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丛林深处的神秘吴哥
柬埔寨是我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但一直没机会前往。今年春节前正好有点可以利用的时间,于是上网找旅游网站。以前旅游从来没有在网上找旅行社,也很少跟团旅行。最不喜欢一大群人被导游带着旅行,再加上进店购物,实际上轻松自在的旅游变成了被动的消费。但没办法,去柬埔寨这样的国家,各种顾虑使得我们最终还是决定跟团。比较了几家,最后选定了途牛。其实,我们一点都不了解途牛,选它是因为价格不贵,又是纯玩团,而且是武汉直飞。更关键的是时间最合适,1月22日出发,1月27日返回,对我们的假期安排来说,真是早一天不行,晚一天不可。所以果断点击。
感谢互联网,感谢Web2.0,把办理出国旅游这样的复杂事项变得十分简单,报名、付款等一切手续全部在网上轻松搞定。在事先约定的时间内,收到途牛客服发来的非常详细的行程表和指南。
1月22日晚,我们按约定时间准时达到武汉天河机场,途牛的领队小崔已在候机大厅等候。这是我们才知道,这是一个浩浩荡荡的大团,男女老少竟有30多人。
看得出来,小崔是个经验比较丰富的领队。待大家全到齐后,她把登机牌发给每个人,然后简明扼要地告诉我们到了柬埔寨暹粒机场后怎样行动。我认为好的领队应该就是这样,只传达有用的信息,而且说话简单、清楚、准确。
我们离柬埔寨其实很近。从武汉直飞柬埔寨暹粒市只需要3个半小时,跟到新疆乌鲁木齐差不多。乘坐的是红眼航班,到达柬埔寨暹粒国际机场已接近凌晨2点。虽然在海关醒目地立着提示牌,大字写明“此处不缴费”,但我们还是在护照里夹上一张1美元的钞票。海关人员无权拒绝你入关,但人家有权用一个小时问你各种问题,奉上一张小钞,表明一切尽在不言中。海关人员很熟练地把护照中的小钞往桌下屉子里一塞,“啪”地盖个戳,一切OK。
当地导游阿健,一个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的小伙子把我们带上了大巴。从机场大约20分钟就到了宾馆。宾馆是四星级的,环境雅致整洁,宛如热带花园。宾馆有免费游泳池和Wifi,自助早餐还算丰富,房间卧具洁白,有一股阳光的味道,不像国内很多宾馆,房间总有可疑的异味。
对中国人而言,柬埔寨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网上的“攻略”说去柬埔寨要带很多东西,比如手电筒,比如肉类食品,比如防蚊虫叮咬的药物,比如牙膏牙刷沐浴露洗发水面巾浴巾等等。旅行社的指南还说柬埔寨宾馆一般没有热的饮用水。为此,我们准备了很多吃的用的东西,甚至还特地买了一个电热杯,怕在如此贫穷落后的热带地区喝凉水会出问题。到了宾馆,住进房间,发现与国内宾馆没有什么差别。中国有的一切,这里一切都有。
1月的柬埔寨正值旱季,空气晴朗、干燥、炎热。中午的气温竟然有三十多度,但在早晚却又有几份凉意。 暹粒市是省会城市,很小,颇像中国的县城,给人脏乱差的印象。城区没有的士,也没有巴士,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叫“TuTu”,是摩托车挂上一个两轮拖斗,如同中国一些小县城的载客三轮车。据说申请“Tu Tu”运营权需向政府缴很大一笔管理费。这也跟中国是一样的。
由于当地政府禁止修建高度超过吴哥窟的楼房,暹粒市颇显得有几分“矮穷矬”。这让爱心泛滥的中国游客不断用感叹词向这座城市深表同情。不过,这里的人们似乎并没有觉得自己生活在深水火热之中。实际上,暹粒是一座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城市。在这座常住人口只有8万多人的小城,私家车之多有点出人意料,摩托车则是穷人和年轻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几乎每个餐馆都有免费的Wifi。手机专卖店里,从苹果iPhone5S、iPad mini 到三星GALAXY S4、GALAXY Note 3,最新款的数码产品正在热销。暹粒是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城市,大街小巷遍地都是外国人,而这里开“TuTu”的师傅、摆水果摊的小贩、商铺的售货员、餐馆的堂倌,一般都会说一点英语、法语、韩语和汉语。当地人告诉我们,欧美游客来到暹粒,一般都要住十天半月甚至一个月以上,每天就在这座古老的小城闲逛。
