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同浑源永安寺(带团笔记)

总述:

山西古代壁画自汉唐至明清,在晋北、晋中、晋南地区广有分布,现存面积超过了两万七千平方米,居全国各地首位,主要划分为墓室壁画和寺观壁画以及石窟壁画等。其中,古代寺观壁画成为山西古代壁画主体,并与山西地区儒释道三教信仰密切相关。一说面积为两万四千平方米左右,而且,还和中国古代壁画发展同步,可谓中国古代壁画的代表及缩影之一。细数山西古代寺观壁画:唐代和五代各一处,面积仅仅六十多平方米和二十多平方米,均为大中原汉文化地区所独有;宋辽金时期七处,面积一千平方米左右;元代九处,面积一千八百平方米左右;明清时期则分别达到接近两千五百平方米和接近三千平方米。由于分布极为分散,绝大多数位于乡村寺观,尚有一批精品留存现在,实属不易。



山西大同浑源永安寺壁画,按照主流专家学者的多方考证与研究,应为明代,不过,也有元代的观点,例如,守护壁画三十五年的永安寺管理所所长张建德先生认为,最具诡异色彩的十大明王像就保留了元代原创,但是,即便年代存疑,就永安寺壁画内容和质量来说,被专家学者称为水陆法会的经典壁画,毫无疑问,属山西古代寺观壁画当中的精品之一。

一、相关背景:

永安寺,位于浑源县东北方向,毗邻著名的五岳之一北岳恒山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当地人更多地称它为大寺,这和山西地区许多地方一样,体现的,是一种略称也是一种爱称。因为,没有各地区老百姓的虔诚信仰观念和主动保护意识,众多如永安寺壁画这样的古代珍贵艺术,很难留存到现在。

根据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年间的官修全国地理总志寰宇通志和相关铭文记载,永安寺始建于金代后毁于火灾并在元初重建,仅此而已,再往前,永安寺的许多具体细节已经无法探寻。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寰宇通志被人指明的引文不注出处和详略增删不当等缺陷,所以,当初永安寺引文是已毁还是尚存,直到今天,不得而知。好在,我们知道,元初重建者,是浑源人高定,官至永安军节度使,其治所在河北正定,也曾担任云中招讨使,其治所在晋北大同,两任官职都算高阶。有一些地方志记载,高定本人虽为一方军政大员,不过,性情高远而淡泊名利号永安居士,在其功成以后就告老还乡了,并出资重建了永安寺,或许,是出于本人曾经各地战乱与生灵涂炭,希望天下太平和永远安宁的祈愿吧。而且,这样的功德不仅父子相随,其孙高璞在元仁宗延祐年间出资修建了永安寺的主体建筑传法正宗殿,另外,其孙高琰在元顺帝至元年间出资修建了颇为少见的五开间山门。当然,在永安寺的重建和增扩过程中,还有一位关键人物,就是临济宗著名高僧归云禅师。他在高定重建永安寺的时候,被邀请来作为永安寺主持,并预言他日儿孙当有继我者,实际上,主持修建五开间山门的,就是其重孙西庵长老。

永安寺坐北朝南、中轴布局、左右对称,现存三进院落,分别为前中后院,占地面积四千平方米左右。其山门,包括中间空门和左右无相门与无作门以及两侧方便门外加反八字形影壁,五门均有简单的门簪、门挡、门钉和铺首等。黄绿蓝三色琉璃屋顶和琉璃脊饰,正脊脊刹被认为是典型的景教标志,尤其中间的二层小楼阁,大背景是元朝皇室对于景教即也里可温教的信奉。两侧方便门包括八字形影壁顶部,则作仿木结构砖雕斗拱装饰。进入山门以后,可见第一进院落护法天王殿和第二进院落传法正宗殿以及钟楼鼓楼配殿厢房等,第三进院落原有主殿铁佛殿,因战乱不存。重点就在于第二进院落传法正宗殿,除了壁画,殿内还有精美的平綦藻井和天宫楼阁,同样地,原有的彩塑因它途而不存,据说是由于文革时期改作当地粮库而全部移除。所移除的彩塑一说为世尊和阿难及迦叶与悬塑侍女,另一说为三世佛加二弟子与四菩萨和二天王。其实,大殿檐下明间匾额,原为元初雪庵和尚所题,极为珍贵,可惜已失,现为仿刻。



