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学鹰 邝墩煌 | 匠儒结合:重视和规范古建筑技艺传承

1   仿唐纯木构楼阁:黑龙江抚远东极阁仿唐纯木构楼阁:黑龙江抚远东极阁(马炳坚先生顾问。南京大学东方建筑研究所方案设计,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施工图,山西古典建筑公司施工)

古建筑技艺传承现状及其重要性

在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一个村镇及一条街区中,最基本的构成元素为一座座独具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单体,由它们组合成规模不等的建筑院落、组群,进而形成乡村、市镇与城市。与其他一些文化中以砖石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不同,中国古建筑以木构构架为主。巧妙的木构架方式,综合体现出中国古建筑的技艺之美,又通过不同的组合结构,创造出独属中国古建筑木构丰富而有等级的建筑体系。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以木构架建筑为主,包括汉族及其他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我国传统建筑曾对日本、韩国、朝鲜等东北亚国家及越南、缅甸、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与地区的古代建筑产生了较大影响,如日本平城京(今奈良市)、平安京(今京都市)对唐长安城的模仿。中国古代建筑与古代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公认为最有影响的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2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

中国古建筑在结构上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这得益于木材优越的力学性能,屋面、楼面的荷载由柱、梁、檩、枋等构件形成的框架来承受,通常墙体只起围蔽、分隔等作用,并不承重(硬山搁檩除外)。在面临地震灾害时,我国古建筑表现出较好的抗震效果,民间有“墙倒楼不塌”之说。但是,木材的易燃性、易腐蚀性等缺陷,则是我国古建筑极易遭受损毁的重要原因,一把大火、一场暴雨等都可能将传承不易的古建筑毁于一旦。近年来,古建筑保护、传承等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面对有形的古建筑遗存,其保存状况的优劣容易得到世人的关注。而对于无形的古建筑技艺,其保护与传承工作则极易被我们所忽视。
古建筑技艺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并逐步完善地营造技艺、政治文化、审美艺术的提炼与总结。仅就技术而言,包括材料的选用与加工、构件的制作与安装、零部件的维修与更换等诸多工艺。按照宋代《营造法式》中的专业分工,可分为大木作、小木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雕作、旋作、锯作、壕寨及石作等十几个门类。当代则主要分为木作、瓦作、石作、油漆作及彩画作等工种。以苏州香山帮古建筑营造技艺为例,明清以后,香山匠人分工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分成木作、泥水作、砖雕、木雕、石雕、彩绘油漆等多个营造技艺专业。
早在中国营造学社建立之初,中国第一代建筑史学家们就已明白向身怀古建筑技艺的老匠师学习的重要性。朱启钤先生在《中国营造学社开会演词》中指出,“向者已云营造学之精要,几有不能求之书册,而必须求之口耳相传之技术者。然以历来文学,与技术相离之辽远,此两界殆终不能相接触。”此即朱先生所提倡的“沟通儒匠”理念。营造学社中的两大主力干将,被人称为“南刘北梁”的刘敦桢、梁思成先生在研究古建筑时,亦十分重视儒匠结合。梁思成拜老木匠杨文起及彩画匠祖鹤州等老师傅为师的经历,加深了他对木作、彩画作技艺的认识,使《营造法式》的释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刘敦桢先生亦指出向老匠师学习古建筑技艺的必要性。当代著名建筑学家马炳坚先生曾向北京著名木作匠师王德宸先生学习木作技艺,并将多年的研究成果著成《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一书,此书被誉为“是近代对中国古建筑最有分量的书”。
现今我国熟练掌握古建筑营建、修缮等技艺的匠师大多年事已高,体力、精力日渐减退;相关古建筑从业者的待遇、配套设施等,对比其他行业从业者亦有着较大差距。虽然相较于前辈们风里来、雨里去的工作条件大为改善,但古建筑行业各工种相对仍较为辛苦,因之年轻人一般都不愿意投身其中,学习技艺。因此,古建筑行业在吸引青年人才的竞争中落后于其他行业,已初步显示出人才断层之迹象。
总之,古建筑技艺的传承问题迫在眉睫,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 中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构:山西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

