木柱成梯形的木架构,建城门洞,南宋以后火药应用于战争,所以改成砖券石,砖券石拱。

历朝历代都是只有工程才包砖墙,直到明朝在都市和重要的州县开始包起砖墙,城墙外面有一个向外的垛口,每隔三五十米建一个突出的墩台,可以侧向用工件封锁成身,防止敌人攀登称作马面。

宋代以前实行访视制度成立,街道两侧只有航道树和方强,只有少数的贵族官家才可以在房墙上开门,街景整齐壮阔而略失单调,宋以后街巷制城市可以临街设店,街景繁华,而街道往往被侵占,显得非常的狭窄,风格迥然不同。

古代都用鼓来报时,唐代都城长安在宫城的正门承天门上设,鼓以鼓声通报城门宫门坊门的启闭时间。从元代起,在都城的北部建有钟鼓楼,以报时,明代继承了元代的制度,把钟鼓楼楼建在了城市的中轴线北端,明代又在各州县府建立了钟鼓楼,多设立在十字街头,以代替衙门前的谯楼。

钟鼓楼都是建在高大墩台上的巨大楼阁,蔚然耸,成为城市的中心建筑,他们的形成对城市街景和立体轮廓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中国古城的特色之一。


在宋以前的坊市制度当中,商业集中在市里市4周有墙,墙上开市门,市内中间设有市楼,为管理员的办公处,市楼4周成行的布置商店,称肆,每行间,有道路,称隧。沿着市墙内4周设有仓库,这种市的形象在汉代的画像砖上可以看到。

北宋以后的街巷制城市,可以沿街开设商店,密集的成为了商业街,商业街集中处遂成了商业街。

北宋在城市管理方法和设施上进一步完善,随着里坊制度的废除,又创设了军巡铺 在居住街巷,每300步设一所,有铺兵5人,负责所在地段的治安,类似新中国成立以前北平的巡警阁子。

宋代更是发展为在佛寺内定期进行交易,北宋汴梁的大相国寺就是著名的商业市场。北京的龙福寺,白塔寺,护国寺都曾经是巨大的定期集市,太原的大钟寺,开化市也是著名的定期集市。


寺院和官署的区别,敕建的寺庙,基本和州府级的官署同制,但官署主院不植树,而寺院中,遍植柏树碑碣,小院花竹交映。


 因为教徒的朝拜要面向麦加,所以中国的清真寺都是面向东边的。窑殿坐西面东。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设计特点

中国建筑有七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但汉代以前的建筑物大都是土木混合结构或木构架建筑,不能长期保存,故早期遗构极少,已发掘出的建筑遗址又大多残破,在时代、类型上也尚不是很连贯,还不具备准确推测其原状进而研究其设计方法的条件,只能通过遗址和明器陶屋、画像石等形象史料互相参照进行研究。在现存古代地上建筑实物中,石造的以东汉石阙为最早,砖造的以北魏末年建的登封市嵩岳寺塔(523年)为最早,木构的以中唐所建五台县南禅寺大殿(782年)为最早(图19),故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从有建筑实物存在的北魏和唐代开始。唐以后建筑以木构架为主,砖石建筑为辅,木构建筑的设计遂成为研究古代建筑设计的主要方面。


重要

图30 北京社稷坛前殿立面分析示意 照片

其一,在唐代,无论殿堂或厅堂型构架房屋,其中平博(距檐博两步架者,即进深四架橡房屋的脊高)至檐柱顶之距恰与檐柱高H相等。

其二,在宋辽两代,殿堂型构架此部比例与唐代相同。

但自辽末金初起,厅堂型构架则向上增加了一步架之高,其上平博(距檐博三步架者,即进深六架橡房屋的脊高,十橡以上建筑则为第二中平博)至檐柱顶之距恰与檐柱之高H相等。

其三,在元代,殿堂型构架也上推了一步架,不论殿堂、厅堂型构架,其上平博至檐柱顶之距均与檐柱之高H相等。由上述可知,尽管时代不同,计算之起点有变化,但屋顶某博至檐柱顶之距与檐柱高相等,亦即以檐柱高H为建筑高度模数这一点是始终不变的。

元世祖至元4年,1267年,在金中都东北创建了新都有外城皇城和宫城三重城面积5,090万平方米,称大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1次平地创建的街巷之都城。

明代建都北京的时候,彻底拆除了元代的宫殿,在代表元代皇权的元后宫正殿延春阁的基址上,堆积了大量的拆掉元宫殿的渣土,形成了人工土山,也就是现在的景山。这样的举动含有对元政权的镇压的象征意义,所以明人称它为镇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野:“重读《营造法式》:想象与真实”
中国古代建筑元素 石雕(一)
寺、庙、观、庵有何区别
八大作
能扛住10级地震!传承7000年的黑科技,为何今天的科技无法复制?
紫禁城何以在200余次地震中安然无恙?他用现代科学解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