二、壁画概说:

永安寺壁画,主要分布在传法正宗殿的四壁,包括了水陆法会和十大明王,其中,东西两壁和南壁东西两侧为水陆法会,北壁东西两侧为十大明王,总面积约一百七十平方米左右。所有壁画,绘制于高度一米左右的碱墙之上,利于防潮并便于保护,不过,因为当年曾经作为粮库,壁画下部的许多地方出现残损,好在,壁画中部和上部大多保存较为完好。上个世纪,宿白先生和柴泽俊先生等,先后对这里的壁画,进行了实地考察且有学术报告。对于水陆法会所反映儒释道以及世俗信仰等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观点出入,然而,对于十大明王属别和坐骑等细节,存在较大分歧。究其原因,在大中原汉文化地区,儒释道信仰和世俗信仰广为传播,十大明王所属藏传密宗,虽不是没有,却极为少见。所以,想要对永安寺壁画的相关信息有较好解读,就要对古代水陆法会和古代明王信仰做一番大致梳理。

所谓水陆法会,也称水陆道场,在古代,是最为盛大和隆重的佛教活动之一,以舍饭斋布施和诵经法布施为主包括对逝者的超度等。它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是因为梁武帝梦遇神僧而有所感悟并亲自研究佛经,以阿难遇鬼王的典故为缘由,花费将近三年时间,和高僧宝志禅师共同制成最初以舍饭斋布施为主的水陆仪文,还举办了我国古代佛教历史上第一次水陆法会。从超度逝者的角度讲,它主要针对遭遇意外身亡的水陆两界众生,不是没有天界,而是由于天界众生较为受乐,但是水陆众生较为受苦,水陆法会的普渡对象也就集中在水陆两界,并以此得名。发展到现代和当代,已经衍生出真正意义上的水陆空大法会,原因之一,当然,是出于现代交通条件之下,空难事故越来越多的缘故。

水陆法会出现不长时间以后,因为战乱,一度失传。初唐时期,长安高僧偶然间发现了珍贵的梁武帝水陆仪文原本,使其再度兴盛。于是,宋代流行、元代发展、明代定型、清代稳定、直到今天。实际上,古代水陆法会的超度重点,在很多时候,是与频繁战乱和阵亡将士紧密联系的,例如,永安寺当年的许多水陆法会,就常常为山西北部军事边境的阵亡者专门举办。想来规模不会太小,因为,一般的水陆法会也要七个昼夜和上百法师才能功德圆满,山西北部于宋辽金元时期则是大小征战连续不断、战死疆场不在少数,往往还是政府出资为其举办水陆法会,当然不逊个人出资的独姓水陆和多人出资的众姓水陆。这一点,可以从永安寺水陆法会壁画所反映或者所召请的十法界六凡四圣当中看出来。这里,既有地狱、恶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也有声闻、缘觉、菩萨、佛,还有明王、罗汉、三清、五岳以及帝王后妃、官僚将士、孝子贤孙、节妇烈女等。在永安寺的水陆法会壁画里面,或两三位一组、或七八位一群,所绘神佛形象与凡俗人物达到八百九十五位,并以榜题标注各自名号,再以上中下形式分层排列、有序行进,其规模和气势,当属中国古代水陆壁画之最。

东壁水陆法会:



东壁下三层中部靠北有一组大圣引路王菩萨四人众,这是永安寺壁画八幅内容里最后一幅即永安长福的起始处。大圣引路王菩萨四人众,均为女性绘像,身形高大者,为大圣引路王菩萨带头光,左右边有胁侍女,斜前方有持幡女,背景铺设则为通红火焰。就大圣引路王菩萨来说,属于观世音菩萨众多变身之一,与大势至菩萨同为接引佛阿弥陀的左右胁侍,合称西方三圣。观世音菩萨的引路王变身,其中一说是,阿弥陀与观世音实为父子关系,另外一说是,阿弥陀与观世音实为师徒关系,或自降修行果位协助父亲或感恩加持解救协助师傅完成引渡众生前往极乐世界的宏愿,所以,观世音菩萨才头顶化佛,至于,大势至菩萨则头顶宝瓶,被人们称为孝亲之举。并且,被引渡者包括了东壁下三层靠南和南壁下三层靠东等一系列古代人物,如往古为国亡躯一切将士八人众和往古帝王妃后文武官僚众以及往古比丘道士众包括往古贤士孝子烈女百家众等。