必须提到开“TuTu”的师傅。他们就是这座城市的“的哥”。无论你要去什么地方,无论你要去做什么,“TuTu”都可以满足你。可单边乘坐,也可往返双程。如果你是去吃饭,开“TuTu”的“的哥”会在餐馆外面等你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然后再把酒醉饭饱的你载回宾馆。你不用太感动,也不用特别表示感谢,这在当地是很正常的惯例。这种简单却充满互信的人际关系让人感到踏实、安全、明亮。在这座看上去有些乱哄哄的小城,社会治安状况其实不错。
跟中国一样,柬埔寨也处于转型期。所有转型期的现象——贫富悬殊、城乡差异、特权腐败、现代与传统的冲突和交融——在这里都有,因此,置身柬埔寨,我们没有什么陌生感。一切都显得很熟悉。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认为中国人没有任何资格在柬埔寨面前趾高气扬。倒是有些方面人家比我们好一些,比如儿童从出生到12岁享受免费医疗,这是我们没有的;又比如他们绝不会为了享受物质的富有而放弃内心的信仰,更不会信奉金钱拜物教。清贫,宁静,简单,质朴,自由,这就是柬埔寨人的生活。
正是这样的人文环境,使暹粒这座有些杂乱的小城成为迷人、自由、散布着热带丛林气息和古老东方文化魅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深深吸引全世界的游客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此次去柬埔寨之前,我阅读了一些关于吴哥的文献资料,包括元代周达观撰写的《真腊风土记》。虽然对吴哥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当到了柬埔寨,真的面对吴哥,我仍然被震惊。吴哥的伟大和壮美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去过意大利,我必须说,吴哥古城一点不比古罗马的城市逊色。
要游遍吴哥,估计至少需要7天时间。择其最精华的部分,至少也需要3天时间。如果一日游,那就只能看看小吴哥。因此,吴哥的门票分为一日券、三日券、七日券。吴哥门票是胸卡式的,购票时需现场拍照,以防“共享”;并且在门票上的日期上打孔,以防“超期服役”。旅行社给我们买的是三日券,价格是40美元,大约折合人民币250元。这是什么概念呢?这意味着在三天有效期内,你可以随心所欲去游览吴哥的任何景点。我们去了二十几个景点。以它们的规模、品质和价值而论,如果在中国,每个景点的门票都可能卖到250。显然,柬埔寨人比我们傻多了。为了搞钱,我们没有景点都可以造出景点、没有古迹都可以仿出古迹,他们吴哥的景点和古迹全是货真价实的,全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却不敢“岔着”收钱,可见缺乏经济头脑。还有,他们根本不懂得招商引资。如果他们像我们一样,成立一个吴哥文化开发有限公司什么的,在各个古迹旁边修建宾馆、度假村、大酒店、娱乐城、特产一条街、旅游纪念品展销基地,分包给国内外商家,恐怕早就赚翻天了。但他们不这么干。当地人说,他们不希望改变吴哥的一切,包括一块石头、一棵树、一条土路。