规范古建筑技艺传承之必要性

在重视我国古建筑技艺传承的同时,还应着手进行古建筑技艺传承的规范化。
所谓“规范”,不仅指对古建筑技艺的规范,还应指对古建筑技艺传承过程的规范,逐步形成一定的科学、合理的“规范”体系。
在古建筑修缮过程中,不乏此类案例。例如,个别工匠在运用传统技术工艺修缮古建筑时,缺乏规范的古建筑技艺理念,施工中常带有一定的主观臆断,进而对古建筑造成实质性的影响甚或破坏。这样的古建筑修缮工作,最终结果只能是好心办坏事,甚为可惜。同理,对古建筑技艺传承过程的规范也很重要,这可保证古建筑技艺在代际传承中顺利进行。
对古建筑技艺的规范,可通过著书立说、视频图像等方式,将古建筑技艺规范而又形象地绘制、记录于世,化“无形”为“有形”。宋代的《营造法式》、明代的《鲁班经》、清代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及近代的《营造法原》等建筑术书,都规范保存了古建筑技艺的部分内容。相关技艺代表性匠师亦可将古建筑工序及技术要求等整理成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此外,还可辅以录像、拍照、测绘等摄像、摄影技术及计算机制图等现代手段,对古建筑技艺进行记录。

4  中国现存最高、最大、最早的木塔:山西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

古建筑技艺传承的规范,还应在技艺传承过程中对其分阶段加以严格把控。如:
在技艺传承前,应由各古建筑专业分工的老匠师、学者组成专家组,对各项身怀技艺的传承人进行评审,并帮助其将所怀技艺进行规范化处理,保证古建筑技艺在传承前符合行业规范。
在技艺传承过程中,应挑选出具有良好古建筑从业天赋的青年匠师,并由技艺传承人根据特定规范对其倾囊相授。在此过程中,除传统口述式的言传身教外,技艺传承人应留有相关文字材料甚至是录像资料等,并附图文说明。
在传授古建筑技艺后,技艺传承人应对青年匠师在之后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指导与检验,确保技艺传承符合行业规范。青年匠师在学习古建筑技艺及实践过程中,应记录诸如工序、技术要点等相关材料,待日后进行整理甚或正式发表。
相关文化部门应积极引导长期从事古建筑营建、修缮工作的老匠师,在工作之余,提升其文化知识水准。如一代宗匠姚承祖先生,曾认为没有文化的工匠不是一个完整的工匠,其在从事古建筑营建工作之余,认真研读《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此番经历为其赴苏州工业专科学校任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著《营造法原》,终成一代巨匠。类似匠师们的榜样力量,将为规范古建筑技艺传承提供巨大的帮助。
除个体匠师努力外,政府部门应出台古建筑技艺传承的指导性文件,进一步完善古建筑技艺保护传承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技艺传承人的评定及奖励机制,采取市场机制改善与提升古建筑从业者的生活水平,以确保古建筑技艺得以规范、有效传承。

5  中国现存最大的辽金纯木构楼阁: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匠儒结合的传承之道

“非壮丽无以重威”。中国古建筑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源远流长的古建筑技艺,更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保护好我国古建筑遗存的同时,我们应进一步重视、规范古建筑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增强其科学性、合理性。尽早将这份“无形”的遗产保护好、传承好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古建筑匠师时刻在凋零,愿意投身古建筑传承的年轻人有限,相关传承人文化水准不高等,据此,保护好、传承好古建筑技艺,规范古建筑技艺传承刻不容缓。只有在认识上、行动上切实重视古建筑技艺传承保护工作,并在传承过程中将其规范化,“匠儒结合”,我们才能真正守护好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载于《中国文物报》2023年2月21日第03版

采稿:查昶胜

一校:万小方

二校:崔晓培

编辑:石 川

审核:安瑞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建筑遗产保护体系的先声 — — 中国营造学社文物建筑保护理念及实践的影响
“修故宫的人”李永革:干了一辈子总觉得没干够!丨对话时间
【我是故宫人】手艺 • 守艺
豆瓣评分9.0,网红故宫再次遇到纪录片|《我在故宫六百年》梁君健导演专访
故宫600岁生日背后,真正的大国工匠!
中国古建筑丨官式古建营造技艺传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