同时,东壁上一层靠北十组绘像,为化生天道或者说天道化生,化生为佛教四生之一即无中生有,天道则为六道轮回,也就是地狱、恶鬼、畜生三恶道以及阿修罗、人、天三善道里面的首位。化生天道或者说天道化生的起始处为天藏王菩萨,并有色戒天众和无色界天众以及大梵天和帝释天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大天王等。

此外,东壁中二层整体绘像为道化十方或者说道化天下,十方,是借用了佛教的上下东西南北和生死以及过去与未来十个方向,若说天下,更契合本幅绘像主题,毕竟,这里所反映的主要是道教内容,在历史上,本土道教常常以道化天下、德在人间为最高宗旨,并与本土儒教的天下大同、天下为公彼此呼应。道化十方或者说道化天下的起始处为北极紫微大帝,并有五星真君和罗睺计都星君以及黄道十二宫和二十八宿真星包括大家驱凶避恶的四值功曹等。

除了以上三幅,东壁下三层靠北和南壁中二层靠东为又一幅转身成佛,从字面意义上来说,这涉及到佛教当中的龙女成佛典故,当然,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具有泛化和普世意义。因为,男性包括女性均可成佛,也是世尊的本意,只不过,在转身成佛方面,小乘佛教持否定态度而大乘佛教持肯定态度。转身成佛的起始处为大威德菩萨,并有阿修罗中和大罗刹众以及罗刹女众和鬼子母众包括护持佛法的大叶义众等。

由此,东壁水陆法会包括了永安寺壁画八幅内容里第八幅永安长福、第二幅化生天道或者说天道化生、第四幅道化十方或者说道化天下、第六幅转身成佛,此四幅壁画另有局部位于南壁上中下三层。



西壁水陆法会:



西壁中二层北侧有一组地藏王菩萨四人众,这是永安寺壁画八幅内容里最长一幅即醒世长卷的起始处。地藏王菩萨四人众绘像,有男有女,身形高大者,为地藏王菩萨,戴胡帽样筒形宝冠无头光,右手斜持锡杖,左手施与愿印,双脚踏莲花,身旁是回望菩萨的灵兽谛听,左侧侍女手持长幡,右侧为道明手捧宝盒与闵公手捧宝卷,背景铺设为各色祥云。就地藏王菩萨来说,发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宏愿,所以,醒世的命名也可以看作针对无法想象的地狱和迫切脱离的心念。并且,包括了十殿阎王和地府判官以及各式地狱和诸鬼神众等。

同时,西壁上一层南侧和西壁中二层北侧以及南壁上一层靠西十二组绘像为虚空宝藏,明显是借用了虚空藏菩萨的生财象征来命名。虚空藏菩萨二人众绘像均为女性,身形高大者,为虚空藏菩萨,束宝髻带头光,一手持无畏印、一手持与愿印,并双脚踏莲花,左侧侍女手持长幡,背景为各色祥云。并且,包括了风雨雷电和苗稼病药诸龙神众以及顺济龙王和安济夫人等。

此外,西壁上一层中部和北侧整体绘像基本为厚德载物,明显是借用了周易当中的相同语句来命名。持地菩萨二人众绘像均为女性,身形高大者,为持地菩萨,着翘翅样装饰性博鬓冠带头光,左右手施说法印并双脚踏莲花,左侧侍女手持长幡,背景为各色祥云。并且,包括了后土圣母和五岳圣帝以及四海龙王众和江河淮渎众等。

由此,西壁水陆法会包括了永安寺壁画八幅内容里第七幅醒世长卷、第五幅虚空宝藏、第三幅厚德载物,此三幅壁画另有局部位于南壁上中下三层。



十大明王:

十大明王绘像位于后檐墙明间东西两侧,分别以大威德不动尊明王和大威德大力明王为起始。在两大明王确定前提下,其他明王则依次排开分列左右。就十大明王来说,目前的名号,基本分类和归属,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是,并非唯一性的标准。因为,就藏传密宗明王类属而言,有着五大明王、八大明王和十大明王说法,且各不相同。

明王来自古印度梵文,专指男性神祗,女性则为明妃。明王代表智慧驾驭一切,是以智慧力量破除众生魔障的佛或菩萨,而且,并非以慈祥面目或者说本来面目显现,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忿怒相的变化身来面对执迷于贪嗔痴三毒的芸芸众生,亦即当头棒喝令其幡然悔悟。

明间的东侧为大威德不动尊明王,即大日如来忿怒身,明间的西侧为大威德大力明王,即阿弥陀佛忿怒身。大威德,就是大威和大德,在佛教的密宗里面,这也是伏恶之法和护善之功的意思。首先,就大威德不动尊明王来说,居于诸明王首位,不动并非身形不动而是慈悲不动,也是诸明王当中唯一的慈祥面目或者说本来面目示人的。壁画里的大威德不动尊明王为八臂造型,两手持宝剑、两手持法轮、两手结金刚印,两手撕开恐怖面具呈慈祥面目或者说本来面目,背后火焰祥云,坐骑是瑞兽冰虎,身边小鬼环绕,绘像左上角,是大威德不动尊明王所对应的大日如来佛或者说毗卢遮那佛。其次,就大威德大力明王来说,一面三目以及三头六臂造型,一手持金刚印,两手弯弓搭箭、三手持刀杵杖,背后火焰祥云,坐骑是常见青牛,身边小鬼环绕,绘像左上角是大威德大力明王所对应的阿弥陀佛。

实际上,永安寺传法正宗殿的十大明王,分别是来自于佛教传统五方佛和八菩萨的变化身。例如,后檐墙明间东侧除了大威德不动尊明王以外,从西向东另外四尊明王绘像分别是普贤菩萨变化身步掷明王、观音菩萨变化身马首明王、阿閦佛变化身降三世明王和宝生佛变化身甘露军咤明王,后檐墙明间西侧除了大威德大力明王以外,从东向西四尊明王绘像分别是地藏菩萨变化身无能胜明王、文殊菩萨变化身焰发德迦明王、虚空藏菩萨变化身大笑明王和弥勒佛或者说弥勒菩萨变化身大轮明王。基本上,各明王都是一面三目和三头六臂造型并手持各种法器,坐骑大多为白象青狮伏龙等。其中,关于坐骑,就有普通白象和六牙白象的不同解释,关于坐骑,还有分属十种动物形象的不同描述。可以说,只有北方不空成就佛和金刚手菩萨、除盖障菩萨未被列入。

三、其它补充:

从整体看,永安寺传法正宗殿壁画的结构和布局,规律而有序,例如,八幅主题壁画的各幅分组壁画均有长幡标注神祗名号的榜题和长格标注出资金装的题记,其举办水陆法会以便超度亡灵的主旨涵盖了天地人三界并且有明确的划分,还有神话传说的故事情节贯穿其间,例如,东壁下三层中部的往古帝王一切王子众,既有手持八卦的伏羲也有手托小人的女娲另有身穿黄袍的黄帝与身穿红袍的炎帝等,属于中国远古社会华夏文明一脉相承的代表人物。就永安寺传法正宗殿壁画的线条和色彩来说,其线条主要使用了传统绘画当中十八描三大类的铁线描和兰叶描,使人们从绘画技法角度可以约略窥探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的北朝与大唐遗风,其色彩主要使用了传统绘画当中黑白红黄青五大色的朱红和青绿,并配以其它多种色彩,形成强烈重彩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浑源永安寺:最是那十大明王,摄人心魄
山西浑源永安寺
浑源永安寺 | 明王忿怒,水陆永安
【独家视频】跟着镜头到浑源的永安寺走一走,体会它让人“迷恋”的N个理由!原创视频戳这里~~
水陆壁画
山西恒山脚下的小县,有中国第一传法正宗殿,可看到罕见的水陆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