吴哥是热带丛林自然风光与东方宗教、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是一座超级露天博物馆。它的美是无与伦比的。每年年底至次年2月,是最适合去吴哥游览的季节。这段时间是旱季,出行方便,气温凉爽宜人。穿行在吴哥的古老都城,就是穿行在宗教的丛林和历史的废墟。吴哥王朝从鼎盛辉煌到颓废湮灭,仿佛曾在一瞬。在这个历史的节点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个创造了如此灿烂文化的帝国为何突然坠落地平线下?我们无法回答。我们只能惊叹于这一座座苔痕斑驳、体量巨大的建筑物竟然被热带的密林包围、吞噬,却依然绽放出震撼人心的魅力。吴哥是东方璀璨的遗珠,它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奇迹,还提示着人类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追求。修建那些精美的石头宫殿并非供凡人居住。那些神庙全无实用功能,所以,它们的物质性只是表象。它们是纯精神的构造,是向神灵的供奉。800年后,我们创造物质文明仅仅是为了肉身的享受。我们今天的浮躁、焦虑、困扰、疑惑、痛苦、失落,仅仅是因为我们的物质条件达不到肉身享受的欲望刻度。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上,我们永远把自己围困在第一个层次,因此,我们永远在痛苦中。我们始终没有为自己构筑心中的吴哥。
在吴哥古迹群中,最著名的是小吴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吴哥窟。它是整个吴哥古城中保存最完好的。吴哥窟始建于公元12世纪中期,原本为供奉印度教毗湿奴神所建。经过宗教间的冲突和融合,到13世纪后期成为佛教寺庙。吴哥窟的著名,不仅因为其保存完好,更因为它是柬埔寨国旗的主体图案。可以说,它是柬埔寨宗教、民族、国家、历史、文化的象征。
游览小吴哥是令人激动的。它承载着印度教和佛教的厚重文化,还承载着高棉民族走过的漫长历史。它的营造技法和建筑水准,它的艺术高度和美学品质,都是举世罕见的。这座利用透视和对称法则设计、占地近2平方公里的宏大建筑,是一个严谨的整体,共四层,从下到上共有三层回廊,每层回廊又有两翼,形成三重回廊格局,环抱着中央主塔和东西南北4座副塔,气势雄伟庄严。这个庞大的建筑体系全部由重达数吨的巨石垒砌而成,石块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是直接叠放的。石块与石块之间严丝合缝,靠重力和契合力保持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固,其营造思想之伟大雄奇、建筑工艺之精细严谨,令人叹为观止。
让吴哥窟熠熠生辉的,除了举世无双的建筑美学而外,还有与之相得益彰的雕塑艺术。可以这么说,吴哥窟的每块石头都是一件艺术品。既有史诗浮雕巨作,又有装饰图案小品。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布满每块石头、每个角落,实难想像在800年前全靠人工一斧一斫竟能完成如此浩大而精美的艺术创作。我想,唯有成千上万的创作者,每人心中都怀着一种单纯的信仰才可能完成这样的创作。如果只有制度压力和物质利益的驱动,是不可能做到这般极致的。今天,或许我们的智慧和知识已经超越了古人,我们的工具和方法也更加先进,但是,我们还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吗?
吴哥神庙是跟中国万里长城并列的东方奇迹。修建长城是为了巩固帝王统治,修建吴哥神庙是为了巩固精神世界。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该说到崩密列了。崩密列不是神庙的名字,而是一个地名,距吴哥古迹群以东约40公里,不属于吴哥的常规景区。由于地处荒僻,一般游客很难到达,被认为是吴哥地区最难去又最值得去的地方。幸运的是这次途牛网跟团,行程中安排了崩密列。
崩密列建于11世纪末到12世纪初,本是作为陵庙用来安放苏耶跋摩二世国王遗体的。但由于选址和护城河设计施工存在较大问题,修建工程一直进展不顺,最后只好另外选址建造了吴哥窟。从此,崩密列这座神庙就彻底废弃了,已完成的精美石雕也被盗掠一空。如今的崩密列遗址是一片废墟,热带丛林的巨树、怪藤、杂草包裹着布满绿色和灰白色苔藓的残垣断壁,时而在幽深的某处传出乌鸦和猫头鹰的号叫,显得十分荒凉、神秘、惊悚。这反而吸引了一些探险者进入这座迷宫似的废墟 。
进入密林深处的崩密列,会被荒凉神秘的氛围所笼罩。扑面而来的,是原始森林落叶、杂草和苔藓的味道,还混合着圮废古庙的历史气息。东方丛林特有的自然与人文的隐秘感和玄神感,成为崩密列游客的独特体验。导游阿健告诉我们,崩密列最美的季节是雨季。在雨水、潮气、林雾笼罩之下,残垣断壁上的苔藓变成深绿色,而那些坍塌的巨大而杂乱的砂石块也会因雨水的洗刷变得色调深沉。由于护城河的设计缺陷,暴雨会使河水溢出,漫入整个建筑群,绿苔丛生的残缺建筑会在漂浮着落叶的水面映出清晰而静谧的倒影,更增添几分神秘感。
最后说说洞里萨湖。从卫星地图上看,它就像一颗绿宝石镶嵌在柬埔寨的热带丛林中。这是一颗多么硕大的绿宝石啊!在旱季的枯水期,它的水面面积相当于中国内陆最大的的青海湖,而到了雨季的丰水期,它的水面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比两个青海湖还大。柬埔寨最重要的城市,如金边、马德望、菩萨、磅通、磅清扬,以及我们此行所到的暹粒,都在洞里萨湖畔,这些城市就像一颗颗钻石,点缀在洞里萨湖绿宝石上。
洞里萨湖的看点不在风光,而在风情。很多柬埔寨人和越南人祖祖辈辈生活在湖上,形成了独特的水上聚落和生活习俗。在我们看来,这些水上人家就像贫民窟,不由得对他们心生同情。政府曾动员他们上岸,融入主流社会,但他们不愿意。在他们看来,这就是真正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好。湖上还生活着数以万计的特殊人群,他们是越战和越南内乱时期逃过来的难民。越南不承认他们的国籍,他们也不愿意回到越南,于是就成了没有身份的“水上吉普赛人”。他们在洞里萨湖搭建起简陋的高脚楼,湖面上成片的高脚楼形成了远近闻名的“越南浮村”。
国际社会一直对洞里萨湖的水上居民提供援助,旅游业也为他们带来了收益。所以,虽然生活在水上浮村,但从商业到医疗到教育,甚至到娱乐,什么都不缺。富有恻隐之心的中国游客习惯从表象上感知事物,他们看到洞里萨湖水上人家的简陋居所和孩子们的眼神,就移情心理大爆发,在帖子里发出“无奈的生活”、“无助的眼神”之类悲天悯人的感慨。用我们的物质标准来判断,他们的生活品质的确不高;但他们有自己的价值标准。他们认为这样的生活很好,简单,自在,快乐。他们的幸福指数不见得比我们低。水上村落治安秩序良好,人际关系和谐,与外界的信息交换顺畅。由此我想,跟自然界一样,人类生活其实也是多样性的。鸟儿觉得鱼儿很可怜,困在水里不能俯瞰万里河山,庄子却说:“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我们要学会理解、尊重、欣赏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尊重、欣赏世界和生活。
这次柬埔寨暹粒之行是一次愉快的旅行。行程安排得紧凑、充实,又相当轻松,不累。没有起早摸黑,也没有进店购物,住宿条件不错,伙食比预期的好,不仅有中餐,还有柬式自助餐和火锅,甚至吃了一餐韩国料理。观看了高棉歌舞表演,享受了一次柬式按摩,而这都是免费的。虽然团队较大,但领队和导游善于管理,加上绝大多数团队成员都具备现代游客素质,没有出现什么不和谐的现象。当然,也有两三个美女太迷恋美景,把拍照作为第一要务,每个景点都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开,让其他人等待。好在没超过大家的心理承受底线,也就没有太影响团队和谐。
柬埔寨是一个中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这句话倘若展开来讲可以写5000字。那就算了吧,有兴趣的朋友最好亲自去走一趟。这很容易,一本护照,五千块钱,七天时间,足矣。
武汉天河机场,领队在分发资料
柬埔寨暹粒国际机场
宾馆早餐
中式午餐
柬式火锅
摩托车是暹粒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暹粒街头的果皮罐
城市不大,私家车不少
一家汽车轮胎专卖店
在吴哥护城河畔玩耍的少年
街边的手工刺绣
名扬四海的“TuTu”非常漂亮、豪华,显得“高大上”
街头的水果店
吊床上的母子。吊床是柬埔寨人常用的休憩用具
三星手机专卖店
洞里萨湖的船工在喝啤酒,他们的神情表现出对生活的满足
暹粒街景
一家画廊
暹粒街头一家门窗设计独特的时尚用品商店,颇受女孩子喜欢
暹粒夜色
街头的艺术雕塑
一个女孩在画画,这些画多取材柬埔寨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柬埔寨木雕非常有名,这是一个木雕艺术家在工作
柬埔寨石雕精美绝伦,无与伦比。这是两个艺术家在创作中
暹粒夜色
夜市一角
大受西方游客喜爱的柬式烧烤
暹粒酒吧一条街
街头按摩生意火爆
浴足鱼疗倍受欢迎
西方游客最爱的去处
夜市一角
婚礼进行中
当地年轻人的玩法跟中国差不多
柬埔寨佛教信众占总人口95%以上。这是街头佛龛
街头的鲜花摊点,很多人买花是用来供奉神灵
两个信众从街头走过
柬埔寨小男孩
在吊床上午休的“TuTu”的哥
吴哥护城河一角
吴哥的胸卡式门票
大吴哥
大吴哥也叫通王城
内部格局错综复杂又井然有序
一个西方小女孩探视着幽暗的石屋
不知为什么,很多游客喜欢摆出这样的pose拍照
神殿的石窗
巴戎寺的回廊
一个柬埔寨男人在沉思
阳光总是只能照进回廊的一半,明暗的反差更增添了神庙的神秘感
每座佛塔都是佛面塔,四面皆用巨石筑造出佛的面容,因此又称为佛面塔。 佛的四个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佛教称为“无量之心”。佛神态安详,略带微笑,表情又各不相同,这尊佛塔被称为“高棉的微笑”,是最具代表性的柬埔寨文化符号。
人与佛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一个女孩正从神庙中穿过。温柔与坚冷、斑驳与鲜亮、古老与青春、历史与当下,就这样形成强烈对比
一个小女孩在石块阵列上跳跃嬉戏。她或许意识不到她正从一段久远的历史中踏过
拍照的游客
吴哥古皇宫,木质的帝王宫殿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是吴哥国王祭祀神灵的祭殿
斗象台。两个美女从坐狮跟前走过。这头坐狮是后来复原的
斗象台
癞王台,其建筑立面布满精美的石雕。这里也是吴哥王朝的法讼场所
周萨神庙,建于公元12世纪初期,属于印度教神庙。因何而建至今不明
周萨神庙局部
周萨神庙布局整饬,内部空间结构的处理非常严谨、紧凑,富有节奏感
塔凯欧寺,供奉印度教天神湿婆神。这座神庙建造过程跨越了两代王朝,最终也未完工
塔普伦寺的残垣断壁
石壁上的圆孔是佛教徒去世后存放骨灰的,他们把骨灰放在这里,表明与神同在
吴哥神庙的很多石门石窗只是一个象征性符号,并无窗户透气采光的实用功能,很可能具有某种神秘的宗教意义
巨大的古树分不清那是它的树干还是树根
塔普伦寺的这个场景似乎提示出人类创造力与大自然生命力的博弈
两种生命——石头的生命和木头的生命在这里交集、对话;两种历史——人的历史和自然的历史在这里融合成一部历史:生命的历史
东梅蓬寺
圣剑寺
环绕圣剑寺的护城河
圣剑寺一隅
吴哥的石窗总能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有时它像注视外面世界的眼睛,有时又像是向神和人倾诉心声的嘴巴,有时又仿佛是雍容华美的画框
圣剑寺局部
圣剑寺的僧人
圣剑寺精美的壁雕
颓废的石屋
吴哥的每一处古迹都是适合发呆的地方
圣剑寺藏经阁。这些圆形石柱无论是功能还是结构造型,都颇像古代罗马的建筑立柱
圣剑寺一隅
圣剑寺一隅
湿地沼泽
涅盘宫建于公元12世纪,供奉印度教的婆罗门教。它的神坛是一个环岛,矗立在圣水池中央。一匹石马扬蹄欲攀,意趣盎然
工人在为涅盘宫圣水池的护栏刷油漆。柬埔寨非常重视对古迹的保护,但又绝不过度保护,强调保护措施与环境的协调性
椰子3000瑞尔(柬币)一个,折合人民币6元,里面的椰汁够两个人喝
达松将军庙的重重石门
达松将军庙的标志性景观
西方游客喜欢骑车游览
一个画风景画的柬埔寨少年在弹吉他
东梅蓬寺。它是吴哥历代国王祭祀祖先的地方
一个西方男孩在向母亲炫耀他的勇敢
人与兽的合影
变身塔。国王去世后就在这里火化
变身塔局部
变身塔局部
吴哥窟英姿
吴哥窟东回廊局部
塔影森森
建筑石柱上密布着立体镂空浮雕图饰
石柱上的浮雕图案
肌肤和服饰的质感被完美地表现出来
石雕甚至表现出了裙裤轻薄柔软的半透明质感。仙女的臂、胸、腰、腹、腿反映了东方人体审美的情趣
吴哥窟四道回廊的墙壁都是史诗浮雕。东墙讲的是毗湿奴神“乳海翻腾”的故事,北墙描写的是毗湿奴神同天魔作战的故事,西墙是“神猴助战”的传说,南墙描写了高棉人抗击入侵者的场面
没想到吴哥窟真有“神猴”啊
从吴哥窟神道走过的父子
长长的回廊,气势宏伟、场面宏大的印度教史诗浮雕
著名的“爱情阶梯”。1973年一名法国女游客在吴哥窟石阶上跌落致死,为防止悲剧重演,她的丈夫捐资在台阶一侧修建了扶手。这是今天游客攀登吴哥窟主塔的唯一开放通道
吴哥窟局部
表演高棉民族舞蹈的女孩子
建在山上的巴肯庙反映出高棉人对高度的向往和对山峰的崇拜。从山上可俯瞰广袤的热带丛林
巴肯山日落是吴哥最壮丽的美景,从当地时间每天17点开始,整个过程只有20分钟
我们下午4点多钟登上巴肯山,所有观景和摄影的有利位置都已经被游人挤满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巴肯山落日隐喻了吴哥王朝的没落。没落的文化却也有着独特的没落之美
一个智障少年正在涉过莲花盛开的小河。在这个饱受地雷和毒气弹伤害的国家,战乱留给人们心理和身体的后遗症远未消除
班蒂斯蕾寺(女皇宫)是柬埔寨三大圣庙之一,显得小巧玲珑
女皇宫用色彩艳丽的红砂岩建成,精美绝伦,整体就像一件精雕细刻的艺术品,是吴哥雕塑艺术的精华,被称为“吴哥艺术之钻”
看到用石头制成如此生动流畅、纹饰繁复的螺旋式檐角,我们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严谨有序的空间处理也令我们佩服
每个建筑构件都是艺术品
女皇宫雕塑焕发出来的秀美精致的独特气质,使一些学者认为是出自女性雕塑家之手
柬埔寨是一个鲜花之国,但吴哥古迹让我们目不暇接,以至完全忽略了各种盛开的鲜花,这是此行的一个遗憾
罗蕾寺遗址旁的庙宇
在罗蕾寺,世界各国志愿者和公益慈善机构与寺院的僧侣携手收养战乱和柬埔寨内乱留下的孤儿。这是孤儿上课的教室
僧侣在学习
在寺院为孤儿募捐的老年志愿者
有的孤儿长大后成了寺院的僧侣
一个僧侣和一条狗从高脚楼的走过
寺院的厨房
来寺院拜神的信众
巴孔寺是公元9世纪吴哥国王因陀罗跋摩一世建立的国寺,后来颓废,但在它的旁边有一座新的寺院
寺院的小僧侣
墙上写着寺院和孤儿学校捐资人的姓名和金额,这跟中国寺庙一样
一个小男孩从巴孔寺遗址上的石狮子旁走过
巴孔寺。石头的建筑与木头的建筑交相辉映
车是警车,犬非警犬
比列科寺
崩密列废墟一角
崩密列遗存局部
废弃的建筑构件
崩密列局部
崩密列局部
断壁残垣
一地乱石
崩密列局部
神秘的崩密列
崩密列遗址局部
遗址局部
当地小孩在废墟上玩耍
废墟局部
废墟局部
废墟局部
废墟局部
崩密列废墟
烟波浩渺的洞里萨湖
浮在水上的村镇
洞里萨湖码头
泊岸的游船
洞里萨湖水上人家
船工的孩子
国际援建的水上学校
一个划船出行的小女孩。她的父母一点不担心她掉到水里去
水上餐厅
驾船游玩的柬埔寨少年
一户经营小百货的水上人家
“越南浮村”一户水上人家,大人边吃饭边看电视,小孩觉得电视节目没意思,那只狗狗则对湖上风光更感兴趣
串门聊天是湖上居民的休闲方式之一
讨要糖果的“小盆友”
琳琅满目的水上商店
两个洋人和两个当地人在很惬意地喝啤酒
太阳渐渐下沉。洞里萨湖的日出和日落非常瑰丽
夕阳下的打鱼船
夕阳西沉
夕照孤舟
洞里萨湖落日
(部分照片为手机拍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哥窟——极度繁华过后的沧桑
去柬埔寨旅游要跟团走
高棉的微笑—我的吴哥窟减肥之旅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柬埔寨暹粒吴哥窟
柬埔寨 吴哥窟(一)-黄泥巴的窝-搜狐博客
柬埔寨聆听寺庙里的低语 捕捉神秘的千年微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